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以弱勝強大敗楚軍:九國參與戰爭,奇計百出,晉楚城濮之戰到底有多精彩?

公元前634年, 齊孝公趁魯國饑荒, 率軍親征, 妄圖延續齊桓公霸業。 魯僖公派名士展喜游說齊侯, 齊國退軍。 同年, 魯國結連楚國, 進攻齊國, 攻占齊國陽谷。

公元前633年, 楚成王為報泓水之仇, 命成德臣(字子玉, 曾在宋楚泓水之戰中大敗春秋五霸之一宋襄公)為令尹, 會合陳、蔡、鄭、許四國諸侯, 共領五國之兵, 殺奔宋國而來, 宋成公自知不敵, 急派大司馬公孫固往晉國告急。

晉楚兩大強國之戰拉開序幕。 誰勝, 誰就是春秋霸主!

春秋五霸雕像

晉文公伐衛破曹

公孫固心憂宋國旦夕將破, 日夜兼程來到晉國。 晉文公聽聞楚軍大舉伐宋, 徘徊不已!為何?文公在外流亡時, 宋襄公曾盛情款待于他, 如今宋國臨危, 不可坐視不管?然而楚成王也曾對文公恩禮有加, 關懷備至, 救宋即為伐楚!

如此兩難局面, 文公該如何自處?

當正面處理問題很棘手時, 就該轉換思維從側面切入。

在晉國的東南方向有兩個楚國的鐵桿粉絲——衛國和曹國, 如果攻打他們, 楚國必然撤兵前來救援, 從而宋國之危可解, 而又沒有直接對戰楚國, 并且這還是個一舉兩得的好辦法。

早在文公流亡時, 衛國曾對他們一行人閉門不納, 而曹國國君更是對文公羞辱至極。 救宋雪恥, 稱霸中原, 在此一舉。 因此, 文公在大臣狐偃的建議下, 以郤縠為元帥, 趙衰(cui)(三家分晉后趙國的先祖)為司馬, 盡起全國兵馬, 討伐曹衛。

戰略地形示意圖春秋之戰, 必須師出有名。 衛國說實話也只是沒有款待文公, 因為這事大打出手自然于理不合。 而曹國卻是對文公極盡羞辱之能事, 打他一點也不冤。 但問題是曹在衛的南方, 要攻打曹國必須先經由衛國。 因此討伐曹衛, 就要先打衛國, 可打衛國的理由又不夠。

這樣問題又來了!

一場心理博弈開始了!既然不能打, 那就先向衛國借路就好了。 元帥郤縠料定衛國必定不會同意借路的請求, 如此一來就有攻打衛國的理由了。 只是衛國到底會怎麼想, 真的會落入這個圈套嗎?

事實上, 這由不得衛成公做主。 不借路, 自然還有楚國罩著自己。 而衛國一旦同意借路, 那就是公然背叛楚國, 而自己早就得罪晉國在先, 如此兩方都不討好的事兒, 換做誰也不會做。

衛成公想到了這一點, 果斷拒絕了晉國的請求, 同時整兵備戰, 意圖對抗晉國。 這樣的決策是沒問題的, 但他低估了晉國此時的軍事實力。

春秋之時, 周王室規定大國制三軍, 中國制二軍, 小國制一軍。 自晉文公繼位以來, 破格組建三軍, 戰車千乘, 甲士6萬!而齊桓公稱霸時軍隊都只有3萬人。 在這種軍威下, 晉國大將先軫(一生謀略百出, 從無敗績, 被后世稱為戰神)、魏犨(chong)(魏武子, 三家分晉魏國的始祖)不費吹灰之力先攻破衛國五鹿,

進軍斂盂, 直逼衛國都城楚丘。

先軫像——春秋戰神衛成公不料晉軍如此生猛, 心膽俱裂, 急忙派寧俞前來求和。 文公怒衛國無禮在先, 拒絕借道在后, 自然不許。 衛成公不得已, 棄國而逃, 避居襄牛(地名)。

國君出逃, 意味著衛國上下已放棄抵抗, 文公只需驅兵直進, 衛國唾手可得。然而,文公卻抵擋住了這巨大的誘惑,丟下眼前這塊肥肉,全軍穿過衛境,直抵曹國。

曹共工本就荒淫無度,更不料晉軍如此神速,曹國防線頃刻間被撕裂,大將魏犨神勇無敵,一躍登上城樓,可憐曹共公,前一秒還是一方諸侯,須臾間成為階下囚。

但讀者們看到這里,可能會有疑問,為何不趁機先把衛國徹底滅了,再攻打曹國呢?按常理,一般人都無法拒絕這樣的誘惑。但這就是晉國群臣的智慧。

衛成公與楚成王是什麼關系?早在衛成公繼位之初,就將自己的妹妹嫁給了成王,因此成公算得上成王的大舅子。而晉國攻破五鹿時,衛成公就已經派人前去向楚成王告急。此時,晉國若在衛國糾纏不下,一旦楚軍前來,必有一番惡戰,如此宋國之危沒解決,自己倒惹了一身騷。而放棄衛國,直奔曹國,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借勝衛之威,曹國一鼓可下。

趙衰之妻——趙姬,晉文公之女果然,楚成王聽聞衛國危急,連忙說道:吾舅甚危,不可不救。于是命成得臣率軍繼續圍攻宋國都城睢陽,自領中軍直奔衛國解圍。不料行至半途,聽得衛成公已經出逃,而晉軍已經兵臨曹國。正待往曹國馳援,探馬來報,曹國已破!

成王大驚:晉之用兵,何神速乃爾?于是心有忌憚之意,一方面派人前往齊國,退還去年攻占的陽谷,好言求和。一面派人往宋國,召回成得臣。而文公此時大仇得報,只待楚國撤兵,一切似乎都很完美。

如果事情按此發展,似乎就結束了。但歷史之所以精彩,就是她充滿了變數。

斗智斗勇

成王和文公都看錯了一個人,那就是成得臣!這位楚國甚至當時最為出色的軍事天才,心藏謀略又初為令尹,一心只想立功,況且宋國也已大限將至。他自然不會放過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楚國君臣成得臣一面派人往楚王處陳明厲害,一面全力進攻宋國。而宋成公見楚軍未撤,反而攻城愈急,心想滅國在即,再也沒什麼舍不得。于是清空國庫,派門尹般、華秀老攜帶珍寶玉器,突圍而出,再次向晉文公告急。

文公不料成得臣如此固執,躊躇不決。因為再搞下去。就必定要與楚國一決雌雄。楚軍有多厲害?當年齊桓公率八國之兵,進逼楚國,都不敢主動出擊,只得在城下徘徊。更何況此時以一晉之力?

因此欲與楚國交戰,必先聯合大國,齊秦乃是首選。只是齊楚剛才交好,秦國向來不問中原之事,兩者于楚已無瓜葛,如何可得二國為助呢?文公用元帥先軫(卻轂不久前病逝)之言,打出了第一張牌,將宋國送來財物,分做兩份,徑直送往齊秦兩國,請求二國替宋國說情,以解宋危。

不過話說回來,一旦楚國同意齊秦之請,那麼齊秦必定會讓宋國臣服于楚,這樣一來晉國忙前忙后,幾乎沒有得到好處。于是先軫打出了第二張牌,文公私下將曹衛兩國靠近宋國邊境之地,全部劃給宋國,并派人以宋國名義,驅逐曹衛將士。

出逃的曹衛守軍來到楚軍大營,備述宋國狐假虎威,以背后有晉國撐腰,肆虐二國百姓,侵占田土。成得臣一聽,怒火中燒,此時恰逢齊國使者與秦國使者先后趕來替宋國求情。這種情況下,成得臣哪里肯聽,可憐齊秦二使不遠千里而來,無功而返,內心憤憤不平。

趁此機會,先軫打出第三張牌。半路派人將齊秦二使請回軍營,好酒好菜款待,殷勤不輟。然后歷數楚國恃強凌弱,本為蠻荒之人,卻不斷侵擾中原,借機請求齊秦二國出兵,共除蠻夷。齊秦二君聽得成得臣無禮,又有收取宋國賄賂在先,遂派兵來會,協助晉國。

秦穆公劇照話分兩頭,成得臣見宋人突圍而出,料定必是前往晉國求援。兩國從未交戰,自然成得臣也擔心晉國真來救援,使得自己兩面受敵。于是他派謀士宛春前去晉國談判:如果晉國放棄曹衛,自己就從宋國撤圍!

很簡單的一句話,不是嗎?

不過凡事認真思考一下,就會發現大有貓膩。文公如果同意成得臣的要求,那麼也就意味著楚國用一個未破之宋來換兩個已滅之國,可謂大賺特賺,同時,宋曹衛肯定會對楚國感恩戴德,名聲全歸了楚國。如果不同意呢?不僅曹衛會怨恨晉國,連宋國也同樣會痛恨晉國。這就是標準的陽謀,意思是你知道我在想什麼,但你不得不聽!

既然如此,那還想什麼?一個字:打!

文公直接將宛春給抓了,并讓他的仆人返回楚營回話:宛春無禮,已行囚禁,待捉拿令尹,一起問罪。兩國交戰,不罪來使,成得臣聽聞此語,心頭無名火起。

文公本來就想激怒他,又私下派人去見曹共公與衛成公,大意為:我并不是因為你們之前羞辱于我,才來攻打你們。真正的原因是,你們身為中原諸侯,卻依附楚國這等蠻夷。如果你們能與楚絕交,我便同意為你們復國。

曹衛二君聽得此語,高興不已,馬上修書告與成得臣,自此與楚國斷交。宋國未破,曹衛又失,成得臣哪里還有理智,大罵道:重耳老賊,當初流亡我出國,不過是我砧板上一塊肉,如今恩將仇報,不殺你,誓不為人!于是撤掉宋國之圍,率五國來衛地尋文公決戰,得臣之子成大心,盡起族人前來助戰!

這邊是晉文公領著晉齊秦宋四國兵馬,戰車一千二百乘,甲士十萬,嚴陣以待!那邊是成得臣率楚陳蔡鄭許五國兵馬,戰車一千五百乘,蜂擁而來!

城濮之戰

春秋最大規模、也是最強大的兩個集團之間,終于開始了正面對抗。自楚國進軍中原以來,連齊桓公都不敢望其項背,年逾六十的晉文公,要在這里一試鋒芒。

戰爭還未打響,晉文公假意遵守之前與楚成王的約定,退避三舍(退軍90里),以君避臣,這是對成得臣最好的褒獎。如果此時撤退,面子至少保住了。

但成得臣為人恃才傲物,自以為天下無敵。連夜追擊,雙方在城濮(今山東鄄juan城西南)。以臣迫君,成得臣在道義上先輸一成。

公元前632年四月初六,雙方立陣完畢。楚國方面:成得臣自領中軍,陳蔡組成右軍,鄭許組成左軍。晉國方面:元帥先軫領中軍,狐毛同秦軍為上軍,欒枝、胥臣與齊軍為下軍,魏犨獨領一軍包抄楚軍后路,戰事一觸即發。

劇照——晉楚之爭欒枝率先出車,進攻楚國右師,陳蔡二國兵馬一心想立戰功,起兵來戰,欒枝大開陣門,卻見胥臣領著戰馬殺來,戰馬全部以虎皮蒙面,陳蔡戰馬頓時嚇退,齊軍再從側面殺出,楚右師大敗,尸橫遍野。欒枝卻令晉軍穿上楚軍衣服,前往告知得臣,右師已勝,速速出兵。

馮夢龍有詩贊曰:

臨機何用陣堂堂?先軫奇謀不可當。

只用虎皮蒙馬計,楚軍左右盡奔亡得臣大喜,命鄭許二軍出戰,卻說狐毛前來應戰,不到三回,大退而走,鄭許更加驕傲,左師全軍追擊。不料卻是狐毛佯敗,先軫早安排中軍堅守不出,自領一軍在側面埋伏,待楚左師追來,從斜刺里殺出,狐毛率秦軍反攻,左師大敗。

話說得臣在中軍望見晉上軍別退,急忙令中軍出戰,不料左師不到半個時辰已全線潰敗,晉中軍從正面迎戰,右側欒枝、胥臣趕來,左側狐毛、先軫殺來,將楚軍分作十余隊團團圍住。

成得臣見大勢已去,傳令退兵。此時,成得臣之子成大心,年方十五,卻靠一把方天畫戟,萬夫莫敵,更加族人勇猛果敢,盡然無人敢向前。大心遂突出重圍,卻不見其父,于是再殺將進去,尋得父親,再出重圍,所過之處,無人能擋。

得臣便領眾人奪路而逃,大心自恃勇武,一馬當先。文公望見楚軍已潰,及時止住眾人,莫添殺戮。于是得臣一行人沿路順睢水而下,來到空桑之地,正欲休整。

圖片來源于網絡突聞四面戰鼓齊鳴,大旗上飄著一個魏字,一人橫刀立馬,擋住去路,卻是何人?晉國大將魏犨是也!

眾人見得魏犨,面如死灰,為何?早在文公流亡至楚國時,一日與楚王外出狩獵,魏犨一人獨挑神獸,楚國無人不知其勇,而成大心在陣中左沖右突,如入無人之境,只不過是魏犨不在罷了。

不料卻在這里碰見,大心回過頭對得臣說道:事急矣!遂聯合斗越椒、斗申、斗勃四人一起對戰魏犨,魏犨以一敵四,滴水不漏。正在僵持間,背面先軫率軍趕到,楚國眾人如入地獄,已無活路。不料先軫大喊道:奉主公之命,放楚將生還,以報流亡時款待之恩!魏犨這才罷手,大喝道:饒你去!

城濮之戰,是楚國進軍中原以來,第一次失利。晉國群臣流亡十九年,至此,可謂大愿得償矣!縱觀此次戰爭,晉國思路十分清晰。

先是從側面出擊,速戰速決,解決曹衛,牽扯楚國前來救援;其后在外交方面,謀略百出,聯合齊秦,共抗楚軍;其后再利用成得臣為人傲嬌易怒的缺點,激怒于他,使其撤圍前來決戰;再后假裝退避三舍,誘敵深入,后發制人;而最后在戰場上又是各種陰謀詭計層出不窮!楚軍之敗,也不足為怪,對手確實夠強!

晉文公像文公勝楚后,威名大震,周襄王親自來到踐土,大合天下諸侯,賜文公為「方伯」,統領諸侯,登上霸主之位,而中原有晉這個超級大國的存在,外族再不敢入侵,得已享受一時安寧。

而成得臣此人,其實也算得上一代名將,一時失利,在所難免。況且此人堅韌不屈,而楚雖大敗,但軍士十存六七,并沒有元氣大傷,日后再戰,勝負難料。文公放回成得臣后,也是非常擔憂。

可惜成得臣退回連谷,直接被楚成王賜死!

文公聽聞,喜上眉梢:「寡人無憂矣!」

嗚呼哀哉!

衛國唾手可得。然而,文公卻抵擋住了這巨大的誘惑,丟下眼前這塊肥肉,全軍穿過衛境,直抵曹國。

曹共工本就荒淫無度,更不料晉軍如此神速,曹國防線頃刻間被撕裂,大將魏犨神勇無敵,一躍登上城樓,可憐曹共公,前一秒還是一方諸侯,須臾間成為階下囚。

但讀者們看到這里,可能會有疑問,為何不趁機先把衛國徹底滅了,再攻打曹國呢?按常理,一般人都無法拒絕這樣的誘惑。但這就是晉國群臣的智慧。

衛成公與楚成王是什麼關系?早在衛成公繼位之初,就將自己的妹妹嫁給了成王,因此成公算得上成王的大舅子。而晉國攻破五鹿時,衛成公就已經派人前去向楚成王告急。此時,晉國若在衛國糾纏不下,一旦楚軍前來,必有一番惡戰,如此宋國之危沒解決,自己倒惹了一身騷。而放棄衛國,直奔曹國,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借勝衛之威,曹國一鼓可下。

趙衰之妻——趙姬,晉文公之女果然,楚成王聽聞衛國危急,連忙說道:吾舅甚危,不可不救。于是命成得臣率軍繼續圍攻宋國都城睢陽,自領中軍直奔衛國解圍。不料行至半途,聽得衛成公已經出逃,而晉軍已經兵臨曹國。正待往曹國馳援,探馬來報,曹國已破!

成王大驚:晉之用兵,何神速乃爾?于是心有忌憚之意,一方面派人前往齊國,退還去年攻占的陽谷,好言求和。一面派人往宋國,召回成得臣。而文公此時大仇得報,只待楚國撤兵,一切似乎都很完美。

如果事情按此發展,似乎就結束了。但歷史之所以精彩,就是她充滿了變數。

斗智斗勇

成王和文公都看錯了一個人,那就是成得臣!這位楚國甚至當時最為出色的軍事天才,心藏謀略又初為令尹,一心只想立功,況且宋國也已大限將至。他自然不會放過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楚國君臣成得臣一面派人往楚王處陳明厲害,一面全力進攻宋國。而宋成公見楚軍未撤,反而攻城愈急,心想滅國在即,再也沒什麼舍不得。于是清空國庫,派門尹般、華秀老攜帶珍寶玉器,突圍而出,再次向晉文公告急。

文公不料成得臣如此固執,躊躇不決。因為再搞下去。就必定要與楚國一決雌雄。楚軍有多厲害?當年齊桓公率八國之兵,進逼楚國,都不敢主動出擊,只得在城下徘徊。更何況此時以一晉之力?

因此欲與楚國交戰,必先聯合大國,齊秦乃是首選。只是齊楚剛才交好,秦國向來不問中原之事,兩者于楚已無瓜葛,如何可得二國為助呢?文公用元帥先軫(卻轂不久前病逝)之言,打出了第一張牌,將宋國送來財物,分做兩份,徑直送往齊秦兩國,請求二國替宋國說情,以解宋危。

不過話說回來,一旦楚國同意齊秦之請,那麼齊秦必定會讓宋國臣服于楚,這樣一來晉國忙前忙后,幾乎沒有得到好處。于是先軫打出了第二張牌,文公私下將曹衛兩國靠近宋國邊境之地,全部劃給宋國,并派人以宋國名義,驅逐曹衛將士。

出逃的曹衛守軍來到楚軍大營,備述宋國狐假虎威,以背后有晉國撐腰,肆虐二國百姓,侵占田土。成得臣一聽,怒火中燒,此時恰逢齊國使者與秦國使者先后趕來替宋國求情。這種情況下,成得臣哪里肯聽,可憐齊秦二使不遠千里而來,無功而返,內心憤憤不平。

趁此機會,先軫打出第三張牌。半路派人將齊秦二使請回軍營,好酒好菜款待,殷勤不輟。然后歷數楚國恃強凌弱,本為蠻荒之人,卻不斷侵擾中原,借機請求齊秦二國出兵,共除蠻夷。齊秦二君聽得成得臣無禮,又有收取宋國賄賂在先,遂派兵來會,協助晉國。

秦穆公劇照話分兩頭,成得臣見宋人突圍而出,料定必是前往晉國求援。兩國從未交戰,自然成得臣也擔心晉國真來救援,使得自己兩面受敵。于是他派謀士宛春前去晉國談判:如果晉國放棄曹衛,自己就從宋國撤圍!

很簡單的一句話,不是嗎?

不過凡事認真思考一下,就會發現大有貓膩。文公如果同意成得臣的要求,那麼也就意味著楚國用一個未破之宋來換兩個已滅之國,可謂大賺特賺,同時,宋曹衛肯定會對楚國感恩戴德,名聲全歸了楚國。如果不同意呢?不僅曹衛會怨恨晉國,連宋國也同樣會痛恨晉國。這就是標準的陽謀,意思是你知道我在想什麼,但你不得不聽!

既然如此,那還想什麼?一個字:打!

文公直接將宛春給抓了,并讓他的仆人返回楚營回話:宛春無禮,已行囚禁,待捉拿令尹,一起問罪。兩國交戰,不罪來使,成得臣聽聞此語,心頭無名火起。

文公本來就想激怒他,又私下派人去見曹共公與衛成公,大意為:我并不是因為你們之前羞辱于我,才來攻打你們。真正的原因是,你們身為中原諸侯,卻依附楚國這等蠻夷。如果你們能與楚絕交,我便同意為你們復國。

曹衛二君聽得此語,高興不已,馬上修書告與成得臣,自此與楚國斷交。宋國未破,曹衛又失,成得臣哪里還有理智,大罵道:重耳老賊,當初流亡我出國,不過是我砧板上一塊肉,如今恩將仇報,不殺你,誓不為人!于是撤掉宋國之圍,率五國來衛地尋文公決戰,得臣之子成大心,盡起族人前來助戰!

這邊是晉文公領著晉齊秦宋四國兵馬,戰車一千二百乘,甲士十萬,嚴陣以待!那邊是成得臣率楚陳蔡鄭許五國兵馬,戰車一千五百乘,蜂擁而來!

城濮之戰

春秋最大規模、也是最強大的兩個集團之間,終于開始了正面對抗。自楚國進軍中原以來,連齊桓公都不敢望其項背,年逾六十的晉文公,要在這里一試鋒芒。

戰爭還未打響,晉文公假意遵守之前與楚成王的約定,退避三舍(退軍90里),以君避臣,這是對成得臣最好的褒獎。如果此時撤退,面子至少保住了。

但成得臣為人恃才傲物,自以為天下無敵。連夜追擊,雙方在城濮(今山東鄄juan城西南)。以臣迫君,成得臣在道義上先輸一成。

公元前632年四月初六,雙方立陣完畢。楚國方面:成得臣自領中軍,陳蔡組成右軍,鄭許組成左軍。晉國方面:元帥先軫領中軍,狐毛同秦軍為上軍,欒枝、胥臣與齊軍為下軍,魏犨獨領一軍包抄楚軍后路,戰事一觸即發。

劇照——晉楚之爭欒枝率先出車,進攻楚國右師,陳蔡二國兵馬一心想立戰功,起兵來戰,欒枝大開陣門,卻見胥臣領著戰馬殺來,戰馬全部以虎皮蒙面,陳蔡戰馬頓時嚇退,齊軍再從側面殺出,楚右師大敗,尸橫遍野。欒枝卻令晉軍穿上楚軍衣服,前往告知得臣,右師已勝,速速出兵。

馮夢龍有詩贊曰:

臨機何用陣堂堂?先軫奇謀不可當。

只用虎皮蒙馬計,楚軍左右盡奔亡得臣大喜,命鄭許二軍出戰,卻說狐毛前來應戰,不到三回,大退而走,鄭許更加驕傲,左師全軍追擊。不料卻是狐毛佯敗,先軫早安排中軍堅守不出,自領一軍在側面埋伏,待楚左師追來,從斜刺里殺出,狐毛率秦軍反攻,左師大敗。

話說得臣在中軍望見晉上軍別退,急忙令中軍出戰,不料左師不到半個時辰已全線潰敗,晉中軍從正面迎戰,右側欒枝、胥臣趕來,左側狐毛、先軫殺來,將楚軍分作十余隊團團圍住。

成得臣見大勢已去,傳令退兵。此時,成得臣之子成大心,年方十五,卻靠一把方天畫戟,萬夫莫敵,更加族人勇猛果敢,盡然無人敢向前。大心遂突出重圍,卻不見其父,于是再殺將進去,尋得父親,再出重圍,所過之處,無人能擋。

得臣便領眾人奪路而逃,大心自恃勇武,一馬當先。文公望見楚軍已潰,及時止住眾人,莫添殺戮。于是得臣一行人沿路順睢水而下,來到空桑之地,正欲休整。

圖片來源于網絡突聞四面戰鼓齊鳴,大旗上飄著一個魏字,一人橫刀立馬,擋住去路,卻是何人?晉國大將魏犨是也!

眾人見得魏犨,面如死灰,為何?早在文公流亡至楚國時,一日與楚王外出狩獵,魏犨一人獨挑神獸,楚國無人不知其勇,而成大心在陣中左沖右突,如入無人之境,只不過是魏犨不在罷了。

不料卻在這里碰見,大心回過頭對得臣說道:事急矣!遂聯合斗越椒、斗申、斗勃四人一起對戰魏犨,魏犨以一敵四,滴水不漏。正在僵持間,背面先軫率軍趕到,楚國眾人如入地獄,已無活路。不料先軫大喊道:奉主公之命,放楚將生還,以報流亡時款待之恩!魏犨這才罷手,大喝道:饒你去!

城濮之戰,是楚國進軍中原以來,第一次失利。晉國群臣流亡十九年,至此,可謂大愿得償矣!縱觀此次戰爭,晉國思路十分清晰。

先是從側面出擊,速戰速決,解決曹衛,牽扯楚國前來救援;其后在外交方面,謀略百出,聯合齊秦,共抗楚軍;其后再利用成得臣為人傲嬌易怒的缺點,激怒于他,使其撤圍前來決戰;再后假裝退避三舍,誘敵深入,后發制人;而最后在戰場上又是各種陰謀詭計層出不窮!楚軍之敗,也不足為怪,對手確實夠強!

晉文公像文公勝楚后,威名大震,周襄王親自來到踐土,大合天下諸侯,賜文公為「方伯」,統領諸侯,登上霸主之位,而中原有晉這個超級大國的存在,外族再不敢入侵,得已享受一時安寧。

而成得臣此人,其實也算得上一代名將,一時失利,在所難免。況且此人堅韌不屈,而楚雖大敗,但軍士十存六七,并沒有元氣大傷,日后再戰,勝負難料。文公放回成得臣后,也是非常擔憂。

可惜成得臣退回連谷,直接被楚成王賜死!

文公聽聞,喜上眉梢:「寡人無憂矣!」

嗚呼哀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