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年僅8歲被迫長大!手腳「長滿老繭」歷盡磨難,照顧癱瘓母親數年:看到媽媽,我就不苦了

八歲的身體承擔著不屬于這個年紀的重擔, 數年如一日的照顧癱瘓在床的母親, 他究竟是誰?

羅光志, 一名布依族的小小少年, 也是一名學生。 家中有5口人, 爸爸媽媽兩個姐姐和羅光志。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 病魔卻意外來到了這本應該幸福快樂的五口之家。

2011年夏天, 羅光志的母親跟隨父親外出安裝太陽能, 不幸從五樓墜落, 造成終身高位癱瘓。 這無疑給這個小家帶來了災難性的打擊。

因為母親的治療費用非常昂貴, 家庭經濟困難, 父親不得不外出務工, 兩個姐姐又在上學, 不能經常回家, 整個家庭的擔子便壓在了這個瘦弱小少年的肩膀上。

原本活潑開朗的少年變得沉默寡言。 這一年, 羅光志年僅8歲。 在其他同齡小孩肆意玩耍的時候, 羅光志被迫迅速成長為一個小大人。

他每天的日常活動軌跡就是家和學校, 兩點一線。 跑著上學, 跑著好回家。

由于母親完全癱瘓, 生活不能自理, 羅光志包攬了母親的一切。

早上給母親做飯, 餵飯, 喂藥, 擦洗身體, 換洗尿盆。 這是他每天必須做的事情, 一做就是九年的光陰。

因為除了照顧母親他還要上學, 所以他每天都比別人至少早起一個多小時, 把母親安頓好之後,

他就從家裡跑去學校。

山路崎嶇難行, 他走一趟需要一個多小時, 所以他經常會遲到, 但是他卻滿頭大汗氣喘吁吁, 因為他怕耽誤上課時間是跑到學校的。

即使家離學校很遠, 每天中午羅光志也要回家, 風雨無阻。 班主任也勸他不要回去, 他說母親一個人在家他不放心, 必須要回去看看。

山路上每天都能看到很多次羅光志執著又倔強的背影。 寧願自己受苦受累, 也要親眼看到母親安好, 這個心系母親的少年讓人感動的同時又忍不住落下眼淚。

晚上放學後, 羅光志一直悶著頭往回跑, 回家第一時間先看看母親。 在重複早上的所有事情後, 把母親的一切都收拾妥當, 羅光志便開始寫自己的作業。

他同時還是一名優秀的學生, 家裡到處都是他的獎狀, 他的成績始終在年級名列前茅。 羅光志的班主任說他在學校擔任勞動委員, 班級衛生非常乾淨, 還經常樂于助人, 他用自己的行為感染周圍的同學, 他那陽光積極的生活態度影響了很多人。

為了更好地照顧母親, 他晚上從來不敢熟睡, 半夜, 母親無法自己翻身, 喊一聲「羅光志」, 他立刻就醒來, 幫母親翻身。 他無時無刻不在記掛著母親, 這也正是他對母親的愛。

別的同學都有快樂的週末, 而羅光志的週末卻是與眾不同的。 他寸步不離地守在母親身邊, 同學邀他出去玩他也拒絕。

他怕母親無聊就在家給母親講故事,陪母親聊天,幫母親解悶。天氣好就用輪椅推母親出去曬太陽,幫母親修剪指甲,他對母親的照顧無微不至。

有人問他每天重複這些事會不會感到很累很辛苦,他卻說「放學回家,看到媽媽的笑容,我就不覺得苦了」,多麼純樸又令人感動的語言,他覺得只要媽媽開心所有的苦與付出都是值得的,一句話包含了羅光志對母親所有的感情。

除了照顧母親,羅光志每天還要做家務,家中的兩間房被收拾的整整齊齊。

農忙時幫父親幹農活,肩膀、手掌、腳全都長滿了黃色的老繭,這是生活給他留下的印章,是他成長的記號。

鄰居說每當看到羅光志這麼幸苦,他們都很心疼,媽媽王茂蓮也很自豪地說羅光志是最懂事的孩子。

懂事的孩子註定要比別人經歷的磨難更多,羅光志沒有被生活的艱辛打敗,像個小戰士,為了母親而戰,越來越堅強。

日復一日的做著相同的事情,會不會覺得厭煩呢,我們大家肯定會有人這樣想。

曾經有人問過羅光志相同的問題,他是這樣回答的:「小時候媽媽也是如此照顧我的,現在我應該照顧媽媽」,這是一種責任,這是一種擔當,這是一種報答。

羅光志也會感到累,也會感到疲憊,他不是沒有感情的機器,他是和我們一樣的肉體凡胎,但是他卻可以始終堅持下去。

羅光志說他有一個夢想,想成為一名醫生,幫助媽媽重新站起來,一家人去看美麗的世界。羅光志的事蹟被人廣泛傳播,越來越多的人瞭解到這個困難的家庭,認識這個非比尋常的少年,並且伸出了援手。

2020年,羅光志在疫情期間,又把自己辛苦攢下的1000元壓歲錢捐了出去。他說在我們家最困難的時候大家對我們伸出援手,現在輪到我回報大家了。

如今的羅光志已經是一個17歲的少年,他仍然在一如即往的照看著纏綿病榻的母親,依然會給母親溫柔的擦臉,餵飯。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一眨眼九年的時間過去了,可這九年對于羅光志來說仿佛是他一生經歷的縮影。

從無憂無慮的孩子突然間蛻變成家裡的小頂樑柱,像個大人一樣照顧家庭,這對羅光志來說是個巨大的挑戰。

羅光志的內心並不似表面上的平靜。一個孩子被迫要承受這麼多,也許他也在某個夜晚偷偷流淚過,傷心過,但他從沒有想過放棄。

他沒有抱怨命運為何如此的殘酷,仍然對生活充滿熱情與期待。他也挑戰成功了,憑著自己的執著與努力。

羅光志像照顧孩子般的照顧著癱瘓在床的母親,年年歲歲,日復一日,一直到現在他都堅持著,是因為他有什麼超能力嗎,他又為什麼從不抱怨,甚至在自己沒有能力去做某些事情幫助父親分擔壓力的時候會感到自責,會想要哭呢?

他和我們一樣,是個普普通通的平凡人;他又和我們不同,他是讓我們敬佩的英雄。

因為他有責任心,有擔當,才會小小年紀就為這個脆弱的撐起了一小片天地,用單薄的肩膀扛起了整個重任,為這個家付出了數不清的汗水;因為他心懷感恩,他感恩父母帶他來到世上,給他生命,照顧他長大,給他一個溫暖的家,所以他懂得回報。

因為他心中有愛。愛能包容一切,也可以造就一切。對于羅光志來說,愛是戒不掉的習慣,是不求回報的付出,是默默無言的守護。

羅光志愛家,愛父母,所以即使他每天不停地重複著相同的事情他也不厭其煩,即使會累會疲倦他也毫無怨言。用愛細緻地呵護母親,讓母親感受到他的愛。

他怕母親無聊就在家給母親講故事,陪母親聊天,幫母親解悶。天氣好就用輪椅推母親出去曬太陽,幫母親修剪指甲,他對母親的照顧無微不至。

有人問他每天重複這些事會不會感到很累很辛苦,他卻說「放學回家,看到媽媽的笑容,我就不覺得苦了」,多麼純樸又令人感動的語言,他覺得只要媽媽開心所有的苦與付出都是值得的,一句話包含了羅光志對母親所有的感情。

除了照顧母親,羅光志每天還要做家務,家中的兩間房被收拾的整整齊齊。

農忙時幫父親幹農活,肩膀、手掌、腳全都長滿了黃色的老繭,這是生活給他留下的印章,是他成長的記號。

鄰居說每當看到羅光志這麼幸苦,他們都很心疼,媽媽王茂蓮也很自豪地說羅光志是最懂事的孩子。

懂事的孩子註定要比別人經歷的磨難更多,羅光志沒有被生活的艱辛打敗,像個小戰士,為了母親而戰,越來越堅強。

日復一日的做著相同的事情,會不會覺得厭煩呢,我們大家肯定會有人這樣想。

曾經有人問過羅光志相同的問題,他是這樣回答的:「小時候媽媽也是如此照顧我的,現在我應該照顧媽媽」,這是一種責任,這是一種擔當,這是一種報答。

羅光志也會感到累,也會感到疲憊,他不是沒有感情的機器,他是和我們一樣的肉體凡胎,但是他卻可以始終堅持下去。

羅光志說他有一個夢想,想成為一名醫生,幫助媽媽重新站起來,一家人去看美麗的世界。羅光志的事蹟被人廣泛傳播,越來越多的人瞭解到這個困難的家庭,認識這個非比尋常的少年,並且伸出了援手。

2020年,羅光志在疫情期間,又把自己辛苦攢下的1000元壓歲錢捐了出去。他說在我們家最困難的時候大家對我們伸出援手,現在輪到我回報大家了。

如今的羅光志已經是一個17歲的少年,他仍然在一如即往的照看著纏綿病榻的母親,依然會給母親溫柔的擦臉,餵飯。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一眨眼九年的時間過去了,可這九年對于羅光志來說仿佛是他一生經歷的縮影。

從無憂無慮的孩子突然間蛻變成家裡的小頂樑柱,像個大人一樣照顧家庭,這對羅光志來說是個巨大的挑戰。

羅光志的內心並不似表面上的平靜。一個孩子被迫要承受這麼多,也許他也在某個夜晚偷偷流淚過,傷心過,但他從沒有想過放棄。

他沒有抱怨命運為何如此的殘酷,仍然對生活充滿熱情與期待。他也挑戰成功了,憑著自己的執著與努力。

羅光志像照顧孩子般的照顧著癱瘓在床的母親,年年歲歲,日復一日,一直到現在他都堅持著,是因為他有什麼超能力嗎,他又為什麼從不抱怨,甚至在自己沒有能力去做某些事情幫助父親分擔壓力的時候會感到自責,會想要哭呢?

他和我們一樣,是個普普通通的平凡人;他又和我們不同,他是讓我們敬佩的英雄。

因為他有責任心,有擔當,才會小小年紀就為這個脆弱的撐起了一小片天地,用單薄的肩膀扛起了整個重任,為這個家付出了數不清的汗水;因為他心懷感恩,他感恩父母帶他來到世上,給他生命,照顧他長大,給他一個溫暖的家,所以他懂得回報。

因為他心中有愛。愛能包容一切,也可以造就一切。對于羅光志來說,愛是戒不掉的習慣,是不求回報的付出,是默默無言的守護。

羅光志愛家,愛父母,所以即使他每天不停地重複著相同的事情他也不厭其煩,即使會累會疲倦他也毫無怨言。用愛細緻地呵護母親,讓母親感受到他的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