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情感勵志»正文

「初讀不知書中意,再讀已是書中人」:以下4句話,如果你讀明白了,證明你已然老去了

初讀不知書中意, 再讀已是書中人。

年輕的時候去讀書, 我們除了讀懂文字外, 卻對當中的思想一概不知。 這個時候, 書對于我們來說,

不過是消遣物罷了。

上了年紀之後, 再去讀這些書, 我們就會發現, 原來書中的一切早已發生在我們的身上。 而我們, 也都成為了「書中人」。

我們看到的, 是有字之書。 而我們所親身接觸的, 是「無字之書」。 無字之書, 便是我們的人生, 它就是一本大書, 足以涵蓋世間的一切。

早年讀餘華的《活著》, 認為當中的主人公特別悲慘, 這樣的人生又有何意義?可經歷後才懂得, 每個人都在經歷著「不易」的人生。

早年讀林清玄的《人生最美是清歡》, 認為林清玄所崇尚的「安靜人生」特別無聊。 可經歷後才懂得, 安靜是一個人最後的歸宿。

早年讀《三國演義》, 認為打打殺殺、勾心鬥角的日子過分悲催。 可經歷後才懂得, 我們每個人的一生, 都是一本簡化版的《三國》。

有些書, 有些話, 會在人上了年紀之後, 讓人感悟頗深。 這4句話, 如果你讀明白了, 證明你已然老去了。

01

余華曾寫道:「生的終止不過一場死亡, 死的意義不過在于重生或永眠。 死亡不是失去生命, 而是走出時間。 」

人生一世, 到頭來不過是死亡罷了。

可死亡, 真的有那麼可怕嗎?其實, 沒有那麼可怕。

年輕人怕死, 因為他們還未實現該有的理想。 而有所經歷的人不怕死, 是因為他們明白, 活著, 要比死亡更可怕。

在這個世上, 只要人活著, 那他就會經受無數的苦難和折磨, 這是長期的。 而死去, 不過是一瞬間的事兒而已。

為何死亡的本質, 是走出時間呢?很簡單, 我們唯有不懼怕死亡, 才能超脫于凡塵俗世, 用平常心去看待生死, 超越當下的時空。

《虎嘯龍吟》中, 司馬懿到死才明白, 依依東望, 望的並非功名利祿, 而是時間。

你的靈魂能超越時間, 你的思想境界能超越時間, 可你的肉體卻只能活在當下。 因此, 走出當下的「桎梏」, 人們才能看到更為宏大的世界。

人生, 倘若只限于生死, 那便太小了。

唯有與時間結合, 方能活得有價值。

02 余華曾有言:「活著是自己去感受活著的幸福和辛苦, 無聊和平庸;倖存, 不過是旁人的評價罷了。 」

大多人都會思考一個問題, 人生到底有何意義?這百年的人生時光, 到底有何價值?

這個問題, 其實是人類哲學的終極問題。

因為沒有人可以給出有標準的答案, 所以每個人都會思考自己的人生價值。

對此, 余華曾有自己的觀點, 那便是為了活著的本身而活著。

活在這個世上, 便是讓我們在紅塵俗世間找尋到屬于自己的幸福, 承受住屬于自己的困難, 然後體會「人間百味」。

如果說世道是一口大鍋, 那每個人的人生就是當中的配菜。 正因為配菜不一樣, 所以才會出現「大雜燴」的情況。 而大雜燴, 往往也讓人回味無窮。

當人上了年紀之後, 便會回望自己的人生。 那個時候, 我們就會感慨頗深, 無論自己得到了什麼, 擁有了多少錢財, 可實際上, 唯有「各種滋味」縈繞在心間, 這才是真正的人生財富, 才能算我們真正活過。

03 林清玄曾有言:「心隨境轉是凡夫,境隨心轉是聖賢。用慚愧心看自己,用感恩心看世界。」

對于一個人來說,最重要的,並非是他的成就,而是他的內心。他的內心怎樣,他的人生就會如何。

年輕的時候,我們總認為一個人的才華和姿態最重要。等我們人到中年或者老年之時,我們才會徹底明白,人之心態,比任何的事物都重要。

錢沒了,還可以再賺回來。可如果心態出現了問題,那一切也就沒有回頭路了。

做人,應該要有怎樣的心態呢?首先,感恩的心態。其次,謙卑的心態。

對于生活,我們要感激。對于父母,我們要感激。對于天地萬物,我們要感激。感激不為了什麼,只為了一種心靈的救贖。

另外,做人要謙卑,要懂得順其自然做人,而不該逆道而行。否則,吃苦的終究是我們自己。

04 每讀《三國演義》都會感慨,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曹操真英雄也,可因時運不濟,兵敗于赤壁;劉備真英雄也,可還是不能違背漢朝式微的歷史規律;司馬家族,真小人也,卻奪取了天下。

為何?因為「時運」終究決定著一切。

歷史的規律告訴我們,任何的成就和發展,都需要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加持。這三者,無論缺少了哪一樣,都會讓一件事無法完成。

在人生的過程中,我們總認為自己是超人,能夠改變一切。可只有歷經苦難才頓悟,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

你是英雄,可缺少了時運,那你終究活得卑微。你是普通人,可你擁有了時運,那你就能扶搖直上。

人生,時機,命運,僅此而已。

03 林清玄曾有言:「心隨境轉是凡夫,境隨心轉是聖賢。用慚愧心看自己,用感恩心看世界。」

對于一個人來說,最重要的,並非是他的成就,而是他的內心。他的內心怎樣,他的人生就會如何。

年輕的時候,我們總認為一個人的才華和姿態最重要。等我們人到中年或者老年之時,我們才會徹底明白,人之心態,比任何的事物都重要。

錢沒了,還可以再賺回來。可如果心態出現了問題,那一切也就沒有回頭路了。

做人,應該要有怎樣的心態呢?首先,感恩的心態。其次,謙卑的心態。

對于生活,我們要感激。對于父母,我們要感激。對于天地萬物,我們要感激。感激不為了什麼,只為了一種心靈的救贖。

另外,做人要謙卑,要懂得順其自然做人,而不該逆道而行。否則,吃苦的終究是我們自己。

04 每讀《三國演義》都會感慨,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曹操真英雄也,可因時運不濟,兵敗于赤壁;劉備真英雄也,可還是不能違背漢朝式微的歷史規律;司馬家族,真小人也,卻奪取了天下。

為何?因為「時運」終究決定著一切。

歷史的規律告訴我們,任何的成就和發展,都需要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加持。這三者,無論缺少了哪一樣,都會讓一件事無法完成。

在人生的過程中,我們總認為自己是超人,能夠改變一切。可只有歷經苦難才頓悟,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

你是英雄,可缺少了時運,那你終究活得卑微。你是普通人,可你擁有了時運,那你就能扶搖直上。

人生,時機,命運,僅此而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