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檳榔:明明是不好的,為什麼在中國竟有如此悠久的食用史?

2003年, 世界衛生組織把檳榔認定為一級致癌物, 2018年湖南湘雅醫院收治的45位口腔癌患者中, 有44人有長期、大量咀嚼檳榔史, 2021年, 土耳其明確將檳榔列為[毒·品]。

檳榔?[毒·品]?此條新聞一出, 大量網友表示愕然。 檳榔是新晉「網紅」水果, 雖然北方人很少食用, 但在南方有些地區人們嚼檳榔就像嚼口香糖一樣, 隨時隨地會掏出一顆, 放在嘴里, 優哉悠哉地咀嚼起來。

其實, 說檳榔是「新晉網紅」有點兒小看它了, 在中國(包括北方), 檳榔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漢武帝時代, 食用檳榔之風則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盛行, 那時候的檳榔可是名副其實的貴族食品, 一般人是吃不起的。

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漢武帝兵征南越時, 北方的士兵受不了南方的瘴氣, 許多都生了疾病, 有人看到掛滿樹梢的檳榔果煞是可愛, 于是摘下來吃, 食用了檳榔之后的患者竟然奇跡般地痊愈了。 于是全軍服食檳榔,

以解瘴癘。

后來漢武帝勝利凱旋, 回長安的時候帶回了許多南方的奇花異樹, 當然也包括救了全軍性命的「有功神樹」檳榔。 但是檳榔屬于熱帶樹木, 難以適應北方干燥、寒冷的天氣, 無法成活。 只能種植在南越, 也就是今天的海南、臺灣和兩廣地區。

因此, 漢武帝指定南越以檳榔作為貢品進獻, 司馬相如在他著名的《上林賦》里羅列珍奇花木時寫道:「留落胥余, 仁頻并閭。 」留落、胥余、并閭都是指棕櫚或者類似棕櫚的樹木, 仁頻就是檳榔。

因為有了皇帝的追捧, 那些達官顯貴也開始鐘愛檳榔這種水果, 到了兩晉南北朝時期, 貴族名士無論是在衣著、食物上都求新求異, 服食檳榔這種「奇異果」更是泛濫成殤。

一時洛陽紙貴的《三都賦》中, 大才子左思也把檳榔寫了進去:「檳榔無柯, 椰葉無陰。 」意思是檳榔樹沒有樹杈, 椰子葉沒有樹陰。

不知左思有沒有見過檳榔樹, 不過檳榔樹還真是不長樹杈的, 東漢楊孚所撰寫的《異物志》上記載:「檳榔若筍竹生, 竿種之, 精硬, 引莖直上。

」檳榔樹是一根筆直的樹干長到樹頂, 在樹頂上開始抽穗、開花、結果的。

南北朝著名詩人的《忽見檳榔詩》寫的就是他看到檳榔開花結果的樣子:「綠房千子熟, 紫穗百花開。 莫言行萬里, 曾經相識來。 」

有關檳榔最有趣的典故是關于漢高祖劉邦長子劉肥的后代劉穆之的, 《南史·劉穆之傳》記載:劉穆之雖然出身皇族, 但他出生時已是東晉末年, 連漢朝都亡了好幾百年了, 他這個「皇室血脈」可是比劉備劉皇叔都淡薄了。

當時劉穆之的生活境況也和劉皇叔賣草鞋時差不多, 因此經常跑到妻子江氏的哥哥家去蹭吃蹭喝, 人家很是看不起他, 但是架不住他臉皮厚, 無論江家人的臉色有多麼難看, 劉穆之照去不誤。

有一次, 劉穆之又在江家吃飯, 飯后江氏的哥哥命人端上一盤檳榔分給眾賓客, 唯獨沒給劉穆之。 劉穆之站起來說:「為什麼沒有我的?」江氏的哥哥說:「檳榔是用來消食的, 你經常連飯都吃不飽, 還需要吃這個東西嗎?」

劉穆之一聽, 不氣不惱, 笑了笑, 坐下, 不再說什麼。

后來劉穆之跟隨了劉裕, 劉裕起兵做了皇帝,劉穆之也成了開國之臣,功成名就,他特地邀請妻子的哥哥來自己的府上赴宴。等宴席結束,劉穆之命人用金盤盛著滿滿一大盤檳榔端上來,呈給眾賓客,這下輪到江氏的哥哥尷尬了。

李白有詩「何時黃金盤,一斛薦檳榔」一句,寫的就是這個典故,以此來表達自己的失意之情。

《南史·任昉列傳》也記載了一個關于檳榔的故事:南北朝著名的文學家任昉的父親非常喜歡吃檳榔,他在彌留之際對兒子說想再吃一顆檳榔。任昉把能弄到的檳榔都搜羅來,剝了一百多顆,竟然沒有一顆好的,父親帶著遺憾離開了人世。從此以后,同樣喜吃檳榔的任昉竟然戒掉了這個愛好。

檳榔是一種很難保鮮的水果,所以能夠食用新鮮檳榔的多是南方——檳榔的原產地區。新鮮檳榔的食用方法是先用刀將檳榔切成小片,放進嘴里直接咀嚼,或者將扁螺殼同檳榔一起切碎,加清水調成糊狀,再用一種藤葉裹起來,然后放進嘴里嚼食。

通過咀嚼,檳榔會產生大量紅色的汁水,不僅唾液會變成紅色,臉也會變得泛起潮紅色,就像喝了酒一樣,因此文人墨客又給檳榔起了個美麗的名字「醉檳榔」。

許多詩人都把醉檳榔寫進詩詞里,蘇東坡的「暗麝著人簪茉莉,紅潮登頰醉檳榔。」明代宋徵明的「朱唇輕染胭脂色,愛嚼檳榔玉齒紅。」

據說李后主著名的《一斛珠》中「爛嚼紅茸,笑向檀郎唾」中的「紅茸」,有人說是「紅絨線」,但是現代有很多人認為這里的「紅茸」就是檳榔。根據詞意和檳榔的歷史文化推測,檳榔的解釋似乎比紅絨線更為合理,嫵媚可愛的小周后怎麼會滿口嚼著刺繡用的紅絨線呢。

曹雪芹在《紅樓夢》里也寫到過檳榔:「賈璉.....說道:檳榔荷包也忘記了帶了來,妹妹有檳榔,賞我一口吃。二姐道:檳榔倒有,就只是我的檳榔從來不給人吃。賈璉便笑著欲近身來拿。二姐怕人看見不雅,便連忙一笑,撂了過來。賈璉接在手中,都倒了出來,撿了半塊吃剩下的撂在口中吃了。」這里的檳榔還有一個寓意,在南方一些地區,檳榔是男女之間定情歡愛的信物。

而且在清朝貴族食用檳榔之風比之魏晉南北朝有過之而無不及,乾隆皇帝愛吃檳榔,他有兩個專門用來裝檳榔的波斯手工和田玉罐,據他自己說服食檳榔是他長壽的重要原因。

他的兒子嘉慶也曾在大臣的折子上寫下御批:「朕服食檳榔,汝可隨時具進」,「唯檳榔一項,朕時常服用,每次隨貢呈進,毋誤。」

不過因為檳榔鮮果不易保存,北方人吃的檳榔都是制成干果,李時珍在《本草綱目》里記載:「今入北者,皆先以回煮熟,焙熏令干,始可留久也。」

想必《紅樓夢》里的尤二姐和乾隆皇帝父子吃的都是干檳榔。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還記載:檳榔的主要功效是殺蟲、消食、行水,除一切風、一切氣,宣利臟腑,也就是可解瘴毒。最主要的是他留下一句話說:「檳榔扶留,可以忘憂。」東漢的楊孚也稱檳榔為「忘憂果」。

顧名思義,咀嚼檳榔可以使人消解煩憂,產生愉悅的感覺。現代研究證明檳榔可以刺激腎上腺素及多巴胺分泌,有提神的作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苦悶的心情,甚至可以致幻,這也是土耳其將其認定為[毒·品]的原因。

當然,也是上千年來無數人對咀嚼檳榔樂此不疲、欲罷不能的原因,可見追求刺激與快樂是人的本性,古今皆同,并不是我們現代人的專利。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水云初靜

劉裕起兵做了皇帝,劉穆之也成了開國之臣,功成名就,他特地邀請妻子的哥哥來自己的府上赴宴。等宴席結束,劉穆之命人用金盤盛著滿滿一大盤檳榔端上來,呈給眾賓客,這下輪到江氏的哥哥尷尬了。

李白有詩「何時黃金盤,一斛薦檳榔」一句,寫的就是這個典故,以此來表達自己的失意之情。

《南史·任昉列傳》也記載了一個關于檳榔的故事:南北朝著名的文學家任昉的父親非常喜歡吃檳榔,他在彌留之際對兒子說想再吃一顆檳榔。任昉把能弄到的檳榔都搜羅來,剝了一百多顆,竟然沒有一顆好的,父親帶著遺憾離開了人世。從此以后,同樣喜吃檳榔的任昉竟然戒掉了這個愛好。

檳榔是一種很難保鮮的水果,所以能夠食用新鮮檳榔的多是南方——檳榔的原產地區。新鮮檳榔的食用方法是先用刀將檳榔切成小片,放進嘴里直接咀嚼,或者將扁螺殼同檳榔一起切碎,加清水調成糊狀,再用一種藤葉裹起來,然后放進嘴里嚼食。

通過咀嚼,檳榔會產生大量紅色的汁水,不僅唾液會變成紅色,臉也會變得泛起潮紅色,就像喝了酒一樣,因此文人墨客又給檳榔起了個美麗的名字「醉檳榔」。

許多詩人都把醉檳榔寫進詩詞里,蘇東坡的「暗麝著人簪茉莉,紅潮登頰醉檳榔。」明代宋徵明的「朱唇輕染胭脂色,愛嚼檳榔玉齒紅。」

據說李后主著名的《一斛珠》中「爛嚼紅茸,笑向檀郎唾」中的「紅茸」,有人說是「紅絨線」,但是現代有很多人認為這里的「紅茸」就是檳榔。根據詞意和檳榔的歷史文化推測,檳榔的解釋似乎比紅絨線更為合理,嫵媚可愛的小周后怎麼會滿口嚼著刺繡用的紅絨線呢。

曹雪芹在《紅樓夢》里也寫到過檳榔:「賈璉.....說道:檳榔荷包也忘記了帶了來,妹妹有檳榔,賞我一口吃。二姐道:檳榔倒有,就只是我的檳榔從來不給人吃。賈璉便笑著欲近身來拿。二姐怕人看見不雅,便連忙一笑,撂了過來。賈璉接在手中,都倒了出來,撿了半塊吃剩下的撂在口中吃了。」這里的檳榔還有一個寓意,在南方一些地區,檳榔是男女之間定情歡愛的信物。

而且在清朝貴族食用檳榔之風比之魏晉南北朝有過之而無不及,乾隆皇帝愛吃檳榔,他有兩個專門用來裝檳榔的波斯手工和田玉罐,據他自己說服食檳榔是他長壽的重要原因。

他的兒子嘉慶也曾在大臣的折子上寫下御批:「朕服食檳榔,汝可隨時具進」,「唯檳榔一項,朕時常服用,每次隨貢呈進,毋誤。」

不過因為檳榔鮮果不易保存,北方人吃的檳榔都是制成干果,李時珍在《本草綱目》里記載:「今入北者,皆先以回煮熟,焙熏令干,始可留久也。」

想必《紅樓夢》里的尤二姐和乾隆皇帝父子吃的都是干檳榔。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還記載:檳榔的主要功效是殺蟲、消食、行水,除一切風、一切氣,宣利臟腑,也就是可解瘴毒。最主要的是他留下一句話說:「檳榔扶留,可以忘憂。」東漢的楊孚也稱檳榔為「忘憂果」。

顧名思義,咀嚼檳榔可以使人消解煩憂,產生愉悅的感覺。現代研究證明檳榔可以刺激腎上腺素及多巴胺分泌,有提神的作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苦悶的心情,甚至可以致幻,這也是土耳其將其認定為[毒·品]的原因。

當然,也是上千年來無數人對咀嚼檳榔樂此不疲、欲罷不能的原因,可見追求刺激與快樂是人的本性,古今皆同,并不是我們現代人的專利。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水云初靜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