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心理學:有這3個特征的人防御性強,內心虛弱,活得累,發展受限

這個世界上, 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 正如人格特質一樣, 人格特質是一種能使人的行為傾向表現出一種持久性、穩定性、一致性的心理結構, 是人格構成的基本因素。

通常來說, 人格特質越是穩定, 個體心理力量越足, 越不容易被現實所打倒。 防御機制是人內心的重要構成, 人們需要與現實進⾏隔離, 通過幻想來保護⾃⼰。

⼼理學上, 這種機制叫做「⾃我防御機制」。 從精神分析角度來說, 它是人的自我抵抗潛意識欲望的方法。

在心理學上, 有這3個特征的人防御性強, 內心虛弱, 活得累, 發展受限。

完美主義

完美主義是一種最典型的「自我防御機制」, 尤其是愛情⾥的完美主義, 在個體身上非常淋漓盡致。 完美主義者做事要求嚴格, 希望自己和他人盡善盡美, ⼒求精細。

如果做不到, 就會陷⼊⾃我懷疑、⾃我貶低, 要麼機致的完美, 要不一無所有, 很多時候不愿「開始」, 因為「尚未開始」,

所以是0, 成為「做的太糟」。

適度的完美主義讓人進取, 比如那些行動的完美主義者, 這類人在追求行動上完美主義的過程中不斷精進。

這種不安于自己的現狀、不滿足于自己所學的專業或技能而不斷跨界.......值得我們學習。

還有一類人叫做思想上的完美主義者,

這種思想是我們前進的攔路虎 , 嚴重阻礙了我們的行動。

因為思想上永遠沒有完美的標準, 人們總希望會很好。 思想上的完美主義是人們的反面教材, 因為沒有一個人可以真正達到完美, 我們唯一能做的, 就是在追求行動的過程中, 變得越來越優秀。

過度的完美主義, 很容易變成⼀種「⾃閉的幻想」。 因為幻想, 所以更不愿意面對現實, 這種過度沉醉于⾃⼰的標準和幻想, 其實就是一種對現實的⼀種防御, 在幻想中滿足現實中未能滿足的需求。

完美主義是把雙刃劍——有⼀點點完美主義可能很好, 但太過要求完美卻只能適得其反。

世間萬物沒有全我全有, 大多時候都是在兩個相對的狀態之間來回擺動的, ⽉盈則缺, 過猶不及。 我們一定要做積極進取的完美主義者。

容易焦慮

這個世界上大部分人都體驗過焦慮, 焦慮是一種怎樣的感覺?它雖然并沒有抑郁和心理疾病那麼嚴重, 但也非常痛苦。

有一種常見的心理疾病叫做廣泛性焦慮障礙(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它是一種對未來不確定性風險持續緊張不安的狀態, 通常伴有自主神經功能興奮和過分警覺為特征。

之所以加上泛華二字, 是因為它容易產生于生活的各個領域, 這類人的焦慮不受任何特定環境的限制或因環境而持續加重。

患者最常見的癥狀便是注意力不集中,表現出坐立不安,甚至有顫抖、皮膚蒼白,手心、腳心以及腋窩汗水淋漓。這些癥狀雖然看起來簡單,卻讓患者十分痛苦。

目前廣泛性焦慮障礙的確切病因尚未完全清楚,可能與多個因素有關,比如生物學因素、社會心理因素以及其他因素等。

但大體知道它來源于自我和本我的對抗,當自我的的無意識沖動產生時,自我「跳」來出來對本我進行控制,焦慮則來源于自我對本我的無法控制而。例如與他人交流就馬上局促不安、各種常見的恐懼癥……

有焦慮傾向的人通常難以注意力,做事效率極差,自卑脆弱,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和情景就產生焦慮,其實,這些情境并不會讓當事人受到懲罰,但個體總是忍不住要擔憂。

所以,焦慮實際上是自我無法解決的失控狀態。這導致人們很難專注于當下,然而,做好當下是人生的重要命題。

焦慮癥通常始于兒童或青少年期,但也可以于任何年齡開始。比如更年期,更年期本質上也是焦慮癥的一種,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特征:擔憂是明確過度的、普遍且難以控制的,且伴有明顯的痛苦和社會功能損害。

這種想法不斷得到強化。此后,只要一到相似的場合,自我就想要通過產生焦慮來使自己離開這里,從而避免失控。感覺就像如臨大敵,危險逼近……

有強迫思維傾向

強迫性思維(obsessional thinking):又稱強迫觀念(obsessive idea),是指患者腦海中反復多次出現某一觀念或概念,伴有主觀的被強迫感覺和痛苦感。

雖然沒有強迫癥那麼嚴重,但也足以摧毀一個人的意志。只有當一個人腦海里的觀念影響到現實生活時,才被成為強迫傾向:患者完全能夠意識到這一思想是不必要的,或者是荒謬的。

并力圖把這些想法從腦海中驅趕出去,但似乎越想控制越控制不住。

產生強迫的人,一般性格比較內向敏感脆弱,他們的自尊水平總是上下波蕩,他們不相信自己的能力或價值,即使事實上還不錯。這類人通常有濃厚的低價值感、自卑感、無力感、懦弱感、劣等感等。

患者最常見的癥狀便是注意力不集中,表現出坐立不安,甚至有顫抖、皮膚蒼白,手心、腳心以及腋窩汗水淋漓。這些癥狀雖然看起來簡單,卻讓患者十分痛苦。

目前廣泛性焦慮障礙的確切病因尚未完全清楚,可能與多個因素有關,比如生物學因素、社會心理因素以及其他因素等。

但大體知道它來源于自我和本我的對抗,當自我的的無意識沖動產生時,自我「跳」來出來對本我進行控制,焦慮則來源于自我對本我的無法控制而。例如與他人交流就馬上局促不安、各種常見的恐懼癥……

有焦慮傾向的人通常難以注意力,做事效率極差,自卑脆弱,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和情景就產生焦慮,其實,這些情境并不會讓當事人受到懲罰,但個體總是忍不住要擔憂。

所以,焦慮實際上是自我無法解決的失控狀態。這導致人們很難專注于當下,然而,做好當下是人生的重要命題。

焦慮癥通常始于兒童或青少年期,但也可以于任何年齡開始。比如更年期,更年期本質上也是焦慮癥的一種,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特征:擔憂是明確過度的、普遍且難以控制的,且伴有明顯的痛苦和社會功能損害。

這種想法不斷得到強化。此后,只要一到相似的場合,自我就想要通過產生焦慮來使自己離開這里,從而避免失控。感覺就像如臨大敵,危險逼近……

有強迫思維傾向

強迫性思維(obsessional thinking):又稱強迫觀念(obsessive idea),是指患者腦海中反復多次出現某一觀念或概念,伴有主觀的被強迫感覺和痛苦感。

雖然沒有強迫癥那麼嚴重,但也足以摧毀一個人的意志。只有當一個人腦海里的觀念影響到現實生活時,才被成為強迫傾向:患者完全能夠意識到這一思想是不必要的,或者是荒謬的。

并力圖把這些想法從腦海中驅趕出去,但似乎越想控制越控制不住。

產生強迫的人,一般性格比較內向敏感脆弱,他們的自尊水平總是上下波蕩,他們不相信自己的能力或價值,即使事實上還不錯。這類人通常有濃厚的低價值感、自卑感、無力感、懦弱感、劣等感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