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千夫所指沒在怕!35年照顧上千愛滋寶寶,為移工提供避風港灣:助人真的會上癮。

「只要有人求助, 我就覺得他看得起我, 真的是無比光榮, 好吧, 那我就幫你吧!」

當外界對她為何要幫助他人提出疑問時, 楊婕妤這樣回答。

她從32年前開始收容愛滋病患, 從成年人到孩子無一例外, 後面創辦關愛之家持續不斷的幫助著移工等被社會排斥的落難者。

友人患愛滋成過街老鼠, 困境中收留走上助人道路

她幫助的第一個人就是她的好友——田啟元1980年代楊婕妤開設了一家工作室, 當時在師大美術系讀書的田啟元是她的好友, 邊讀書邊在她的工作室打工。

1986年身為男同性戀的田啟元不幸感染愛滋,

在被媒體揭露後公眾譁然。

「當時大家對愛滋病並不瞭解, 以為透過空氣就會傳染……」

暫態間田啟元變成了遭人唾棄的過街老鼠, 在尋找住處及工讀機會時四處遭拒。

不忍見好友流落街頭的楊婕妤, 對他敞開大門, 和他分享起居空間並提供工讀機會。

看到朋友在患愛滋病後的「慘狀」楊婕妤很是同情「在那個年代得愛滋病是非常痛苦的, 即使是無辜受感染的嬰兒也會被社會打上烙印, 被大家歧視。 」

透過好友的遭遇, 楊婕妤開始逐漸瞭解愛滋病群體, 和他們聊天瞭解他們面臨的困難。

「他們的困難是全方面的, 既在生活上也在工作上, 吃飯睡覺都是問題。 」

「還有那些艾滋寶寶或者疑似愛滋病的小孩, 不只家人會恐懼, 連育幼院也不願意接受這樣的小朋友。 」

照顧上千愛滋寶寶, 35年間閱遍生離死別

看到那些無家可歸生命陷入死局的患者, 她就會帶回家為他們提供一個住處, 最後家中住滿, 人們還是源源不斷的向她求助。

為了能讓更多艾滋患者有安身立命之所, 她拿出這些年開工作室賺到的錢, 成立了關愛之家協會, 專門為愛滋病患者提供幫助。

從1986到2021, 35年的時間中她一共照顧過上千名愛滋寶寶。

「救助愛滋病患者既是一個創造希望的過程, 同時也是一個絕望的過程, 當時愛滋病還是無藥可治的狀態,

很多愛滋病母親已經懷孕, 她們的孩子無可避免的要患病, 誰都無法改變。 」

直到後來雞尾酒療法發明應用狀況才得以減輕。 「雖然改變不了媽媽患病的事實, 但中就可以透過藥物阻斷, 讓寶寶不受傳染……」

這些年關愛之家人來人往, 不知有多少人從來到這裏重獲新生,

也不知多少人從這裏平靜的走完自己短暫的人生。

「這些年已經看過很多生離死別, 大家都說人會變得麻木, 但是我不知怎麼還是會感覺很難過……」

隨著愛滋病診療水準的提升, 臺灣愛滋寶寶蔓延的問題得到了控制, 但她助人的腳步並未因此停歇。

神父叩開屋門, 目光轉向受困移工

這天兩位天主教的神父敲開了「關愛之家」的門。

「我本以為他們是來幫助我的, 沒想到是來請求幫助的……」

兩位神父聽說楊婕妤很有善心, 希望她能夠幫助那些在臺灣落難的外國人。

「原本想不過是加個床位, 多雙碗筷的事, 感覺並不困難, 所以就答應他們。 」

她不知道的是需要幫助的移工數量遠比愛滋患者要多得多。

自1989年臺灣引進第一批東南亞移工後外籍移工人數逐年增加,也衍生了許多社會問題。

「因為有資訊不對等的情況,很多女性移工以為在臺灣懷孕是犯法的,怕被僱主遣返,因此只好逃跑,就這樣從合法的勞工變成逃逸外勞。」

「半年前有個越南移工婦女懷孕,不敢到醫院生產,就自己躲起來偷偷生,結果因為失血過多死掉了,寶寶也因此成為孤兒。」

「還有一次移工媽媽把小孩生下來之後,不知怎麼辦,居然就把小孩包在塑膠袋裏丟掉……」

說起這些悲慘的故事她的臉上滿是難過與惋惜的神情。

她將移工婦女和孩子比作是海上的難民,一群孤獨著等待著救援的難民……

「他們在臺灣無依無靠,因為臺灣是屬人主義,所以移工的小孩不會有健保,只要患病就會讓家庭淪於貧困,甚至會家破人亡……」

為能讓孩子避免暴露在高風險的環境中,她的關愛之家陸續開始為懷孕的移工和小孩提供庇護。

行善未得支持反遭投訴,依舊堅持「助人會上癮」

雖然楊婕妤為弱勢族群生活的改善做出了許多努力,但她卻並未獲得外界的理解和支持,甚至還遭人投訴……

「移工群體和愛滋病群體其實是一樣的,都會受人歧視,周邊的居民對我和關愛之家都非常反感。」

「可能是因為生活的不幸,居民們經常會把怨氣出在關愛之家頭上,甚至每天都打1999投訴,讓臺北市政府排員警照三餐來臨檢……」

因為臺灣社會普遍對愛滋病人和移工有偏見,所以人們的捐款比較不會落到這個這個方向,沒有辦法的楊婕妤只能自籌資金幫助這些可憐的人。

對於外界的挑戰和鄙夷,楊婕妤絲毫不畏懼,不僅如此她還充滿希望「我覺得人們心中的偏見與歧視,一定會隨著時間消磨、淡化,只要堅持下去,終有一天會好起來!」

「我感覺自己是個很笨、很執著的人,人家都不會支持你,還要來罵你,你還堅持,可能就是因為助人是會上癮吧……」

35年時光匆匆流過,她依舊堅持著自己的初衷。

以一己之力、傾其所有的去幫助那些被大眾歧視和排斥的人。

她被謾罵、被中傷毫不退卻,還滿懷希望。

不要說是幫助他人,很多人即便自己的人生如此坎坷,可能也很難能像她一樣堅持。

友愛與包容一直是臺灣人最可愛的一面,希望它不會被偏見和歧視磨滅。

也希望大家能夠更多的關心弱勢族群,讓更多人能夠看到他們艱難的處境。

讓關愛之家幫助弱勢族群的路上能不再孤單……

自1989年臺灣引進第一批東南亞移工後外籍移工人數逐年增加,也衍生了許多社會問題。

「因為有資訊不對等的情況,很多女性移工以為在臺灣懷孕是犯法的,怕被僱主遣返,因此只好逃跑,就這樣從合法的勞工變成逃逸外勞。」

「半年前有個越南移工婦女懷孕,不敢到醫院生產,就自己躲起來偷偷生,結果因為失血過多死掉了,寶寶也因此成為孤兒。」

「還有一次移工媽媽把小孩生下來之後,不知怎麼辦,居然就把小孩包在塑膠袋裏丟掉……」

說起這些悲慘的故事她的臉上滿是難過與惋惜的神情。

她將移工婦女和孩子比作是海上的難民,一群孤獨著等待著救援的難民……

「他們在臺灣無依無靠,因為臺灣是屬人主義,所以移工的小孩不會有健保,只要患病就會讓家庭淪於貧困,甚至會家破人亡……」

為能讓孩子避免暴露在高風險的環境中,她的關愛之家陸續開始為懷孕的移工和小孩提供庇護。

行善未得支持反遭投訴,依舊堅持「助人會上癮」

雖然楊婕妤為弱勢族群生活的改善做出了許多努力,但她卻並未獲得外界的理解和支持,甚至還遭人投訴……

「移工群體和愛滋病群體其實是一樣的,都會受人歧視,周邊的居民對我和關愛之家都非常反感。」

「可能是因為生活的不幸,居民們經常會把怨氣出在關愛之家頭上,甚至每天都打1999投訴,讓臺北市政府排員警照三餐來臨檢……」

因為臺灣社會普遍對愛滋病人和移工有偏見,所以人們的捐款比較不會落到這個這個方向,沒有辦法的楊婕妤只能自籌資金幫助這些可憐的人。

對於外界的挑戰和鄙夷,楊婕妤絲毫不畏懼,不僅如此她還充滿希望「我覺得人們心中的偏見與歧視,一定會隨著時間消磨、淡化,只要堅持下去,終有一天會好起來!」

「我感覺自己是個很笨、很執著的人,人家都不會支持你,還要來罵你,你還堅持,可能就是因為助人是會上癮吧……」

35年時光匆匆流過,她依舊堅持著自己的初衷。

以一己之力、傾其所有的去幫助那些被大眾歧視和排斥的人。

她被謾罵、被中傷毫不退卻,還滿懷希望。

不要說是幫助他人,很多人即便自己的人生如此坎坷,可能也很難能像她一樣堅持。

友愛與包容一直是臺灣人最可愛的一面,希望它不會被偏見和歧視磨滅。

也希望大家能夠更多的關心弱勢族群,讓更多人能夠看到他們艱難的處境。

讓關愛之家幫助弱勢族群的路上能不再孤單……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