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新聞»正文

中國100年老房子在城建拆遷時,沒人敢打它的主意,它的主人是馬來西亞人

近10幾年來, 中國的城市化進程越來越快, 各大城市的地域范圍不斷擴展, 城區面積快速增大, 很多城郊也變成了市區, 在如火如荼的大拆大建中, 造富了很多“拆二代”, 原本并不富裕城郊的鄉民們, 賺足了這一波的城市大發展的紅利。

福州蓋山鎮郭宅村也是如此, 2018年起, 整個村實施整體搬遷安置, 大部分用于開發房地產。 村里的房子拆了個精光, 只剩下一些有歷史意義的老房子和釘子戶了。 這其中, 有一座老房子格外引人注目, 在拆遷過程中, 沒人敢打它主意, 一開始就只能繞開它, 在規劃過程中, 還要時刻征詢房主的意見, 唯恐出了差錯。

那這是一所什么樣的房子呢?它的主人又是何方神圣?這里面又有怎樣的故事呢?

這座占地825平方米的紅磚灰瓦老宅子, 名叫“心遠廬”, 這名字是不是很雅致有詩意, 沒錯, 它的取名源自于陶淵明的著名飲酒詩:

結廬在人境, 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 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 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早年能蓋得起這大宅子, 又會取這好聽而有深意的名字, 可見當時房主肯定不是一般的人, 非富即貴。

是的, 他的主人姓郭, 叫欽榮,

南洋富商;這名字大家肯定很陌生, 但若告訴您, 如今名滿天下的五星級豪華酒店“香格里拉酒店”, 日常食用“金龍魚”油、米、面, 起始發端靠的就是他, 他是華人巨富郭鶴年的親四叔, 是工程院院士郭孔輝的爺爺, 更是唐朝大將軍郭子儀的后裔, 您說厲害不厲害。 有如此不簡單的身世背景, 他家的房子誰敢輕易動它, 這房子可是承載著無數多的歷史記憶和社會發展見證。

據郭氏家譜記載:大唐汾陽王郭子儀長子代國公郭曜生四子:郭銳、郭鋒、郭鏈、郭锜, 均為高官。 郭銳之后于唐末年間入閩, 北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郭子儀第九代嫡孫郭華, 遷到福州閩江的支流白湖河岸邊居住, 郭家居地被人稱為“郭宅”, 此地的村名便由此而來。

郭氏族人在郭宅繁衍生息, 開枝散葉。 郭銳之后從唐末繁衍至今, 已傳近40代。 現有當地宗親約1000余戶, 6000余人, 又有遷徙全省各地及旅居僑居海外數千人。

這所大宅子的主人郭欽榮, 就是僑居海外郭氏人的代表之一。 郭欽榮1891年出生, 家中兄弟6人, 他排行老四。 1911年, 他只剩下南洋到新加坡打拼, 是郭氏家族下南洋(馬來西亞)的第一代人。

郭欽榮初到南洋時, 在同鄉的店里當伙計, 由于聰慧好學, 勤勉自強, 很快就小有成績, 有了自己的店鋪。 然后, 他的幾個弟兄除大哥外, 也相繼到南洋, 大家一起打拼。

1916年郭欽榮他們在馬來西亞新山市組建了“東升公司”, 這是“郭兄弟公司”的前生。 隨后在郭鶴年父親和郭鶴年等人的苦心經營下,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

郭氏家族的產業滾雪球般壯大, 成為世界知名企業, 郭家也成了雄霸一方的名門望族。

郭欽榮在南洋賺到錢后, 對此返鄉祭祖探親。 1917年, 他在老家郭宅著手建設豪宅, 歷時三年完成, 這就是“心遠廬”。 心遠廬, 別具濃郁的東南亞風情, 是郭欽榮按照他在馬來西亞的宅邸復制的。

整座房子建筑占地面積825平方米,主座為雙層紅磚洋樓,四坡頂,平面接近正方形,一樓設有回廊,窗戶為拱窗,室內樓梯為蝴蝶式層;西側的青磚樓,建筑年代略晚,二者皆磚木結構,造型巧奪天工。

大門門面為葫蘆狀,上書“心遠廬”三字;主樓前的花園里,有兩棵百年荔枝樹和龍眼樹。

郭欽榮因早年勞累過度,導致身體不好,原打算在心遠廬好好調養,可惜天妒其才,英年早逝。

郭欽榮有4個兒子,都在心遠廬度過了快樂的童年時光。長大后,大多時間在郭氏家族產業中身居要職,長子郭鶴璟、三子郭鶴韜更是郭鶴年的左膀右臂,貢獻良多,心遠廬對他們來說意義非凡。

郭鶴璟的大兒子郭孔輝,1935年7月出生在心遠廬,在這里成長,對心遠廬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了然于胸。郭孔輝在郭宅中心小學學習,1953年考入清華大學,后任吉林大學教授。

郭孔輝是中國汽車領域的著名專家,在汽車系統動力學及其相關領域造詣精深。他先后獲吉林省特等勞動模范、全國汽車行業優秀科技人才、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歸僑先進個人、“中國汽車工業50周年50位杰出人物之一”等榮譽稱號。1994年5月當選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

1953年土地改革中,“心遠廬”宅院轉讓為公有,作為“郭宅鄉衛生院”之用,后衛生院搬走,便逐漸荒廢了。

歷經百年滄桑,命運多舛的心遠廬,因風雨侵蝕,維護不力,日漸破敗,屋外雜草叢生,河溝里堆滿了垃圾。

對此,郭氏族人很是心疼。“我們也想修繕改造,但心有余而力不足。郭鶴年、郭孔輝等鄉賢也很關心這座老宅的命運,曾多次表達了支持修繕的意愿。”郭宅村書記郭可樞說。

2018年,隨著福州城市建設提速,倉山區將郭宅村整村進行舊屋區改造。此時,心遠廬被鑒定為C級危房。寄托著鄉愁和家族文化傳承的心遠廬何去何從,牽動著郭氏族人的心。

郭宅村村民、郭氏在外的族人一起商議后,他們鄭重而殷切地提出,郭宅村整體拆遷后,希望能把這些“留下郭宅人的鄉愁”的建筑得以妥善安排。

當時,郭宅村掛牌保護的古厝共38處,多是明清時期的土木建筑。很快,蓋山鎮向福州市名城委申請啟動應急搶修工程,特別是“心遠廬”和“郭氏祠堂”是重中之重。

“在危房改造的同時,我們就在考慮老宅改造之后用做什么。在與郭宅村村民充分溝通之后,我們決定將心遠廬建設成郭宅博物館。”,蓋山鎮領導說。為打造‘郭宅人永遠的家’,從資料搜集、古厝修復,到內容圖片、實物搜集和裝修布展,廣大村民都踴躍參加,積極配合。

郭鶴年對心遠廬的修繕非常關注,他的堂侄兒郭孔輝院士為了心遠廬,更是花費大量的心血,他回憶了老宅原來的樣子,還專門為修復工程畫了詳細的一大堆圖紙,畢竟這是他生活過多年的祖宅,記憶深刻。

心遠廬的修繕工作,于2019年6月啟動,2020年10月完成,然后,進行緊鑼密鼓地展陳布局。

博物館門楣上“郭宅博物館”五個大字,是郭鶴年親筆題寫的——這是年近百歲的郭鶴年少有的題詞,省文史館原館長盧美松編寫了博物館展陳的前言。

博物館共有8個篇章,一樓是族裔賢俊篇,講述郭姓的起源、郭宅村歷朝的建制沿革,展現歷代名人志士艱苦創業、奮斗打拼的故事。

二樓有文物古跡、家風家訓、興學重教和竹編工藝等篇章,介紹郭宅村內的30多處文物和歷史建筑、村民興學育才的故事以及郭宅非遺竹編工藝的發展史等。通過圖文并茂和實物展示等豐富形式,再現千年郭宅村的前世今生。

有歷史文脈的城鎮化,才是高水平的城鎮化。如何保護活用古厝、守住文化“根脈”、留住鄉愁記憶是篇大文章,如今,郭宅村即將舊貌換新顏,郭宅村的歷史風貌也得以保留,郭宅人的歷史故事將繼續講述下去。它是幾千年來,中華民族生生不息、頑強拼搏、追求幸福的真實寫照之一,也更將激勵后人們為心中理想,為國強民富而努力奮進。

最后,用心遠廬的門聯“心宜恒,志宜堅,為學之本。遠著眼,近著手,于事有成”這句話送給大家自勉,也作為本文的結尾。

——結束——

整座房子建筑占地面積825平方米,主座為雙層紅磚洋樓,四坡頂,平面接近正方形,一樓設有回廊,窗戶為拱窗,室內樓梯為蝴蝶式層;西側的青磚樓,建筑年代略晚,二者皆磚木結構,造型巧奪天工。

大門門面為葫蘆狀,上書“心遠廬”三字;主樓前的花園里,有兩棵百年荔枝樹和龍眼樹。

郭欽榮因早年勞累過度,導致身體不好,原打算在心遠廬好好調養,可惜天妒其才,英年早逝。

郭欽榮有4個兒子,都在心遠廬度過了快樂的童年時光。長大后,大多時間在郭氏家族產業中身居要職,長子郭鶴璟、三子郭鶴韜更是郭鶴年的左膀右臂,貢獻良多,心遠廬對他們來說意義非凡。

郭鶴璟的大兒子郭孔輝,1935年7月出生在心遠廬,在這里成長,對心遠廬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了然于胸。郭孔輝在郭宅中心小學學習,1953年考入清華大學,后任吉林大學教授。

郭孔輝是中國汽車領域的著名專家,在汽車系統動力學及其相關領域造詣精深。他先后獲吉林省特等勞動模范、全國汽車行業優秀科技人才、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歸僑先進個人、“中國汽車工業50周年50位杰出人物之一”等榮譽稱號。1994年5月當選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

1953年土地改革中,“心遠廬”宅院轉讓為公有,作為“郭宅鄉衛生院”之用,后衛生院搬走,便逐漸荒廢了。

歷經百年滄桑,命運多舛的心遠廬,因風雨侵蝕,維護不力,日漸破敗,屋外雜草叢生,河溝里堆滿了垃圾。

對此,郭氏族人很是心疼。“我們也想修繕改造,但心有余而力不足。郭鶴年、郭孔輝等鄉賢也很關心這座老宅的命運,曾多次表達了支持修繕的意愿。”郭宅村書記郭可樞說。

2018年,隨著福州城市建設提速,倉山區將郭宅村整村進行舊屋區改造。此時,心遠廬被鑒定為C級危房。寄托著鄉愁和家族文化傳承的心遠廬何去何從,牽動著郭氏族人的心。

郭宅村村民、郭氏在外的族人一起商議后,他們鄭重而殷切地提出,郭宅村整體拆遷后,希望能把這些“留下郭宅人的鄉愁”的建筑得以妥善安排。

當時,郭宅村掛牌保護的古厝共38處,多是明清時期的土木建筑。很快,蓋山鎮向福州市名城委申請啟動應急搶修工程,特別是“心遠廬”和“郭氏祠堂”是重中之重。

“在危房改造的同時,我們就在考慮老宅改造之后用做什么。在與郭宅村村民充分溝通之后,我們決定將心遠廬建設成郭宅博物館。”,蓋山鎮領導說。為打造‘郭宅人永遠的家’,從資料搜集、古厝修復,到內容圖片、實物搜集和裝修布展,廣大村民都踴躍參加,積極配合。

郭鶴年對心遠廬的修繕非常關注,他的堂侄兒郭孔輝院士為了心遠廬,更是花費大量的心血,他回憶了老宅原來的樣子,還專門為修復工程畫了詳細的一大堆圖紙,畢竟這是他生活過多年的祖宅,記憶深刻。

心遠廬的修繕工作,于2019年6月啟動,2020年10月完成,然后,進行緊鑼密鼓地展陳布局。

博物館門楣上“郭宅博物館”五個大字,是郭鶴年親筆題寫的——這是年近百歲的郭鶴年少有的題詞,省文史館原館長盧美松編寫了博物館展陳的前言。

博物館共有8個篇章,一樓是族裔賢俊篇,講述郭姓的起源、郭宅村歷朝的建制沿革,展現歷代名人志士艱苦創業、奮斗打拼的故事。

二樓有文物古跡、家風家訓、興學重教和竹編工藝等篇章,介紹郭宅村內的30多處文物和歷史建筑、村民興學育才的故事以及郭宅非遺竹編工藝的發展史等。通過圖文并茂和實物展示等豐富形式,再現千年郭宅村的前世今生。

有歷史文脈的城鎮化,才是高水平的城鎮化。如何保護活用古厝、守住文化“根脈”、留住鄉愁記憶是篇大文章,如今,郭宅村即將舊貌換新顏,郭宅村的歷史風貌也得以保留,郭宅人的歷史故事將繼續講述下去。它是幾千年來,中華民族生生不息、頑強拼搏、追求幸福的真實寫照之一,也更將激勵后人們為心中理想,為國強民富而努力奮進。

最后,用心遠廬的門聯“心宜恒,志宜堅,為學之本。遠著眼,近著手,于事有成”這句話送給大家自勉,也作為本文的結尾。

——結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