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越「雞」娃越抗拒?喚醒孩子內驅力的2個秘訣

培養出一個有內驅力的孩子, 大概是所有父母的心願。

不用吼罵孩子就能按時完成作業, 不用提醒孩子就能在上課認真聽講, 不用催孩子就能主動上床睡覺。

可現實是, 孩子們最缺乏的能力, 就是自驅力。 家長不催, 孩子就做小動作、玩手機;家長一催, 孩子就磨磨蹭蹭地敷衍一下。

眼看著孩子越長越大, 搗蛋的能力直線上升, 學習的能力卻只減不增。

所謂內驅力, 就是主動學習的能力。 一個有內驅力的孩子, 不僅成績會變好, 心態也會更樂觀, 人生之路會更平坦。

上周, 超級育兒師邀請蘭海老師, 針對「如何培養孩子的內驅力」進行了一場直播。

在直播中, 蘭海老師教給了家長兩個培養孩子內驅力的方法:

1、賦予孩子價值感

2、給予孩子充分的支援

01

賦予孩子價值感

一個有價值感的孩子, 會明白自己的付出是有目的的, 自己的努力是有意義的, 在期待-付出-收穫的正向迴圈裡,

孩子能始終保持積極的心態, 不斷進步。

然而, 很多父母的誤區是, 價值感需要孩子自己去挖掘, 畢竟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想法, 有的孩子會在學習中獲得價值感, 有的孩子則會在運動中獲得價值感。 我們的孩子到底適合什麼?得靠孩子自己努力才知道。

但蘭海老師在直播間指出, 事實上, 孩子的價值感是靠父母賦予的, 父母必須依靠自己的人生經驗, 告訴孩子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壞的、什麼是有意義的、什麼是有價值的。

想給孩子充分的價值感, 父母首先要明晰價值感的三個維度:

1、某事能為自己帶來的價值;

2、某事能為家人帶來的價值;

3、某事能為世界帶來的價值。

聽上去似乎很空泛, 但落實到生活的小事中, 我們就會發現, 孩子的價值感其實是靠日常積累起來的。

「 比如直播間一位媽媽問:「孩子不愛刷牙, 該怎麼辦?」」

如果將問題細分到以上三個維度, 我們可以這樣跟孩子說:

01

刷牙能為自己帶來的價值

「寶貝, 好好刷牙能讓你的牙齒保持健康,

吃什麼都會很香。 而且白白的、乾淨的牙齒, 是人見人愛的哦。 」

02

刷牙能為別人帶來的價值

「如果你能自己主動刷牙就太好了, 媽媽不用天天操心啦。 寶寶真棒, 你為媽媽節省了好多時間呢。 」

03

刷牙能為世界帶來的價值

「如果你好好刷牙, 一定能成為小朋友們的榜樣, 大家都變得愛刷牙了, 這樣一傳十、十傳百, 世界上就沒有蛀牙啦。 」

為什麼有的孩子做事情總是魯莽、不計後果、自私自利「因為他們不明白, 自己的所作所為其實會影響別人、甚至影響世界。

為什麼有的孩子總是學不會主動學習, 總得催了又催?因為他們的家長從小便告訴他們:「你只要好好學習就行了, 其他的不用你管。 」

久而久之, 孩子的心裡只有學習, 他們與他人是割裂的, 與世界是分離的。 剛開始, 孩子也許會出于好奇看看書;長大後, 不知道為什麼要學習的他們, 便失去了動力。

Q&A

那麼, 我們該如何幫助孩子找到學習的價值感呢?

1、學習對自己的價值:「學習能幫助你接觸很多有趣的知識。 學好語文, 你就能看懂有趣的故事;學好了數學, 你就能知道火箭是怎麼發射的;學好了英語,你就能和國外的小朋友交朋友。」

2、學習對他人的價值:「學習好了,你就能承擔起家庭的責任。就像現在你能幫爸爸媽媽做家務,以後你就能賺錢帶爸爸媽媽去世界各地玩。」

3、學習對世界的價值:「你看袁隆平爺爺,通過自己從小到大學習的支持,幫助了全世界那麼多人吃飽飯,是不是很厲害?其實你也可以幫助他們。」

每當談起「做人的格局」時,總會有人不以為然,覺得「格局」兩個字太高大上,太空泛,和我們的生活沒有關係。

但其實,「格局」就是看待世界的角度,當我們能幫助孩子從以上三個維度思考事情的價值、意義,我們就幫孩子打開了格局。

一個有格局的孩子,一定會有自己的追求,並願意為之付出努力,而不是沉浸在無聊的遊戲或短視訊裡。

02

給予孩子充分的支援

給孩子充分的支持,大概是最老生常談的事情,沒有不為孩子好的家長,怎麼會有家長不願意支持孩子呢?

然而,蘭海老師指出,很多家長不僅沒有給孩子正向支持,還給了孩子很多負面的壓力。

蘭海老師講了一位媽媽的苦惱。這位媽媽的女兒在學鋼琴,平時,她都會陪著女兒在家裡練琴,並及時指出女兒節奏上和指法上的錯誤。

她以為女兒能在自己的監督和幫助下越彈越好,沒想到女兒對待練琴越來越消極,甚至好幾次朝著她發脾氣。

蘭海老師說,她非常喜歡的一位心理學家曾說過一句話:「一個積極健康的孩子,應該是學校裡的學生,家庭裡的孩子。」

意思是,在學校裡孩子是學生,應該接受老師的批評和教育,並積極改正。在家裡孩子是孩子,應該受到的是父母的關心與支持,體會家庭的溫暖。

而這位媽媽卻越界成為了鋼琴老師,所以,她的女兒在鋼琴課上是學生,在家裡也是學生。一個沒有感受到溫暖的支持的孩子,自然會對練琴失去興趣,失去內驅力。

Q&A

那麼,這位媽媽該如何改變呢?

當女兒說練琴好累的時候,家長不應該給女兒提要求「再練一個小時就行了」,而應該給孩子提供幫助「媽媽知道你練琴很累,你覺得媽媽可以幫你做些什麼呢?」

同理,當孩子說學習好無聊的時候,家長不應該給孩子提要求「能不能儘快完成作業」,而應該給孩子提供支持,支持分為以下三個方面:

01

精神上的支持

「媽媽也上過學,知道讀書很難,媽媽可以怎麼幫你呢?」

02

物質上的支持

給孩子創造一個舒適的學習環境,比如一個好的書桌、一個護眼的檯燈。

02

心理上的支持

給孩子灌輸積極的觀念。平常生活中,家長聊的是房子車子票子,孩子的世界裡便只有房子車子票子;家長聊的是紀錄片、書籍、電影,孩子便會對這個世界產生興趣。

蘭海老師又講了一個故事。曾經有一位女孩,特別喜歡看書和電影,在閱讀的過程中,女孩便對德國產生了興趣。

家長知道後,便為女孩報名了暑假去德國的夏令營,支持女孩的興趣。等女孩從德國回來後,便更加堅定了自己要去德國留學的信念,國中便主動學習德語,高中順利去了德國留學。

心理上的支持,能讓孩子開拓眼界;

物質上的支持,能讓孩子追求夢想;

精神上的支持,能讓孩子堅定信念。

一個得到家長積極支援的孩子,一定能找到自己的價值感;

一個有價值感的孩子,一定能主動學習,實現夢想。

孩子的命運,是掌握在父母手裡的。

一個有內驅力的孩子,不是被父母逼出來的,而是被父母引導出來的。

父母看待世界的角度,決定了孩子在世界上前行的方向。

願所有父母,都能培養出一個有內驅力的孩子。

願所有孩子,都能成為一個對他人有益、對世界有益的人。

你就能知道火箭是怎麼發射的;學好了英語,你就能和國外的小朋友交朋友。」

2、學習對他人的價值:「學習好了,你就能承擔起家庭的責任。就像現在你能幫爸爸媽媽做家務,以後你就能賺錢帶爸爸媽媽去世界各地玩。」

3、學習對世界的價值:「你看袁隆平爺爺,通過自己從小到大學習的支持,幫助了全世界那麼多人吃飽飯,是不是很厲害?其實你也可以幫助他們。」

每當談起「做人的格局」時,總會有人不以為然,覺得「格局」兩個字太高大上,太空泛,和我們的生活沒有關係。

但其實,「格局」就是看待世界的角度,當我們能幫助孩子從以上三個維度思考事情的價值、意義,我們就幫孩子打開了格局。

一個有格局的孩子,一定會有自己的追求,並願意為之付出努力,而不是沉浸在無聊的遊戲或短視訊裡。

02

給予孩子充分的支援

給孩子充分的支持,大概是最老生常談的事情,沒有不為孩子好的家長,怎麼會有家長不願意支持孩子呢?

然而,蘭海老師指出,很多家長不僅沒有給孩子正向支持,還給了孩子很多負面的壓力。

蘭海老師講了一位媽媽的苦惱。這位媽媽的女兒在學鋼琴,平時,她都會陪著女兒在家裡練琴,並及時指出女兒節奏上和指法上的錯誤。

她以為女兒能在自己的監督和幫助下越彈越好,沒想到女兒對待練琴越來越消極,甚至好幾次朝著她發脾氣。

蘭海老師說,她非常喜歡的一位心理學家曾說過一句話:「一個積極健康的孩子,應該是學校裡的學生,家庭裡的孩子。」

意思是,在學校裡孩子是學生,應該接受老師的批評和教育,並積極改正。在家裡孩子是孩子,應該受到的是父母的關心與支持,體會家庭的溫暖。

而這位媽媽卻越界成為了鋼琴老師,所以,她的女兒在鋼琴課上是學生,在家裡也是學生。一個沒有感受到溫暖的支持的孩子,自然會對練琴失去興趣,失去內驅力。

Q&A

那麼,這位媽媽該如何改變呢?

當女兒說練琴好累的時候,家長不應該給女兒提要求「再練一個小時就行了」,而應該給孩子提供幫助「媽媽知道你練琴很累,你覺得媽媽可以幫你做些什麼呢?」

同理,當孩子說學習好無聊的時候,家長不應該給孩子提要求「能不能儘快完成作業」,而應該給孩子提供支持,支持分為以下三個方面:

01

精神上的支持

「媽媽也上過學,知道讀書很難,媽媽可以怎麼幫你呢?」

02

物質上的支持

給孩子創造一個舒適的學習環境,比如一個好的書桌、一個護眼的檯燈。

02

心理上的支持

給孩子灌輸積極的觀念。平常生活中,家長聊的是房子車子票子,孩子的世界裡便只有房子車子票子;家長聊的是紀錄片、書籍、電影,孩子便會對這個世界產生興趣。

蘭海老師又講了一個故事。曾經有一位女孩,特別喜歡看書和電影,在閱讀的過程中,女孩便對德國產生了興趣。

家長知道後,便為女孩報名了暑假去德國的夏令營,支持女孩的興趣。等女孩從德國回來後,便更加堅定了自己要去德國留學的信念,國中便主動學習德語,高中順利去了德國留學。

心理上的支持,能讓孩子開拓眼界;

物質上的支持,能讓孩子追求夢想;

精神上的支持,能讓孩子堅定信念。

一個得到家長積極支援的孩子,一定能找到自己的價值感;

一個有價值感的孩子,一定能主動學習,實現夢想。

孩子的命運,是掌握在父母手裡的。

一個有內驅力的孩子,不是被父母逼出來的,而是被父母引導出來的。

父母看待世界的角度,決定了孩子在世界上前行的方向。

願所有父母,都能培養出一個有內驅力的孩子。

願所有孩子,都能成為一個對他人有益、對世界有益的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