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民國范兒】馬幼漁的女兒

有母以子貴者, 也有父以女顯者。

1930年代, 北大教授馬幼漁的女兒馬玨, 也在北大念書, 人長得漂亮, 曾兩度登上《北洋畫報》封面。 當時流行過一句玩笑話:馬幼漁對北大有啥貢獻?最大的貢獻就是為北大生了個漂亮的女兒。

張中行在其《負暄瑣話》和《負暄三話》中多次提及馬玨。 《馬幼漁》一文道:「校花, 閨門待字, 其在男學生群裡的地位、印象以及白日之夢等等可不言而喻, 這且不管;馬先生卻因此而受到株連……背地裡,

戲呼為老丈人。 」《馬玨》一文道:「馬玨在政治系上學, 有一頂了不得的帽子, ‘校花’。 ……上課, 有些人就儘量貼近她坐, 以期有機會能交談兩句……我呢, 可謂高明, 不是見亭亭玉立而心如止水, 而是有自知之明, 自慚形穢, 所以共同出入紅樓三年(她1934年離校), 我沒有貼近她坐過, 也就沒有交談的光榮經歷。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天不禁情, 似蛾撲燈, 馬玨收到過男同學不計其數的求愛信, 最多時, 每日當以十封計。

馬幼漁, 浙江鄞縣人, 借著與父親的同鄉關係, 向有澹泊之守、鎮定之操的魯迅, 與馬家女兒也有了往還。 情乃萬緣之根, 花棚石磴, 小坐即可微醺。 《魯迅日記》記馬玨者, 五十三次之多。 馬玨給魯迅有信廿八封,

而魯迅回信十三次。 一紙八行, 字斟句酌, 上面寫著什麼。 另送書多次, 所送書籍有《癡華》、《唐宋傳奇集》、《思想·山水·人物》、《藝苑朝華》(兩期)、《奔流》(一期)、《美術史潮論》、《新俄畫選》、《勇敢的約翰》、《墳》等。

錢鐘書《圍城》雲:「女人不肯花錢買書, 大家都知道的。 男人肯買糖、衣料、化妝品,

送給女人, 而對於書只肯借給她, 不買了送她, 女人也不要他送。 這是什麼道理?借了要還的, 一借一還, 一本書可以做兩次接觸的藉口, 而且不著痕跡。 這是男女戀愛的必然的初步, 一借書, 問題就大了。 」送書, 是否也是錢先生所破解的那重意思。 後來, 馬玨嫁給了天津海關職員楊觀保, 羅敷有夫後, 魯迅遂結束與之通訊, 潮信難通, 空向桃花尋往跡, 書也不送了, 心為形役, 謾勞桐葉寄舊思。 豆蔻本無意, 丁香空結愁, 據李霽野記述:「一次送書給我們時, 他托我們代送一本給她, 我談到她已經結婚了, 先生隨即認真地說, 那就不必再送了。 」雁陣驚寒, 聲斷衡陽, 先生心頭定有忽來的頹然秋意。

晚清以降, 男女平等思想廣播, 至民初, 女子學堂已遍佈城鄉。

山河綿邈, 粉黛若新, 此時衡量美女的尺度, 顯然加入了學識的成分, 讀書者不賤, 男女皆然。 所謂的民國四大美女, 林徽因, 陸小曼, 周璿, 阮玲玉, 美貌之外, 才氣尚奪人, 皆具脫穎之才, 絕塵之氣。

世事助讀書, 讀書通世事, 對知識女性的塑造, 父親的功用至關重要。 1920年, 林徽因曾隨父親林長民遊歷歐洲, 眼界由此大開, 在倫敦受女建築師房東的影響, 立下攻讀建築學志向。 據馬玨《女兒當自強》回憶:「大約在一九二六年, 我開始考慮起兩年後報考大學的志願來, 不知怎的, 我很想學農, 就去問父親。 」1928年春, 馬玨考入北大預科, 1930年轉入政治系本科。 對於她後來上政治系, 全然父願, 父親讓她上政治系, 二妹馬琰上法律系, 認為「中國婦女地位最低, 你們出來要為爭取女權做些事情」。父親還對馬玨說:「你出來可以當公使。過去當公使的都是男的,他們帶夫人出國。你開個頭,由女的當公使,你帶丈夫去赴任嘛。」抗戰期間,馬寅初曾在重慶大學商學院大禮堂演講,臺下混進幾個特務,情況危急。馬寅初帶著女兒與棺木上臺,憤然道:「為了真理,我不能不講。我帶了棺材,是準備吃特務的子彈;帶女兒來是讓她親眼看著,特務是怎樣卑鄙地向她爸爸開黑槍的,以便她堅定地繼承我的遺志!」

隨遇而安,不圖將來,馬玨終於沒能成為公使,這與之後來的琵琶從此無新曲有關,否則很有可能入選好事者設計的「四大美女」之列。楊絳說:「人的尊卑,不靠地位,不由出身,只看你自己的成就。我們不妨加一句:‘是什麼料,充什麼用。’假如是一個蘿蔔,就力求做個水多肉脆的好蘿蔔;假如是棵白菜,就應力求做一棵滋滋實實的包心好白菜。」人之長相,三十歲前仗父母賜予,三十歲後由自己修得。美人遲暮,紅顏易失,學識修養無疑是後天水分的滋補。

馬玨者,後人多已不識,仍需冠以馬幼漁女兒之謂;如今知林長民者,多因女兒林徽因。林語堂曾在一所女子學校演講:「我勸你們不要選文學為職業,中國有一個著名的女詞人,叫李清照,她就是嫁了宰相兒子趙明誠,解決了吃飯問題,才能做出好詞來的,她的詞只能換三碗綠豆湯。而趙明誠在文學史上的大功,就是養活了李清照。」林長民在近代史上的大功,似乎不在其政治生涯的精彩,而在養活了女兒林徽因。

你們出來要為爭取女權做些事情」。父親還對馬玨說:「你出來可以當公使。過去當公使的都是男的,他們帶夫人出國。你開個頭,由女的當公使,你帶丈夫去赴任嘛。」抗戰期間,馬寅初曾在重慶大學商學院大禮堂演講,臺下混進幾個特務,情況危急。馬寅初帶著女兒與棺木上臺,憤然道:「為了真理,我不能不講。我帶了棺材,是準備吃特務的子彈;帶女兒來是讓她親眼看著,特務是怎樣卑鄙地向她爸爸開黑槍的,以便她堅定地繼承我的遺志!」

隨遇而安,不圖將來,馬玨終於沒能成為公使,這與之後來的琵琶從此無新曲有關,否則很有可能入選好事者設計的「四大美女」之列。楊絳說:「人的尊卑,不靠地位,不由出身,只看你自己的成就。我們不妨加一句:‘是什麼料,充什麼用。’假如是一個蘿蔔,就力求做個水多肉脆的好蘿蔔;假如是棵白菜,就應力求做一棵滋滋實實的包心好白菜。」人之長相,三十歲前仗父母賜予,三十歲後由自己修得。美人遲暮,紅顏易失,學識修養無疑是後天水分的滋補。

馬玨者,後人多已不識,仍需冠以馬幼漁女兒之謂;如今知林長民者,多因女兒林徽因。林語堂曾在一所女子學校演講:「我勸你們不要選文學為職業,中國有一個著名的女詞人,叫李清照,她就是嫁了宰相兒子趙明誠,解決了吃飯問題,才能做出好詞來的,她的詞只能換三碗綠豆湯。而趙明誠在文學史上的大功,就是養活了李清照。」林長民在近代史上的大功,似乎不在其政治生涯的精彩,而在養活了女兒林徽因。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