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情商高的父母,從來不會用這5種語氣跟孩子說話

家長都是愛孩子的, 只是有的家長在教育方法上, 有些欠缺或不當, 使得自己的教育引起了孩子的反感。 經常聽到有家家長抱怨, 與孩子溝通越來越難了。

當我們不斷地給孩子提建議的時候, 孩子卻越聽越煩, 越聽越燥, 為什麼作父母說的話, 孩子聽起來都變成一種譴責?

其實, 這是生活中非常常見的一種現象。 當你不斷的跟別人講:

「你應該怎麼做」

「你可以試試什麼」

「你為什麼要這樣弄呢」

對方聽了會生氣, 特別是自尊心強的人, 聽了會覺得你在指責我!

有句話講得特別好, 「盛喜中, 勿許人物;盛怒中, 勿譽人言。 」

意思是, 控制情緒, 特別是在高興和生氣的時候, 要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

很多父母抱怨, 孩子大了, 不愿意跟我們講心里話了, 和爹媽之間言語矛盾越來越多了。

有時候, 父母一開口就帶著情緒, 不是挑毛病, 就是下命令, 批評得理所當然, 理直氣壯, 孩子聽得戰戰兢兢、一肚子委屈。

面對孩子的不成熟, 作為一個成熟的家長, 言語之間要有成年人的理智和智慧。

如果孩子能把你激怒, 那說明你的水平跟孩子一樣, 甚至不如孩子。

根本沒有資格去幫助孩子成長,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你年齡大,

經歷多, 人生經驗更豐富, 但這些在孩子面前都是零。

家長必須在任何時候, 對孩子都要保持平靜和理智, 不應該再情緒中處理問題。

家長在對待孩子的感情中, 最大的悲哀莫過于, 不愿意成長蛻變, 而是不停的抱怨孩子的缺點。

而孩子在對待父母的感情中,

最大的悲哀莫過于, 從未在父母身上體會到理解、包容, 從來沒有感覺到自己成長的快樂。

和孩子溝通, 是門學問, 怎麼才能潛入內心?如何才能達到情感共鳴?

注意語氣

1、避免評價語氣

父母都愛評價孩子的方方面面, 而且他們往往都在心理上占據高地,

一開口就不自覺的拉開對話距離, 都會引起孩子的反感和抗拒。

2、避免指令語氣

指令性的話是最糟的溝通方式, 是對尊重的踐踏, 指令語氣的壓迫性, 往往帶來孩子的抗拒心理。

3、避免嘮叨式語氣

嘮叨是發牢騷的表現, 嘮叨語言模糊且邏輯不清, 往往大人說了很痛快, 孩子聽了很痛苦。

4、避免暴力語氣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用暴力語言責罵,詆毀孩子,往往孩子表現的自卑、無能、不自信,孩子會有挫敗感,心理傷害很大!

5、避免冷模式語氣

心理研究顯示,經常對孩子說話冷漠,哪怕言語不過激,也會讓孩子逐漸形成消極的負面心理,產生冷淡、憂郁的性格。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父母感覺孩子說話冷漠,沒有好臉色,其實是父母談話方式中,潛移默化的結果。

如果孩子長期被嘮叨,在負面情緒的影響下,以及逃無可逃的處境,他們就會啟動「選擇性失聰」來保護自己。

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應該是寬容、寬松、寬厚的,而不是對孩子做的每一件事指手畫腳。

「言為心聲,行為心表」 ,你今天和孩子交談的方式,就是將來孩子和你相處的態度。講真,小時候沒覺得和父母溝通是那麼的重要!可是自從為人父母以后,才感覺到孩子不和父母溝通是多麼可怕,尤其是現在的社會這麼復雜,做父母最關心的就是孩子的內心世界。

4、避免暴力語氣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用暴力語言責罵,詆毀孩子,往往孩子表現的自卑、無能、不自信,孩子會有挫敗感,心理傷害很大!

5、避免冷模式語氣

心理研究顯示,經常對孩子說話冷漠,哪怕言語不過激,也會讓孩子逐漸形成消極的負面心理,產生冷淡、憂郁的性格。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父母感覺孩子說話冷漠,沒有好臉色,其實是父母談話方式中,潛移默化的結果。

如果孩子長期被嘮叨,在負面情緒的影響下,以及逃無可逃的處境,他們就會啟動「選擇性失聰」來保護自己。

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應該是寬容、寬松、寬厚的,而不是對孩子做的每一件事指手畫腳。

「言為心聲,行為心表」 ,你今天和孩子交談的方式,就是將來孩子和你相處的態度。講真,小時候沒覺得和父母溝通是那麼的重要!可是自從為人父母以后,才感覺到孩子不和父母溝通是多麼可怕,尤其是現在的社會這麼復雜,做父母最關心的就是孩子的內心世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