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魏國的衰弱,魏武侯和魏惠王誰的責任更大?

在戰國中前期, 如若從七雄中選出一個最耀眼的存在, 毫不夸張的說這個國家絕對是位處中原腹地的魏國了, 也只能是魏國才有分量稱得上是最耀眼的。

其實魏國在三家分晉后, 還不能完全算作一個國家, 這是因為當時的周天子還沒有承認, 雖然當時的周王室地狹民弱, 根本沒有實力控制各國, 可周天子畢竟還是名義上的天下共主位, 如果不能得到周天子的分封, 最多只能算作有實權的卿族。 這個結果是晉國魏氏的首領魏斯所不能接受的, 他必須要讓魏氏正式成為一個國家。

正是由于這種想法, 魏斯自繼承祖業之始, 就任用上郡守李悝主持變法, 其變法主要內容為:在經濟上推行「盡地利」與「善平糴」的政策, 鼓勵百姓精耕細作以增加產量, 并且積極的在全國范圍內興修水利工程, 極大地改善了魏國的耕種條件, 且主張同時播種多種糧食作物, 以防止出現災荒。 李悝的變法政策雖然主張重農, 可他并沒有完全禁止百姓從商, 主張在保證糧食供應的基礎上, 鼓勵百姓從商, 讓他們積極地參與到與各國的貿易中, 此舉給魏國帶來大量的商業稅, 國庫日益充實。

魏國的變法除了涉及到經濟方面外,

還對諸如武備、法治、人才選拔、廢除世卿世祿制度等方面進行大量革新。 此后, 變法有成的魏國積極對外擴張, 強盛的魏國壓得其他六國幾乎喘不過氣來。

可當魏國基業傳承到魏惠王手中時, 雖然將魏國國君的爵位, 成功地從原本的侯爵變成了王爵, 可卻丟掉了大量國土, 且接連敗于齊、秦等國, 致使魏文侯時期所攢下的基業幾不復存。 對此后人們對魏惠王的評價多有貶義, 魏惠王確實有他的問題, 不過并不能將魏國國勢衰弱的過錯, 完全放在魏惠王一個人頭上。 為此, 不妨來看看造成魏國國勢衰落的原因吧。

魏國國勢之所以會衰落, 與魏國放棄攻秦, 轉而攻趙、攻韓有很大關系。 魏斯在成為晉國魏氏首領后, 發現魏氏的領地被韓、趙、秦、楚四方所包圍, 雖然東南北邊境分別有王屋山、中條山和呂梁山等天險, 黃河也護住了魏氏的南部和西部, 這種地形自守有余, 可如若想向外發展的外, 其他國家難免不會乘虛而入。

有此擔憂的魏斯, 決定與趙氏和韓氏聯合,

達成三晉同盟一致對外。 三晉同盟盟約的達成, 讓魏、趙、韓三家, 可以不用再擔憂腹背受敵, 于是騰出手來的三晉, 以最快的速度進行擴張, 且最終在公元403年, 周威烈王迫于三晉同盟的強大實力, 不得不冊封魏斯、趙籍、韓虔為諸侯。

毫不夸張的說, 魏國之所以能成為當時第一強國,三晉聯盟起到了很關鍵的作用。可到了魏武侯時期,這一切都變了。其實在魏文侯時期,聯盟內部就已經出現了不和諧的聲音。這是由于在三晉聯盟后,趙國、韓國并沒有得到很大的利益,而魏國卻不同,每次出兵要不獲得大量土地,要不就能得到大量百姓。

三晉聯盟后,紛紛走向了擴張之路,國家內部也鮮有軍隊布防。正是由此,中山武公稱機復國。中山武公在復國后不久,就向趙國發動進攻,由于趙國軍隊都在邊境且中山軍隊本就驍勇的緣故,中山武公的軍隊在趙國內部無人可擋。趙籍迫于無奈,只能向魏斯求援,魏斯也很快就派兵相助。不過魏斯在軍隊出發前,特意交代魏軍要沿途占領趙國的城鎮。魏斯的無德之舉讓趙籍大為憤怒,可最終迫于魏國強大的實力以及魏國給與趙國一定的補償,這才沒有讓魏、趙兩國走向對立。

不過到了魏武侯這里,他根本沒有其父那樣的胸襟和手腕。趙烈侯時期,趙國任用公仲連進行了變法,國家實力也得到了提升。國力的上升,讓趙國人不再如往日那般的小心翼翼,開始對魏國表達了不滿。

魏武侯在得知趙國不滿后,他對此表示不屑。魏武侯心想趙國要戰那就戰吧,魏國的強大實力蒙蔽了他雙眼,讓他忽視了三晉同盟的必要性。也正是由此,魏趙兩國徹底走向對立,不久后三晉同盟也徹底瓦解。而在三晉同盟后,魏國每次對外征戰,都要擔心趙國會不會乘虛而入,這對魏國造成了極大的掣肘。此后,三晉的關系越來越差,再也沒能恢復到魏文侯時期的光景。如若三晉同盟不瓦解的話,秦國豈有機會進行變法,且安敢東進?

魏武侯除了破壞三晉同盟外,還做了一件蠢事,那就是直到去世,魏武侯也沒有立下太子。正是由此,才讓趙國、韓國找到削弱魏國的機會,如若不是趙國、韓國在如何處置魏國問題上,發生了嚴重分歧,魏國恐怕就要成為趙國、韓國的附庸了。

也正由于趙國、韓國在魏武侯死后干預魏國內政,成功掌權后的魏惠王對趙國、韓國下了死手,如果不是齊國屢次從中作祟,那麼春秋時期晉國一家獨大的情景,很有可能就會重現了,甚至魏國很有可能代替秦國,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了。

除此之外,魏武侯也有一個很大的敗筆,那就是恃強自傲,看不起天下群雄。站在魏文侯五十年基業上的魏武侯,自恃魏國國富民強,魏武卒的戰力強盛,根本不想也不愿與其他列國和平相處,魏武侯認為魏國的實力,足以和其他各國進行長期戰爭。于是在這種思想下,魏國與周圍各國進行多次大戰。不過大戰雖多,可卻沒有讓魏國得到多少利益,反而在久戰之中,國庫日漸枯竭,且與周圍各國都結了仇,即使魏國想和解,其他大國恐怕也不會答應。

其實上述三條還不是最致命的,最致命的是魏國人才的大量流失。魏武侯與其父不同,魏文侯注重的是才干而不是出身。在魏文侯時期,國相李悝、名將吳起、大將樂羊等諸多名臣都不是貴族出身,且吳起和樂羊在品德上都有污點,可魏文侯依然重用他們,因為在他看來有真才實學才是最重要的。

而到了魏武侯時期,他重用的卻是有名無才的公叔痤、田文為相,且對國之重器的吳起等良才不加重用,反而不分忠奸地在公叔痤的挑撥下,最終逼走了吳起,而且治理鄴城、防備趙國有大功的西門豹,就因為沒有討好魏武侯身邊的近侍,就受到的魏武侯的責難,甚至要收回他的官印。

可想而知,魏國在這樣國君的治理下,又怎會昌盛下去。魏武侯在位時期的強盛局面,是站在肆意使用祖先基業上的,這種辦法根本不是可持續的,而魏惠王也沒有改正魏文侯的錯誤政策,這才最終導致了魏惠王時期的國勢衰落,在秦、齊、楚等大國的夾擊中,勉強自保,直到最后時刻的到來。

魏文侯和魏惠王對魏國國勢的衰落,都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可如若魏文侯稍微體恤下民力和國力,以及盡早立下太子的話,魏國也不至于全然沒有復興的機會。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司吾

魏國之所以能成為當時第一強國,三晉聯盟起到了很關鍵的作用。可到了魏武侯時期,這一切都變了。其實在魏文侯時期,聯盟內部就已經出現了不和諧的聲音。這是由于在三晉聯盟后,趙國、韓國并沒有得到很大的利益,而魏國卻不同,每次出兵要不獲得大量土地,要不就能得到大量百姓。

三晉聯盟后,紛紛走向了擴張之路,國家內部也鮮有軍隊布防。正是由此,中山武公稱機復國。中山武公在復國后不久,就向趙國發動進攻,由于趙國軍隊都在邊境且中山軍隊本就驍勇的緣故,中山武公的軍隊在趙國內部無人可擋。趙籍迫于無奈,只能向魏斯求援,魏斯也很快就派兵相助。不過魏斯在軍隊出發前,特意交代魏軍要沿途占領趙國的城鎮。魏斯的無德之舉讓趙籍大為憤怒,可最終迫于魏國強大的實力以及魏國給與趙國一定的補償,這才沒有讓魏、趙兩國走向對立。

不過到了魏武侯這里,他根本沒有其父那樣的胸襟和手腕。趙烈侯時期,趙國任用公仲連進行了變法,國家實力也得到了提升。國力的上升,讓趙國人不再如往日那般的小心翼翼,開始對魏國表達了不滿。

魏武侯在得知趙國不滿后,他對此表示不屑。魏武侯心想趙國要戰那就戰吧,魏國的強大實力蒙蔽了他雙眼,讓他忽視了三晉同盟的必要性。也正是由此,魏趙兩國徹底走向對立,不久后三晉同盟也徹底瓦解。而在三晉同盟后,魏國每次對外征戰,都要擔心趙國會不會乘虛而入,這對魏國造成了極大的掣肘。此后,三晉的關系越來越差,再也沒能恢復到魏文侯時期的光景。如若三晉同盟不瓦解的話,秦國豈有機會進行變法,且安敢東進?

魏武侯除了破壞三晉同盟外,還做了一件蠢事,那就是直到去世,魏武侯也沒有立下太子。正是由此,才讓趙國、韓國找到削弱魏國的機會,如若不是趙國、韓國在如何處置魏國問題上,發生了嚴重分歧,魏國恐怕就要成為趙國、韓國的附庸了。

也正由于趙國、韓國在魏武侯死后干預魏國內政,成功掌權后的魏惠王對趙國、韓國下了死手,如果不是齊國屢次從中作祟,那麼春秋時期晉國一家獨大的情景,很有可能就會重現了,甚至魏國很有可能代替秦國,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了。

除此之外,魏武侯也有一個很大的敗筆,那就是恃強自傲,看不起天下群雄。站在魏文侯五十年基業上的魏武侯,自恃魏國國富民強,魏武卒的戰力強盛,根本不想也不愿與其他列國和平相處,魏武侯認為魏國的實力,足以和其他各國進行長期戰爭。于是在這種思想下,魏國與周圍各國進行多次大戰。不過大戰雖多,可卻沒有讓魏國得到多少利益,反而在久戰之中,國庫日漸枯竭,且與周圍各國都結了仇,即使魏國想和解,其他大國恐怕也不會答應。

其實上述三條還不是最致命的,最致命的是魏國人才的大量流失。魏武侯與其父不同,魏文侯注重的是才干而不是出身。在魏文侯時期,國相李悝、名將吳起、大將樂羊等諸多名臣都不是貴族出身,且吳起和樂羊在品德上都有污點,可魏文侯依然重用他們,因為在他看來有真才實學才是最重要的。

而到了魏武侯時期,他重用的卻是有名無才的公叔痤、田文為相,且對國之重器的吳起等良才不加重用,反而不分忠奸地在公叔痤的挑撥下,最終逼走了吳起,而且治理鄴城、防備趙國有大功的西門豹,就因為沒有討好魏武侯身邊的近侍,就受到的魏武侯的責難,甚至要收回他的官印。

可想而知,魏國在這樣國君的治理下,又怎會昌盛下去。魏武侯在位時期的強盛局面,是站在肆意使用祖先基業上的,這種辦法根本不是可持續的,而魏惠王也沒有改正魏文侯的錯誤政策,這才最終導致了魏惠王時期的國勢衰落,在秦、齊、楚等大國的夾擊中,勉強自保,直到最后時刻的到來。

魏文侯和魏惠王對魏國國勢的衰落,都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可如若魏文侯稍微體恤下民力和國力,以及盡早立下太子的話,魏國也不至于全然沒有復興的機會。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司吾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