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俗女養成記2》9.6分回歸,被評「年度最佳華語劇」,講述41歲沒房沒車沒工作沒物件的「俗女」人生

如果你也看過兩年前的一部臺劇《俗女養成記》, 腦海裡就會立馬跳出陳嘉玲的樣子。

劇名雖然很塑膠, 但第一季豆瓣評分9.1, 前兩周剛開播的第二季完全沒垮, 反而更好看了, 豆瓣開分直接肝到9.6

《俗女養成記》改編自臺灣作家江鵝同名散文集, 講述的是在臺南長大、在臺北工作的普通女孩陳嘉玲, 39歲才察覺到自己的失敗。

在成人世界裡看似失敗的「俗女」(世俗、普通的女子), 是如何被她的童年、她的家人所「治癒」的, 而最終, 也願意與「俗氣」的自己和解的故事。

這個故事裡, 沒有偶像劇式的浪漫, 沒有大女主式的逆襲, 只有一個個普通人的普通日常。

第二季中, 她和發小陳永森談起了戀愛, 開始自己裝修一棟廢棄老宅, 遇到了各種亂七八糟的事, 好笑又溫情。

39歲:辭職、分手、回老家

兩年前, 陳嘉玲39歲, 她在臺北奮鬥了近20年, 最終卻一事無成。

她的工作是董事長特助, 其實幹的是保姆的活, 不僅要伺候老闆的吃喝拉撒, 還要為老闆的小三服務, 24小時隨叫隨到, 卻不被認同。

一氣之下, 她辭職了。

再說愛情, 她原本有一個談了4年的男朋友, 卻活成了「室友」, 還沒結婚就如一灘死水。

好不容易自己勇敢向他求婚了, 卻發現婆婆強勢到可怕!不僅妝容穿搭要按照婆婆的喜好來, 還要求她婚後不能工作要回歸家庭, 甚至連婚紗都不能自己做主。

這個時候, 男朋友呢?露出了他媽寶的那一面, 「我媽都是好心。 」

錢, 也是痛苦的來源。

渾渾噩噩工作20年, 雖然有一點積蓄, 但根本不夠在臺北買房, 只能租房住。

偏偏遇到一個神經質又沒禮貌的房東, 經常突然出現在她的房子裡, 完全沒有私人空間可言。

如果陳嘉玲忍一忍, 和男友結婚, 她就能過上世俗眼中「幸福」的生活。 但她沒有, 直接甩了男友, 回臺南老家!

陳嘉玲出生在臺南的一個普通家庭,

她的童年和大多數人一樣, 沒有太多可以拿出來的事情, 成績也很一般, 但好在一家人感情不錯。

大齡、單身又失業的陳嘉玲, 回臺南後, 扎扎實實過了一段「躺平」的日子。

直到有一天,她路過了小時候常去的一個鬼屋,裡面長滿了雜草,荒廢無人管理。

那裡正在出售,價格正好是她銀行卡存款的數額,就在一剎那,她決定花光所有積蓄,買下「鬼屋」開始全新的生活。

41歲:買房、裝修、做自己

第二季的故事,發生在陳嘉玲回臺南兩年後。

這時,她開始跟小時候的初戀陳永森談起了戀愛,兩個人都40多了,誰也沒嫌棄誰。

故事的重點圍繞著陳嘉玲動手改造「鬼屋」開始。

「鬼屋」是一棟三角屋頂的紅磚房,裡外都沒有裝修。屋前有一個很大的院子,圍牆邊種了一棵大樹,小院也算有「臺式小清新」內味兒了。

原本的鬼屋,因為有女人在裡面上吊si去,幾十年都沒有賣出去。家人都覺得不吉利,認為陳嘉玲是吃錯藥了才會買下它。

而陳嘉玲呢?樂在其中,甚至連裝修都是她自己動手搞。

刷漆、打孔、釘釘子、搭閣樓……

一頓操作後,終於有了家的模樣。

整棟房子格局簡單,沒有嚴格的劃出幾室幾廳,只有客餐廚一體的區域和臥室。

中年回老家:做自己的主、與自己和解

如果你以為陳嘉玲回鄉後的日子過得幸福又順遂,那就錯了。

「大城市容不下肉身,小城市裝不下靈魂。」回鄉不會一勞永逸,永遠有你想不到的麻煩,比如過分「關心」你的家人們。

回老家兩年,陳嘉玲也有不少煩惱,但她也因此開始重新審視,自己與家庭、故鄉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繫。

她回憶起童年,自己12歲開始上國中那會兒,媽媽突然變得十分嚴厲。

年幼的陳嘉玲不懂,為什麼國中就會變得那麼可怕,不能看電視,不能留長髮,不能像國小一樣快樂?

後來媽媽才說,因為自己只有小學文化,所以希望她可以多讀書。只有好好學習才會有好的出路,否則就會像自己一樣13歲就進工廠上女工。

最終,陳嘉玲好好學習好好長大好好工作,但並沒有成為天之驕子,沒有在臺北定居,只是普普通通的一個人。

父母呢?也是刀子嘴豆腐心,嘴上不饒人,背後卻一直默默支持。

阿嬤去世前對陳嘉玲說,嫁不出去又怎樣?能夠自由自在的做自己就很棒!

在那一個夜晚,陳嘉玲與平凡的自己握手言和。既然明白自己從來就不是別人家的孩子,不如坦然接受「俗氣」的自己。

如今,陳嘉玲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在鄉下住上大house,過著自己喜歡的生活,儘管生活有諸多不如意,但她已經很滿足。

直到有一天,她路過了小時候常去的一個鬼屋,裡面長滿了雜草,荒廢無人管理。

那裡正在出售,價格正好是她銀行卡存款的數額,就在一剎那,她決定花光所有積蓄,買下「鬼屋」開始全新的生活。

41歲:買房、裝修、做自己

第二季的故事,發生在陳嘉玲回臺南兩年後。

這時,她開始跟小時候的初戀陳永森談起了戀愛,兩個人都40多了,誰也沒嫌棄誰。

故事的重點圍繞著陳嘉玲動手改造「鬼屋」開始。

「鬼屋」是一棟三角屋頂的紅磚房,裡外都沒有裝修。屋前有一個很大的院子,圍牆邊種了一棵大樹,小院也算有「臺式小清新」內味兒了。

原本的鬼屋,因為有女人在裡面上吊si去,幾十年都沒有賣出去。家人都覺得不吉利,認為陳嘉玲是吃錯藥了才會買下它。

而陳嘉玲呢?樂在其中,甚至連裝修都是她自己動手搞。

刷漆、打孔、釘釘子、搭閣樓……

一頓操作後,終於有了家的模樣。

整棟房子格局簡單,沒有嚴格的劃出幾室幾廳,只有客餐廚一體的區域和臥室。

中年回老家:做自己的主、與自己和解

如果你以為陳嘉玲回鄉後的日子過得幸福又順遂,那就錯了。

「大城市容不下肉身,小城市裝不下靈魂。」回鄉不會一勞永逸,永遠有你想不到的麻煩,比如過分「關心」你的家人們。

回老家兩年,陳嘉玲也有不少煩惱,但她也因此開始重新審視,自己與家庭、故鄉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繫。

她回憶起童年,自己12歲開始上國中那會兒,媽媽突然變得十分嚴厲。

年幼的陳嘉玲不懂,為什麼國中就會變得那麼可怕,不能看電視,不能留長髮,不能像國小一樣快樂?

後來媽媽才說,因為自己只有小學文化,所以希望她可以多讀書。只有好好學習才會有好的出路,否則就會像自己一樣13歲就進工廠上女工。

最終,陳嘉玲好好學習好好長大好好工作,但並沒有成為天之驕子,沒有在臺北定居,只是普普通通的一個人。

父母呢?也是刀子嘴豆腐心,嘴上不饒人,背後卻一直默默支持。

阿嬤去世前對陳嘉玲說,嫁不出去又怎樣?能夠自由自在的做自己就很棒!

在那一個夜晚,陳嘉玲與平凡的自己握手言和。既然明白自己從來就不是別人家的孩子,不如坦然接受「俗氣」的自己。

如今,陳嘉玲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在鄉下住上大house,過著自己喜歡的生活,儘管生活有諸多不如意,但她已經很滿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