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在親子關係中,父母的三種「過度」行為萬萬要不得

在家庭關係裡, 尤其是親子關係, 藏著一個糾結的真相:關係的「度」特別難把握。

俗話說, 父母之愛子, 則為之計深遠。

現實是, 父母愛孩子, 往往過了度。 在親子關係中, 父母這三種「過度」行為萬萬要不得。

過度控制的父母

記得曾在網上看到過一個故事:

有一位留學海外的富家女, 在午夜接到媽媽的一個越洋電話後, 選擇了自s。

原因令人譁然。

並不是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發生, 僅僅是當時女孩正在吃速食麵, 而媽媽打電話過來, 教育她不要這麼晚了, 還吃這麼不健康的食物。

然而,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只看水面上的一角,

並不足以看到冰山下的全貌。

原來, 女孩的媽媽從小就對她呵護備至、嚴加看管。

小到吃什麼食物、穿什麼衣服, 大到選什麼專業、交什麼類型的男朋友, 媽媽都要一一把關、事無巨細。

在過度控制媽媽的身邊, 女孩沒有任何自主決定權, 覺得無比壓抑。

好不容易有了出國留學的機會, 她以為終於可以呼吸自由的空氣, 沒想到, 媽媽除了月月飛來看她, 電話、視訊更是一天數次, 即時監控她的一舉一動。

而一碗速食麵, 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生活中, 有一種父母就像「直升機」一樣, 盤旋在孩子的上空, 時時刻刻監控孩子的一舉一動。

他們盡一切可能控制關於孩子的一切, 以幫助他們遠離一切危險。

可是,

孩子不會生活在真空世界, 大千世界就是充滿了那麼多新鮮的誘惑。

家長總會憑空擔心孩子「太快樂而沉迷」, 於是本能地就會去禁止孩子接觸, 壓抑孩子的欲望, 甚至還會控制接觸環境來隔絕。

心理學中有個著名的「禁果效應」:越禁止, 越好奇;越控制, 越逆反。

事實上, 當孩子第一口吃到冰淇淋, 體會到的就是美味和快樂的;孩子第一次玩手機遊戲, 就是刺激和快樂的;孩子第一次讀閒書, 就是幸福和快樂的。

從小被過度控制的孩子, 內心會產生長久累積的匱乏感。

過度控制, 對孩子不是愛, 而是害;明智的父母, 應該有放手的勇氣, 給予孩子體驗不良但快樂的事情的權利。

過度熱情的父母

心理諮詢師徐慢慢分享過一個案例:

我小時候因為一部電視劇而萌生了強烈想學小提琴的念頭。

媽媽起初不答應, 在我反反復複、軟磨硬泡下, 她終於松了口。 而我, 吃完飯後再也沒看過電視, 趕緊吃完、寫好作業, 就開始專注地練琴。

本來, 這是我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但是久而久之, 媽媽對我學琴的熱情,

也越來越高漲。

媽媽廣場舞也不跳了, 每晚待在家裡盯著我練習;常常帶我參加各種比賽, 要求我快點考級;經常與同學家長分享她帶我練琴的心得。

不知道為什麼, 我越來越不喜歡小提琴, 開始找各種理由不願意練習, 每次上課前都磨磨蹭蹭。

孩子在練琴這件事情上, 漸漸失去了價值感、成就感, 很難再感受到純粹的快樂。 最後徹底放棄了。

在這個案例中, 孩子很深的感覺是:我不再是為了自己而練習, 而是為了讓媽媽滿意;我跳得再好, 也不是因為自己的努力, 而是媽媽日夜催促的結果。

在日常生活中, 你應該也發現了這樣的現象:越催孩子快點吃飯, 孩子越是拖拖拉拉;越催孩子趕緊寫作業, 孩子就越是磨磨蹭蹭;越是父母積極熱情往前沖,

孩子越是縮手縮腳往後退。

其實, 很多時候, 不是孩子不聽話、太磨嘰、太叛逆;而是我們當父母的, 過度熱情了。

當爸媽的熱情, 超過孩子的熱情時, 很有可能會破壞孩子的動力。

心理學中有一個名詞叫做:「自體感」。

當我們充分體驗自己的感受, 充分表達自己的需求, 能夠對自己的事情做主, 我們才能擁有「自體感」。

其實, 無論小孩, 還是大人, 當別人對自己的事情特別上心時, 會削弱我們的主動性;當別人過度干涉我們的想法和計畫時, 為了維護「自體感」, 我們可能會拖延, 甚至放棄。

明智的父母在面對孩子的時候, 要時刻保持察覺:警惕自己的熱情, 超過孩子的主動性;小心自己的感受, 覆蓋了孩子的感受。

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無需那麼熱情、那麼緊張,不妨以一種「放鬆、觀察」的心情,來欣賞一個生命的長大。

給孩子留出多點個人空間,他們才能自主學習和成長。

過度犧牲的父母

世界上有一種父母,總覺得自己對不起孩子,做得再多,都嫌不夠。

他們明明已經盡了全力,還是覺得虧欠;似乎養育孩子,就該掏空自己。

他們最常說的話總是「是爸媽對不起你」,「都怪爸媽沒本事」,永遠對孩子懷著愧疚,帶著歉意。

我小姑就是一位這樣的媽媽。小姑家條件一般,可是卻很捨得給表妹花錢。

表妹上學的時候,吃穿用度一向是班裡最好的,鞋子從來都是名牌;家裡的預算支出從來都先緊著孩子的興趣特長班。

表妹畢業後,小姑發愁家裡沒有人脈,為了助力孩子的事業,到處求親戚幫忙。

表妹結婚,為了幫助小夫妻在地段更好的地方買房,已經退休的小姑同時打兩份工,就為了多拿出點嫁妝,不能委屈了女兒。

表妹生孩子,小姑怕女兒辛苦,心甘情願幫忙照看寶寶,完全沒有老年生活,全然不顧腰疾纏身。

這樣的父母,不少;這一生,他們都在默默自責,犧牲自我。但是,父母的過度犧牲,對孩子來說,何嘗不是一種壓力。

表妹曾私下向我抱怨:我寧願我媽對我不要這麼好。

跟她在一起壓力好大,她完全沒有自己的生活,我常常想,她離開我可怎麼辦?

她越好,我越小心,稍微放肆一點,就覺得對不起她的辛苦付出;我都不知道以後要做到什麼程度,才能對得住她。

過度犧牲的父母,自帶一種「付出感」:我為你竭盡全力付出一切,我就有了道德優勢,處在高你一等的位置。

而孩子雖然知道對方對自己好,卻並不能感受到愛,更多的是產生「虧欠感」。

在健康的關係中,我們都一邊虧欠,一邊償還。

而當一方過度付出和犧牲,另一方無以為報,無法坦然,這種關係就已經「失衡」了,虧欠的一方就會產生「不舒服」的感覺。

明智的父母,從來不會過度犧牲和付出,而是先活出自己的精彩,再用餘光溫暖孩子。

相信一個輕鬆愉快的媽媽,遠比一個勞苦功高的媽媽更令人想要親近。

曾看到這樣一句話:幸福的家庭裡,舒服不累。

深以為然。

父母子女一場,本就是緣,堆砌出我們生命中大半的美好。生命中那些美好瞬間,提升了幸福的濃度。

舒服不累的家庭裡,一定有和諧溫情的親子關係:不過度控制,不過度熱情,不過度犧牲。

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無需那麼熱情、那麼緊張,不妨以一種「放鬆、觀察」的心情,來欣賞一個生命的長大。

給孩子留出多點個人空間,他們才能自主學習和成長。

過度犧牲的父母

世界上有一種父母,總覺得自己對不起孩子,做得再多,都嫌不夠。

他們明明已經盡了全力,還是覺得虧欠;似乎養育孩子,就該掏空自己。

他們最常說的話總是「是爸媽對不起你」,「都怪爸媽沒本事」,永遠對孩子懷著愧疚,帶著歉意。

我小姑就是一位這樣的媽媽。小姑家條件一般,可是卻很捨得給表妹花錢。

表妹上學的時候,吃穿用度一向是班裡最好的,鞋子從來都是名牌;家裡的預算支出從來都先緊著孩子的興趣特長班。

表妹畢業後,小姑發愁家裡沒有人脈,為了助力孩子的事業,到處求親戚幫忙。

表妹結婚,為了幫助小夫妻在地段更好的地方買房,已經退休的小姑同時打兩份工,就為了多拿出點嫁妝,不能委屈了女兒。

表妹生孩子,小姑怕女兒辛苦,心甘情願幫忙照看寶寶,完全沒有老年生活,全然不顧腰疾纏身。

這樣的父母,不少;這一生,他們都在默默自責,犧牲自我。但是,父母的過度犧牲,對孩子來說,何嘗不是一種壓力。

表妹曾私下向我抱怨:我寧願我媽對我不要這麼好。

跟她在一起壓力好大,她完全沒有自己的生活,我常常想,她離開我可怎麼辦?

她越好,我越小心,稍微放肆一點,就覺得對不起她的辛苦付出;我都不知道以後要做到什麼程度,才能對得住她。

過度犧牲的父母,自帶一種「付出感」:我為你竭盡全力付出一切,我就有了道德優勢,處在高你一等的位置。

而孩子雖然知道對方對自己好,卻並不能感受到愛,更多的是產生「虧欠感」。

在健康的關係中,我們都一邊虧欠,一邊償還。

而當一方過度付出和犧牲,另一方無以為報,無法坦然,這種關係就已經「失衡」了,虧欠的一方就會產生「不舒服」的感覺。

明智的父母,從來不會過度犧牲和付出,而是先活出自己的精彩,再用餘光溫暖孩子。

相信一個輕鬆愉快的媽媽,遠比一個勞苦功高的媽媽更令人想要親近。

曾看到這樣一句話:幸福的家庭裡,舒服不累。

深以為然。

父母子女一場,本就是緣,堆砌出我們生命中大半的美好。生命中那些美好瞬間,提升了幸福的濃度。

舒服不累的家庭裡,一定有和諧溫情的親子關係:不過度控制,不過度熱情,不過度犧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