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學生偷父母2萬元充值遊戲:孩子的這個心理需求,家長千萬不要忽略

01

暑假快結束了, 很多家長來諮詢童童媽這樣一個問題:

孩子在假期養成了一些很不好的習慣, 比如每天晚上要抱著手機熬到半夜才睡。 現在馬上就要開學了, 孩子調整不過來, 拔網線、收手機都沒什麼用。

其實, 除了拔網線和收手機, 家長還嘗試過其他方法。

我身邊很多家長, 為了避免和孩子產生矛盾, 導致孩子更加叛逆, 因此選擇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方式溝通。

可是, 沉迷遊戲會導致近視、傷害身體、耽誤上學, 將來甚至會後悔……諸如此類的話在孩子聽來就像是「緊箍咒」, 起不到一點兒作用。

有多少家長, 敗給了這樣的孩子, 最後不得不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只求戰火停息, 家庭內部矛盾不要再次升級。

那麼為什麼孩子會這麼容易沉迷各種手機和電腦遊戲呢?

因為孩子自製力差, 不想看書?

或者只是因為遊戲太好玩, 太吸引孩子了?

02

瞭解孩子遊戲上癮背後的心理需求

《兒童微行為心理學》一書中說:兒童每個行為的背後, 都有心理學解釋。

簡單來說, 就是在孩子的【不良行為】表像下, 一定會藏著某種心理需求。

舉個例子, 有些孩子總是喜歡和家長對著幹, 惹家長生氣, 你讓他去收拾房間, 他偏偏坐下來看書,

你讓他看書, 他又跑去打遊戲。

也許你會說, 這不就是單純的不聽話嗎?

其實, 在這種行為的背後, 藏著的心理需求最有可能是:我要通過反抗家長的方式, 引起他們的注意。

想要找到孩子的心理需求並不簡單, 所以我們要一步步來看, 說回孩子沉迷遊戲的事情。

很多家長會說, 孩子就是單純地遊戲上癮。

最近幾年, 科學家經過反復多次對人體大腦機制的研究發現, 遊戲上癮和物質上癮在某種層面上有著相同的腦機制, 但不同的是, 遊戲並不會讓人「無法自拔」。

就像很多同樣玩遊戲, 卻有著超強自製力的孩子, 他們只不過是把遊戲當作放鬆解壓的手段而已2

所以如果只是想要強制戒掉孩子的癮, 恐怕是治標不治本。

那麼接下來, 家長可以先思考一個問題:遊戲能給孩子帶來什麼?

也許是愉悅感, 也許是短暫逃離壓力的輕鬆感, 又也許是排解孤單的滿足感……

總之這些因為遊戲而產生的積極體驗, 我們都可以稱之為孩子的【安全區】。

04

 孩子沉迷于遊戲的真相 

為什麼孩子需要用遊戲世界來構建屬于他自己的【安全區】呢?

去年, 家住杭州的陳女士因為兒子花了2萬元充值遊戲一事, 求助了記者。

經過記者的走訪瞭解得知, 陳女士和丈夫平時在菜場賣菜, 忙到沒有時間管孩子。

有一次, 顧客買菜付款的時候沒有到賬, 丈夫便打開微信查看,結果發現帳單裡有很多條遊戲充值記錄,被用來購買某遊戲的皮膚和裝備。

丈夫懵了,便繼續查看帳單,結果發現,自己的微信在某遊戲上面已經充值了2萬餘元。

于是,陳女士夫妻倆撥打了記者的求助電話,希望能夠通過記者説明自己向某遊戲平臺發起退款。

在現場的時候,記者和陳女士試圖和孩子溝通,可孩子一直十分抗拒,問他為什麼要充值這麼多錢,他也只是說:「別人都充了,我也要充。」

後來,經過記者的耐心勸導,孩子才慢慢打開了心房。

因為家長平時生意很忙,所以疏于陪伴孩子,但對于孩子的成績,家長絲毫沒有鬆懈。

每次孩子考不好,家長總是大發雷霆,說很多「難聽」的話,這讓孩子產生了抵觸心理。

那時候,孩子開始學著打遊戲,同時他發現,在遊戲世界中,能暫時逃避現實的很多壓力。

對這個孩子來說,遊戲就是他的【安全區】。

遊戲本身具有如下特點:

1. 簡單易操作,很容易上手

2. 競爭和排名機制能夠激發孩子的「鬥志」

3. 回饋及時,短時間內能讓孩子獲得「獎勵」

4. 失敗了可以重來,並且不用受到懲罰

這些特點,能讓孩子更容易從中獲得現實中所匱乏的。比如,家長的陪伴、自信心、肯定和誇獎。

你會發現,很多沉迷玩遊戲的孩子,在家庭教育方面是有所缺失的。

有些家長忙于工作,沒有時間陪伴孩子,導致孩子內心孤僻,渴望和外界交流。

有些家長經常用錯誤的方式批評孩子,只是否定,卻從不說該怎麼改錯,造成了孩子自卑。

還有些家長為了不讓孩子得意忘形,即便孩子取得了好成績,也不願誇獎,這直接導致了孩子認同感缺失。

不管是對孩子還是成年人來說,任何缺失都需要在其他地方尋找彌補的措施。

很常見的一種就是,父母的人生中有未完成的夢想,于是等孩子出生後,便把希望寄託于孩子身上。

所以,一旦家庭教育的某個環節缺失了,孩子的內心就會失衡,然後他就需要從其他事物上尋找平衡。

05

為孩子構建可以替代遊戲的【安全區】

如果孩子已經有了沉迷遊戲的跡象,那麼家長該怎麼應對?

我在上面說過,遊戲是孩子的【安全區】,孩子心裡受傷了,或者現實給他帶來壓力了,他都要去【安全區】躲一躲。

既然遊戲能成為【安全區】,那家長為什麼不能給孩子構建一個可以代替遊戲的【安全區】呢?

接下來,我會給家長3個建議,幫助大家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健康的成長環境,讓你成為孩子的【安全區】。

第一,和諧的家庭環境

這裡的和諧,並非指的是夫妻或者其他家庭成員之間不發生矛盾,因為這並不現實。

重要的不是看起來一片和諧的氛圍,而是家庭所有人要步伐一致、目標一致,尤其是教育孩子的理念和方式。

很多家庭會出現這樣的現象,父母雙方兩種教育方法,爺爺奶奶一種教育方法,折騰來折騰去,孩子最後不知道該聽誰的。

所以,全家人一定要達成統一,並且規定不管發生什麼事,要堅持兩個原則:

1. 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主導者,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起到輔助作用,不可越界;

2. 夫妻關係穩定,不要把彼此的矛盾帶到孩子身上。

第二,給孩子充分的自由空間

這裡的意思不是讓家長徹底實行「放羊式教育」,而是讓孩子擁有獨立的思考模式和行為模式,不干涉也不否定,只需要正確引導即可。

家長要意識到這一點: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的路要走,如果我們處處控制孩子,那麼將來他該如何獨當一面?

所以家長要學會適時地放手,讓孩子自己去體驗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重重磨難。

只有自己經歷了,才能把這些變成寶貴的經驗。

第三,學著接納孩子

為什麼我們總是不能接納孩子真實的一面?

因為我們不想承認孩子的普通,因為我們太想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

不接納,帶來的問題就是在親子關係中間圍上了一堵牆,導致孩子和家長之間逐漸疏離。

還會讓孩子更加自卑,習慣性自我否定。

所以試著接納孩子吧,不管他有什麼缺點,那都是獨一無二的。

當孩子沒考好的時候,試著去擁抱他,而不是痛駡他一頓,這樣反而能讓孩子快速調整狀態,然後恢復戰鬥力。

最後我想說,不要隨便給孩子貼上「網癮少年」的標籤,用理解的方式教育孩子,會比否定和打擊的效果更好。

丈夫便打開微信查看,結果發現帳單裡有很多條遊戲充值記錄,被用來購買某遊戲的皮膚和裝備。

丈夫懵了,便繼續查看帳單,結果發現,自己的微信在某遊戲上面已經充值了2萬餘元。

于是,陳女士夫妻倆撥打了記者的求助電話,希望能夠通過記者説明自己向某遊戲平臺發起退款。

在現場的時候,記者和陳女士試圖和孩子溝通,可孩子一直十分抗拒,問他為什麼要充值這麼多錢,他也只是說:「別人都充了,我也要充。」

後來,經過記者的耐心勸導,孩子才慢慢打開了心房。

因為家長平時生意很忙,所以疏于陪伴孩子,但對于孩子的成績,家長絲毫沒有鬆懈。

每次孩子考不好,家長總是大發雷霆,說很多「難聽」的話,這讓孩子產生了抵觸心理。

那時候,孩子開始學著打遊戲,同時他發現,在遊戲世界中,能暫時逃避現實的很多壓力。

對這個孩子來說,遊戲就是他的【安全區】。

遊戲本身具有如下特點:

1. 簡單易操作,很容易上手

2. 競爭和排名機制能夠激發孩子的「鬥志」

3. 回饋及時,短時間內能讓孩子獲得「獎勵」

4. 失敗了可以重來,並且不用受到懲罰

這些特點,能讓孩子更容易從中獲得現實中所匱乏的。比如,家長的陪伴、自信心、肯定和誇獎。

你會發現,很多沉迷玩遊戲的孩子,在家庭教育方面是有所缺失的。

有些家長忙于工作,沒有時間陪伴孩子,導致孩子內心孤僻,渴望和外界交流。

有些家長經常用錯誤的方式批評孩子,只是否定,卻從不說該怎麼改錯,造成了孩子自卑。

還有些家長為了不讓孩子得意忘形,即便孩子取得了好成績,也不願誇獎,這直接導致了孩子認同感缺失。

不管是對孩子還是成年人來說,任何缺失都需要在其他地方尋找彌補的措施。

很常見的一種就是,父母的人生中有未完成的夢想,于是等孩子出生後,便把希望寄託于孩子身上。

所以,一旦家庭教育的某個環節缺失了,孩子的內心就會失衡,然後他就需要從其他事物上尋找平衡。

05

為孩子構建可以替代遊戲的【安全區】

如果孩子已經有了沉迷遊戲的跡象,那麼家長該怎麼應對?

我在上面說過,遊戲是孩子的【安全區】,孩子心裡受傷了,或者現實給他帶來壓力了,他都要去【安全區】躲一躲。

既然遊戲能成為【安全區】,那家長為什麼不能給孩子構建一個可以代替遊戲的【安全區】呢?

接下來,我會給家長3個建議,幫助大家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健康的成長環境,讓你成為孩子的【安全區】。

第一,和諧的家庭環境

這裡的和諧,並非指的是夫妻或者其他家庭成員之間不發生矛盾,因為這並不現實。

重要的不是看起來一片和諧的氛圍,而是家庭所有人要步伐一致、目標一致,尤其是教育孩子的理念和方式。

很多家庭會出現這樣的現象,父母雙方兩種教育方法,爺爺奶奶一種教育方法,折騰來折騰去,孩子最後不知道該聽誰的。

所以,全家人一定要達成統一,並且規定不管發生什麼事,要堅持兩個原則:

1. 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主導者,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起到輔助作用,不可越界;

2. 夫妻關係穩定,不要把彼此的矛盾帶到孩子身上。

第二,給孩子充分的自由空間

這裡的意思不是讓家長徹底實行「放羊式教育」,而是讓孩子擁有獨立的思考模式和行為模式,不干涉也不否定,只需要正確引導即可。

家長要意識到這一點: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的路要走,如果我們處處控制孩子,那麼將來他該如何獨當一面?

所以家長要學會適時地放手,讓孩子自己去體驗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重重磨難。

只有自己經歷了,才能把這些變成寶貴的經驗。

第三,學著接納孩子

為什麼我們總是不能接納孩子真實的一面?

因為我們不想承認孩子的普通,因為我們太想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

不接納,帶來的問題就是在親子關係中間圍上了一堵牆,導致孩子和家長之間逐漸疏離。

還會讓孩子更加自卑,習慣性自我否定。

所以試著接納孩子吧,不管他有什麼缺點,那都是獨一無二的。

當孩子沒考好的時候,試著去擁抱他,而不是痛駡他一頓,這樣反而能讓孩子快速調整狀態,然後恢復戰鬥力。

最後我想說,不要隨便給孩子貼上「網癮少年」的標籤,用理解的方式教育孩子,會比否定和打擊的效果更好。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