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那些如同噩夢的「壞老師」,不打不罵卻讓孩子飽受「精神懲罰」

在你曾經的求學生涯中, 有沒有遇到過, 毀掉你的學習興趣, 打擊你人格尊嚴的「壞老師」?

1

言行的貶損歧視

理由五花八門

一位網友, 回憶自己的國中老師, 曾如此「特殊」對待學生們。
當學生面臨煩惱時, 不但不會獲得老師的接納, 反而會被揪住不放, 狠狠踩踏貶低, 好像有煩惱就是一件罪過, 永無翻身之日。 還有網友原來是沒有煩惱的, 但老師特意製造「煩惱」, 作為攻擊的理由, 讓學生備受煎熬。 知乎網友 說, 因為念國中時去了一個鄉村學校, 自己的家裡條件成了「矮子裡拔高個」的「富家子弟」。 沒想到因為這個原因, 在學校受到了班主任的針對。 穿著名牌, 雙手白嫩, 被說不勞而獲, 喝咖啡被說是資本主義情調, 喝可樂說會變成陰陽人, 考進了班級前幾名, 卻當眾撕掉了他的試卷, 說是抄來的。
更可怕的是, 下課後讓同學監督他在座位上不許動, 有鼻炎也不能擤鼻涕, 每週寫一封檢討在班上念, 上演對他的「批鬥大會」。 給學生安上了莫須有的「罪名」, 嚴重傷害了學生的自尊, 超出了正常管理的范圍。 最常見的是以成績將孩子分類, 比如, 把成績差的孩子稱為「寵物」, 成績好的孩子可以領養一隻「寵物」, 「主人」可以指使「寵物」做任何事,
而「寵物」只能蹲在「主人」座位旁。 不管是什麼理由, 只要是對人格進行了羞辱, 就會產生比體罰更大的恨意。 就事論事的皮肉之痛, 有的孩子一會兒就忘了, 但是老師帶著憤怒厭惡的言語暴力, 會永遠刺在孩子的心裡。 有的孩子至今還能清晰地記得當時的場景和氛圍, 即使畢業多年後, 想起來仍然咬牙切齒。

2

老師因為家長間的矛盾

慫恿班級同學孤立孩子 除了言語暴力, 更為隱蔽的「精神懲罰」是, 因為與家長之間的矛盾, 無法直接向家長發洩, 只能遷怒他們的孩子, 並慫恿同學孤立目標孩子。 知乎網友曾經說過這麼一個故事, 小學四年級時因為意外骨折, 家長找到學校賠償, 與老師鬧了一番, 出院後,
班主任把他拖到全年級的每個班級「示眾」, 打斷別的老師上課, 問:

還在康復期的他看著其他班級的老師同學露出鄙夷的神色, 就被這麼強行拎著, 輕度骨折變成了重度骨折。

但這樣的羞辱還沒完, 老師的淩辱, 直接煽動了同學的霸淩。 上廁所時, 會被不認識的同學惡作劇推進糞池。

電影《女教師》中, 講述了上世紀80年代捷克女教師「達瑪麗」為謀私利, 報復不滿足她需求的家長, 把他們的孩子當「武器」, 在學校中借機針對, 慫恿學生霸淩的故事。

上任後, 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調查班級同學的家庭情況, 瞭解後, 要求家長幫她做私事, 比如讓當理髮師的家長免費理髮, 讓當工程師的家長半夜到她家修燈泡.....讓學生放學後幫她打掃家裡。 沒有人敢反抗, 因為當時, 老師掌握著升學的大權。

一次,在機場工作的家長不願幫她偷渡貨物,即使那位家長的孩子考得很好,她也打了不及格,在課堂上,不讓孩子回答問題,還讓其他同學孤立她,最後逼得這個女生自盡。 老師與家長的衝突中,最終受傷害的可能是孩子。 2019年,中國臺灣地區新竹的一家明星學校「東興國中」也被爆發生了一起老師不滿家長投訴,策動學生霸淩該家長孩子,造成孩子多次想輕生的新聞事件。 起因是因為小恩英語成績不好,老師讓他錯一個抄100遍,錯十個抄1000遍,導致小恩經常寫到淩晨3,4點,第二天打瞌睡,惡性循環。

看著邊寫邊哭的小恩,媽媽很是心疼,多次聯繫老師未果,便向督學請求協調。卻引發了老師的不滿,在課堂上大喊「居然有人去告狀!」,多次在課堂上抱怨小恩媽媽去告狀,覺得自己很委屈。同學們開始孤立小恩,老師也聯合其他3位老師對小恩「特別對待」。

從此小恩性情大變,原本陽光的他多次產生輕生念頭,需要服藥控制情緒。最後他轉學去了其他學校,但仍需要接受心理諮詢。

3

老師對學生的「特別關注」

不一定都是好的

除了正面的言語懲罰,還有一些「特別關注」其實也是非常傷人的。

有網友回憶,曾經有一個同學,他的爸爸去世了,班主任就當著全班的面說:「××的爸爸去世了,我們相信他會好好學習的。」

這番話看上去似乎並無惡意,但公開在全班面前說這個事,似乎就在標籤這個孩子的特殊性,同時也加深了這個孩子的自卑感。

並且,那位老師似乎總是無時無刻不在提醒他爸爸死去的這件事。一次他在宿舍裡誤喝了同學給他的酒,吐了很久,老師沒有弄清前因後果,對他說:「你爸都死了,還不好好學習。」

之後男孩退了學,這位老師也仍然「念念不忘」:「幸虧他走了,不然這種沒有爸爸教的人誰管得住啊,我還少花點心思呢!」

雖然不打不罵,但把「你爸爸死了,除了學習你做其他任何事情都很離譜」的標籤強行貼在他身上。本來想爭口氣以好好學習來告慰死去的爸爸,但到頭來發現並不是「老師看好你」,而是「你除了學習其他都不該」。

被特殊對待,有時候也會深深傷害到一個孩子。 有網友表示,自己因為成績不好,而被各類老師不斷提醒時:「你家庭很一般,極其一般,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看似好像受到了關注,但每次這樣的「提醒」都會有不幸感植入,令人感到不適。

好的老師讓差生變好學生,《放牛班的春天》《龍櫻》裡的熱血教師,讓學生們多年後回憶起來,嘴角泛起微笑。而有的老師,留下的卻是陰影。

4

如果孩子突然厭學…

請留意ta是否遭受精神懲罰 三毛在小說《雨季不再來》一書中回憶小學老師對學生們簡單粗暴的體罰,老師營造的恐怖的氛圍讓她不願去上學。

而到了國中,遇到的數學老師更是惡劣,一次,因為不相信她數學考滿分是自己的努力,給了她一張沒教過的方程式試卷,她不會做,得了0鴨蛋,數學老師就用毛筆在她眼眶四周塗了兩個圈,讓全班看,笑吟吟又惡毒地說:「你愛吃鴨蛋,老師給你兩個大鴨蛋。」

她回憶: 此後她開始厭學翹課,寧可跑到墳場讀書也不願去學校。 拳頭與暴力,給學生造成嚴重的身心傷害,而言語侮辱和打壓,之于孩子卻是一種難以承受的「精神懲罰」。 有些精神懲罰,雖然身體上毫髮無傷,但心理上的創傷或是一輩子的。 今年3月1日起開始實施的《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強調了7種體罰: 除了第一條屬于身體傷害,其餘6條都是潛在的「精神懲罰」。 如果你的孩子有厭學跡象,不妨留個心眼,是否在學校裡遭遇了「精神懲罰」? 相比能看到傷口的體罰,「精神懲罰」給孩子帶去的痛苦,可能更深也更長遠。

一次,在機場工作的家長不願幫她偷渡貨物,即使那位家長的孩子考得很好,她也打了不及格,在課堂上,不讓孩子回答問題,還讓其他同學孤立她,最後逼得這個女生自盡。 老師與家長的衝突中,最終受傷害的可能是孩子。 2019年,中國臺灣地區新竹的一家明星學校「東興國中」也被爆發生了一起老師不滿家長投訴,策動學生霸淩該家長孩子,造成孩子多次想輕生的新聞事件。 起因是因為小恩英語成績不好,老師讓他錯一個抄100遍,錯十個抄1000遍,導致小恩經常寫到淩晨3,4點,第二天打瞌睡,惡性循環。

看著邊寫邊哭的小恩,媽媽很是心疼,多次聯繫老師未果,便向督學請求協調。卻引發了老師的不滿,在課堂上大喊「居然有人去告狀!」,多次在課堂上抱怨小恩媽媽去告狀,覺得自己很委屈。同學們開始孤立小恩,老師也聯合其他3位老師對小恩「特別對待」。

從此小恩性情大變,原本陽光的他多次產生輕生念頭,需要服藥控制情緒。最後他轉學去了其他學校,但仍需要接受心理諮詢。

3

老師對學生的「特別關注」

不一定都是好的

除了正面的言語懲罰,還有一些「特別關注」其實也是非常傷人的。

有網友回憶,曾經有一個同學,他的爸爸去世了,班主任就當著全班的面說:「××的爸爸去世了,我們相信他會好好學習的。」

這番話看上去似乎並無惡意,但公開在全班面前說這個事,似乎就在標籤這個孩子的特殊性,同時也加深了這個孩子的自卑感。

並且,那位老師似乎總是無時無刻不在提醒他爸爸死去的這件事。一次他在宿舍裡誤喝了同學給他的酒,吐了很久,老師沒有弄清前因後果,對他說:「你爸都死了,還不好好學習。」

之後男孩退了學,這位老師也仍然「念念不忘」:「幸虧他走了,不然這種沒有爸爸教的人誰管得住啊,我還少花點心思呢!」

雖然不打不罵,但把「你爸爸死了,除了學習你做其他任何事情都很離譜」的標籤強行貼在他身上。本來想爭口氣以好好學習來告慰死去的爸爸,但到頭來發現並不是「老師看好你」,而是「你除了學習其他都不該」。

被特殊對待,有時候也會深深傷害到一個孩子。 有網友表示,自己因為成績不好,而被各類老師不斷提醒時:「你家庭很一般,極其一般,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看似好像受到了關注,但每次這樣的「提醒」都會有不幸感植入,令人感到不適。

好的老師讓差生變好學生,《放牛班的春天》《龍櫻》裡的熱血教師,讓學生們多年後回憶起來,嘴角泛起微笑。而有的老師,留下的卻是陰影。

4

如果孩子突然厭學…

請留意ta是否遭受精神懲罰 三毛在小說《雨季不再來》一書中回憶小學老師對學生們簡單粗暴的體罰,老師營造的恐怖的氛圍讓她不願去上學。

而到了國中,遇到的數學老師更是惡劣,一次,因為不相信她數學考滿分是自己的努力,給了她一張沒教過的方程式試卷,她不會做,得了0鴨蛋,數學老師就用毛筆在她眼眶四周塗了兩個圈,讓全班看,笑吟吟又惡毒地說:「你愛吃鴨蛋,老師給你兩個大鴨蛋。」

她回憶: 此後她開始厭學翹課,寧可跑到墳場讀書也不願去學校。 拳頭與暴力,給學生造成嚴重的身心傷害,而言語侮辱和打壓,之于孩子卻是一種難以承受的「精神懲罰」。 有些精神懲罰,雖然身體上毫髮無傷,但心理上的創傷或是一輩子的。 今年3月1日起開始實施的《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強調了7種體罰: 除了第一條屬于身體傷害,其餘6條都是潛在的「精神懲罰」。 如果你的孩子有厭學跡象,不妨留個心眼,是否在學校裡遭遇了「精神懲罰」? 相比能看到傷口的體罰,「精神懲罰」給孩子帶去的痛苦,可能更深也更長遠。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