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父母看到的,孩子看到的??!!

 在養育的過程中, 我們說的最多的恐怕就是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問題等等。

但說實話, 有點難。

或許是因為我們成年太久, 早已將二三十年前的童年忘得差不多了, 又或者, 即便記得, 也常常選擇性遺忘, 尤其是面對各種「惹是生非」的孩子。

當然, 還有很大的一種可能, 是我們忽略了, 抑或我們根本不知道。

比如孩子挑食這件事, 常常讓我們很惱火, 不僅很煩還「屢教不改」。

殊不知, 是因為孩子的味覺還沒有發育完全, 同樣的東西, 大人和孩子感受到的味道卻是完全不同的。 比如:

青椒的澀味,

在孩子口中可能是難以接受的苦;

豆腐的軟糯、清香, 對孩子來說可能是刺鼻的腥臭;

大人吃著酸甜清爽的鳳梨, 孩子吃起來卻有一種帶著針刺般的痛感等等。

如果我們一味地怪罪孩子, 不但不能解決問題, 還會激化矛盾。

不過, 在「不打小孩兒日」的今天, 不想講太多「大道理」, 只想將刷爆外網的9張圖分享給大家。

不瞞你們說, 我第一次看到時是震驚的:孩子眼中的世界原來是這樣的!

簡單而直接的衝擊, 讓我反思了很多, 也終于理解了女兒&兒子很多讓人「不明所以」的行為。

這組圖來自「Bright Side」, 他站在孩子的角度, 以「父母看到的, 我們(孩子)看到的」為主題, 來展示孩子和大人之間的差異。

邊看邊聊一聊我的想法, 文末也期待大家看後「恍然大悟」的討論。

1

我的快樂你「不懂」

不知道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 總是覺得孩子大驚小怪。

比如進到一個商場、某個遊樂場或一片可以撒歡的草地。 明明就是經常去的地方, 可孩子卻表現出來一種「從來沒去過」的姿態, 吱哇亂叫、上躥下跳, 完全一副沒見過世面的樣子。

每當這個時候大人們一般臉上都是大寫的無奈與尷尬, 然後用眼神告訴孩子:「閉嘴!安靜!」

如果孩子行徑過甚, 招來了旁人的側目或議論時, 我們還會忍不住補刀:

喊什麼喊, 是沒來過還是怎麼了!

來多少回了, 至于這麼激動嗎?!

可能我們會覺得孩子不懂事, 一出門就得意忘形, 下定決心一定要好好調教。

卻不知, 孩子眼中的畫面和父母竟如此不同!

和父母一起玩:

我們覺得不過是把孩子舉高了而已, 卻沒想到他看到了自己從來都沒看到過的風景, 感覺就在經歷一場冒險:」哇塞、哇塞、哇塞, 感覺爽極了, 就像飛起來了一樣。 「

好吧, 我也終于明白了為什麼每個孩子都那麼喜歡「舉高高」。

在外頭玩:

我們看上去孩子們不過是拿著一個玩具飛機、汽車、坦克瞎玩。

但在他眼裡, 他早已化身為駕駛員, 進入了戰時狀態, 你認為的瞎跑, 實際是人家為了提高戰術、獲得勝利而努力奮戰呢!

2

就是這麼自戀

自戀是每一個孩子與生俱來的能力, 而且在幼兒時期達到頂峰!

怎麼個程度?

整個世界都是我創造的!

好傢伙, 這口氣恐怕除了2歲的孩子能有, 別人都不敢有。

兩三歲的孩子之所以如此自信、自戀, 是因為這是出現自我意識、產生自我評價的必經階段。

儘管「自我評價」逐漸趨于完善, 但他們仍然會覺得自己很棒, 自己幹啥都是第一名, 哪哪都厲害, 啥啥都做得非常好!

完全就是自戀本戀了。

這不, 就連玩一個捉人遊戲, 都能生出這樣的內心戲:三屆奧運會冠軍已經越過終點線!

捉人遊戲:

做事情更是不在話下,秒變奧特曼!超人!變形金剛!總之,什麼厲害我是什麼!

下邊這張「幫助爸爸」就是最好的說明!

說實話,這張圖畫的還美化了不少,至少孩子有眼罩、有電焊,有模有樣的在那修腳踏車呢,很多時候現實中的娃做出來的根本就是無厘頭「拯救」行為,卻依然覺得自己很偉大。

前兩天閨蜜接孩子放學,剛一進門就看到一個小夥子在那「保護媽媽」:

吼吼!哈嘿!去你的!打死你們這些怪獸!

只見他沖向各種幼稚園的小推車、搖搖馬、小三輪,東踢一腳,西踹一下!搞得一團糟。

媽媽忍不住了:

行了行了別踢了,怪獸怪獸怪獸!天天都是怪獸!哪有什麼怪獸!別玩了,我也不需要你保護。

孩子一下就蔫了。

他踢東西的確不對,但被否定能力和感受就著實委屈了。

當然,自戀的時刻還有很多。

畫畫:

媽媽說:

下次會更好(潛臺詞不用我翻譯了吧)。

而孩子卻覺得:

哇塞,我這是創作了怎樣一副獨一無二的存在!裱起來!

我們經常會看到孩子非常在意他用「破爛」做的一個作品,「胡亂」畫的一副畫,編的「毫無情節」的一個故事。

很多人隨口就來:

什麼啊這是?一天天的給你買的玩具不玩,淨玩兒這些破玩意!

別給我找麻煩了,亂塗亂畫了個什麼?到最後還不都是我收拾!

甚至一氣之下給孩子扔了,或者不經允許偷偷扔了(認為他不知道、忘了)。

這都是非常不對的,「自戀」是孩子非常珍貴的質量,一旦丟失了,很快危及的就是「自信」。

相信沒有任何一個父母和孩子喜歡自卑吧?

3

我是真的聽不懂

你有沒有被孩子的這類「高光時刻」氣的背過氣去?

我跟你說了多少遍了,襪子有腳後跟的位置是腳底,怎麼又穿到腳面上去了?

鞋又雙叒叕穿反了,把鞋穿正它有那麼難嗎?

我們總是覺得,這麼一點小事,說了一百遍了,為什麼還是聽不懂、記不住,分明就是故意氣我,不揍還等什麼?

慢!

先來看看這張圖:

媽媽明明說的是:把這個折疊起來,把那個拉過去……

而孩子聽到的指令堪比一項「實驗」:我們現在把氯化鈉和硫酸銅混合在一起……

對于我們而言,這是簡單不能再簡單,清晰不能再清晰的一個指令,可現實卻是,孩子覺得很難、像聽天書、雲裡霧裡完全弄不明白。

當他不能順利執行命令時,或許他壓根就不知道你說的腳後跟在襪子的什麼位置,也根本就看不出來鞋的正反,他就是覺得正反都一樣!

所以,很多時候他們的「驢唇不對馬嘴」、「對著幹」還真不是故意的,只不過是不懂而已~

4

想象力超豐富

想象力這件事,除了孩子,恐怕也是沒誰了!

還記得之前看到過一句話印象非常深:為什麼中國媽媽連陪孩子玩個遊戲都需要向外國媽媽學習?那是因為她在做孩子的時候就被扼殺了太多想象力。

很多時候,不合時宜的「對」,其實是「錯」的。

比如這張圖:

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年齡小的孩子走路不好好走,一會兒蹦一會兒跳,一會兒上馬路牙子,一會兒踩在石頭上。

很多父母都會認為,這是孩子不老實、多動、沒規矩、站沒站相坐沒坐相等等。

難免順口就要求:

能不能好好走路,摔了你怪誰!

我警告你啊,再不正常走路,以後就不帶你出來了。

殊不知他們的大腦裡想象力隨時隨地都在爆發:

我走的是條公園小徑嗎?我明明在過刀山火海!哎呀呀,一不小心我掉下去!我陣亡了~

這些無厘頭的想象力,明明才是童年最美好的樣子啊?

可是在日復一日的被否定被鎮壓中,最終只能失去。

孩子的規矩要有,但超綱和事事都上綱上線也是不可取的。

哪怕只是一件普通「黑暗的房間」,我們認為沒什麼,孩子也能腦補出許多:

帶上我的武器,我要打藏在黑暗裡的怪獸了,哼哼,看你哪裡跑!

就連玩個捉迷藏,也能秒入戲:發現目標,向西移動!

隨時隨地化身偵探,抓小偷根本不在話下!

我不禁感歎:父母眼中的奇奇怪怪,原來都是可可【愛☆愛】啊!滿滿的想象力!

與現實相比,孩子總是以一種更具戲劇性和趣味性的方式來詮釋周圍的世界。在我們兒時的幻想中,也經常將一堆墊子變成了一座城堡,而扶手椅和毯子可能就是一個山洞。

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被太多「有用」和「正經」的事裹挾,早已失去了想象力,也感受不到想象力帶來的快樂。

所以才會在孩子的那些「無厘頭」中生氣、崩潰。

今天看清了這些真相有沒有釋然?

至少我們能夠平和很多,也更願意蹲下來以孩子的視角去看看世界,多和他聊聊內心的想法,去看見最真實的他。

不打小孩兒的前提,是你得真的理解他,否則,神仙也忍不了~今天咱們一起戴上一副「童視鏡」(別問,問就是我胡謅的),學著用孩子的眼睛,看看他們的世界吧。

願每個已經長「大」的「人」,都還能如孩子一般,看見不一樣的精彩。

做事情更是不在話下,秒變奧特曼!超人!變形金剛!總之,什麼厲害我是什麼!

下邊這張「幫助爸爸」就是最好的說明!

說實話,這張圖畫的還美化了不少,至少孩子有眼罩、有電焊,有模有樣的在那修腳踏車呢,很多時候現實中的娃做出來的根本就是無厘頭「拯救」行為,卻依然覺得自己很偉大。

前兩天閨蜜接孩子放學,剛一進門就看到一個小夥子在那「保護媽媽」:

吼吼!哈嘿!去你的!打死你們這些怪獸!

只見他沖向各種幼稚園的小推車、搖搖馬、小三輪,東踢一腳,西踹一下!搞得一團糟。

媽媽忍不住了:

行了行了別踢了,怪獸怪獸怪獸!天天都是怪獸!哪有什麼怪獸!別玩了,我也不需要你保護。

孩子一下就蔫了。

他踢東西的確不對,但被否定能力和感受就著實委屈了。

當然,自戀的時刻還有很多。

畫畫:

媽媽說:

下次會更好(潛臺詞不用我翻譯了吧)。

而孩子卻覺得:

哇塞,我這是創作了怎樣一副獨一無二的存在!裱起來!

我們經常會看到孩子非常在意他用「破爛」做的一個作品,「胡亂」畫的一副畫,編的「毫無情節」的一個故事。

很多人隨口就來:

什麼啊這是?一天天的給你買的玩具不玩,淨玩兒這些破玩意!

別給我找麻煩了,亂塗亂畫了個什麼?到最後還不都是我收拾!

甚至一氣之下給孩子扔了,或者不經允許偷偷扔了(認為他不知道、忘了)。

這都是非常不對的,「自戀」是孩子非常珍貴的質量,一旦丟失了,很快危及的就是「自信」。

相信沒有任何一個父母和孩子喜歡自卑吧?

3

我是真的聽不懂

你有沒有被孩子的這類「高光時刻」氣的背過氣去?

我跟你說了多少遍了,襪子有腳後跟的位置是腳底,怎麼又穿到腳面上去了?

鞋又雙叒叕穿反了,把鞋穿正它有那麼難嗎?

我們總是覺得,這麼一點小事,說了一百遍了,為什麼還是聽不懂、記不住,分明就是故意氣我,不揍還等什麼?

慢!

先來看看這張圖:

媽媽明明說的是:把這個折疊起來,把那個拉過去……

而孩子聽到的指令堪比一項「實驗」:我們現在把氯化鈉和硫酸銅混合在一起……

對于我們而言,這是簡單不能再簡單,清晰不能再清晰的一個指令,可現實卻是,孩子覺得很難、像聽天書、雲裡霧裡完全弄不明白。

當他不能順利執行命令時,或許他壓根就不知道你說的腳後跟在襪子的什麼位置,也根本就看不出來鞋的正反,他就是覺得正反都一樣!

所以,很多時候他們的「驢唇不對馬嘴」、「對著幹」還真不是故意的,只不過是不懂而已~

4

想象力超豐富

想象力這件事,除了孩子,恐怕也是沒誰了!

還記得之前看到過一句話印象非常深:為什麼中國媽媽連陪孩子玩個遊戲都需要向外國媽媽學習?那是因為她在做孩子的時候就被扼殺了太多想象力。

很多時候,不合時宜的「對」,其實是「錯」的。

比如這張圖:

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年齡小的孩子走路不好好走,一會兒蹦一會兒跳,一會兒上馬路牙子,一會兒踩在石頭上。

很多父母都會認為,這是孩子不老實、多動、沒規矩、站沒站相坐沒坐相等等。

難免順口就要求:

能不能好好走路,摔了你怪誰!

我警告你啊,再不正常走路,以後就不帶你出來了。

殊不知他們的大腦裡想象力隨時隨地都在爆發:

我走的是條公園小徑嗎?我明明在過刀山火海!哎呀呀,一不小心我掉下去!我陣亡了~

這些無厘頭的想象力,明明才是童年最美好的樣子啊?

可是在日復一日的被否定被鎮壓中,最終只能失去。

孩子的規矩要有,但超綱和事事都上綱上線也是不可取的。

哪怕只是一件普通「黑暗的房間」,我們認為沒什麼,孩子也能腦補出許多:

帶上我的武器,我要打藏在黑暗裡的怪獸了,哼哼,看你哪裡跑!

就連玩個捉迷藏,也能秒入戲:發現目標,向西移動!

隨時隨地化身偵探,抓小偷根本不在話下!

我不禁感歎:父母眼中的奇奇怪怪,原來都是可可【愛☆愛】啊!滿滿的想象力!

與現實相比,孩子總是以一種更具戲劇性和趣味性的方式來詮釋周圍的世界。在我們兒時的幻想中,也經常將一堆墊子變成了一座城堡,而扶手椅和毯子可能就是一個山洞。

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被太多「有用」和「正經」的事裹挾,早已失去了想象力,也感受不到想象力帶來的快樂。

所以才會在孩子的那些「無厘頭」中生氣、崩潰。

今天看清了這些真相有沒有釋然?

至少我們能夠平和很多,也更願意蹲下來以孩子的視角去看看世界,多和他聊聊內心的想法,去看見最真實的他。

不打小孩兒的前提,是你得真的理解他,否則,神仙也忍不了~今天咱們一起戴上一副「童視鏡」(別問,問就是我胡謅的),學著用孩子的眼睛,看看他們的世界吧。

願每個已經長「大」的「人」,都還能如孩子一般,看見不一樣的精彩。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