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愚蠢人講道理,聰明人講利弊:真正能打動人心的,從來不是講道理,而是講「利益」

請聽題:如何才能快速說服一個人?

相信有道友會回答, 當然是講道理。 但是恕我直言, 與其講道理, 不如講利弊。

01

人, 與其說是理性的,

不如說是感性的。

此言一出, 必然有朋友會反對的, 畢竟我們每個人看起來都很理性。 可是, 理性的背後是什麼呢?不妨做個簡單的推導。

如果你問一個家長, 為什麼要給孩子報各種培訓班呢?他會告訴你, 是為了提高成績。 為什麼要提高成績呢?他會告訴你, 現在學習競爭很大, 不補習容易被淘汰。 為什麼害怕被淘汰呢?他會告訴你, 害怕孩子找不到好工作, 賺不到錢。

於是乎, 一連串理性的行為背後, 最終還是落實到了金錢上。

學習為了賺錢成了最終目的, 這是不是源於感性的欲望呢?同理, 人們埋頭研究股市, 房產等理性投資專案, 最終目的還是會回歸到了金錢上。

既然人類想獲得金錢, 自然是為了滿足感性的欲望了。

雖然, 儒家講要「去人欲, 存天理」, 可現實中的你有欲望嗎?

雖然人們會回避, 逃避, 不可否認的是, 心底的欲望就在那裡, 不管你承不承認。 如果人沒有欲望, 又如何會浮躁, 焦慮, 甚至抑鬱呢?鬧著要躺平的人, 不就是因為欲望無法實現嗎?

於是乎, 哲學家叔本華得出一個結論, 人類看起來是理性的, 其實是感性的。 理性的行為背後往往是受感性的欲望支配的。

相信有朋友會反駁說, 我活著就不為金錢, 我就是為了維護世界和平, 匡扶人間正道。 我人生的意義就「為天地立心, 為生民立命, 為往聖繼絕學, 為萬世開太平」。

很顯然這是崇高的人, 已經脫離了世俗的物欲, 開始追求精神靈魂昇華了。 但是, 如果你去翻翻馬斯洛的五大需求層次理論,

你會發現這不過是高層次的需求。

需求的定義是:由需要而產生的欲望要求。

02

眾所周知, 阿信的主業是研究鬼穀子的。 關於「欲望」這個概念, 我見過最好的解讀就是鬼穀子。

鬼穀子在《養志法靈龜》中講:有所欲, 志存而思之。 志者, 欲之使也。 欲多則心散,

心散則志衰, 志衰則思不達也。

什麼意思呢?如果一個人有了某種欲望, 就會在心中想著如何去滿足。 所以說, 志向不過是欲望的驅使的。 立志很顯然是個理性的目的, 但其背後確實受到了欲望的支配。

如果辯證地看, 人有欲望也並不是什麼壞事。 正因為人有欲望, 才有了實現欲望的行動力, 人才會成長, 社會才會進步。

當然了, 鬼穀子也同樣提醒「欲多則心散」, 欲望多了, 心神就會渙散不集中了, 意志就容易消沉。

網路上有句話聽起來很有道理「小孩子才做選擇題, 成年人的我全都要」。 這本是一種戲謔, 但也從側面說明了成年人的欲望比小孩子更多。 這也就難怪老子嚷嚷著要「複歸於嬰兒」了。

無獨有偶, 以朱熹, 王陽明為代表的儒生們提倡「去人欲,

存天理」。 儒家甚至主張用理性的人倫綱常來制約男女私欲, 其結果如何呢?

感性的欲望比理性的行為更本質。 比如, 一個理性人自以為自己的生活, 戀愛, 結婚, 工作都是理性選擇的結果。 可是, 真正驅動你的會不會是欲望呢?諸如, 繁衍的欲望, 享樂的欲望, 征服的欲望等等。

你確定你以為你理性做出選擇的背後, 不是受原始欲望驅動的嗎?

03

這跟鬼穀子的遊說有什麼關係呢?咱們不妨講個案例, 順便陶冶下情操。

在《戰國策·秦惠王謂寒泉子》中, 秦惠王遇到了困難去請教隱士寒泉子。 秦惠王說:

「蘇秦太欺負人了, 居然想以一己之力用合縱六國的策略來對付我大秦, 寡人恨死蘇秦了, 打算派武安君白起去教訓一下他們這些不長眼的傢伙們。 」

寒泉子說:「NO,NO,NO,如果想攻城掠地,用白起是對的。如果出使諸侯為我們秦國爭取利益,讓他們乖乖聽話,那大王就應該派張儀才行」。

結果,秦惠王曰:「受命」,我接受你的建議。

從這個案例上,你能看出來什麼呢?寒泉子是通過講道理的方式說服秦惠王的嗎?好像是。那麼秦惠王採納寒泉子建議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呢?

寒泉子的建議很符合兵家「其次伐交,其次用兵」策略,先派出張儀用外交策略去連橫六國,比起派白起攻城掠地要更高效,更經濟,更實惠。精于算帳的秦惠王怎麼會不明白花小錢辦大事的道理?

與其說,秦惠王是被寒泉子的道理說服的,不如說寒泉子知道他的核心欲望,秦惠王是被寒泉子講的利益說服的。

從大國講是如此,從小家講也是如此。諸如,你家鄰居為了圖方便,總是把一些廢品雜貨放你家的地方,一到夏天就蒼蠅亂飛。

這時候,你如果跟鄰居說「亂放雜物不是一種美德」的道理,你猜他會怎麼做呢?可能會覺得你好欺負,堆得更多。

這時候你如果換一個方式告訴他,第一,如果你接著放,我會去居委會,物業投訴你,我會網路曝光你。我也會向你學習,正好我家裡也有很多垃圾沒地方放呢。第二,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咱們這麼多年的鄰居了,和和睦睦地相處多好。

你的一席話講完後,對方衡量的是什麼?你說的話有沒有道理?錯!他會思考劃不劃算。如果他繼續堆著,就是利大於弊。如果他「改邪歸正」了,就說明弊大於利,考慮的其實是自己的利益,欲望決定行動。如果你講得恰好合乎他的欲望,符合他的利益,那麼,

有利益就有道理,沒利益就沒道理!

04

在叔本華看來,是欲望主宰著人類,人是受欲望驅使的感性動物,感性比理性更直接,更純粹。根據這個邏輯,司馬遷講「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的言外之意是,看起來理性的行為其實是為感性的欲望服務的,感性的欲望支配著理性的行為,所以哪裡有利益,人就去哪裡。

人是欲望的集合體,總有人以為能征服欲望,事實上不是人有欲望,而是人即欲望。

在鬼穀子看來,說服的本質,並不是跟人講道理,而是滿足對方的欲望。比如,他說「摩之以其欲,焉有不聽者」,揣摩到了對方的喜好欲望,哪有人會不聽你的話呢?

真正能打動人心的,從來不是道理,而是利益!

寒泉子說:「NO,NO,NO,如果想攻城掠地,用白起是對的。如果出使諸侯為我們秦國爭取利益,讓他們乖乖聽話,那大王就應該派張儀才行」。

結果,秦惠王曰:「受命」,我接受你的建議。

從這個案例上,你能看出來什麼呢?寒泉子是通過講道理的方式說服秦惠王的嗎?好像是。那麼秦惠王採納寒泉子建議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呢?

寒泉子的建議很符合兵家「其次伐交,其次用兵」策略,先派出張儀用外交策略去連橫六國,比起派白起攻城掠地要更高效,更經濟,更實惠。精于算帳的秦惠王怎麼會不明白花小錢辦大事的道理?

與其說,秦惠王是被寒泉子的道理說服的,不如說寒泉子知道他的核心欲望,秦惠王是被寒泉子講的利益說服的。

從大國講是如此,從小家講也是如此。諸如,你家鄰居為了圖方便,總是把一些廢品雜貨放你家的地方,一到夏天就蒼蠅亂飛。

這時候,你如果跟鄰居說「亂放雜物不是一種美德」的道理,你猜他會怎麼做呢?可能會覺得你好欺負,堆得更多。

這時候你如果換一個方式告訴他,第一,如果你接著放,我會去居委會,物業投訴你,我會網路曝光你。我也會向你學習,正好我家裡也有很多垃圾沒地方放呢。第二,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咱們這麼多年的鄰居了,和和睦睦地相處多好。

你的一席話講完後,對方衡量的是什麼?你說的話有沒有道理?錯!他會思考劃不劃算。如果他繼續堆著,就是利大於弊。如果他「改邪歸正」了,就說明弊大於利,考慮的其實是自己的利益,欲望決定行動。如果你講得恰好合乎他的欲望,符合他的利益,那麼,

有利益就有道理,沒利益就沒道理!

04

在叔本華看來,是欲望主宰著人類,人是受欲望驅使的感性動物,感性比理性更直接,更純粹。根據這個邏輯,司馬遷講「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的言外之意是,看起來理性的行為其實是為感性的欲望服務的,感性的欲望支配著理性的行為,所以哪裡有利益,人就去哪裡。

人是欲望的集合體,總有人以為能征服欲望,事實上不是人有欲望,而是人即欲望。

在鬼穀子看來,說服的本質,並不是跟人講道理,而是滿足對方的欲望。比如,他說「摩之以其欲,焉有不聽者」,揣摩到了對方的喜好欲望,哪有人會不聽你的話呢?

真正能打動人心的,從來不是道理,而是利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