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看完廣州的煙火氣,極簡風再也不香了

在廣州, 夏天總是格外的長。

屋主一家人, 剛從外地遷居而來, 總覺得南方環境濕熱, 加上家裡要住三代人、物品又多又雜, 燥氣更盛, 所以想要一個如越南老式堂屋般, 清涼質樸的家。

設計師只用了三個半月的時間, 就讓這個南洋風的家完美落地。

108㎡ 四室的房子, 住下三代同堂, 儲物空間不僅很夠用, 還自然成為裝飾的一部分, 讓這個家更有看頭。

戶型好到不用改,

靠軟裝就能穩贏。

房子地處新區, 原本是精裝洋房, 層高 3.1m , 相比廣州市內很是優越。

戶型設計合理, 南北通透, 沒有更改格局的必要, 只重做了兩個衛生間, 其他空間就以軟裝改造為主。

南洋風客廳,

玩的就是復古摩登。

屋主和父母都愛買買買, 家裡物品一多, 煙火氣就更重。

比起純白和極簡, 大面積的色彩會更加合適。

整體的設計思路, 是用不同材質、深淺的木交織融合, 營造獨特的南地風情。

想要家裡看起來清涼, 並不代表只能用清淡的顏色。 在大面積純白色中, 有深淺明暗對比, 當光線進入室內, 顏色有區別、有統一,

才更不易看膩。

全屋三分之二地面, 鋪的是棕黑色木地板, 這也是全屋最深的大面積顏色了。

地面顏色在陽光下偏冷, 和大白牆對比, 一輕一重, 都是冷靜克制的中性色, 既把向上的空間反襯得更空曠, 也比常見的暖色木地板看著更清涼。

客廳中央, 是宜家蘭德克納系列沙發, 完美詮釋了「復古摩登」四個字, 和牆上的《紅樓夢》放在一塊, 中式和西洋風格交融, 正是受多元文化影響的南洋風味。

說起南洋風,怎麼少得了綠色呢?每個房間都點綴了綠色的元素,客廳中除了綠植,則只有一把橄欖綠的大靠背椅子。

坐進去包裹感很好,靠著歪著都很舒服。造型和顏色,也恰好打破了空間的沉悶。

海棠窗花,也是經典的南洋元素。

在陽臺的位置,以法式十字格作為框架,海棠窗花作點綴,巧妙緩解了大白牆的空曠感,也展示了屋子本身的層高優勢。陽臺和客廳之間,還有了可以互觀的樂趣。

男主人是廣東本地人,飲茶的習慣,幾乎是刻在骨子裡的。

陽臺放一把藤編搖椅,一個茶幾,曬著太陽泡茶飲茶,就是他休閒日常的縮影。

角落的綠植,也用藤編元素的容器做了呼應。茶幾的檯面可以抬起來,作為茶盤搬到其他地方,隨時隨地都伴著茶香。

三代人共用餐廳,

最重要的就是不擠。

家裡人多,餐桌區的寬度就略顯局促。

這種戶型不像 LDK 一體的佈局可以用吧臺當餐桌,必須考慮到滿足多人用餐的同時,又不影響平時走動,所以選擇了不規則的橢圓形餐桌。

落地燈沒有選擇看似更搭的百褶燈,而是選擇了太空感月球燈,不會復古感太重。

和橢圓餐桌配合,柔和的線條剛好中和過多的方正形狀。

餐邊櫃和掛畫的設置,和客廳背景牆是同樣的想法:西式的抽象水彩、東方的木色餐邊櫃和竹節燭臺,文化風格的雜糅,讓家的色彩更加豐富。

因為生活陽臺需要偶爾晾衣和用作吸煙區,所以餐廳和生活陽臺之間,用了深色的木百葉,遮擋、透氣兩不誤。

儲物不僅很夠用,

還是裝飾的重頭戲。

家裡一共有四個臥室,分別作為主臥、書房、長輩房和兒童房使用。

因為家裡人多,儲物的需求也更大,如何把儲物做夠,又讓其成為裝飾的一部分,正是這個家充滿煙火氣卻不顯淩亂的關竅。

主臥地面鋪的柚木地板,是為了和其他空間稍作區分。

整面牆的大衣櫃,也配合地板做成微微偏紅的棕黃色,質感一絕。

櫃門嘗試了玻璃+繃紗簾的做法,把手也特意選擇最簡單的中古樣式,很有幾十年前奶奶家餐邊櫃的味道,讓人印象深刻。

床頭吊櫃,也和衣櫃是同一系列。

主臥點綴的綠色,是靛藍的床頭和床尾豆蔻青的鬥櫃。

這個鬥櫃是設計師設計師 自己的作品,不同高度的多層抽屜,容量很大,但因為顏色較輕,所以並不厚重。

旁邊的小書桌是網購來的,原本全是和抽屜一樣的原橡色,把框架改成黑橡木色後,才和家裡更搭。

另外兩個臥室,也是靠收納系統撐起了顏值。

長輩房以素色為主,細節處做得很精緻。衣櫃的豆蔻青色和主臥鬥櫃呼應,銀灰色的織錦布上,配上蜻蜓竹葉的圖案,很適合對穿著打扮頗為講究的屋主媽媽。

床頭櫃做了 8 個開放格,和一個帶門的櫃子,顏色和地板色呼應。

兒童房的東西比較少,儲物主要集中在衣櫃。

小朋友的房間,不見得都要彩色卡通,格子花紋的床頭、皮影戲裝飾畫、圓形波點的櫃門……經典的東西不易看膩,也更能陪伴孩子長久的成長過程。

書櫃直接上牆,

空間感都是層高給的。

主臥對面的書房,是兼具藏書和娛樂的多功能空間。最值得一提的,就是這個牆面書櫃。

這些年,屋主輾轉幾個城市,都帶著這些書,未來還會有更多,需要一個足夠的空間來容納它們,而且要避免被小朋友搞破壞。

于是書櫃全部上牆,借用上層空間,地面的活動空間就得到了釋放,又是優秀層高的高光時刻。

書格的靈感,來自夏洛特·貝裡安設計的書櫃系統。

在整體都是柚木色系的櫃子中,穿插有節奏變化的黑白,讓這種方正的深色書櫃,不至于太過沉悶。

考慮到書櫃擺滿書後,上半部分看起來很滿,容易顯得雜亂,因此下半部分的設計以純色大色塊為主,避免小空間東西太多,產生局促感。

灰色亞麻沙發,拉開後是一張床,和巴賽隆納躺椅拼在一起,方便一家人坐在這裡玩遊戲、看電影,有客人時也可作為臨時臥室。

兩個衛生間,

比比誰更復古?

主臥浴室,牆面通鋪淡綠色的磚,為了避免單調,特意選了波浪面。

磚本身是 135*135 的方形,邊緣也是不規則的,出于美觀考慮,讓供應商每片對半切開,做成了現在的細格子。不規則邊也不利于做美縫,一塊改掉。

地面的雲石馬賽克很自然,南地經濟不發達的地區,很多裝飾都就地取材,天然石材的應用更能找回那種原生態的感覺。

門的造型,來自日本的一家古早咖啡廳,配上長虹玻璃,為整體簡單的衛生間,增加一點小心思。

公共衛生間出于節約成本、統一風格的考慮,使用了不同規格的小白磚和窯變磚作工字拼接。

浴室櫃和洗手池徹底分離,擺脫傳統浴室櫃的體量感。

衛生間門沿用了在玻璃加紗簾的做法,強調統一的復古味道。

第一眼看到這個家,就想起南方的濕熱空氣,和仿佛永遠不會結束的夏天。

三代同堂的生活,少不了雜亂物件和龐大儲物,設計師 做的,就是把這些變成軟裝的一部分。

與其費盡心機把生活的原貌藏起來,擰巴著維護所謂「極簡美」,不如把它展示出來:生活的煙火氣,不是足夠美了嗎?

說起南洋風,怎麼少得了綠色呢?每個房間都點綴了綠色的元素,客廳中除了綠植,則只有一把橄欖綠的大靠背椅子。

坐進去包裹感很好,靠著歪著都很舒服。造型和顏色,也恰好打破了空間的沉悶。

海棠窗花,也是經典的南洋元素。

在陽臺的位置,以法式十字格作為框架,海棠窗花作點綴,巧妙緩解了大白牆的空曠感,也展示了屋子本身的層高優勢。陽臺和客廳之間,還有了可以互觀的樂趣。

男主人是廣東本地人,飲茶的習慣,幾乎是刻在骨子裡的。

陽臺放一把藤編搖椅,一個茶幾,曬著太陽泡茶飲茶,就是他休閒日常的縮影。

角落的綠植,也用藤編元素的容器做了呼應。茶幾的檯面可以抬起來,作為茶盤搬到其他地方,隨時隨地都伴著茶香。

三代人共用餐廳,

最重要的就是不擠。

家裡人多,餐桌區的寬度就略顯局促。

這種戶型不像 LDK 一體的佈局可以用吧臺當餐桌,必須考慮到滿足多人用餐的同時,又不影響平時走動,所以選擇了不規則的橢圓形餐桌。

落地燈沒有選擇看似更搭的百褶燈,而是選擇了太空感月球燈,不會復古感太重。

和橢圓餐桌配合,柔和的線條剛好中和過多的方正形狀。

餐邊櫃和掛畫的設置,和客廳背景牆是同樣的想法:西式的抽象水彩、東方的木色餐邊櫃和竹節燭臺,文化風格的雜糅,讓家的色彩更加豐富。

因為生活陽臺需要偶爾晾衣和用作吸煙區,所以餐廳和生活陽臺之間,用了深色的木百葉,遮擋、透氣兩不誤。

儲物不僅很夠用,

還是裝飾的重頭戲。

家裡一共有四個臥室,分別作為主臥、書房、長輩房和兒童房使用。

因為家裡人多,儲物的需求也更大,如何把儲物做夠,又讓其成為裝飾的一部分,正是這個家充滿煙火氣卻不顯淩亂的關竅。

主臥地面鋪的柚木地板,是為了和其他空間稍作區分。

整面牆的大衣櫃,也配合地板做成微微偏紅的棕黃色,質感一絕。

櫃門嘗試了玻璃+繃紗簾的做法,把手也特意選擇最簡單的中古樣式,很有幾十年前奶奶家餐邊櫃的味道,讓人印象深刻。

床頭吊櫃,也和衣櫃是同一系列。

主臥點綴的綠色,是靛藍的床頭和床尾豆蔻青的鬥櫃。

這個鬥櫃是設計師設計師 自己的作品,不同高度的多層抽屜,容量很大,但因為顏色較輕,所以並不厚重。

旁邊的小書桌是網購來的,原本全是和抽屜一樣的原橡色,把框架改成黑橡木色後,才和家裡更搭。

另外兩個臥室,也是靠收納系統撐起了顏值。

長輩房以素色為主,細節處做得很精緻。衣櫃的豆蔻青色和主臥鬥櫃呼應,銀灰色的織錦布上,配上蜻蜓竹葉的圖案,很適合對穿著打扮頗為講究的屋主媽媽。

床頭櫃做了 8 個開放格,和一個帶門的櫃子,顏色和地板色呼應。

兒童房的東西比較少,儲物主要集中在衣櫃。

小朋友的房間,不見得都要彩色卡通,格子花紋的床頭、皮影戲裝飾畫、圓形波點的櫃門……經典的東西不易看膩,也更能陪伴孩子長久的成長過程。

書櫃直接上牆,

空間感都是層高給的。

主臥對面的書房,是兼具藏書和娛樂的多功能空間。最值得一提的,就是這個牆面書櫃。

這些年,屋主輾轉幾個城市,都帶著這些書,未來還會有更多,需要一個足夠的空間來容納它們,而且要避免被小朋友搞破壞。

于是書櫃全部上牆,借用上層空間,地面的活動空間就得到了釋放,又是優秀層高的高光時刻。

書格的靈感,來自夏洛特·貝裡安設計的書櫃系統。

在整體都是柚木色系的櫃子中,穿插有節奏變化的黑白,讓這種方正的深色書櫃,不至于太過沉悶。

考慮到書櫃擺滿書後,上半部分看起來很滿,容易顯得雜亂,因此下半部分的設計以純色大色塊為主,避免小空間東西太多,產生局促感。

灰色亞麻沙發,拉開後是一張床,和巴賽隆納躺椅拼在一起,方便一家人坐在這裡玩遊戲、看電影,有客人時也可作為臨時臥室。

兩個衛生間,

比比誰更復古?

主臥浴室,牆面通鋪淡綠色的磚,為了避免單調,特意選了波浪面。

磚本身是 135*135 的方形,邊緣也是不規則的,出于美觀考慮,讓供應商每片對半切開,做成了現在的細格子。不規則邊也不利于做美縫,一塊改掉。

地面的雲石馬賽克很自然,南地經濟不發達的地區,很多裝飾都就地取材,天然石材的應用更能找回那種原生態的感覺。

門的造型,來自日本的一家古早咖啡廳,配上長虹玻璃,為整體簡單的衛生間,增加一點小心思。

公共衛生間出于節約成本、統一風格的考慮,使用了不同規格的小白磚和窯變磚作工字拼接。

浴室櫃和洗手池徹底分離,擺脫傳統浴室櫃的體量感。

衛生間門沿用了在玻璃加紗簾的做法,強調統一的復古味道。

第一眼看到這個家,就想起南方的濕熱空氣,和仿佛永遠不會結束的夏天。

三代同堂的生活,少不了雜亂物件和龐大儲物,設計師 做的,就是把這些變成軟裝的一部分。

與其費盡心機把生活的原貌藏起來,擰巴著維護所謂「極簡美」,不如把它展示出來:生活的煙火氣,不是足夠美了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