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個人格局越來越大的5個跡象

網上曾有人這樣比喻「格局」:

「人生就像一盤局, 大大小小的事情一個一個劃分, 就像一個一個緊靠的格子。

這些細小的格子看似影響不大, 其實每走一步, 都會為下一步帶來間接的胡蝶效應。

當一件一件身邊細小的事填滿整個格子時, 一個人的格局就出現了。 」

的確, 一個人格局的大小, 從不在于事物的難易, 而在于對事物的處理能力。

《格言聯璧》中提及:

處難處之事, 愈宜寬;

處難處之人, 愈宜厚;

處至急之事, 愈宜緩;

處至大之事, 愈宜平;

處疑難之際, 愈宜無意。

格局有多大, 站得就有多高。

懂得做好這5點, 才能自在從容,

有所成就。

處難處之事, 愈宜寬

人生在世, 難免會遇到一些難處理的事情。

心若寬廣, 遇事無恙。

以一顆寬心待之, 便多了一分釋懷, 少了一分憂愁。

《論語》中, 有這樣一個故事:

顏回走在集市上, 見一個買布的人和賣布的人吵架。

買布的人說:

「三八二十三, 你為什麼收我二十四個錢!」

顏回上前勸架:「是三八二十四, 你算錯啦。 別吵了」。

買布的人不服氣, 說要去找孔子評理, 如果自己錯了就把腦袋給顏回。

顏回則表示自己錯了就把帽子輸給他。

兩人找到孔子, 孔子問明情況後, 對顏回說:

「顏回, 你輸了, 把帽子給人家吧。 」

顏回無奈地把帽子給了買布人。

之後, 孔子告訴顏回:

「你輸了, 只是輸一頂帽子, 他輸了, 可是一條人命啊, 你說帽子重要還是人命重要呢?」

顏回這才領悟。

雨果曾說:

「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 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 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 」

眼界高時無礙物, 心源開處有清波。

當一個人的心態足夠寬廣時, 所有的煩惱都是過眼雲煙。

心寬一寸, 路寬一丈。

懂得寬心, 才能活得更加順心。

處難處之人, 愈宜厚

每個人都不是一座孤島, 總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

與難以相處的人交往, 更要懂得寬厚包容。

唐朝名將郭子儀和李光弼, 曾經都是朔方節度使安思順的牙門都將。

雖然是同事, 但李光弼一直不服郭子儀, 就算與郭子儀同桌吃飯, 也是吹鬍子瞪眼, 一句話不肯說。

後來「安史之亂」爆發, 郭子儀被提拔為朔方節度使, 李光弼一下子反成了郭子儀的部下。

這讓李光弼十分憂心, 一想到之前得罪過郭子儀, 就害怕他假公濟私, 給自己穿小鞋。

他主動去向郭子儀賠罪:

「大帥, 我自知有罪, 情願一死, 但求你放過我的妻子兒女。 」

郭子儀見狀, 快步走下堂來, 拉住李光弼的手說:

「現在國家動亂, 正需要您這樣的名將,

我怎能懷私心洩憤呢?」

李光弼聽後非常感動, 決心與郭子儀化干戈為玉帛。

最後, 二人勠力同心, 共同平定「安史之亂」, 成為了大唐中興的功臣。

《菜根譚》中有言:

「處世讓一步為高, 退步即進步的張本;待人寬一分是福, 利人實利己的根基。 」

斤斤計較, 人生之路, 只會越走越窄;寬厚待人, 未來道路, 才會越走越寬。

體諒他人, 心懷寬厚, 這樣的人以和為貴, 明白增加自己心胸的記憶體。

這是一種處世的智慧, 更是贏得他人尊重的法門。

處至急之事, 愈宜緩

前段時間看到一個話題:「一個人真正成熟的標誌是什麼?」

一位網友的回答, 讓人深感認同:

「即便內心波濤洶湧, 表面也能雲淡風輕。

低谷時能調整好自己, 高處時也能堅守好本心。 」

真正能成大事的人, 往往遇事不急, 處事不驚。

清代周容在他的《春涵堂集》中, 記錄了這樣一件事:

一年冬天, 周容準備進入縣城, 書童帶著一大摞書籍跟隨。

天色漸晚, 距離縣城還有約兩裡路。

他問路人:「城門關閉前, 還來得及嗎?」

路人仔細打量了一下書童答:「慢慢走, 尚可;急忙走,就關上了。」

周容不以為然,仍舊與書童快步前行。

結果走到半路,小童摔了一跤,書籍也散了一地,等到把書整理捆紮好,前方的城門已經緊緊關閉。

弘一法師曾說:

「處事大忌急躁,急躁則先自處不暇,何暇治事?」

先處理情緒,再解決事情。

人生在世,總會遇到各種突如其來之事。

一味地急躁,只會給自己增加困擾。懂得慢下來,才能更好地穩步前行。

生活就像是一場拳賽,真正成熟的人,不會讓急事打亂陣腳。

面對急事都會沉得住氣,穩得住心,不急,不亂,不讓負面情緒蔓延,在沉著冷靜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法門。

處至大之事,愈宜平

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瓦倫達效應」。

瓦倫達是美國著名的高空走鋼索表演者,卻在一次表演中,不幸失足身亡。

事後,他的妻子回憶說,她之前就感覺會出事,因為瓦倫達在上場之前,總在不停說「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敗」。

過分看重得失,往往會得不償失。

選擇平常心對待,才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1965年,棋手林海峰獲得了日本圍棋名人的挑戰權,挑戰傳奇大師阪田榮男。

對于林海峰來說,這場挑戰的意義不言而喻。

林海峰在賽前對記者說,希望能先勝一局。

儘管二人實力相差無幾,林海峰仍然輸掉第一局。

之後,林海峰尋求老師吳清源的幫助。

吳老師勸慰道:

「你現在還年輕,還著急什麼呢?何必怕失敗呢?

希望你不要患得患失,保持平常心。」

林海峰聽了老師的話,放下雜念,最終以四比二的成績贏了比賽,成為當時棋壇最年輕的棋士。

林清玄曾說:

「修一顆平常心,于平凡中見驚喜,在風波中見定力;平常人生,柔韌又自在。」

心態如琴弦一般,過松過緊都不能奏出和諧之音。唯有鬆緊適度,才能奏出美妙旋律。

不真味是淡,至人如常。

守得一顆平常心,淡看世間事,不妄念,不執著,才能在遺憾與得失中活出淡定的精彩。

常懷平常心,修得大自在。

人生最最美好的風景,便是內心世界的風平浪靜。

處疑難之際,愈宜無意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其中不乏疑難的問題。

處理這些問題,當公平客觀,不可武斷。

曹操誤殺呂伯奢便是如此。

當時曹操刺殺董卓失利,逃到了父親故友呂伯奢家。

呂伯奢熱心招待曹操留宿,說家裡沒有好酒,要去西村買一樽酒,然後還要殺豬設晏款待。

然而呂伯奢卻許久未歸,恰逢此時,曹操又聽到了磨刀聲,心中便以為呂伯奢已經把自己出賣了。

于是,曹操提劍而起,一連殺掉了七八人,最後才發現原來他們磨刀是為了殺豬款待自己。

這才明白是自己誤殺了好人。

人生在世,處事之道往往在于一個「慎」字。

面對疑難之事,成熟謹慎的人不以主觀偏見干擾自己對事物的認知,而是從客觀實際出發,全面地看待問題。

不被武斷情緒擾亂,是對自己最好的厚待;學會客觀地解決問題,才是一個人最好的方法。

莎士比亞說過:「世事本無好壞,皆因思想使然。」

一件事情的結果怎樣,有時是由自己的心境決定。

寬心處難處之事,厚道待難處之人,穩重應至急之事,平常心向重大之事,客觀解疑難之事。

人生如修行,而成長便是在每一件事的磨礪中實現。

正如王陽明所言:「人須在事上磨,方立得住。」

點亮在看,願每個人的餘生都能安穩不惹事,遇事也不怕事。

尚可;急忙走,就關上了。」

周容不以為然,仍舊與書童快步前行。

結果走到半路,小童摔了一跤,書籍也散了一地,等到把書整理捆紮好,前方的城門已經緊緊關閉。

弘一法師曾說:

「處事大忌急躁,急躁則先自處不暇,何暇治事?」

先處理情緒,再解決事情。

人生在世,總會遇到各種突如其來之事。

一味地急躁,只會給自己增加困擾。懂得慢下來,才能更好地穩步前行。

生活就像是一場拳賽,真正成熟的人,不會讓急事打亂陣腳。

面對急事都會沉得住氣,穩得住心,不急,不亂,不讓負面情緒蔓延,在沉著冷靜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法門。

處至大之事,愈宜平

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瓦倫達效應」。

瓦倫達是美國著名的高空走鋼索表演者,卻在一次表演中,不幸失足身亡。

事後,他的妻子回憶說,她之前就感覺會出事,因為瓦倫達在上場之前,總在不停說「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敗」。

過分看重得失,往往會得不償失。

選擇平常心對待,才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1965年,棋手林海峰獲得了日本圍棋名人的挑戰權,挑戰傳奇大師阪田榮男。

對于林海峰來說,這場挑戰的意義不言而喻。

林海峰在賽前對記者說,希望能先勝一局。

儘管二人實力相差無幾,林海峰仍然輸掉第一局。

之後,林海峰尋求老師吳清源的幫助。

吳老師勸慰道:

「你現在還年輕,還著急什麼呢?何必怕失敗呢?

希望你不要患得患失,保持平常心。」

林海峰聽了老師的話,放下雜念,最終以四比二的成績贏了比賽,成為當時棋壇最年輕的棋士。

林清玄曾說:

「修一顆平常心,于平凡中見驚喜,在風波中見定力;平常人生,柔韌又自在。」

心態如琴弦一般,過松過緊都不能奏出和諧之音。唯有鬆緊適度,才能奏出美妙旋律。

不真味是淡,至人如常。

守得一顆平常心,淡看世間事,不妄念,不執著,才能在遺憾與得失中活出淡定的精彩。

常懷平常心,修得大自在。

人生最最美好的風景,便是內心世界的風平浪靜。

處疑難之際,愈宜無意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其中不乏疑難的問題。

處理這些問題,當公平客觀,不可武斷。

曹操誤殺呂伯奢便是如此。

當時曹操刺殺董卓失利,逃到了父親故友呂伯奢家。

呂伯奢熱心招待曹操留宿,說家裡沒有好酒,要去西村買一樽酒,然後還要殺豬設晏款待。

然而呂伯奢卻許久未歸,恰逢此時,曹操又聽到了磨刀聲,心中便以為呂伯奢已經把自己出賣了。

于是,曹操提劍而起,一連殺掉了七八人,最後才發現原來他們磨刀是為了殺豬款待自己。

這才明白是自己誤殺了好人。

人生在世,處事之道往往在于一個「慎」字。

面對疑難之事,成熟謹慎的人不以主觀偏見干擾自己對事物的認知,而是從客觀實際出發,全面地看待問題。

不被武斷情緒擾亂,是對自己最好的厚待;學會客觀地解決問題,才是一個人最好的方法。

莎士比亞說過:「世事本無好壞,皆因思想使然。」

一件事情的結果怎樣,有時是由自己的心境決定。

寬心處難處之事,厚道待難處之人,穩重應至急之事,平常心向重大之事,客觀解疑難之事。

人生如修行,而成長便是在每一件事的磨礪中實現。

正如王陽明所言:「人須在事上磨,方立得住。」

點亮在看,願每個人的餘生都能安穩不惹事,遇事也不怕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