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三國》別人沒有謀士打仗會敗,袁紹:我失敗純粹是謀士太多

看《三國演義》有個很有趣的地方, 就是田豐、許攸和郭圖三人之爭。 這三人都是袁紹陣營里的謀士, 每個人都是滿腹才華, 但是不巧的是,

他們的思維方式和給出來的計策, 往往是南轅北轍的。 如果說袁紹是個有主見的主公, 那麼自然手底下的人才越多越好, 手下的人獻出來的計謀越多越好, 然而袁紹卻是時而圣明, 時而昏庸, 縱然他在各諸侯之中是家底最為雄厚的, 也禁不起某一次失誤, 就斷送在了這個「時而」上面了。

關于田豐、許攸和郭圖三人之爭, 最精彩的橋段就在于官渡之戰前后, 袁紹決定是否要舉兵討伐曹操。 這時候, 田豐和許攸的意見明顯相反。

田豐從巨觀的角度為袁紹分析, 認為袁紹的強大需要時間, 再過個三五年, 袁紹的兵力就會是最為強大的, 而且曹操詭計多謀, 種種原因, 不支持袁紹此時討伐曹操, 勝算不大。 而許攸則建議現在是討伐曹操,

理由是雖然現在適合修生養息, 但時間久了曹操也會變得更強, 倒不如趁著現在敵弱我強, 就去討伐曹操。

袁紹一時間也不知道該聽誰的, 愣了幾秒后, 決定聽許攸的, 舉兵伐曹。 田豐力勸, 甚至放言說:「假如主公此時伐曹, 必將大敗。

」這話讓袁紹大怒, 直接將田豐下獄。 出戰之前, 袁紹甚至還想著砍下田豐的首級來助興, 鼓舞士氣。 若不是其他人勸住了, 田豐就這樣喪命于此了。

當連中曹操四道詭計首戰失利后, 袁紹兵敗回營, 他想起來當初田豐的勸告, 非常后悔沒有聽他的, 于是就下令派人趕快把田豐放出來, 還要加以重用。 這時候, 袁紹身后的許攸臉色一變, 立馬就勸住袁紹:「主公放出田豐可以, 但并不一定要重用啊。 」緊接著, 就跟曹操說起了「小話」, 說袁紹兵敗的消息傳回冀州, 眾人都是惆悵無比, 只有田豐傲然狂笑, 稱自己說的是對的, 然而庸主卻不聽。

本來都打算釋放田豐的袁紹, 一聽許攸的「小道消息」, 立馬又生氣了。 這回, 他非但沒有把田豐放出來,

還讓他在獄里自盡。 然而, 在牢里的田豐得知袁紹兵敗的消息, 并沒有像許攸所說那樣狂笑, 反而長吁短嘆:「我多麼希望自己言錯呀。 」他的忠心耿耿, 也被埋沒在別人的「小話」里了。 此時, 田豐也早已料到自己的結局, 知道是許攸的挑唆, 所以留了一封遺書給袁紹, 這封遺書也在后面派上了用場。

田豐死后, 袁紹身旁得力的謀士就剩下了許攸和郭圖。 如果許攸和郭圖能在關鍵時刻意見一致也就罷了, 可偏偏這倆人, 也總是想法完全相反。 之后, 郭圖又跟袁紹說, 在最需要糧餉之際, 許攸的兒子貪污了糧餉。 袁紹面色凝重, 問:「許攸知道此事嗎?」郭圖又說, 「許攸兒子在大牢里招供說, 其父略知一二。 」這話就直接告訴了袁紹, 許攸兒子貪污糧餉, 而許攸是知道且放任的。 這下, 袁紹心中對許攸直接有了芥蒂。

正巧, 這一夜許攸密探曹營, 截獲了曹操發往徐州調運糧草的軍令, 他得知曹操其實已經沒有多少糧草了, 所以興沖沖地去找袁紹進言獻策, 希望他派出兩路兵馬, 一路假意攻擊曹操陣營, 另一路去攻擊曹操的老窩許昌,這樣曹操必亡。然而,袁紹剛剛聽完郭圖透露的「小道消息」,本來就對許攸心有不滿,當許攸說出自己的獻策后,被曹操詭計騙怕了的袁紹更加冷嘲熱諷,非常不贊同。再加上,田豐自盡的消息也此時傳來,田豐留下的那封遺書也被當眾讀出來,其中提到「許攸是進讒言的小人」、「許攸與曹操是年少好友」以及「袁紹一敗許攸則必定投曹」等,這讓許攸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也讓袁紹惱怒,放言許攸項上人頭快要不保。對許攸的不信任,也導致滅掉曹操的大好機會再一次錯失,忠心獻策卻落得這樣的結果,許攸寒了心,趁夜去投奔曹操了。

在這件事中,其實起到比較重要作用的,就是郭圖所透露的「許攸兒子貪污糧餉、但許攸是知情的」這件事,因為戰事當前,糧草最重要,這事不是小事兒,也正是這件事直接讓袁紹對許攸心懷不滿。

可實際上,以許攸的為人和智慧,如果知道兒子在此關鍵時刻貪污糧餉,也絕對不會知情不報,這樣的一件大事,孰輕孰重,更不會給別人留下話柄。所以可以推測,這話從郭圖口中傳達給袁紹,肯定也是有幾分添油加醋、甚至畫蛇添足的。

其實,田豐、許攸和郭圖三個人各有各的才華,各自對戰事的思維和分析都有道理,但戰事和謀略,往往是需要「多想一步」的。假如,袁紹此時聽了許攸的獻策,立馬去攻打曹操攻占許昌,那麼之后的勝利者可能就是袁紹了,可惜他沒有聽。而許攸投奔曹操,也送了一份「大禮」,那就是烏巢的百萬糧草,曹操不僅想到自己怎麼去攻、怎麼去守,還想到下一步敵方袁紹會怎麼去做,進而做好下一步的措施。而袁紹雖然沒有曹操這樣的謀略,如果他能「慧眼識人」,善用人才,結局也不一定會差。

袁紹的敗,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他的謀士太多,這些謀士的想法又常常相左,他卻一會聽這個的建議,一會又聽那個的計策,不能統一,也分不清主次,直接導致謀士之間的「內訌」。更何況,袁紹身為人主,出戰前要斬田豐,許攸獻策后又告訴人家「人頭不保」,這樣讓人心寒的待人方式,也難以讓人對他忠心到底。

作者:我方團隊月落星沉

另一路去攻擊曹操的老窩許昌,這樣曹操必亡。然而,袁紹剛剛聽完郭圖透露的「小道消息」,本來就對許攸心有不滿,當許攸說出自己的獻策后,被曹操詭計騙怕了的袁紹更加冷嘲熱諷,非常不贊同。再加上,田豐自盡的消息也此時傳來,田豐留下的那封遺書也被當眾讀出來,其中提到「許攸是進讒言的小人」、「許攸與曹操是年少好友」以及「袁紹一敗許攸則必定投曹」等,這讓許攸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也讓袁紹惱怒,放言許攸項上人頭快要不保。對許攸的不信任,也導致滅掉曹操的大好機會再一次錯失,忠心獻策卻落得這樣的結果,許攸寒了心,趁夜去投奔曹操了。

在這件事中,其實起到比較重要作用的,就是郭圖所透露的「許攸兒子貪污糧餉、但許攸是知情的」這件事,因為戰事當前,糧草最重要,這事不是小事兒,也正是這件事直接讓袁紹對許攸心懷不滿。

可實際上,以許攸的為人和智慧,如果知道兒子在此關鍵時刻貪污糧餉,也絕對不會知情不報,這樣的一件大事,孰輕孰重,更不會給別人留下話柄。所以可以推測,這話從郭圖口中傳達給袁紹,肯定也是有幾分添油加醋、甚至畫蛇添足的。

其實,田豐、許攸和郭圖三個人各有各的才華,各自對戰事的思維和分析都有道理,但戰事和謀略,往往是需要「多想一步」的。假如,袁紹此時聽了許攸的獻策,立馬去攻打曹操攻占許昌,那麼之后的勝利者可能就是袁紹了,可惜他沒有聽。而許攸投奔曹操,也送了一份「大禮」,那就是烏巢的百萬糧草,曹操不僅想到自己怎麼去攻、怎麼去守,還想到下一步敵方袁紹會怎麼去做,進而做好下一步的措施。而袁紹雖然沒有曹操這樣的謀略,如果他能「慧眼識人」,善用人才,結局也不一定會差。

袁紹的敗,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他的謀士太多,這些謀士的想法又常常相左,他卻一會聽這個的建議,一會又聽那個的計策,不能統一,也分不清主次,直接導致謀士之間的「內訌」。更何況,袁紹身為人主,出戰前要斬田豐,許攸獻策后又告訴人家「人頭不保」,這樣讓人心寒的待人方式,也難以讓人對他忠心到底。

作者:我方團隊月落星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