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歷史上真實的「明初開國功臣六十四人」結局,善終「僅4人」,朱元璋信任原因令人唏噓

朱元璋能建立大明江山, 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手下有一大批名臣武將, 如比肩蕭何的李善長、能謀善斷的劉伯溫(劉基)、百戰不殆的徐達、先鋒大將常遇春等等。

這些人在洪武年間也先后因功被封爵, 如洪武三年(1370年), 朱元璋就一次性封了六公二十八侯二伯, 共三十六個功臣。 后來又陸續因功封了很多公侯伯爵, 算下來, 整個洪武年間, 朱元璋共封了六十四位功臣, 然而, 這些功臣的結局又如何呢?

下面, 我們按照這六十四位功臣亡亡的先后順序逐一進行一下排名:

1.廣德侯華高, 洪武三年(1370年)封, 洪武四年(1371年)亡, 無子, 爵除;

2.宣寧侯曹良臣, 洪武三年(1370年)封, 洪武五年(1372年)戰亡;(二代侯爵受藍玉案被誅)

3.淮安侯華云龍, 洪武三年(1370年)封, 洪武七年(1374年)因僭用元宮之物召回南京, 亡于途中, 42歲;(二代侯爵受胡惟庸案被誅)

4.德慶侯廖永忠, 洪武三年(1370年)封, 洪武八年(1375年)因私自穿龍案衣服被賜亡, 52歲;

5.誠意伯劉基, 洪武三年(1370年)封, 洪武八年(1375年)病逝, 64歲;

6.衛國公鄧愈, 洪武三年(1370年)封, 洪武十年(1377年)病逝, 40歲;(二代公爵受胡案被誅)

7.臨江侯陳德, 洪武三年(1370年)封, 洪武十一年(1378年)亡;(二代侯爵戰亡, 胡案爵除)

8.東平侯韓政, 洪武三年(1370年)封, 洪武十一年(1378年)亡;(二代侯爵受藍玉案被誅)

9.濟寧侯顧時, 洪武三年(1370年)封, 洪武十二年(1379年)去世;(二代侯爵受胡案被誅)

10.靖海侯吳禎, 洪武三年(1370年)封, 洪武十二年(1379年)亡;(二代侯爵受胡案被誅)

11.忠勤伯汪廣洋, 洪武三年(1370年)封, 洪武十二年(1379年)賜亡;

12.永嘉侯朱亮祖, 洪武三年(1370年)封, 洪武十三年(1380年)父子被鞭笞而亡;

13.江陰侯吳良, 洪武三年(1370年)封, 洪武十四年(1381年)亡;(二代侯爵永樂十二年因罪失爵)

14.營陽侯楊璟, 洪武三年(1370年)封, 洪武十五年(1382年)亡;(二代侯爵受胡案爵除)

15.汝南侯梅思祖, 洪武三年(1370年)封, 洪武十五年(1382年)亡, 后追胡案爵除;

16.蘄春侯康鐸(已故蘄國公康茂才之子), 洪武三年(1370年)襲封, 洪武十五年(1382年)亡;

17.宣德侯金朝興, 洪武十二年(1379年)封, 洪武十五年(1382年)亡;(二代侯爵受胡案爵除)

18.安陸侯吳復, 洪武十二年(1379年)封, 洪武十六年(1383年)亡;(二代侯爵建文二年失爵)

19.曹國公李文忠,洪武三年(1370年)封,洪武十七年(1384年)病逝,45歲;

20.鞏昌侯郭興,洪武三年(1370年)封,洪武十七年(1384年)亡;(二代侯爵受胡案爵除)

21.臨川侯胡羙,洪武三年(1370年)封,洪武十七年(1384年)因擾亂宮廷被賜亡;

22.魏國公徐達,洪武三年(1370年)封,洪武十八年(1385年)駐守北平得背疽而亡,53歲;

23.六安侯王志,洪武三年(1370年)封,洪武十九年(1386年)亡;(二代侯爵亡后受胡案爵除)

24.永城侯薛顯,洪武三年(1370年)封,謫居海南。洪武二十年(1387年)還朝途中病逝,后追胡案爵除;

25.樂浪公濮英,洪武二十年戰亡,追封金山侯;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追封為樂浪公;(二代侯爵受藍玉案爵除)

26.安慶侯仇成,洪武十二年(1379年)封侯,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病逝;(二代侯爵受胡案爵除)

27.海西侯納哈出,洪武二十年(1387年)封,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亡;(二代侯爵受藍玉案被誅)

28.東莞伯何真,洪武二十年(1387年)封,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亡;(二代伯爵受藍玉案被誅)

29.南安侯俞通源,洪武三年(1370年)封,洪武二十二(1389年)年亡,后追坐黨爵除;

30.韓國公李善長,洪武三年(1370年)封,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受胡案被誅,76歲;

31.延安侯唐勝宗,洪武三年(1370年)封,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受胡案被誅,55歲;

32.吉安侯陸仲亨,洪武三年(1370年)封,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受胡案被誅,54歲;

33.榮陽侯鄭遇春,洪武三年(1370年)封,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受胡案被誅;

34.平涼侯費聚,洪武三年(1370年)封,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受胡案被誅;

35.南雄侯趙庸,洪武三年(1370年)封,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受胡案被誅;

36.宜春侯黃彬,洪武三年(1370年)封,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受胡案被誅;

37.河南侯陸聚,洪武三年(1370年)封,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受胡案被誅;

38.雄武侯周武,洪武十二年(1379年)封,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亡;

39.航海侯張赫,洪武二十年(1387年)封,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病逝,66歲;

40.鄭國公常茂(已故鄂國公常遇春之子),洪武三年(1370年)襲封,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被貶龍州后去世,35歲;

41.東川侯胡海,洪武十七年(1384年)封,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病逝,63歲;

42.靖寧侯葉升,洪武十二年(1379年)封,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受胡案被誅;

43.江夏侯周德興,洪武三年(1370年)封,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因子作亂宮廷受誅;

44.西平侯沐英,洪武九年(1376年)封,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病逝于云南任所,48歲;

45.涼國公藍玉,洪武十二年(1379年)封永昌侯,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封涼國公,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以謀反罪被殺,剝皮實草,傳示各地。究其黨羽,牽連致亡者達一萬五千余人,史稱「藍玉案」;

46.懷遠侯曹興,洪武十二年(1379年)封,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受藍玉案被誅;

47.景川侯曹震,洪武十二年(1379年)封,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受藍玉案被誅;

48.會寧侯張溫,洪武十二年(1379年)封,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受藍玉案被誅;

49.定遠侯王弼,洪武十二年(1379年)封,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受藍玉案被誅;

50.普定侯陳恒,洪武十七年(1384年)封,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受藍玉案被誅;

51.鶴慶候張翼,洪武十七年(1384年)封,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受藍玉案被誅;

52.舳艫侯朱壽,洪武二十年(1387年)封,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受藍玉案被誅;

53.全寧侯孫恪,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封,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受藍玉案被誅;

54.徽先伯桑敬,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封,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受藍玉案被誅;

55.潁國公傅友德,洪武三年(1370年)封潁川侯 ,洪武十七年(1384年)封潁國公,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受猜忌,坐事賜亡;

56.永平侯謝成,洪武十二年(1379年)封,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受藍玉案被誅;

57.宋國公馮勝,洪武三年(1370年)封,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無罪被賜亡,71歲左右;

58.崇山侯李新,洪武十五年(1382年)封,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因罪被誅;

59.信國公湯和,洪武三年(1370年)封中山侯,洪武十一年(1378年)封信國公,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因病去世,69歲;

60..鳳翔侯張龍,洪武十二年(1379年)封,洪武三十年(1397年)亡;(二代侯爵永樂三年因罪失爵)

61..永定侯張銓,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封,世襲指揮使,后世記載不詳;

62.越巂侯俞淵,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封,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受藍玉案爵除。建文二年(1400年)召還,戰亡白溝河;

63.長興侯耿炳文,洪武三年(1370年)封,永樂元年(1403)自盡,69歲;

64.武定侯郭英,洪武十七年(1384年)封,永樂元年(1403年)善終,68歲。

以上看來,六十四位功臣中,除少數幾個正常亡亡和戰亡外,絕大部分功臣因罪被誅,當然,相應爵位也一并去除,這意味著靠著老爹的功勞承襲爵位、封侯拜將的日子已經是一去不復返了。

六十四位功臣中,牽涉「胡案」和「藍案」的就有四十余位,胡惟庸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掌握著全國人事任免權和經濟大動脈,藍玉后來位居大將軍,逐漸驕奢淫逸、拉幫結派,形成一股控制軍事權的暗流。

他們欺上瞞下,中飽私囊,左右朝政,勢必為朱元璋所不容。

整個洪武年間,能活到六十歲以上、善終而亡的恐怕也就剩下信國公湯和、航海侯張赫、東川侯胡海和武定侯郭英了(劉基疑為胡惟庸害亡)。

而越巂侯俞淵、長興侯耿炳文和武定侯郭英還在建文年間參加了對抗燕王朱棣的靖難之役,不過都被打敗了(其中俞淵戰亡),也難怪,像這樣的人朱元璋才會放心地讓他們活到最后。

19.曹國公李文忠,洪武三年(1370年)封,洪武十七年(1384年)病逝,45歲;

20.鞏昌侯郭興,洪武三年(1370年)封,洪武十七年(1384年)亡;(二代侯爵受胡案爵除)

21.臨川侯胡羙,洪武三年(1370年)封,洪武十七年(1384年)因擾亂宮廷被賜亡;

22.魏國公徐達,洪武三年(1370年)封,洪武十八年(1385年)駐守北平得背疽而亡,53歲;

23.六安侯王志,洪武三年(1370年)封,洪武十九年(1386年)亡;(二代侯爵亡后受胡案爵除)

24.永城侯薛顯,洪武三年(1370年)封,謫居海南。洪武二十年(1387年)還朝途中病逝,后追胡案爵除;

25.樂浪公濮英,洪武二十年戰亡,追封金山侯;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追封為樂浪公;(二代侯爵受藍玉案爵除)

26.安慶侯仇成,洪武十二年(1379年)封侯,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病逝;(二代侯爵受胡案爵除)

27.海西侯納哈出,洪武二十年(1387年)封,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亡;(二代侯爵受藍玉案被誅)

28.東莞伯何真,洪武二十年(1387年)封,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亡;(二代伯爵受藍玉案被誅)

29.南安侯俞通源,洪武三年(1370年)封,洪武二十二(1389年)年亡,后追坐黨爵除;

30.韓國公李善長,洪武三年(1370年)封,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受胡案被誅,76歲;

31.延安侯唐勝宗,洪武三年(1370年)封,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受胡案被誅,55歲;

32.吉安侯陸仲亨,洪武三年(1370年)封,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受胡案被誅,54歲;

33.榮陽侯鄭遇春,洪武三年(1370年)封,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受胡案被誅;

34.平涼侯費聚,洪武三年(1370年)封,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受胡案被誅;

35.南雄侯趙庸,洪武三年(1370年)封,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受胡案被誅;

36.宜春侯黃彬,洪武三年(1370年)封,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受胡案被誅;

37.河南侯陸聚,洪武三年(1370年)封,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受胡案被誅;

38.雄武侯周武,洪武十二年(1379年)封,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亡;

39.航海侯張赫,洪武二十年(1387年)封,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病逝,66歲;

40.鄭國公常茂(已故鄂國公常遇春之子),洪武三年(1370年)襲封,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被貶龍州后去世,35歲;

41.東川侯胡海,洪武十七年(1384年)封,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病逝,63歲;

42.靖寧侯葉升,洪武十二年(1379年)封,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受胡案被誅;

43.江夏侯周德興,洪武三年(1370年)封,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因子作亂宮廷受誅;

44.西平侯沐英,洪武九年(1376年)封,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病逝于云南任所,48歲;

45.涼國公藍玉,洪武十二年(1379年)封永昌侯,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封涼國公,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以謀反罪被殺,剝皮實草,傳示各地。究其黨羽,牽連致亡者達一萬五千余人,史稱「藍玉案」;

46.懷遠侯曹興,洪武十二年(1379年)封,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受藍玉案被誅;

47.景川侯曹震,洪武十二年(1379年)封,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受藍玉案被誅;

48.會寧侯張溫,洪武十二年(1379年)封,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受藍玉案被誅;

49.定遠侯王弼,洪武十二年(1379年)封,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受藍玉案被誅;

50.普定侯陳恒,洪武十七年(1384年)封,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受藍玉案被誅;

51.鶴慶候張翼,洪武十七年(1384年)封,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受藍玉案被誅;

52.舳艫侯朱壽,洪武二十年(1387年)封,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受藍玉案被誅;

53.全寧侯孫恪,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封,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受藍玉案被誅;

54.徽先伯桑敬,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封,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受藍玉案被誅;

55.潁國公傅友德,洪武三年(1370年)封潁川侯 ,洪武十七年(1384年)封潁國公,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受猜忌,坐事賜亡;

56.永平侯謝成,洪武十二年(1379年)封,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受藍玉案被誅;

57.宋國公馮勝,洪武三年(1370年)封,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無罪被賜亡,71歲左右;

58.崇山侯李新,洪武十五年(1382年)封,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因罪被誅;

59.信國公湯和,洪武三年(1370年)封中山侯,洪武十一年(1378年)封信國公,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因病去世,69歲;

60..鳳翔侯張龍,洪武十二年(1379年)封,洪武三十年(1397年)亡;(二代侯爵永樂三年因罪失爵)

61..永定侯張銓,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封,世襲指揮使,后世記載不詳;

62.越巂侯俞淵,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封,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受藍玉案爵除。建文二年(1400年)召還,戰亡白溝河;

63.長興侯耿炳文,洪武三年(1370年)封,永樂元年(1403)自盡,69歲;

64.武定侯郭英,洪武十七年(1384年)封,永樂元年(1403年)善終,68歲。

以上看來,六十四位功臣中,除少數幾個正常亡亡和戰亡外,絕大部分功臣因罪被誅,當然,相應爵位也一并去除,這意味著靠著老爹的功勞承襲爵位、封侯拜將的日子已經是一去不復返了。

六十四位功臣中,牽涉「胡案」和「藍案」的就有四十余位,胡惟庸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掌握著全國人事任免權和經濟大動脈,藍玉后來位居大將軍,逐漸驕奢淫逸、拉幫結派,形成一股控制軍事權的暗流。

他們欺上瞞下,中飽私囊,左右朝政,勢必為朱元璋所不容。

整個洪武年間,能活到六十歲以上、善終而亡的恐怕也就剩下信國公湯和、航海侯張赫、東川侯胡海和武定侯郭英了(劉基疑為胡惟庸害亡)。

而越巂侯俞淵、長興侯耿炳文和武定侯郭英還在建文年間參加了對抗燕王朱棣的靖難之役,不過都被打敗了(其中俞淵戰亡),也難怪,像這樣的人朱元璋才會放心地讓他們活到最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