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婆婆堅持不幫忙帶孫子:我只養兒子不看孫子 ,5年後想要進兒子家門, 媳婦冷回:養老院大門等著妳呢

兒子結婚那年, 唐芝48歲。 孫女出生那年, 唐芝51歲, 雖說不年輕了,

但也沒有老, 身體非常好。 唐芝去看了看兒媳婦和孫女後就回家了, 用她的話說:

我這輩子, 養大兒子任務就完成了, 至于孫女, 我可不幫著帶。

兒子做她的工作, 說你幫我們帶幾年孩子, 否則你兒媳婦就得好幾年無法上班,

我沒有那個能力獨自養家, 況且家裡又多了一個小人兒, 買奶粉就得好多錢。

唐芝說:幫你們帶孩子, 我就不能遛彎, 不能跳廣場舞, 不能旅遊, 我的晚年生活就徹底被毀了, 這絕對不行。

孩子的事你們自己想辦法, 誰生的誰養, 我生的已經養大, 我以後的生活就是怎麼快樂怎麼過。

唐芝的兒媳婦叫媛媛, 個性非常要強。 見丈夫怎麼求婆婆都不肯帶孩子, 她也來了怒氣:

這樣也好, 既然這個家裡顧個人, 希望以後也永遠這樣。

孩子總會長大, 我也會度過難關, 希望你能永遠跳動廣場舞。

唐芝一聽就跳起腳罵:就算我跳不動那天, 我有兒子, 我用兒子照顧我,

你想照顧我還不用呢, 信不過你!跟我囂張, 門兒都沒有!

就這樣, 唐芝過著自己輕鬆的日子, 完全不顧兒子媳婦累得要死。

到底是親生媽媽, 媛媛的母親聽說了女兒的情況後,

把上班的老伴兒丟在家裡,

自己來到千裡外女兒家, 幫助女兒帶孩子, 一帶就是5年。 期間雖然也回過家,

但放不下外孫女和女兒, 都是來去匆匆。

5年後, 媛媛父親退休了, 媛媛丈夫沒等妻子開口, 主動說:

岳父退休了, 讓他們搬過來吧, 他們幫我們這麼多年,

我們要懂得感恩。

于是, 媛媛賣了家裡的房子, 把父母接到了自己身邊, 一家五口人其樂融融。

再說說唐芝, 5年後, 56歲的她感覺身體真不如從前了, 尤其心臟, 半夜犯了好幾次病了,

如果不是有急救藥, 估計真會出危險。 這時她想搬去和兒子媳婦一起生活, 但問題來了:

兒子家沒有那麼大, 況且媛媛父母已經先搬去了, 自己怎麼辦?

思來想去, 她決定不管這些, 硬搬到兒子家。 她的理由很充分:養兒防老!

有自己住的份兒, 沒有親家住的, 讓親家搬出去。

媛媛聽了婆婆的話, 冷笑著答:養老院大門開著呢, 你可以隨時搬進去,

至于搬來我這裡, 那不可能, 我寧可放棄婚姻, 都不會選擇和你一起生活。

唐芝的丈夫也不滿意她當年的絕情, 所以他同意唐芝的意見,

讓母親去住養老院, 母親的退休金夠養老院的費用了, 他每個月給她幾百塊錢零用。

唐芝罵兒子, 娶了媳婦忘了娘。 兒子看著她問:那你想讓我怎麼做?

為了你放棄家庭?幾年前, 你可曾為了你兒子放棄廣場舞?這樣的要求你自己是不是都覺得自私?

唐芝有一萬個不甘心,也沒有辦法,只好住進了養老院。她每天最盼的一件事,就是兒子有時間能來看看她。

關于婆婆不幫兒子和兒媳看孩子有錯嗎,理論上來說:沒錯!但是,從感情上來說:有點難以接受。

就我們生活的城市來說,大部分年輕人都是過著朝九晚六的生活,

上下班路上還要耗費三小時左右,就算到點就走,一天也至少十二個小時都在連續工作中,

更別提加班嚴重的行業,想要工作和孩子兩不誤,完全是說夢話。

孩子的父母沒法照顧孩子,那麼問題該怎麼解決?請人,拋開費用不說,

誰放心把家和剛出生的孩子託付給一個陌生人。放棄工作,

巨大的房貸壓力和生活壓力誰來背。請假帶孩子,單位不開除就謝天謝地了。

換工作,請問現在哪裡還有可以邊工作邊照顧小孩的單位。

所以,普通年輕人又想要孩子,又需要工作的,那就只能請自己和孩子都熟悉的老人來照看孩子了,

除了婆家就是娘家唄。那為什麼焦點都集中在婆婆身上呢?

主要還是傳統的觀念影響吧!媳婦嫁進門,那就是婆家的人了,生活中遇到什麼困難,

當然應該找婆家,總不能讓娘家白送一個女兒,還要搭上人力照顧孩子吧?

所以,婆婆自然被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其實婆婆何嘗不無辜。誰說兒媳婦進門就是多一個人了,難道女方家就沒多半個兒子。

誰都知道姑娘比兒子貼心,多少婆婆在兒子結婚後都覺得二十多年白養了?

再說,照看孩子這件事,孩子的父母才是主要責任人,除了孩子父母,

其他人願意或是不願意照顧都無可厚非。

願意幫忙,我們要心懷感激。不願幫忙,無論對誰的父母,都不該心懷不滿,

甚至站在道德、社會習慣或是其他任何角度去評判是非對錯。

父母漸漸老去,歲數大了,身體素質也會下降,

我們應該給他們多一點自由的時間享受享受晚年的清福,

別總要求父母對我們的付出,我們是時候回報他們了!

唐芝有一萬個不甘心,也沒有辦法,只好住進了養老院。她每天最盼的一件事,就是兒子有時間能來看看她。

關于婆婆不幫兒子和兒媳看孩子有錯嗎,理論上來說:沒錯!但是,從感情上來說:有點難以接受。

就我們生活的城市來說,大部分年輕人都是過著朝九晚六的生活,

上下班路上還要耗費三小時左右,就算到點就走,一天也至少十二個小時都在連續工作中,

更別提加班嚴重的行業,想要工作和孩子兩不誤,完全是說夢話。

孩子的父母沒法照顧孩子,那麼問題該怎麼解決?請人,拋開費用不說,

誰放心把家和剛出生的孩子託付給一個陌生人。放棄工作,

巨大的房貸壓力和生活壓力誰來背。請假帶孩子,單位不開除就謝天謝地了。

換工作,請問現在哪裡還有可以邊工作邊照顧小孩的單位。

所以,普通年輕人又想要孩子,又需要工作的,那就只能請自己和孩子都熟悉的老人來照看孩子了,

除了婆家就是娘家唄。那為什麼焦點都集中在婆婆身上呢?

主要還是傳統的觀念影響吧!媳婦嫁進門,那就是婆家的人了,生活中遇到什麼困難,

當然應該找婆家,總不能讓娘家白送一個女兒,還要搭上人力照顧孩子吧?

所以,婆婆自然被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其實婆婆何嘗不無辜。誰說兒媳婦進門就是多一個人了,難道女方家就沒多半個兒子。

誰都知道姑娘比兒子貼心,多少婆婆在兒子結婚後都覺得二十多年白養了?

再說,照看孩子這件事,孩子的父母才是主要責任人,除了孩子父母,

其他人願意或是不願意照顧都無可厚非。

願意幫忙,我們要心懷感激。不願幫忙,無論對誰的父母,都不該心懷不滿,

甚至站在道德、社會習慣或是其他任何角度去評判是非對錯。

父母漸漸老去,歲數大了,身體素質也會下降,

我們應該給他們多一點自由的時間享受享受晚年的清福,

別總要求父母對我們的付出,我們是時候回報他們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