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新聞»正文

茹素無關宗教信仰, 巫裔開素食餐廳推廣健康飲食

在一般人的印象當中, 我國的茹素者不是佛教徒就是興都教徒, 茹素的巫裔同胞很少見。 但隨著全球各地越來越重視素食的好處,

我國的素食餐廳可說是如雨后春筍般涌現, 也有越來越多巫裔年輕一代愿意嘗鮮, 推廣素食的獨特魅力, 形成另一種與宗教無關, 而強調健康飲食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本地一位選擇純素飲食的馬來穆斯林, 為了向更多同胞推廣素食, 而開設純素食餐廳, 希望在享受純素飲食生活之余, 也將這股善能量散播出去。

拉吉古瑪昔說, 如今茹素不一定關乎宗教信仰, 更多時候, 茹素只與健康、環保和愛護動物有關。

素食協會:素食餐廳持續增加

馬來西亞是個多元種族國家, 從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的素食餐廳及各種有機食材的店鋪, 都可以感受到素食的魅力正席卷著我國各大都市。

大馬素食協會主席拉吉古瑪昔在接受星洲日報訪問時說, 吃素, 長久以來給人的刻板印象是因為宗教信仰而吃, 但這樣的觀念是時候轉變了, 如今茹素的理由更多與健康、環保和愛護動物有關。

“全馬有超過2000家素食餐廳, 并且數量持續在增加中, 因為越來越多人開始吃素, 所以存在這樣的需求。

如今有越來越多巫裔, 尤其巫裔年輕人, 出于健康、環保或愛護動物理由, 響應茹素。

越來越多巫裔青年茹素

他說, 華裔和印裔茹素相當普遍, 但如今有越來越多巫裔, 尤其巫裔年輕人, 響應茹素。

“過去, 茹素總是與宗教信仰聯系在一起, 比如印裔因信奉不同的神祇,

而在星期一、星期四與星期六吃素;而華人占多數的佛教徒, 也因為強調不殺生而吃素, 尤其是如每逢農歷初一、十五要吃素。 ”

“但現在, 很多人吃素卻不是因為宗教信仰, 而是基于健康、環保或愛護動物。 ”

他對國內穆斯林經營的素食餐飲業者如數家珍, 據他了解, 國內目前有超過1000名的馬來穆斯林素食者, 當中有很多30歲以下的年輕人, 也不乏自己開素食餐廳, 或提供素食自助餐服務。

“我認識的一對馬來年輕夫妻甚至研發了純素冰淇淋, 還有純素食者廚師網紅‘Chef Dave’也曾透露過, 他的粉絲有70%是來自巫裔。 ”

“這都顯示越來越多巫裔, 尤其巫裔年輕人, 響應茹素。 ”

純素版墨西哥卷餅是法茲餐廳的熱銷食物。

已成新時代健康生活態度

拉吉古瑪昔認為, 無論是基于宗教信仰、健康、環保還是愛護動物的理由, 茹素不再局限于某些宗教或種族, 開始有越來越多人響應, 已經成為一種跨越宗教和種族的新時代健康生活態度。

不僅如此, 部分宗教如佛教如今看待素食的角度, 不再只因為慈悲不殺生,如今也強調了吃素保健康、環保、節能減碳、減少暖化、平衡生態等觀念,推廣茹素愛護地球的行動。

此外,大馬素食者也比其他國家的素食者更幸福,因為除了基本的三大種族風味的素食之外,近年來素食也變得多樣化,西式、日式、韓式等都有,茹素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可以非常多樣化、時尚、健康。

法茲餐廳的顧客并非都是素食者,法茲經常會跟他們交流素食的益處。

法茲胡先:健康亮紅燈嘗試素食

巫裔同胞不僅吃素,更開起了素食餐廳。

法茲胡先自稱是馬來西亞第一位經營素食餐廳的馬來穆斯林,他坦言,從前他的人生字典里沒有“素食”(Vegetarian)或者是“純素”(Vegan)兩個詞,這對他而言是“Alien Concept”——近乎是外星人的概念。

后來因為健康亮紅燈,嘗試素食后,讓法茲胡先不得不思考要改變飲食習慣,也決定開一家素食餐廳,不分種族宗教,來推廣素食之美。

法茲胡先向來注重飲食,也有健身的習慣,曾經每周5至6次在健身房鍛煉。未料在10年前,他的健康出現狀況,不僅膽固醇和尿酸指數升高,肝功能也出現問題。

純素飲食可改善體質

他擔心自己步上父親因心臟病去世的后塵,于是開始積極尋找不依賴藥物的療法,最后發現純素飲食可改善體質。

“我的父親有高血壓,因為心臟病過世,我知道他的病痛是來自于他的飲食,所以我的醫生告訴我,如果不照顧好自己,那會是我步上的后塵。”

“我戒掉所有動物性飲食,我的身體狀況因此出現好轉,體檢報告指數也良好。”

法茲胡先對醫生坦言自己并沒有服藥,或許是改變純素飲食習慣的效果,醫生也贊同他的做法,“既然如此,我就決定說,那就繼續吃純素吧。“

法茲胡先說,餐廳取名為“SALA”,是取自西班牙文slavar a los animales的首字母縮寫,這句話在西班牙文是“拯救動物”的意思。

被母質疑要改宗教信仰

法茲胡先分享,一開始吃素時,不僅周圍人都質疑他,母親甚至還一度以為他要改變宗教信仰。

“當你和身邊的人說你要茹素時,他們會問說:‘你是要改信別的宗教嗎?’”

“因為在馬來西亞,人們總是將素食和宗教聯系起來。”

剛開始時,他的確覺得很孤單,“我周圍沒有人吃素,華人和興都徒從小就知道,初一十五要吃素,但對馬來人而言,這是個外星概念。”

吃肉非馬來社會飲食文化

馬來食物里有很多動物成分,但法茲胡先發現,出生在柔佛麻坡的母親,小時候其實很少吃肉,三餐多是天貝等蔬菜豆類,肉類只有每逢佳節才有得吃。

因此他認為,吃肉其實并非馬來社會的飲食文化,而是后來才養成的飲食習慣,“你看即便是在馬來社會,肉曾經也不是人們每天都會吃的食物。”

法茲胡先還說,巫裔茹素的概念其實符合伊斯蘭“博愛和平”的信念,“我一直都很喜歡動物,那為什么只選擇愛一些動物,而不去愛所有的動物呢?”

搭配豐富的素椰漿飯,令人看了垂涎欲滴。

華裔業者分享獨門秘方

茹素后,法茲胡先心底萌生一個愿望——開一家素食餐廳。

他笑言,母親本來希望他開肯德基快餐店(KFC),因為擔心他開素食餐廳會虧錢。但法茲解釋,自己開餐廳并非旨在賺錢,而是希望以自己的故事做分享,把素食的好處,不分種族宗教地帶給更多的人。

法茲胡先不是孤軍奮戰,他說,本地華裔同業者,為推廣素食理念,愿意大方分享獨門秘方給他。

“素食者社群最美麗的地方在于,他們非常樂意幫助你,一位華裔同行給了我很大的幫助,她非常驚訝一名巫裔竟然要開素食餐館,感到非常開心期待,甚至說無條件讓我到她的廚房觀摩學習。”

“現在我所用的大部分高級而美味的菇類食材,都是她餐廳所供應的。”

法茲希望餐廳選擇更多樣化,新近才引進了素麻辣炸菇。

與各族交流素食好處

法茲胡先希望把素食推廣給不同族群的人,因此他的餐廳主打墨西哥餐之余,也另有本地馬來美食、中餐小吃和自制蛋糕等,以迎合不同人口味。餐廳顧客多來自華巫印三族,也有外國人,法茲胡先常會跟他們交流素食的好處。

“當我決定開餐廳時,我要去除人們把素食和宗教聯系在一起的觀念,餐廳與任何種族、宗教無關……(選擇素食,)你不僅讓自己的身體變更健康、達到療愈效果,也對環境和動物帶來好處。”

餐廳自2017年開業以來,法茲胡先看到了顧客群體的變化,有越來越多新生代巫裔接受素食,不時能看見巫裔年輕人帶著一家大小和長輩光顧餐廳,其中最令法茲胡先難忘的是一位從登嘉樓遠道而來的馬來顧客。

“有一戶馬來家庭從登嘉樓遠道而來,他說一家五口來到吉隆坡,所以特地過來餐廳看看,我問他是素食者嗎?他說自己正在嘗試純素生活,主要是健康因素,他是糖尿病患者,想要有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能把不同的飲食文化傳達給同胞,這讓法茲胡先感到欣慰。他說,只要大家能夠多吃一餐素,就等于少吃一餐肉。

法茲胡先希望人人都能體會素食的好處,并呼吁:“吃得健康,活得慈悲,愛得無條件。(Eat healthy, Live compassionately, Love unconditionally.)”

不再只因為慈悲不殺生,如今也強調了吃素保健康、環保、節能減碳、減少暖化、平衡生態等觀念,推廣茹素愛護地球的行動。

此外,大馬素食者也比其他國家的素食者更幸福,因為除了基本的三大種族風味的素食之外,近年來素食也變得多樣化,西式、日式、韓式等都有,茹素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可以非常多樣化、時尚、健康。

法茲餐廳的顧客并非都是素食者,法茲經常會跟他們交流素食的益處。

法茲胡先:健康亮紅燈嘗試素食

巫裔同胞不僅吃素,更開起了素食餐廳。

法茲胡先自稱是馬來西亞第一位經營素食餐廳的馬來穆斯林,他坦言,從前他的人生字典里沒有“素食”(Vegetarian)或者是“純素”(Vegan)兩個詞,這對他而言是“Alien Concept”——近乎是外星人的概念。

后來因為健康亮紅燈,嘗試素食后,讓法茲胡先不得不思考要改變飲食習慣,也決定開一家素食餐廳,不分種族宗教,來推廣素食之美。

法茲胡先向來注重飲食,也有健身的習慣,曾經每周5至6次在健身房鍛煉。未料在10年前,他的健康出現狀況,不僅膽固醇和尿酸指數升高,肝功能也出現問題。

純素飲食可改善體質

他擔心自己步上父親因心臟病去世的后塵,于是開始積極尋找不依賴藥物的療法,最后發現純素飲食可改善體質。

“我的父親有高血壓,因為心臟病過世,我知道他的病痛是來自于他的飲食,所以我的醫生告訴我,如果不照顧好自己,那會是我步上的后塵。”

“我戒掉所有動物性飲食,我的身體狀況因此出現好轉,體檢報告指數也良好。”

法茲胡先對醫生坦言自己并沒有服藥,或許是改變純素飲食習慣的效果,醫生也贊同他的做法,“既然如此,我就決定說,那就繼續吃純素吧。“

法茲胡先說,餐廳取名為“SALA”,是取自西班牙文slavar a los animales的首字母縮寫,這句話在西班牙文是“拯救動物”的意思。

被母質疑要改宗教信仰

法茲胡先分享,一開始吃素時,不僅周圍人都質疑他,母親甚至還一度以為他要改變宗教信仰。

“當你和身邊的人說你要茹素時,他們會問說:‘你是要改信別的宗教嗎?’”

“因為在馬來西亞,人們總是將素食和宗教聯系起來。”

剛開始時,他的確覺得很孤單,“我周圍沒有人吃素,華人和興都徒從小就知道,初一十五要吃素,但對馬來人而言,這是個外星概念。”

吃肉非馬來社會飲食文化

馬來食物里有很多動物成分,但法茲胡先發現,出生在柔佛麻坡的母親,小時候其實很少吃肉,三餐多是天貝等蔬菜豆類,肉類只有每逢佳節才有得吃。

因此他認為,吃肉其實并非馬來社會的飲食文化,而是后來才養成的飲食習慣,“你看即便是在馬來社會,肉曾經也不是人們每天都會吃的食物。”

法茲胡先還說,巫裔茹素的概念其實符合伊斯蘭“博愛和平”的信念,“我一直都很喜歡動物,那為什么只選擇愛一些動物,而不去愛所有的動物呢?”

搭配豐富的素椰漿飯,令人看了垂涎欲滴。

華裔業者分享獨門秘方

茹素后,法茲胡先心底萌生一個愿望——開一家素食餐廳。

他笑言,母親本來希望他開肯德基快餐店(KFC),因為擔心他開素食餐廳會虧錢。但法茲解釋,自己開餐廳并非旨在賺錢,而是希望以自己的故事做分享,把素食的好處,不分種族宗教地帶給更多的人。

法茲胡先不是孤軍奮戰,他說,本地華裔同業者,為推廣素食理念,愿意大方分享獨門秘方給他。

“素食者社群最美麗的地方在于,他們非常樂意幫助你,一位華裔同行給了我很大的幫助,她非常驚訝一名巫裔竟然要開素食餐館,感到非常開心期待,甚至說無條件讓我到她的廚房觀摩學習。”

“現在我所用的大部分高級而美味的菇類食材,都是她餐廳所供應的。”

法茲希望餐廳選擇更多樣化,新近才引進了素麻辣炸菇。

與各族交流素食好處

法茲胡先希望把素食推廣給不同族群的人,因此他的餐廳主打墨西哥餐之余,也另有本地馬來美食、中餐小吃和自制蛋糕等,以迎合不同人口味。餐廳顧客多來自華巫印三族,也有外國人,法茲胡先常會跟他們交流素食的好處。

“當我決定開餐廳時,我要去除人們把素食和宗教聯系在一起的觀念,餐廳與任何種族、宗教無關……(選擇素食,)你不僅讓自己的身體變更健康、達到療愈效果,也對環境和動物帶來好處。”

餐廳自2017年開業以來,法茲胡先看到了顧客群體的變化,有越來越多新生代巫裔接受素食,不時能看見巫裔年輕人帶著一家大小和長輩光顧餐廳,其中最令法茲胡先難忘的是一位從登嘉樓遠道而來的馬來顧客。

“有一戶馬來家庭從登嘉樓遠道而來,他說一家五口來到吉隆坡,所以特地過來餐廳看看,我問他是素食者嗎?他說自己正在嘗試純素生活,主要是健康因素,他是糖尿病患者,想要有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能把不同的飲食文化傳達給同胞,這讓法茲胡先感到欣慰。他說,只要大家能夠多吃一餐素,就等于少吃一餐肉。

法茲胡先希望人人都能體會素食的好處,并呼吁:“吃得健康,活得慈悲,愛得無條件。(Eat healthy, Live compassionately, Love unconditionally.)”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