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想要孩子秋季少生病,就吃這個「水中人參」!

三伏天結束以後到秋分到來之前的這段時間, 是一年中最兇險、孩子最容易生病的時候, 所以未來一個月對孩子而言是很關鍵的。 尤其是一些體質虛弱的孩子, 如果這時候感冒咳嗽了也會好難斷尾。 因此, 在這段時間要控制好消化, 減少積食, 才能有效預防外感。 此外, 還要做好健脾的工作, 今天就來講解一個健脾的好食材, 那就是芡實。

三伏天結束以後到秋分之前的這段時間, 氣溫變化大, 變化快, 早晚溫差很大, 家長要注意幫孩子增減衣物。 而且, 夏秋交替正是人體由陽轉陰的過程, 夏季升發的陽氣會逐漸收斂回來,

是人體一個很大的轉捩點。 體質比較弱的孩子, 一不小心就容易感受病邪, 出現感冒、咳嗽、發燒、流感等情況。

在這段關鍵時期, 想要孩子平安度過, 家長要做好三點:

1、消積:孩子積食時最容易外感, 因此預防感冒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減少積食。 家長要每天堅持「10秒判消化」, 觀察孩子的舌苔、口氣、睡眠、大便是否正常, 如果有一項或以上不正常, 要及時地消積, 用三星湯配合素食, 連續用2~3天。

2、祛濕:孩子脾常不足, 長夏的濕氣困阻中焦脾土, 脾胃無法把水濕正常排泄到體外, 在體內形成濕滯。 「百病濕為首」, 在夏秋交替時不及時祛濕, 到了秋燥明顯時在潤燥會讓孩子更加濕困。 水濕不能氣化, 從而凝滯聚結成痰,

堵塞管道, 痰隨氣逆, 犯肺而咳。 因此初秋不及時祛濕, 秋冬就會頻繁咳嗽。

3、健脾:祛濕的同時, 必須健脾。 水濕要靠脾來運化, 脾虛就要靠外力來祛濕, 不能形成良性迴圈。 一味靠外力來祛濕, 就容易損傷中陽。 所以祛濕以後, 就要抓緊時機健脾。

那麼, 既能祛濕, 又能健脾的食材, 家長可以用芡實, 下面就講解一下具體怎麼用。

芡實是「水中人參」, 秋冬健脾好食材

芡實, 又叫「雞頭米」, 是睡蓮科植物「芡」的種子, 生長在池沼湖泊中, 和蓮藕、茭白、荸薺等8種植物並稱為「水八仙」。 芡實在補益方面, 具有「補而不峻, 防燥不膩」的特點, 所以有「水中人參」的美譽, 在南方是一種非常常見的食材。

芡實, 性微溫, 味甘、澀, 歸脾、腎經, 能補脾、固腎、祛濕、止泄。 對比之下, 芡實祛濕的功效勝于赤小豆, 補腎的功效強于山藥, 確實很適合秋冬季用以食補。

1、健脾祛濕:芡實有兩大主要功效, 一個是祛濕, 一個是健脾。 它既能攻, 又能補, 斂而不燥不膩不留邪, 藥性十分平和。 孩子脾常不足, 脾胃大多虛寒, 加上被濕邪虐了一整個夏季, 此時脾胃是很虛的。 當孩子因脾虛濕困, 出現皮膚癢、舌面水滑、舌苔厚膩、大便不成型、腹瀉、總是很累、很疲乏的癥狀時, 在飲食上添加芡實能兼顧健脾與祛濕。

2、固腎益精:我們經常提到補腎, 但很少提到固腎, 二者有何不同?如果把腎比喻成一個鍋,

補腎就是往鍋里加水, 但如果這個鍋有破損缺失, 無論怎麼往裡面加水, 補益的效果都是不好的, 甚至會加重孩子其他臟腑的負擔。 因此, 先把鍋的漏洞補好再去加水。 我們要我們知道, 冬主腎, 冬季補腎效果是最好的, 那麼在入秋時就要先固腎, 入冬後補腎效果才會凸顯。 此時給孩子吃點芡實, 不僅能健脾, 還能固腎, 這是非常難得的。

一碗芡實湯, 給孩子脾胃加油打氣

芡實常見的做法都是用芡實來煲粥、煲湯, 也有家長會用把芡實打成粉製作成糕點。 而宋代文豪蘇東坡對芡實就「情有獨鍾」, 他極喜愛吃「芡實粥」, 稱芡實粥「粥既快養, 粥後一覺, 妙不可言也」。

● 吃芡實有何講究?

1、高燒初愈、便秘的孩子不吃:芡實祛濕功效較強, 還有止瀉的功效,如果孩子因胃腸津液不足而便秘,總是拉羊屎便;或高燒剛愈,陰液耗損,總感覺口幹、小便赤短,這種情況下應該及時地滋陰生津,不建議吃芡實。

2、消化不好的孩子不吃:芡實比較硬,也較難煮爛,消化能力不好的孩子吃粥、喝湯即可,不建議吃芡實。

3、給孩子吃一定要煮爛:用芡實煲湯之前先泡軟,煲的時間要久一些,一定要軟爛,也可以磨製成粉,製成糊狀用于熬粥或製作湯羹。

● 一碗芡實湯,3歲內孩子都能用

日常推薦的健脾食療方都是建議3歲以上孩子用,很多家長都問我,3歲內的孩子怎麼辦。今天就給家長推薦一碗健脾湯,材料很簡單,就是由芡實、豬瘦肉兩道食材組成,1歲以上的孩子就能用。家長還可以加適量的大米,做成芡實瘦肉粥,給孩子作為正餐。

芡實瘦肉湯

材料:

芡實10克,豬瘦肉100克,鹽適量

做法:

1. 將芡實放入鍋中,加500毫升水;

2. 大火煮開後,轉小火煲30分鐘;

3. 豬瘦肉切片,加入鍋中滾煮10分鐘;

4. 加入適量鹽調味,晾溫飲用。

功效:

健運脾胃,補脾利水。

宜忌:

◆ 適用于胃口差、大便稀等癥狀。

◆ 3歲以上辨證服用。

◆ 蠶豆病可以用。

而家長也可以根據孩子的具體癥狀,在以上基礎方上加減食材:

1、脾虛明顯,加白術15克

白術性溫,味苦、甘,歸脾、胃經,能健脾益氣,燥濕利水。如果孩子有明顯的脾虛癥狀,如鼻樑有青筋、眼袋青紫、臉色發黃髮白、容易生病、過敏性鼻炎等過敏癥狀,可以在原方加入白術,增加健脾的功效。

2、反復積食,加白術10克、雞內金3克

我經常會聽到家長說,孩子經常積食,而且反反復複的,根本找不到機會健脾,喝三星湯的功效又不明顯。其實這是明顯的脾虛表現。遇到這種情況,家長就要學會攻補兼施的方法,可以在原方加入健脾的白術與消積力度很強的雞內金,能在消積的同時健脾。但家長要注意,攻補兼施不屬于基礎的消食導滯法,比較複雜,需要家長掌握辨證的基礎知識,否則會起到反效果,建議家長好好學習脾胃課。

3、氣虛明顯,加五指毛桃15克

臨床上,我遇到的大多數孩子都是氣虛質的。尤其是孩子剛剛經歷過長夏、三伏天,出汗特別多,氣隨汗泄,就容易耗氣傷陰。而脾虛的孩子由于固攝能力不足,汗多的情況會更為明顯。這一類孩子除了汗多,還會出現臉色蒼白、容易生病、容易犯懶、不愛說話甚至「善太息」的癥狀。氣虛的孩子大多是脾氣虛,調補要以健脾益氣為主,家長可以原方上加入健脾益氣的五指毛桃,增強其補氣的功效。

還有止瀉的功效,如果孩子因胃腸津液不足而便秘,總是拉羊屎便;或高燒剛愈,陰液耗損,總感覺口幹、小便赤短,這種情況下應該及時地滋陰生津,不建議吃芡實。

2、消化不好的孩子不吃:芡實比較硬,也較難煮爛,消化能力不好的孩子吃粥、喝湯即可,不建議吃芡實。

3、給孩子吃一定要煮爛:用芡實煲湯之前先泡軟,煲的時間要久一些,一定要軟爛,也可以磨製成粉,製成糊狀用于熬粥或製作湯羹。

● 一碗芡實湯,3歲內孩子都能用

日常推薦的健脾食療方都是建議3歲以上孩子用,很多家長都問我,3歲內的孩子怎麼辦。今天就給家長推薦一碗健脾湯,材料很簡單,就是由芡實、豬瘦肉兩道食材組成,1歲以上的孩子就能用。家長還可以加適量的大米,做成芡實瘦肉粥,給孩子作為正餐。

芡實瘦肉湯

材料:

芡實10克,豬瘦肉100克,鹽適量

做法:

1. 將芡實放入鍋中,加500毫升水;

2. 大火煮開後,轉小火煲30分鐘;

3. 豬瘦肉切片,加入鍋中滾煮10分鐘;

4. 加入適量鹽調味,晾溫飲用。

功效:

健運脾胃,補脾利水。

宜忌:

◆ 適用于胃口差、大便稀等癥狀。

◆ 3歲以上辨證服用。

◆ 蠶豆病可以用。

而家長也可以根據孩子的具體癥狀,在以上基礎方上加減食材:

1、脾虛明顯,加白術15克

白術性溫,味苦、甘,歸脾、胃經,能健脾益氣,燥濕利水。如果孩子有明顯的脾虛癥狀,如鼻樑有青筋、眼袋青紫、臉色發黃髮白、容易生病、過敏性鼻炎等過敏癥狀,可以在原方加入白術,增加健脾的功效。

2、反復積食,加白術10克、雞內金3克

我經常會聽到家長說,孩子經常積食,而且反反復複的,根本找不到機會健脾,喝三星湯的功效又不明顯。其實這是明顯的脾虛表現。遇到這種情況,家長就要學會攻補兼施的方法,可以在原方加入健脾的白術與消積力度很強的雞內金,能在消積的同時健脾。但家長要注意,攻補兼施不屬于基礎的消食導滯法,比較複雜,需要家長掌握辨證的基礎知識,否則會起到反效果,建議家長好好學習脾胃課。

3、氣虛明顯,加五指毛桃15克

臨床上,我遇到的大多數孩子都是氣虛質的。尤其是孩子剛剛經歷過長夏、三伏天,出汗特別多,氣隨汗泄,就容易耗氣傷陰。而脾虛的孩子由于固攝能力不足,汗多的情況會更為明顯。這一類孩子除了汗多,還會出現臉色蒼白、容易生病、容易犯懶、不愛說話甚至「善太息」的癥狀。氣虛的孩子大多是脾氣虛,調補要以健脾益氣為主,家長可以原方上加入健脾益氣的五指毛桃,增強其補氣的功效。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