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費翔:受不了父母離異的打擊,61歲不婚不育也幸福

1989年10月22日, 費翔在北京工人體育館舉辦的演唱會, 座無虛席。

一曲唱罷, 他望著人山人海的觀眾席微微一笑:

「我將暫時告別樂壇,

去美國百老匯演音樂劇。 」

消息一出滿座嘩然, 一時間費翔退圈的消息震驚全國。

在他的告別會上, 歌迷們高舉著一條條橫幅:

「不要走!不要走!不要走......」

「不要對你的歌迷說再見!」

粉絲聲淚俱下的挽留, 并沒有阻擋住費翔離去的腳步。

「我貿然而來, 你們沒有讓我感到陌生, 你們在我生命中的空白頁上填滿了熱情。 我愧不曾留下什麼, 卻帶走了如此豐富的愛……」

在他看來, 沒有征服過百老匯的藝人, 都不能被稱為真正出色的藝人, 而他正漸漸老去,

享受了半生娛樂圈的浮華, 過了一段眾星捧月般的人生, 他在沉溺中清醒,

不能再如此了, 他不想在此生留下遺憾, 只愿在生命的終章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

「一個藝人, 你要非常認清自己, 你到底是什麼?你在做什麼?你要帶給觀眾的是什麼?」

他甘之如飴, 一切從頭開始, 終于在之后費翔成功地將音樂劇帶人中國。

光陰似箭, 歲月如梭, 即使時光淡去, 那把「冬天里的一把火」依舊在眾多人心中燃燒。

他用歌聲治愈了眾人, 但他的人生卻是寒冷而又孤獨。

01

夢回1987年。

臨近1987年關時, 鄧在軍接棒黃一鶴成為了春晚總導演。

作為為數不多的女導演, 鄧在軍以大膽創新著稱,

在籌備春晚期間, 通過重重篩選,

鄧在軍希望費翔能夠以臺灣歌手的身份參加春晚的演出。

一開始, 定下費翔的節目為《故鄉的云》, 但鄧在軍認為, 費翔更加適合唱具有時代感的《冬天里的一把火》。

央視規定, 每個歌手在春晚的舞臺上只能唱一首歌, 糾結再三, 音樂編輯支招:

「干脆將兩首歌整合,唱串燒得了。」

這一提議得到了一致贊同,為了讓費翔的舞臺更加地「燃」,鄧在軍給他加了一段迪斯科舞蹈。

多年后,鄧在軍回憶說:

「那時候已經開始流行迪斯科了,但在央視平臺,還不允許播迪斯科舞蹈,認為太過張揚,有傷風化。」

為了保證費翔的節目不被砍掉,鄧在軍要求他在審查的時候就不要跳了,等到真正演出再跳。

等到春晚正式開始,費翔登臺,他緩緩地唱著《故鄉的云》,隨后音樂一轉,節奏輕快的音樂響起。

費翔激情獻唱《冬天里的一把火》,腳上滑起了動感十足的迪斯科舞步。

遠景呈現的畫面,讓觀眾隨之熱血沸騰,這時審查節目的領導在臺下便不淡定了。

馬上要求鄧在軍切換中景,但是鄧在軍看著舞臺眼神發光指揮著導播切換全景,

讓人們更加清楚地看到他的舞姿。

費翔在臺上跳得熱火朝天,鄧在軍在臺下被電話批評:

「鄧在軍,不能切全景!你再切全景,我處分你!」

盡管這場表演最終多以中近景拍攝完成,但卻沒有掩蓋住費翔的光芒,讓他一夜成名。

據了解,當年春晚播出后,央視收到了眾多來自四面八方的信件,無一例外都是寄給費翔的。

這一年也被稱為「費翔年」。

他的髮型和穿著更是引領了時尚的風向標,成為了眾多青年男性追逐的標志,對于這一切都是費翔始料未及的。

事實上,費翔能上春晚還是歷經波折的。

因為出身問題,讓他一度卡在選人階段,直到鄧在軍力排眾議才得以讓他有上臺的機會。

02

費翔是中美混血,媽媽畢麗娜是臺灣人,父親是美國人。

兩人相遇在1949年。

當時的畢麗娜剛從北京去到臺灣,為了生計,她找了一份播報員的工作。

工作之余,她很喜歡漫步在街道,享受難得的閑適和個人時光,

這一天,她如往常一般漫步在寂寥無人的街道,準備將手中的信郵寄給大陸的親朋好友。

走著走著,她突然聽到相機快門的聲音,回頭望去,發現一個美國人拿著相機正對著自己,

發覺自己是被[偷.拍]了,畢麗娜瞪著他說:

「你個美國人,拍什麼拍?」

說完便避之不及地加快腳步往郵局走去,沒曾想那個美國人竟然一路跟到了郵局,

一直等到畢麗娜出來,就在畢麗娜想要調頭離開的時候,這個美國人直接上前搭訕:

「你好,我是費韋德,來自美國,來中國學中文的。」

聽到費韋德別扭的口音畢麗娜笑出了聲,加上他彬彬有禮的態度,畢麗娜也沒有再發作。

就這樣,兩人一路上邊走邊聊,沒想到語言不通的兩人竟越聊越投機,

臨分別的時候,畢麗娜說:

「既然你想學中文,不如我們做筆友吧,我幫你改你寫的信。」

費韋德聞言欣然接受,一來二去,兩人在信中漸漸了解彼此,

在那個科技不發達的年代,書信便成為了溝通傳遞愛意的最好方式。

兩人的信件往來持續了三年,從陌生到熟悉,從好感變為喜歡,一張小小的書信,將大洋彼岸兩人的心緊緊地牽扯在一起。

被愛情沖昏頭腦的兩人迅速進入了婚姻的殿堂,并在1960年的平安夜,生下了兒子費翔。

小時候的費翔并非如今的菱角分明,反而是個憨厚可掬的小胖子。

回憶自己的童年,費翔曾說:

「那時候我13歲,接近200斤,還有吃餃子呢,至少要100個,就是每一頓100個餃子。」

因為身材原因,兒時的費翔遭受了不少的嘲笑,也遭到了朋友的孤立,漸漸地,他性格變得孤僻。

眼見兒子一日不如一日開朗,畢麗娜開始著急,在得知具體情況后,便將費翔送到了美國學習。

這幾年,父母用寵愛幫助費翔走出了童年的陰影,在愛的包裹下,他生活得很是肆意。

走出兒時閉塞的軀殼,費翔開始了涅槃之旅。

高中畢業后,費翔拿到了全額獎學金,進入了斯坦福大學,就讀醫學系。

如果沒有那場意外,世界上將會少一個萬眾矚目的歌手,多一個救死扶傷的醫生。

03

在斯坦福大學上大一的時候,費翔的姐姐被查出患有癌癥,并且已經到了晚期。

知道這一切的費翔倍受打擊,每天往返在學校和醫院之間,期望能陪伴她走完最后一程。

費翔的姐姐比費翔大7歲,她的人生才是肆意又灑脫。

沒有走父母規劃的淑女路線,她愛慘了音樂,剛成年時便不顧家人的反對,獨自跑到紐約組建了一支樂隊。

費翔的姐姐在音樂上極具天賦,不僅改變了朋克音樂的慘淡的市場,還開創出了一種新的無浪潮運動,影響了當時一眾音樂人。

費翔的姐姐一生不羈,唯獨對自己的弟弟寵愛有加,用費翔的話來說:

「姐姐就像第二個媽媽。」

在費翔受到其他人的欺負時,她總是會第一時間挺身而出。

并用自己辛苦存下的零錢拿來給費翔買零食,她會包攬下弟弟所有的錯誤,并在事后告訴他對與錯。

姐姐的去世無疑是給了費翔當頭一棒。

她用骨瘦如柴的手抓著費翔的胳膊,眼睛里涌現出兩行清淚,她用微弱的聲音來表達她的不舍:「弟弟,我不想死,你要替我好好活著。」

疾病沒有憐惜這個年輕的孩子,盡管她有很多的不舍。

在姐姐逝世后,費翔突然明白:

人生很短,生命很脆弱,一定要珍惜當下,珍惜每一天。

那段時間,費翔常常抱著姐姐的遺照哭泣,漸漸地,他也想清楚了一件事,那就是生命只有一次,至少應該忠于自己。

于是他第一次忤逆父母的期許,從醫學系轉到了戲劇系。

這個決定并不僅僅為了姐姐,也是為了自己。早年間,受到姐姐的影響,費翔對音樂也有著獨特的興趣。

為了更好地在戲劇系立足,費翔開始下定決心減肥,加強身體鍛煉。

在他積極努力轉型的時候,他突然發現父母的感情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異國戀的弊端在日常相處中漸漸顯露,語言不通、文化差異、未來定居問題都成為橫在兩人之間的大山。

于是他們開始了不休止的吵架、冷戰,這段婚姻也因此變得四分五裂。

在費翔沉浸在姐姐逝世的傷痛中時,他又收到了父母失婚的消息。

一夕之間,幸福美滿的四口之家變得四分五裂,這讓費翔無所適從。

見證了父母是如何從相愛走向破裂,婚姻是愛情的墳墓的觀念牢牢地扎進了費翔的心里。

也讓他在之后的愛情中充斥了濃烈的不安,影響了他一生。

04

大學畢業后,費翔跟隨母親返回了臺灣生活,父親則是回到了美國發展。

當時正值臺灣娛樂業興盛時期,21歲的費翔此時減肥成功,高大的身形、立體的五官,十分帥氣。

張艾嘉在第一眼看到費翔的時候,便激動地邀請他參演《十一個女人的演出》。

但沒想到播出后反響平平。

張艾嘉思考再三,看著1.91米的費翔她靈光一現,在男明星人均1.7米的臺灣,費翔就顯得格格不入。

既然在演藝圈無法闖出一條路,為什麼不去試試音樂呢?

沒想到另辟蹊徑,轉戰樂壇后,真讓費翔闖出了一番天地。

1982年,費翔推出了第一張專輯《流連》。

卓越的外形、加上優質聲線,他的專輯一經發售便迅速被搶購一通,

銷量甚至力壓鄧麗君,主打歌《流連》更是在臺灣、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蟬聯排行榜第一半年之久。

一時間,費翔聲名大噪,風靡一時的他趁熱打聽又接連出了幾張專輯。

并在第二年,在新加坡國家劇場連開三天個人演唱會,被譽為「亞洲十大歌星」之一。

就在他事業到達頂峰時期,一封家書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

1985年,費翔的母親畢麗娜收到了一封來自內陸的信。

寫信人是費翔的外婆,她在信中寫道:

「我的名字叫李夢白,我的女兒畢麗娜在40年前分手以后,再也沒有了她的消息,不知道她還在不在?」

自從1949年,畢麗娜來到臺灣后,已經整整36年沒有和大陸的親人聯系了。

看到信后,畢麗娜悲痛萬分,作為孝子的費翔見狀便決定陪同母親回到大陸。

對于費翔而言,一旦離開臺灣前往大陸發展,就意味著有「被封殺」的風險,而他的成績也將會隨著他離開而消失。

「親情,是不能用金錢和地位來衡量的。」

費翔沒有絲毫猶豫,對于他來說親情高于一切。

于是他放棄了一切,與母親輾轉反側回到了北京。

在1987年,春晚的舞臺上,費翔在演唱《故鄉的云》前,深情的說道:

「請允許我唱一首歌,獻給我的外婆,獻給我的母親,獻給我的故鄉。」

并在之后下臺親吻了外婆,而這一場面也被稱為87年春晚最動人的一幕。

費翔在這個舞臺上徹底火了,同時也讓他在臺灣的發展受到了限制,直到2000年才重新被臺灣邀請演出。

不過他在內地歌壇如日中天。

巡回演唱會,輾轉12個城市,開了56場,場場爆滿,無人能及。

之后費翔選擇遠赴美國,進入新領域,并在之后將西方的音樂劇帶回國內,

不僅豐富了國內的藝術形式,而且加強了兩國的文化往來。

歷經繁華,飄浮了一生,他始終沒有忘記自己來自哪里,根在哪里。

他將開演唱會的所有收入捐給了慈善機構,用來幫助他人。

隨著時間的流逝,費翔日漸老去,人們漸漸忘記了這位曾經的樂壇頂流。

從27歲登上央視春晚至今,也已經過了35年。

繁華易逝、覆水難收,如今61歲的費翔依舊孤身一人,

「因為見過世事無常,見過父母失婚,覺得人與人之間終究會分開,所以就沒有結婚的必要。」

受到父母婚姻的影響,他錯過了自己的幸福。

羈鳥歸林,池魚思淵,夏蟬落枝,了卻了心中遺憾,他的選擇,他一生不悔。

音樂編輯支招:

「干脆將兩首歌整合,唱串燒得了。」

這一提議得到了一致贊同,為了讓費翔的舞臺更加地「燃」,鄧在軍給他加了一段迪斯科舞蹈。

多年后,鄧在軍回憶說:

「那時候已經開始流行迪斯科了,但在央視平臺,還不允許播迪斯科舞蹈,認為太過張揚,有傷風化。」

為了保證費翔的節目不被砍掉,鄧在軍要求他在審查的時候就不要跳了,等到真正演出再跳。

等到春晚正式開始,費翔登臺,他緩緩地唱著《故鄉的云》,隨后音樂一轉,節奏輕快的音樂響起。

費翔激情獻唱《冬天里的一把火》,腳上滑起了動感十足的迪斯科舞步。

遠景呈現的畫面,讓觀眾隨之熱血沸騰,這時審查節目的領導在臺下便不淡定了。

馬上要求鄧在軍切換中景,但是鄧在軍看著舞臺眼神發光指揮著導播切換全景,

讓人們更加清楚地看到他的舞姿。

費翔在臺上跳得熱火朝天,鄧在軍在臺下被電話批評:

「鄧在軍,不能切全景!你再切全景,我處分你!」

盡管這場表演最終多以中近景拍攝完成,但卻沒有掩蓋住費翔的光芒,讓他一夜成名。

據了解,當年春晚播出后,央視收到了眾多來自四面八方的信件,無一例外都是寄給費翔的。

這一年也被稱為「費翔年」。

他的髮型和穿著更是引領了時尚的風向標,成為了眾多青年男性追逐的標志,對于這一切都是費翔始料未及的。

事實上,費翔能上春晚還是歷經波折的。

因為出身問題,讓他一度卡在選人階段,直到鄧在軍力排眾議才得以讓他有上臺的機會。

02

費翔是中美混血,媽媽畢麗娜是臺灣人,父親是美國人。

兩人相遇在1949年。

當時的畢麗娜剛從北京去到臺灣,為了生計,她找了一份播報員的工作。

工作之余,她很喜歡漫步在街道,享受難得的閑適和個人時光,

這一天,她如往常一般漫步在寂寥無人的街道,準備將手中的信郵寄給大陸的親朋好友。

走著走著,她突然聽到相機快門的聲音,回頭望去,發現一個美國人拿著相機正對著自己,

發覺自己是被[偷.拍]了,畢麗娜瞪著他說:

「你個美國人,拍什麼拍?」

說完便避之不及地加快腳步往郵局走去,沒曾想那個美國人竟然一路跟到了郵局,

一直等到畢麗娜出來,就在畢麗娜想要調頭離開的時候,這個美國人直接上前搭訕:

「你好,我是費韋德,來自美國,來中國學中文的。」

聽到費韋德別扭的口音畢麗娜笑出了聲,加上他彬彬有禮的態度,畢麗娜也沒有再發作。

就這樣,兩人一路上邊走邊聊,沒想到語言不通的兩人竟越聊越投機,

臨分別的時候,畢麗娜說:

「既然你想學中文,不如我們做筆友吧,我幫你改你寫的信。」

費韋德聞言欣然接受,一來二去,兩人在信中漸漸了解彼此,

在那個科技不發達的年代,書信便成為了溝通傳遞愛意的最好方式。

兩人的信件往來持續了三年,從陌生到熟悉,從好感變為喜歡,一張小小的書信,將大洋彼岸兩人的心緊緊地牽扯在一起。

被愛情沖昏頭腦的兩人迅速進入了婚姻的殿堂,并在1960年的平安夜,生下了兒子費翔。

小時候的費翔并非如今的菱角分明,反而是個憨厚可掬的小胖子。

回憶自己的童年,費翔曾說:

「那時候我13歲,接近200斤,還有吃餃子呢,至少要100個,就是每一頓100個餃子。」

因為身材原因,兒時的費翔遭受了不少的嘲笑,也遭到了朋友的孤立,漸漸地,他性格變得孤僻。

眼見兒子一日不如一日開朗,畢麗娜開始著急,在得知具體情況后,便將費翔送到了美國學習。

這幾年,父母用寵愛幫助費翔走出了童年的陰影,在愛的包裹下,他生活得很是肆意。

走出兒時閉塞的軀殼,費翔開始了涅槃之旅。

高中畢業后,費翔拿到了全額獎學金,進入了斯坦福大學,就讀醫學系。

如果沒有那場意外,世界上將會少一個萬眾矚目的歌手,多一個救死扶傷的醫生。

03

在斯坦福大學上大一的時候,費翔的姐姐被查出患有癌癥,并且已經到了晚期。

知道這一切的費翔倍受打擊,每天往返在學校和醫院之間,期望能陪伴她走完最后一程。

費翔的姐姐比費翔大7歲,她的人生才是肆意又灑脫。

沒有走父母規劃的淑女路線,她愛慘了音樂,剛成年時便不顧家人的反對,獨自跑到紐約組建了一支樂隊。

費翔的姐姐在音樂上極具天賦,不僅改變了朋克音樂的慘淡的市場,還開創出了一種新的無浪潮運動,影響了當時一眾音樂人。

費翔的姐姐一生不羈,唯獨對自己的弟弟寵愛有加,用費翔的話來說:

「姐姐就像第二個媽媽。」

在費翔受到其他人的欺負時,她總是會第一時間挺身而出。

并用自己辛苦存下的零錢拿來給費翔買零食,她會包攬下弟弟所有的錯誤,并在事后告訴他對與錯。

姐姐的去世無疑是給了費翔當頭一棒。

她用骨瘦如柴的手抓著費翔的胳膊,眼睛里涌現出兩行清淚,她用微弱的聲音來表達她的不舍:「弟弟,我不想死,你要替我好好活著。」

疾病沒有憐惜這個年輕的孩子,盡管她有很多的不舍。

在姐姐逝世后,費翔突然明白:

人生很短,生命很脆弱,一定要珍惜當下,珍惜每一天。

那段時間,費翔常常抱著姐姐的遺照哭泣,漸漸地,他也想清楚了一件事,那就是生命只有一次,至少應該忠于自己。

于是他第一次忤逆父母的期許,從醫學系轉到了戲劇系。

這個決定并不僅僅為了姐姐,也是為了自己。早年間,受到姐姐的影響,費翔對音樂也有著獨特的興趣。

為了更好地在戲劇系立足,費翔開始下定決心減肥,加強身體鍛煉。

在他積極努力轉型的時候,他突然發現父母的感情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異國戀的弊端在日常相處中漸漸顯露,語言不通、文化差異、未來定居問題都成為橫在兩人之間的大山。

于是他們開始了不休止的吵架、冷戰,這段婚姻也因此變得四分五裂。

在費翔沉浸在姐姐逝世的傷痛中時,他又收到了父母失婚的消息。

一夕之間,幸福美滿的四口之家變得四分五裂,這讓費翔無所適從。

見證了父母是如何從相愛走向破裂,婚姻是愛情的墳墓的觀念牢牢地扎進了費翔的心里。

也讓他在之后的愛情中充斥了濃烈的不安,影響了他一生。

04

大學畢業后,費翔跟隨母親返回了臺灣生活,父親則是回到了美國發展。

當時正值臺灣娛樂業興盛時期,21歲的費翔此時減肥成功,高大的身形、立體的五官,十分帥氣。

張艾嘉在第一眼看到費翔的時候,便激動地邀請他參演《十一個女人的演出》。

但沒想到播出后反響平平。

張艾嘉思考再三,看著1.91米的費翔她靈光一現,在男明星人均1.7米的臺灣,費翔就顯得格格不入。

既然在演藝圈無法闖出一條路,為什麼不去試試音樂呢?

沒想到另辟蹊徑,轉戰樂壇后,真讓費翔闖出了一番天地。

1982年,費翔推出了第一張專輯《流連》。

卓越的外形、加上優質聲線,他的專輯一經發售便迅速被搶購一通,

銷量甚至力壓鄧麗君,主打歌《流連》更是在臺灣、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蟬聯排行榜第一半年之久。

一時間,費翔聲名大噪,風靡一時的他趁熱打聽又接連出了幾張專輯。

并在第二年,在新加坡國家劇場連開三天個人演唱會,被譽為「亞洲十大歌星」之一。

就在他事業到達頂峰時期,一封家書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

1985年,費翔的母親畢麗娜收到了一封來自內陸的信。

寫信人是費翔的外婆,她在信中寫道:

「我的名字叫李夢白,我的女兒畢麗娜在40年前分手以后,再也沒有了她的消息,不知道她還在不在?」

自從1949年,畢麗娜來到臺灣后,已經整整36年沒有和大陸的親人聯系了。

看到信后,畢麗娜悲痛萬分,作為孝子的費翔見狀便決定陪同母親回到大陸。

對于費翔而言,一旦離開臺灣前往大陸發展,就意味著有「被封殺」的風險,而他的成績也將會隨著他離開而消失。

「親情,是不能用金錢和地位來衡量的。」

費翔沒有絲毫猶豫,對于他來說親情高于一切。

于是他放棄了一切,與母親輾轉反側回到了北京。

在1987年,春晚的舞臺上,費翔在演唱《故鄉的云》前,深情的說道:

「請允許我唱一首歌,獻給我的外婆,獻給我的母親,獻給我的故鄉。」

并在之后下臺親吻了外婆,而這一場面也被稱為87年春晚最動人的一幕。

費翔在這個舞臺上徹底火了,同時也讓他在臺灣的發展受到了限制,直到2000年才重新被臺灣邀請演出。

不過他在內地歌壇如日中天。

巡回演唱會,輾轉12個城市,開了56場,場場爆滿,無人能及。

之后費翔選擇遠赴美國,進入新領域,并在之后將西方的音樂劇帶回國內,

不僅豐富了國內的藝術形式,而且加強了兩國的文化往來。

歷經繁華,飄浮了一生,他始終沒有忘記自己來自哪里,根在哪里。

他將開演唱會的所有收入捐給了慈善機構,用來幫助他人。

隨著時間的流逝,費翔日漸老去,人們漸漸忘記了這位曾經的樂壇頂流。

從27歲登上央視春晚至今,也已經過了35年。

繁華易逝、覆水難收,如今61歲的費翔依舊孤身一人,

「因為見過世事無常,見過父母失婚,覺得人與人之間終究會分開,所以就沒有結婚的必要。」

受到父母婚姻的影響,他錯過了自己的幸福。

羈鳥歸林,池魚思淵,夏蟬落枝,了卻了心中遺憾,他的選擇,他一生不悔。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