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歷史上的和親公主大都是「假公主」,為什麼唯獨清朝沒偷偷換人?

「和親」屬于各朝各代在民族政策上的重要組成部分, 它所展現的是友好, 也是和平。 從春秋戰國之時, 一直到最后一個封建王朝, 清朝, 和親之事屢見不鮮, 在 整個的歷史長河中, 比較著名的和親有「昭君出塞」, 有「解憂公主嫁烏孫」, 有「文成公主入藏」, 還有「崇徽公主嫁回紇」等, 除卻明朝 , 幾乎朝朝皆有。

不知大家發現沒有, 歷史上的和親公主, 有很多都是「假公主 」, 并不是皇帝的女兒, 比如說王昭君, 便是被封為了「長公主」嫁到了匈奴, 完成了漢匈和親。

那麼, 為何皇帝不把自己的女兒嫁過去呢?其實也不難理解。 一來, 身為皇帝, 雖說是 一國之君, 但是同樣也是為人父者, 將自己的女兒 嫁那麼遠, 肯定是不舍得的;二來, 這和親雖說是兩國之間的友好往來, 但是其實就是將自己的女兒送到對方的國家當「質子」, 在《醒世恒言·獨狐生歸途鬧夢》中便描述道:「我朝自與你邦和親之后, 出嫁公主, 做你國質婆。 」由此可見一斑;最后, 這和親并不一定能夠給自己的女兒帶來幸福, 很多時候都是嫁給糟老頭子, 這和毀掉女兒的一生又有何分別?

因此, 作為皇帝, 既然有權力換個「假公主」和親, 那又何樂而不為呢?

不過, 在清朝的時候, 和親的公主卻都是真的, 為何清朝不將公主偷偷換掉呢?

根據史料記載, 在整個清朝歷史上, 和親的公主數量更是難以計算,

不過, 在正式的和親中, 她們無一例外基本 都是皇帝的女兒, 少數幾個是皇室宗親的女兒, 但也都是和皇家自己人。

而在整個的和親過程當中,

這些女子十有八九都是嫁去了蒙古。

當時的蒙古, 整個的實力相當之強大, 早在南宋時期, 中原大地就曾被蒙古人所占領, 不過, 不過百年, 最后還是被朱元璋所趕走, 只是, 在清朝之時, 又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勢力, 嚴重威脅到了中原的穩定。

為此 , 為了拉攏蒙古, 清朝的皇帝自是選擇了和親。

在這個過程當中, 清朝的皇帝之所以要用自己的女兒, 一來是顯示自己的誠心, 二來也是為了更好地掌控蒙古, 因為都是自己人, 所以也不用擔心自己的女子嫁過去會和對方合起伙來威脅清廷。 同時,也正是因為如此,蒙古也將自己的真公主送給皇帝當妃子,這樣,蒙古和清朝之間的關系便越來越密切,很多的蒙古部落 也都愿意和清朝的皇帝站在統一戰線,也使得清王朝的封建統治得到了 強有力的保障 。

和親雖說是有利于國家統治,但是也是對公主本身的摧殘,甚至有人提出,這是一種妥協 是極為屈辱的存在。這一類說法固然是合理的,不過也是不夠巨觀的,和親對于整個歷史發展的意義是難以片面化看待的,辯證而言,利弊皆有,但是利大于弊,至少,減少了戰亂,也促進了民族融合。那些為了政治 而犧牲的女性,更是令人敬佩。

同時,也正是因為如此,蒙古也將自己的真公主送給皇帝當妃子,這樣,蒙古和清朝之間的關系便越來越密切,很多的蒙古部落 也都愿意和清朝的皇帝站在統一戰線,也使得清王朝的封建統治得到了 強有力的保障 。

和親雖說是有利于國家統治,但是也是對公主本身的摧殘,甚至有人提出,這是一種妥協 是極為屈辱的存在。這一類說法固然是合理的,不過也是不夠巨觀的,和親對于整個歷史發展的意義是難以片面化看待的,辯證而言,利弊皆有,但是利大于弊,至少,減少了戰亂,也促進了民族融合。那些為了政治 而犧牲的女性,更是令人敬佩。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