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死到臨頭還不忘幽默一把,金聖歎戲弄劊子手:兄弟,好一把快刀!

作者:金滿樓

明末清初有位奇人名叫金聖歎, 其以評點《水滸傳》、《西廂記》等書而聞名。

平日生活中, 金聖歎也極為幽默有趣。 據說他考秀才時, 常借考試之際捉弄主考官, 或以俚辭入詩文, 或於卷尾作小詩譏刺時政, 因此屢試不第。

某年, 學使臨縣歲試, 以“如此則動心否乎” 命題。

金聖歎大筆一揮:“空山窮谷之中, 黃金萬兩;露白葭蒼而外, 有一美人, 試問夫子動心否乎?曰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

一口氣, 他連書39個“動”字交卷。

學使見了這答卷哭笑不得, 於是把他叫來究竟什麼意思?金聖歎說, 此謂“四十不動心”,

即孔夫子至“四十而不惑”之意也。

好不容易中了秀才後, 金聖歎還是脾氣不改。 有一次, 他拗不過家人的催促, 只得硬著頭皮去參加了考試。

考題發下來後, 金聖歎見題目為“西子來矣”, 要求是評述當年的吳越之事。 金聖歎不假思索, 便在卷上寫道:

“開東城, 西子不來;開南城, 西子不來;開北城, 西子不來;開西城, 則西子來矣!西子來矣, 吾乃喜見此美人矣!”

主考官看了哈哈大笑, 即在卷上批道:“秀才去矣!秀才去矣!”

不消說, 金聖歎肯定又是名落孫山。

順治十八年(1661年)四月, 吳縣縣令任維初每日催逼錢糧, 苛政猛于虎, 金聖歎等人大憤, 便帶領學生和吳縣士子一百多名, 到文廟孔子牌位前痛哭抗糧,

一路上, 士子們奔走呼叫:“孔夫子死了!”“孔夫子死了!”而又鳴鐘擊鼓,

向蘇州府衙進發, 一路上有萬人跟隨。

到蘇州後, 正好巡撫朱國治等人正在府衙祭奠順治皇帝靈位, 見這些人陣勢甚大, 藐視官府竟至於此, 當即下令鎮壓, 並逮捕多人, 金聖歎就名列其首。

後來, 包括金聖歎在內, 有十八名士人被判“斬立決”, 被殺于南京三山街,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哭廟案”。

據顧炎武記載, 金聖歎被關在獄中後, 他兒子帶著梨和蓮子前去探監, 父子相對, 抱頭痛哭。

金聖歎見兒子傷心, 便說, 別哭了, 我且口占一聯, 你來對下聯。 隨後他便吟出了一句上聯:“蓮子心中苦。 ”

他的兒子此時早已悲痛至極, 無心對聯。 金聖歎見兒子久久不對下聯, 便拿出梨子, 自己對出下聯:“梨兒腹內酸。 ”

臨別前, 兒子詢問他有什麼事要囑託的,

金聖歎把兒子叫到身邊, 悄悄對他說:

“醃菜和黃豆一起吃, 有胡桃的味道;花生米與豆腐乾同嚼, 有火腿滋味。 這個秘密只傳給你, 千萬別讓牢卒聽見了。 ”

幽默人生, 死而不已。 據傳, 金聖歎被處決前與人說, “殺頭不過清風過頸”, 這雖然比不過水滸群雄們說的“掉頭不過碗大的疤”的豪氣, 但意境和意思倒有異曲同工之處。

不過, 真到了刑場, 大師還是忍不住高呼一句:“殺頭, 至痛也!滅族, 至慘也!聖歎無意得此, 嗚呼哀哉, 然而快哉!”

大師幽默了一輩子, 到死時也沒忘了幽默一把。 臨刑前, 金聖歎就對行刑的劊子手說:“我手中攥著銀票, 你要是肯先殺我的話, 銀票就歸你。 ”

劊子手聽後大喜, 便對金聖歎首先行刑。

完事後, 劊子手急忙扳開金聖歎的手, 一看, 手裡還真有一張紙條。

不料等他打開一看, 卻只是一張白紙, 上面寫著幾個大字:

“好快刀也!”

另有一說:金聖歎被殺後, 其耳朵裡滾出兩個紙團。 眾人大驚之餘, 有人拾起打開一看, 原來每個紙團上都寫了個字:

一個是“好”字, 另一個是“疼”字!

功名視如糞土, 生死置之度外, 這就是金聖歎的高度幽默與詼諧, 這也是對統治者的極度輕蔑與不屑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