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甄嬛傳:崔槿汐比頌芝餘鶯兒聰明萬倍,為何不上位為妃,甘願一直當個下人!

在甄嬛傳中, 崔槿汐絕對是一個響噹噹的人物!她的聰明才智絕不遜于甄嬛, 但是她卻是甄嬛最忠心的奴婢, 連浣碧都比不了!甄嬛能夠當上太后, 崔槿汐功不可沒!

要說崔槿汐, 要才華有才華, 要心機有心機, 樣貌也不差!但是, 為什麼崔槿汐不憑自己的才智上位當皇上的寵妃呢?連餘鶯兒, 頌芝那樣的都能得到皇帝的寵倖!她為什麼不呢?

如果她有這想法肯定能成功!記得甄嬛入住碎玉軒第一天,

槿汐在內室整理床被, 被甄嬛遣了下去。 拉著浣碧和流朱的手說, 從此以後我們三人相依為命, 我能相信的也只有你們, 槿汐後來便悄無聲息地得到了甄嬛的信任和重用, 要是沒有一點心機絕對做不到!

既然聊到崔槿汐, 我們就不得不一起拉上頌芝和剪秋了。

頌芝是華妃的陪嫁丫鬟, 對華妃忠心耿耿。 華妃降為答應後, 頌芝也從答應被降為了宮女。

哪怕華妃落魄了, 頌芝還是說「來世繼續伺候娘娘」。

剪秋是皇后身邊的心腹, 皇后成立打胎小分隊多年一來, 頌芝可以說是出謀劃策,

算得上是得力小助手。

最後為了皇后, 設計毒殺甄嬛失敗, 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崔槿汐是甄嬛進宮後分配來的「管事姑姑」, 這兩個人在一起的時間雖然不長, 但崔槿汐成熟穩重, 跟著甄嬛走到了大結局。

同樣都是身邊人, 這三個人到底有什麼不同?

頌芝:缺乏自主思考能力的棋子

頌芝是華妃身邊的貼身侍女, 也是翊坤宮的「掌事姑姑」。

華妃盛寵時, 頌芝也跟著多了幾分臉面, 張揚跋扈地倒也有華妃三四分模樣。

華妃衰敗時, 頌芝仍然不離不棄, 毫無怨言地伺候主子。

可以說, 頌芝更像是華妃身邊的寄生蟲, 沒什麼獨立自主的思考能力。

頌芝從小就服侍華妃, 對華妃的生活習慣和脾氣性格那是瞭若指掌。

華妃是什麼性格, 想必大家都有所瞭解。

在這個暴脾氣的摧殘下, 頌芝還能「健康長大」, 陪著華妃進宮, 自然也說明瞭她並非毫無用處。

華妃雖然不聰明, 但她並不是傻子。

什麼人是真心,什麼人是裝模作樣,華妃心裡是門兒清。

由此可見,頌芝確實也有幾分小聰明,能夠在華妃的「魔掌」下活下來。

而年家的「暴君」式教育,也讓頌芝形成了一種根深蒂固思想:只能認一個主子。

所以,頌芝忠誠,並非是因為「喜歡」華妃,而是因為畏懼。

因此我們常常看到頌芝雖然是華妃的「貼心小棉襖」,但卻未必能真的貼心,這其中就有這麼幾個原因:

第一,格局太小。

頌芝所有為了華妃好的行為,都是為了「討好」主子。

皇后把宮女「福子」送給了華妃,想要在翊坤宮安插一個眼線。

頌芝知道福子是皇后的間諜,但她卻偏偏讓福子伺候華妃梳洗。

果不其然,福子不小心扯痛了華妃的頭髮。

頌芝緊跟著就落井下石,狠狠打福子的巴掌,為了給華妃「出氣」。

華妃暴怒之下,讓人把福子打死丟進了水井裡。

皇后抓住了華妃了的把柄,在皇上面前狠狠告了一狀。

頌芝想要為了華妃除掉福子,卻不知道這樣的行為其實在給華妃「招黑」。

但她不敢勸華妃,一來是因為頌芝膽小,怕華妃責怪;二來是因為頌芝希望華妃「開心」,從來都沒有想過真正的利弊。

第二,過於愚忠。

為了年家,華妃把頌芝獻給了皇上,作為「自己人」爭奪寵愛。

頌芝伺候皇上的那一天,華妃自然沒有睡個好覺。

頌芝回來後,仍然像從前那樣本本分分地伺候華妃。

不管華妃怎麼為難,頌芝始終一味容忍。

事實上,頌芝應該明確華妃送她去皇上身邊的理由,她要做的是為了年家或為了華妃爭得更多的利益。

但她始終還停留在原來的狀態,盲目討好,毫無主見。

哪怕華妃送她到了「答應」的位置,頌芝骨子裡始終還是一個奴婢,沒有任何長進。

在這種情況下,自然幫不了華妃什麼。

總的來說,頌芝忠心,但缺乏自主思考能力,也不會與時俱進,自然而然沒辦法與華妃走向共贏。

剪秋:單向輸出的工具

剪秋姑姑在《甄嬛傳》中算是比較有分量的一個奴婢,作為景仁宮的掌事大宮女,剪秋向來是不卑不亢,舉手投足都有幾分「小領導」的意思。

主子是六宮之主,剪秋在外自然就少了幾分「奴性」。

在原著中,剪秋是宜修的四大護法之一,也是跟隨皇后多年的陪嫁丫鬟。

皇后成立打胎小分隊多年,從未真正與哪個嬪妃「平等」地聯手,也是因為她自己的團隊實力過硬。

在其中,剪秋就是中流砥柱。

雙商線上,老謀深算,又具備多年「景仁宮掌事」的經驗,剪秋為何沒有一個好結局?

這個時候也許就有網友蹦出來說:還不是因為站錯隊了?

要知道崔槿汐也侍奉過純元和太妃,最後還不是重新選擇了甄嬛。

皇后也不是被賜死,剪秋也本可以在後宮清貧地過完這一生,那麼最後她為何給自己斷了絕路呢?

這時候就不得不分析一下剪秋與皇后之間的主僕關係了。

深謀老算的剪秋確實為皇后幹了許多缺德事,她也確實把自己和皇后當成了利益共同體。

也就是說,剪秋自己也知道,皇后好了,自己才能風光。

因此,剪秋不管是出於忠心還是個人利益,她都是切身實際地為皇后仔細謀劃好一切。

四阿哥拜見皇后時,剪秋也認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收養四阿哥。

當剪秋向上提出自己的建議時,皇后完全不屑于「奴才」的idea,也就此錯過了一個好苗子。

從這裡我們能看出來,皇后對剪秋還是主子對奴才的態度,在她的眼裡,剪秋雖貼心,但也始終低她一等。

頌芝被華妃送給皇帝時,剪秋在皇后身邊反復強調:這不合理。

毫不誇張地說,頌芝變成了答應,對剪秋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刺激。

在她的世界觀裡,主子和奴才能夠共同獲得利益,也是要基於主子是主子,奴才是奴才。

自己為了主子盡心盡力,也是為了自己。

但殊不知頌芝完成了奴隸翻身,也讓剪秋認識到原來奴才也可以變成主子。

不過最後,剪秋仍然沒有背叛皇后,也是因為她早已無路可走。

自己只能是剪秋姑姑,再也不可能侍奉別的主子。

這也是為什麼皇后被關了禁閉,剪秋自爆下毒,最後一命嗚呼。

她抱著必死的心,也是因為她已經不留戀皇后,也不留戀這個人世間了。

甄嬛身邊的崔槿汐入宮多年,也有姿色,而看慣了宮闈傾軋,崔槿汐有著甄嬛等人都遜色三分的心思與謀略。她可以說是甄嬛最終得以上位的關鍵人物,然而她為何不自己上位為主呢?[頭條號澹奕]清朝宮女均由內務府上三旗包衣中選擇,時世代為奴,雖然25歲可以離開宮廷但還是擺脫不了做奴的命運。

崔槿汐,就不願意翻身麼?

崔槿汐原本服侍太妃,心思沉穩,要看甄嬛稱病避寵她反而心懷安慰,因為她需要的正是甄嬛這樣「不爭」的主子,她本人也是如此,正如她所說「不爭比爭的人,有福氣的多」。[頭條號澹奕]更何況,崔槿汐雖然心思深沉,卻也不一定能夠有好下場。

崔槿汐是包衣出身,出身卑賤,不像年世蘭、端妃等人都出身高貴,再不濟宜修還有太后撐腰,她若想上位只有像麗嬪、曹貴人等那樣依附於人,永遠身不由己,那又與奴才有什麼區別?[頭條號澹奕]不過表面光鮮罷了。

崔槿汐又絕非狠毒之人,更不願像曹貴人之流為虎作倀,與其做別人的爪牙,倒不如找個好主子盡心輔佐。[頭條號澹奕]更何況,崔槿汐是宮中的老人,太后皇帝皇后華妃,是什麼樣的人她心中明鏡似的,皇帝薄情寡義,華妃飛揚跋扈,宜修佛口蛇心。若自己硬是要蹚渾水,成功了的確能夠改變家族的命運,可一旦失敗,恐怕連包衣都做不成。

滿清入關後,將野蠻落後的奴隸制再一次帶入了中原,但是在宮女問題上,清朝要人性很多。清朝的宮女都只從內務府上三旗包衣中選擇,而不選民女,這樣就避免了很多民間百姓淪為宮婢。另外,清朝宮女若沒有過錯,年滿25歲甚至更早就可以離開皇宮,不用做白髮宮女,老死宮中。

什麼人是真心,什麼人是裝模作樣,華妃心裡是門兒清。

由此可見,頌芝確實也有幾分小聰明,能夠在華妃的「魔掌」下活下來。

而年家的「暴君」式教育,也讓頌芝形成了一種根深蒂固思想:只能認一個主子。

所以,頌芝忠誠,並非是因為「喜歡」華妃,而是因為畏懼。

因此我們常常看到頌芝雖然是華妃的「貼心小棉襖」,但卻未必能真的貼心,這其中就有這麼幾個原因:

第一,格局太小。

頌芝所有為了華妃好的行為,都是為了「討好」主子。

皇后把宮女「福子」送給了華妃,想要在翊坤宮安插一個眼線。

頌芝知道福子是皇后的間諜,但她卻偏偏讓福子伺候華妃梳洗。

果不其然,福子不小心扯痛了華妃的頭髮。

頌芝緊跟著就落井下石,狠狠打福子的巴掌,為了給華妃「出氣」。

華妃暴怒之下,讓人把福子打死丟進了水井裡。

皇后抓住了華妃了的把柄,在皇上面前狠狠告了一狀。

頌芝想要為了華妃除掉福子,卻不知道這樣的行為其實在給華妃「招黑」。

但她不敢勸華妃,一來是因為頌芝膽小,怕華妃責怪;二來是因為頌芝希望華妃「開心」,從來都沒有想過真正的利弊。

第二,過於愚忠。

為了年家,華妃把頌芝獻給了皇上,作為「自己人」爭奪寵愛。

頌芝伺候皇上的那一天,華妃自然沒有睡個好覺。

頌芝回來後,仍然像從前那樣本本分分地伺候華妃。

不管華妃怎麼為難,頌芝始終一味容忍。

事實上,頌芝應該明確華妃送她去皇上身邊的理由,她要做的是為了年家或為了華妃爭得更多的利益。

但她始終還停留在原來的狀態,盲目討好,毫無主見。

哪怕華妃送她到了「答應」的位置,頌芝骨子裡始終還是一個奴婢,沒有任何長進。

在這種情況下,自然幫不了華妃什麼。

總的來說,頌芝忠心,但缺乏自主思考能力,也不會與時俱進,自然而然沒辦法與華妃走向共贏。

剪秋:單向輸出的工具

剪秋姑姑在《甄嬛傳》中算是比較有分量的一個奴婢,作為景仁宮的掌事大宮女,剪秋向來是不卑不亢,舉手投足都有幾分「小領導」的意思。

主子是六宮之主,剪秋在外自然就少了幾分「奴性」。

在原著中,剪秋是宜修的四大護法之一,也是跟隨皇后多年的陪嫁丫鬟。

皇后成立打胎小分隊多年,從未真正與哪個嬪妃「平等」地聯手,也是因為她自己的團隊實力過硬。

在其中,剪秋就是中流砥柱。

雙商線上,老謀深算,又具備多年「景仁宮掌事」的經驗,剪秋為何沒有一個好結局?

這個時候也許就有網友蹦出來說:還不是因為站錯隊了?

要知道崔槿汐也侍奉過純元和太妃,最後還不是重新選擇了甄嬛。

皇后也不是被賜死,剪秋也本可以在後宮清貧地過完這一生,那麼最後她為何給自己斷了絕路呢?

這時候就不得不分析一下剪秋與皇后之間的主僕關係了。

深謀老算的剪秋確實為皇后幹了許多缺德事,她也確實把自己和皇后當成了利益共同體。

也就是說,剪秋自己也知道,皇后好了,自己才能風光。

因此,剪秋不管是出於忠心還是個人利益,她都是切身實際地為皇后仔細謀劃好一切。

四阿哥拜見皇后時,剪秋也認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收養四阿哥。

當剪秋向上提出自己的建議時,皇后完全不屑于「奴才」的idea,也就此錯過了一個好苗子。

從這裡我們能看出來,皇后對剪秋還是主子對奴才的態度,在她的眼裡,剪秋雖貼心,但也始終低她一等。

頌芝被華妃送給皇帝時,剪秋在皇后身邊反復強調:這不合理。

毫不誇張地說,頌芝變成了答應,對剪秋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刺激。

在她的世界觀裡,主子和奴才能夠共同獲得利益,也是要基於主子是主子,奴才是奴才。

自己為了主子盡心盡力,也是為了自己。

但殊不知頌芝完成了奴隸翻身,也讓剪秋認識到原來奴才也可以變成主子。

不過最後,剪秋仍然沒有背叛皇后,也是因為她早已無路可走。

自己只能是剪秋姑姑,再也不可能侍奉別的主子。

這也是為什麼皇后被關了禁閉,剪秋自爆下毒,最後一命嗚呼。

她抱著必死的心,也是因為她已經不留戀皇后,也不留戀這個人世間了。

甄嬛身邊的崔槿汐入宮多年,也有姿色,而看慣了宮闈傾軋,崔槿汐有著甄嬛等人都遜色三分的心思與謀略。她可以說是甄嬛最終得以上位的關鍵人物,然而她為何不自己上位為主呢?[頭條號澹奕]清朝宮女均由內務府上三旗包衣中選擇,時世代為奴,雖然25歲可以離開宮廷但還是擺脫不了做奴的命運。

崔槿汐,就不願意翻身麼?

崔槿汐原本服侍太妃,心思沉穩,要看甄嬛稱病避寵她反而心懷安慰,因為她需要的正是甄嬛這樣「不爭」的主子,她本人也是如此,正如她所說「不爭比爭的人,有福氣的多」。[頭條號澹奕]更何況,崔槿汐雖然心思深沉,卻也不一定能夠有好下場。

崔槿汐是包衣出身,出身卑賤,不像年世蘭、端妃等人都出身高貴,再不濟宜修還有太后撐腰,她若想上位只有像麗嬪、曹貴人等那樣依附於人,永遠身不由己,那又與奴才有什麼區別?[頭條號澹奕]不過表面光鮮罷了。

崔槿汐又絕非狠毒之人,更不願像曹貴人之流為虎作倀,與其做別人的爪牙,倒不如找個好主子盡心輔佐。[頭條號澹奕]更何況,崔槿汐是宮中的老人,太后皇帝皇后華妃,是什麼樣的人她心中明鏡似的,皇帝薄情寡義,華妃飛揚跋扈,宜修佛口蛇心。若自己硬是要蹚渾水,成功了的確能夠改變家族的命運,可一旦失敗,恐怕連包衣都做不成。

滿清入關後,將野蠻落後的奴隸制再一次帶入了中原,但是在宮女問題上,清朝要人性很多。清朝的宮女都只從內務府上三旗包衣中選擇,而不選民女,這樣就避免了很多民間百姓淪為宮婢。另外,清朝宮女若沒有過錯,年滿25歲甚至更早就可以離開皇宮,不用做白髮宮女,老死宮中。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