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新聞»正文

大馬首富郭鶴年雖有8個子女,卻最欣賞侄子郭孔豐,把最強產業交給他,營收直接超過茅臺

民以食為天, 食以油為先。

網上曾流傳著一個段子:你可能在北京國貿上班, 吃著金龍魚的食用油, 出差住著香格里拉酒店, 而它們背后的老板都是郭鶴年。

郭鶴年身上有許多頭銜:亞洲糖王、酒店大王、糧油大王……但他卻始終以“小商人”自居。

他是身價超百億美元的馬來西亞首富, 也是擁有一顆赤誠之心的愛國人士。

放手一搏, 成為“亞洲糖王”

1923年, 郭鶴年出生于馬來西亞, 祖籍福建福州。 1909年, 父親郭欽鑒只身來到馬來西亞柔佛州的新山創業, 經過數年的努力, 為郭氏家族積累下了不少財富。

因為家境富裕, 所以從小郭鶴年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中學時期就讀于新山英文書院, 后來在當地著名的中文學校學習。 這也讓郭鶴年掌握了好幾門語言, 為他日后的事業發展打下了基礎。

1948年, 父親郭欽鑒因病去世后, 留下了400萬馬幣的資產, 刨除債務和一些開支后,

剩下150萬, 三分之一由兩位遺孀繼承, 三分之二由8個子女繼承, 最終郭鶴年分到了13萬馬幣的遺產。

后來, 在母親的建議下, 郭鶴年和三個兄弟以及幾個堂兄弟合資成立了郭氏兄弟有限公司。

從英國學習回來后, 郭鶴年建議把家族生意轉向煉糖業,

雖然當時因為外國商家壟斷, 糖的價格不斷上漲, 但要把家族資金都投入這個行業, 未免太過冒險。

后來, 郭鶴年用事實向大家證明了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 他從政府那里租借到了大量土地, 開始種植甘蔗, 這大大增加了原料來源。

為了跑業務, 他常常后半夜才能入睡, 后來郭鶴年說:“我相信比我聰明的對手有很多, 但有的人聰明, 卻比較散漫, 我做16個小時, 可以很快, 他做8小時, 還慢悠悠, 那他怎么和我競爭。 ”

20世紀70年代, 在每年國際市場上的1600萬噸糖中, 郭氏家族就掌控著10%, 而在馬來西亞的糖業市場, 郭氏家族的份額更是達到了80%, 于是, 郭鶴年也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亞洲糖王”。

成功投資, 再攀高峰

在糖業的大獲成功并沒有讓郭鶴年停下腳步,

他又把目光轉向了酒店行業。

1971年, 郭鶴年投入1億馬幣, 在新加坡創建了第一家豪華酒店, 取名為“香格里拉”, 意為世外桃源。

因為定位是高級酒店, 所以慢慢的, 香格里拉成為了高級、與眾不同的代名詞, 也成為了當時亞洲酒店的一個服務標尺。

于是, 郭鶴年又有了“香格里拉之父”的稱號。

雖然郭鶴年有8個子女, 但他最欣賞的是侄子郭孔豐。 1988年, 郭鶴年讓郭孔豐來內地開拓糧油市場, 因為當時人們還處在打散裝油的時代, 所以郭孔豐抓住了這次機遇, 成立了中國第一家油脂生產企業——南海油脂。

僅僅三年后, 金龍魚小包裝的調和油就正式上市了, 但最初銷量并不好, 相比國有糧店的價格, 金龍魚的定價要高一些, 但郭鶴年他們還是找到了突破口, 那就是把油賣給企業, 以“福利油”的形式發放給員工, 這樣一來, 品牌知名度就打開了。

趁熱打鐵, 金龍魚的廣告也登上了央視。 2002年, 金龍魚打造出“平衡脂肪酸”的概念, 1:1:1的廣告語更是深入身心。

如今, 金龍魚食用油已然成為很多家庭的第一選擇, 2020年10月15日,金龍魚在深交所成功上市,金龍魚的營收曾一度超過了茅臺。

郭鶴年締造了自己的商業帝國,從糖業、酒店、糧油到船務、礦產、銀行,無一不是成功的。

這樣一個成功的馬來西亞商人,卻對中國有著深厚的情感。

“一瓣的中國心”

郭鶴年曾說:“我的心分成兩瓣,一瓣是愛我生長的國家馬來西亞,一瓣是愛我父母生長的家鄉中國。”

20世紀80年代,我國計劃建設一個現代化的貿易中心,但當時我們財力有限,而有意愿合作開發建設的美國、日本財團提出的條件又極為苛刻。

正處于兩難之際,郭鶴年聽說了這件事,他感到非常生氣,說:“咱們要爭志氣,不要讓外面的人瞧不起中國人。這個事情,我們自己來做。”

于是,郭鶴年找到外經貿部,決定由他出資建設國貿中心,郭鶴年投入了5.3億美元在北京建設中國國際貿易中心。為此,當年郭鶴年幾乎放下了手里所有其他的生意,一心都撲在這里。

1990年,鄧小平同志還專門接見了郭鶴年,和他說:“你和我一樣,都是引路人的角色。”

郭鶴年不僅僅是一個為了盈利的商人,他有大格局,有戰略眼光,關注長遠利益,在將企業發揚光大的同時,也肩負起肩上的社會責任。

現在98歲的郭鶴年,身價早就超過了100億美元,他就是不會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的人,各種行業,遍地開花。新加坡財經界曾稱郭鶴年是一個在經濟衰退期也不會破產的人。

相比他龐大的財富,擁有像他一樣掌控財富的能力才是我們更應該學習的地方。

2020年10月15日,金龍魚在深交所成功上市,金龍魚的營收曾一度超過了茅臺。

郭鶴年締造了自己的商業帝國,從糖業、酒店、糧油到船務、礦產、銀行,無一不是成功的。

這樣一個成功的馬來西亞商人,卻對中國有著深厚的情感。

“一瓣的中國心”

郭鶴年曾說:“我的心分成兩瓣,一瓣是愛我生長的國家馬來西亞,一瓣是愛我父母生長的家鄉中國。”

20世紀80年代,我國計劃建設一個現代化的貿易中心,但當時我們財力有限,而有意愿合作開發建設的美國、日本財團提出的條件又極為苛刻。

正處于兩難之際,郭鶴年聽說了這件事,他感到非常生氣,說:“咱們要爭志氣,不要讓外面的人瞧不起中國人。這個事情,我們自己來做。”

于是,郭鶴年找到外經貿部,決定由他出資建設國貿中心,郭鶴年投入了5.3億美元在北京建設中國國際貿易中心。為此,當年郭鶴年幾乎放下了手里所有其他的生意,一心都撲在這里。

1990年,鄧小平同志還專門接見了郭鶴年,和他說:“你和我一樣,都是引路人的角色。”

郭鶴年不僅僅是一個為了盈利的商人,他有大格局,有戰略眼光,關注長遠利益,在將企業發揚光大的同時,也肩負起肩上的社會責任。

現在98歲的郭鶴年,身價早就超過了100億美元,他就是不會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的人,各種行業,遍地開花。新加坡財經界曾稱郭鶴年是一個在經濟衰退期也不會破產的人。

相比他龐大的財富,擁有像他一樣掌控財富的能力才是我們更應該學習的地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