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婚姻的真相是什麼?】張愛玲《留情》:別用對待愛情的方式,經營婚姻

你是為了什麼結婚的, 還記得嗎?

是因為相知相愛, 還是年紀到了應該結婚?是因為父母逼婚, 還是為了綁住心愛的人?

走進婚姻后, 很多人都發現, 原來婚姻和自己想象中的不一樣。 我們以為婚姻中的每一天都是幸福的, 都是愛意滿滿的, 只是現實讓我們明白, 平淡才是婚姻的日常。

婚姻到底是什麼?

張愛玲的小說《留情》, 我們可以在從中悟到婚姻的真相。

1945年, 張愛玲發表了《留情》, 那時她和胡蘭成結婚才半年。 結婚那年, 胡蘭成38歲, 她25歲, 沒有舉行儀式, 只寫了一紙婚書。 半年時間不長, 但已足夠讓人看清婚姻的真面目。

《留情》講述了二婚夫妻米先生和郭鳳在一天內發生的事。 因為米先生想去看望大太太, 郭鳳鬧別扭回舅家了, 米先生也跟著去了。 在舅家, 通過夫妻倆的相處及和別人的對話, 我們可以看到他們并無什麼愛情, 但是他們仍舊是「恩愛夫妻」。

從米先生和郭鳳身上, 我們可以探究出婚姻的真相:愛情不是婚姻的必需品, 夫妻雙方通過契約走到一起, 尋求一種雙方都能平衡的合作模式, 建設美滿的婚姻。

愛情是純粹的, 婚姻是復雜的

米先生和郭鳳結婚并不是因為愛情, 他已經年近60歲了, 只是想要一份尊嚴, 一份體面。

第一段婚姻并不如意, 所以米先生想要補償自己。 在第二次結婚前, 他預先打聽好, 精挑細選一個溫柔、上等的女人。 這樣的女人能讓他享受一點清福艷福, 可以在帶出去的時候有面子。

而郭鳳嫁給米先生也不是因為愛情, 甚至還有點兒不滿意。

她十三歲出嫁, 二十三歲ㄙˇ了丈夫, 守了十多年寡才嫁給米先生, 兩人差了二十多歲。 那時候大環境不好,

為了生計, 她嫁給了米先生, 換取富裕的生活。

米先生和郭鳳之間雖然沒有愛情, 但是相處融洽, 在外人看來, 他們是一對恩愛夫妻。 他們的婚姻彌補了各自的心理需求, 彼此都得到滿足。

馬斯洛需求理論指出, 人都潛藏著五種不同層次的需要, 由低到高分別是:生理、安全、情感、尊重、自我實現。 人在不同的時期, 表現出來的各種需要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

米先生在現階段已經滿足了生理、安全、情感需求了, 他在物資缺乏的年代過得不錯, 吃穿不愁, 大太太也曾經給過他愛情的滋味, 他現在缺的是一份面子。

基于他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和羨慕, 米先生精挑細選, 娶了出身有根底的美女郭鳳。

在難以確保生活安定的年代下,

郭鳳為了自身著想, 她選擇嫁給了米先生, 保障了自己生理和安全需求。

米先生和郭鳳各有所求, 他們為了實現這一份需求而結婚。 他們結合時, 彼此并沒有一點兒愛情, 這不妨礙他們做一對恩愛夫妻。

婚姻里不一定需要愛情, 而愛情也不一定需要婚姻。

婚姻是柴米油鹽醬醋茶, 各種生活壓力和人情往來, 所以愛情很容易在婚姻中被埋葬, 因為愛情比婚姻純粹得多。

很多時候, 陷入愛情的雙方, 關注點都只在對方身上。

熱戀中的人, 想要的都很少, 只要兩個人在一起, 一個擁抱一個親吻, 就好像全世界只要有彼此就夠了。

而婚姻是一種社會關系的產物。

婚姻包含的東西實在太多了, 上至經濟、權力, 下至情緒、義務, 外有社交哲學, 內含心理門道。 夫妻倆的世界不止他們兩個, 更像是一個小型社會一樣, 由他們主導經營。

愛情和婚姻不是一回事, 它們本身甚至都很難說有什麼關系, 更不要說找什麼區別和共同點了。

婚姻是一種合作共贏的選擇

米先生和郭鳳的婚姻是一次合作, 米先生拿出他的財富和社會地位,保障郭鳳過上安穩的生活,郭鳳拿出她的家世和美貌,讓米先生對外得到尊嚴和面子,滿足他的心理。

為了維持這一段婚姻,保持穩定的合作,在滿足了需求時,他們總是會互相遷就,適時為對方著想。

米先生和大太太結了婚之后過得并不愉快,總是吵架,沒什麼值得紀念的快樂回憶。

和郭鳳結婚之后,他對郭鳳卻是帶著幾分客氣和溫柔。

因為大太太生病的事兒,郭鳳鬧別扭,他也愿意哄著郭鳳,以維持穩定的婚姻關系。

郭鳳也沒有因為米先生的遷就任性妄為,在米先生跟著她去舅家時,她也不留痕跡地照顧著米先生。適度地撒嬌鬧別扭是種情趣,過了就會讓兩個人都難堪。

這樣相處融洽的夫妻,我們很難弄相信他們居然沒有愛情。但確實他們并不相愛,愛情和婚姻并不一定同時存在。

經濟學者薛兆豐說過這樣一個觀點:結婚,就是雙方拿出自己的資源,一起辦家庭企業,簽的是終身批發的期貨合同。也許每個人的資源不一樣,作用不一樣,功效不一樣,但一定是互相出力,實現雙贏。

婚姻是一種社會行為,它有點像一個公司,需要找一個合作伙伴和你共享將來的生活。

你不能隨心所欲,你時刻都需要花心思經營它,料理它。

在現實生活里,婚姻是人生的一種生活方式,是一種傳承和延續,全靠自己努力經營,你會和隊友并肩作戰,也會有意見不同,有合作共贏局面,也有兩敗俱傷或壓倒性勝利的時候。不管你幸不幸運,都是合作模式和隊友選擇的結果。

兩個人在婚姻中總是要有磨合,合作雙方會有不同的意見和經營理念,放平自己的心態,就能夠在人生長跑中躺贏。

別用對待愛情的方式,經營婚姻

滿足了安全需求,郭鳳不免會產生情感需求,她對米先生也有小女人的心思,所以在鬧別扭的時候,會看米先生不順眼。

在坐三輪車去舅家的路上,郭鳳覺得米先生和自己實在不般配,讓她感覺羞于在人前承認他是自己的丈夫。

為了賭氣,她決定不告訴米先生,路過郵局時看到的那只鸚鵡。后來消氣了,她又提醒自己回家路上別忘了告訴他關于鸚鵡的故事。

女人總是不由自主地憧憬愛情,希望自己的愛人無論是婚前還是婚后,都幾十年如一日地浪漫,就像偶像劇里那樣,「忘了江山只為你」。

所以在男人忘記情人節、紀念日時,說出「都老夫老妻了」這種話時,女人總是憤怒不已。

而當女人不再專注于男人身上,精力分配到孩子、工作、家務、人情身上,男人就會厭倦,會覺得無趣,他們得不到想要的關注。

英國哲學家阿蘭·德波頓說過:婚姻中很多痛苦都來自于浪漫主義愛情觀的誤導。

人總是貪婪的,既想享受婚姻的穩定和保障,又想保有愛情的激情和甜蜜。可魚與熊掌二者兼得的情況,少之又少。

婚姻要求穩定及長期的保障和合作,愛情需要的是激情和浪漫。

拿著經營婚姻的方式去面對愛情,會淡而無味;拿著對待愛情的方式去經營婚姻,開始很刺激,但持久性很低。

正因為二者根本不一樣,所以婚姻不是愛情的墳墓,婚姻只是個靶子,愛情的消逝跟它半毛錢關系都沒有。

有人說「圖他對你好的姑娘,最終總是會傷心,而圖錢圖房的姑娘都過得不錯」,在婚姻中還期望著長久的愛情,是不現實,愛情中的情緒反應消逝得太快了,它的保鮮期最長也不過幾年,而婚姻持續的是后半輩子。

張愛玲就是那種「圖他對我好」的姑娘,她愛上胡蘭成,包容了他還有老婆的事實,在胡蘭成失婚后,毫不猶豫地嫁給了他。

女人最期待盛大的婚禮,但是為了胡蘭成,她沒有說出口,倆人只是領了證。張愛玲心里是有遺憾的,她在《留情》中,也沒有讓郭鳳舉辦婚禮,只有一張婚書,甚至婚書上面印得不是鴛鴦,而是綠頭鴨。

胡蘭成沒多久就越軌了,張愛玲心碎了。盡管如此,張愛玲還期望過他回頭,多次在經濟上幫助胡蘭成,只是最終還是以失婚收場。

張愛玲明白婚姻只是一場合作,但是她卻希望對方拿出「愛情」作為合作資本,最終還是沒能走到一起。

《留情》的篇幅很短,但方方面面都能讓我們看到婚姻的樣子。

原來愛情并不是婚姻的必需品,也不是每一段婚姻都是美好的。愛情最美的樣子,依舊還是留給相愛中的人,而婚姻是切切實實的生活,囊括的東西實在太多了。

當我們步入婚姻,就等于開啟了合作模式,站在身旁的是一起打怪升級的隊友。在一次次磨合中,我們會培養出默契來,分工合作,有輸出有輸入,并肩作戰互相取暖。到了白發蒼蒼之時,我們就是別人最羨慕的那對夫妻。

米先生拿出他的財富和社會地位,保障郭鳳過上安穩的生活,郭鳳拿出她的家世和美貌,讓米先生對外得到尊嚴和面子,滿足他的心理。

為了維持這一段婚姻,保持穩定的合作,在滿足了需求時,他們總是會互相遷就,適時為對方著想。

米先生和大太太結了婚之后過得并不愉快,總是吵架,沒什麼值得紀念的快樂回憶。

和郭鳳結婚之后,他對郭鳳卻是帶著幾分客氣和溫柔。

因為大太太生病的事兒,郭鳳鬧別扭,他也愿意哄著郭鳳,以維持穩定的婚姻關系。

郭鳳也沒有因為米先生的遷就任性妄為,在米先生跟著她去舅家時,她也不留痕跡地照顧著米先生。適度地撒嬌鬧別扭是種情趣,過了就會讓兩個人都難堪。

這樣相處融洽的夫妻,我們很難弄相信他們居然沒有愛情。但確實他們并不相愛,愛情和婚姻并不一定同時存在。

經濟學者薛兆豐說過這樣一個觀點:結婚,就是雙方拿出自己的資源,一起辦家庭企業,簽的是終身批發的期貨合同。也許每個人的資源不一樣,作用不一樣,功效不一樣,但一定是互相出力,實現雙贏。

婚姻是一種社會行為,它有點像一個公司,需要找一個合作伙伴和你共享將來的生活。

你不能隨心所欲,你時刻都需要花心思經營它,料理它。

在現實生活里,婚姻是人生的一種生活方式,是一種傳承和延續,全靠自己努力經營,你會和隊友并肩作戰,也會有意見不同,有合作共贏局面,也有兩敗俱傷或壓倒性勝利的時候。不管你幸不幸運,都是合作模式和隊友選擇的結果。

兩個人在婚姻中總是要有磨合,合作雙方會有不同的意見和經營理念,放平自己的心態,就能夠在人生長跑中躺贏。

別用對待愛情的方式,經營婚姻

滿足了安全需求,郭鳳不免會產生情感需求,她對米先生也有小女人的心思,所以在鬧別扭的時候,會看米先生不順眼。

在坐三輪車去舅家的路上,郭鳳覺得米先生和自己實在不般配,讓她感覺羞于在人前承認他是自己的丈夫。

為了賭氣,她決定不告訴米先生,路過郵局時看到的那只鸚鵡。后來消氣了,她又提醒自己回家路上別忘了告訴他關于鸚鵡的故事。

女人總是不由自主地憧憬愛情,希望自己的愛人無論是婚前還是婚后,都幾十年如一日地浪漫,就像偶像劇里那樣,「忘了江山只為你」。

所以在男人忘記情人節、紀念日時,說出「都老夫老妻了」這種話時,女人總是憤怒不已。

而當女人不再專注于男人身上,精力分配到孩子、工作、家務、人情身上,男人就會厭倦,會覺得無趣,他們得不到想要的關注。

英國哲學家阿蘭·德波頓說過:婚姻中很多痛苦都來自于浪漫主義愛情觀的誤導。

人總是貪婪的,既想享受婚姻的穩定和保障,又想保有愛情的激情和甜蜜。可魚與熊掌二者兼得的情況,少之又少。

婚姻要求穩定及長期的保障和合作,愛情需要的是激情和浪漫。

拿著經營婚姻的方式去面對愛情,會淡而無味;拿著對待愛情的方式去經營婚姻,開始很刺激,但持久性很低。

正因為二者根本不一樣,所以婚姻不是愛情的墳墓,婚姻只是個靶子,愛情的消逝跟它半毛錢關系都沒有。

有人說「圖他對你好的姑娘,最終總是會傷心,而圖錢圖房的姑娘都過得不錯」,在婚姻中還期望著長久的愛情,是不現實,愛情中的情緒反應消逝得太快了,它的保鮮期最長也不過幾年,而婚姻持續的是后半輩子。

張愛玲就是那種「圖他對我好」的姑娘,她愛上胡蘭成,包容了他還有老婆的事實,在胡蘭成失婚后,毫不猶豫地嫁給了他。

女人最期待盛大的婚禮,但是為了胡蘭成,她沒有說出口,倆人只是領了證。張愛玲心里是有遺憾的,她在《留情》中,也沒有讓郭鳳舉辦婚禮,只有一張婚書,甚至婚書上面印得不是鴛鴦,而是綠頭鴨。

胡蘭成沒多久就越軌了,張愛玲心碎了。盡管如此,張愛玲還期望過他回頭,多次在經濟上幫助胡蘭成,只是最終還是以失婚收場。

張愛玲明白婚姻只是一場合作,但是她卻希望對方拿出「愛情」作為合作資本,最終還是沒能走到一起。

《留情》的篇幅很短,但方方面面都能讓我們看到婚姻的樣子。

原來愛情并不是婚姻的必需品,也不是每一段婚姻都是美好的。愛情最美的樣子,依舊還是留給相愛中的人,而婚姻是切切實實的生活,囊括的東西實在太多了。

當我們步入婚姻,就等于開啟了合作模式,站在身旁的是一起打怪升級的隊友。在一次次磨合中,我們會培養出默契來,分工合作,有輸出有輸入,并肩作戰互相取暖。到了白發蒼蒼之時,我們就是別人最羨慕的那對夫妻。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