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新聞»正文

中美簽下合作條約不到24小時,拜登釋放兩大危險信號,外交部表態

中美兩國作為世界兩大經濟體, 二者間的關係變化會對世界局勢產生深遠的影響。 中國和美國已經就氣候問題簽署合作條約, 該條約的出現, 在某種程度上意味著中美之間仍然存在合作的可能性。

就在該條約簽署後不到24小時, 美國方面就宣佈了《安全設備法案》, 同時公開表示, 美國會繼續保留其在亞太區域的存在感。 上述消息顯然是在針對中國, 為此, 我國外交部也表明了中國的態度。

中美簽署氣候問題合作條約11月10日, 中美兩國正式簽署《中美關于在21世紀20年代強化氣候行動的格拉斯哥聯合宣言》, 中美兩國就氣候領域的多項重點問題達成共識。

兩國將在清潔能源、減排、迴圈經濟等領域展開合作。 對于甲烷排放的問題, 中美兩國均認為應該加大控制力度。 目前, 美國方面已經拿出了具體的時間表, 中方也和美方就甲烷排放的檢測方式達成一致意見。

雙方會共同推動減排法案的構建工作, 集中力量發展清潔能源技術, 提高電能的利用率。 對于可再生能源的發展, 要將重點集中在成本降低和產量提升上。 對于《巴黎協定》的落實力度將進一步加強, 不過, 不同國家實際國情不同, 應該採用個性化的解決方法。

拜登釋放兩大危險信號就在宣言簽署後的第二天, 拜登以及美國政府就公佈了兩個針對中國的消息。 第一個消息是, 拜登正式簽署了《安全設備法案》。 該法案生效之後, 中國的通信企業將被徹底逐出美國市場, FCC能夠以該法案為依據, 拒絕為中國企業在美營業頒發牌照。

第二個消息, 則是美國官方宣佈將在印太地區長期存在。 根據「美國之音」的消息, 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公開表示, 美國是印太常駐大國。 而他說出這番話的依據, 是美國在日韓等國長期大量駐軍。

沙利文表示, 美國希望和印太地區的其他國家共同合作, 以便遏制中國的發展。 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呂祥認為,

國家間的競爭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競爭應該在國際規則的框架內進行。

一國法律的效力僅能限制其國內的相關事務, 任何國家都不應該通過長臂管轄的方式侵害他國權益。 沙利文認為, 美中之間的競爭將是全方位的, 不過, 中國的地位和影響力已經讓美國無法將其排除在世界體系之外。

我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表示, 美方應該正確看待中美關係互利共贏的本質, 採取理性務實的對華政策, 同中方一道加強對話溝通, 深化互利合作, 妥善管控分歧, 走向互相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之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