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企投資落空?土耳其要求立刻終止合作,中土跨海大橋要涼?

隨著中國企業做強、做大, 未來走出去是必然趨勢, 但如何走出去, 如何走得穩、走得遠, 是我們必須考慮的問題。 據媒體報導, 中國多家公路、高速等上市公司紛紛發佈公告, 稱已收到土耳其賣方的正式函件, 要求交易雙方共同商談土耳其三橋專案終止協議相關條款。

據瞭解, 2019年中方公司與土耳其IC控股集團簽訂協定, 據協議, 中方公司擬收購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博斯普魯斯海峽第三大橋和北部環線高速公路及其運營養護公司51%的股權和股東貸款, 取得項目控股權和經營權。

和通常的收購不同, 此次中方投資體算是「抱團出海」, 由招商公路牽頭, 招商聯合(CMU)、浙江滬杭甬、寧滬高速、四川成渝、皖通高速參投。

協議中提到的博斯普魯斯海峽第三大橋是土耳其的重要交通基礎設施, 橫跨博斯布魯斯海峽, 緊鄰土耳其最大的國際機場, 此外更是連接歐亞大陸的陸路貨運通道。

若能獲得該橋的經營權, 相信以中國在公路橋樑領域的建設和運維能力, 一定能有效利用該專案, 不僅有利於中國企業, 也有利於當地的經濟發展。

不過, 日前相關中企紛紛發佈公告, 不出意外收購協議將被終止。 在此期間,

中國企業的投資是否會蒙受損失甚至是面臨「血本無歸」的情況呢?根據招商公路公告稱, 此次賣方提出終止交易, 主要是雙方就再融資協定條款未達成共識, 同時也受到新冠疫情等不可控因素影響。

由於項目並未交割, 中方公司也未向對方付款, 也並未實際取得土耳其三橋專案的產權和運營權利, 因此, 即使收購被終止也不會對中方公司的正常經營產生重大影響。

儘管不會有太大損失, 但通過此次收購失敗依舊能看出一些問題。 近段時間, 屢有報導中企海外收購受阻、失敗的消息, 從國際大環境看, 確實有政治因素等影響。

除中間中斷的收購之外, 中企海外專案收購後由於經營管理不善等導致專案失敗的案例也不少。 相關決策需要配套進行風險評估和效益預測, 研判企業是否有跨國項目的經營能力和經營能力, 並充分考慮到當地的法律法規, 這樣才能既走出去, 又能走得遠。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