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父母經常吼孩子?孩子容易出現以下4種問題,家長要重視

很多家長教育熊孩子的一個方法就是「吼」, 因為熊孩子一般都不愛聽父母的嘮叨, 當孩子犯錯誤時, 家長就只能用力「吼」。 其實這樣的做法, 反而錯過了讓孩子自我認識不足的最佳時機。

一般家長在「吼」的過程中, 都是帶有情緒的。 一味的指責和謾駡, 不僅沒有任何教育作用, 而且會激發孩子的逆反心理。 父母經常吼孩子, 對孩子會有4大「壞處」!可能影響孩子一生。

經常吼孩子會造成哪些影響?

1、產生扭曲感受

父母經常吼叫孩子, 其實是在給孩子一種心理暗示:

我總是做的不好, 所以父母才會經常吼我。 長此以往, 孩子會認為自己就是一個糟糕的人。

長期生活在充斥著吼叫、斥責聲音家庭的孩子, 感受不到來自父母的關愛, 缺少愛的滋養, 無法做到自愛, 做事情缺乏自信, 對自己也缺乏正確客觀的認識。

2、影響孩子專注力

有的家長會發現, 時間久了, 吼叫的作用好像就減弱了。 之所以會這樣, 其實和人的大腦反應有關。

當一件事情變成了習慣, 注意力就會產生游離, 大腦會認為不需要投入更多的專注力在這件事情上。

於是孩子在習慣了父母的吼叫和訓斥後, 會自動忽略家長的說話內容, 吼叫自然就成為最無用的辦法。

孩子經常處於注意力游離狀態, 對專注力會造成嚴重傷害。 當孩子把這種狀態帶到學校、帶入課堂, 就會成為老師口中的問題學生。

3、改變孩子腦部結構

孩子的腦部發育受很多因素影響, 其中外部的語言刺激也是重要的一環。

如果父母總是吼孩子, 那麼給孩子吃再多的營養品也無法促進孩子大腦發育。

2011年, 美國科學家Teicher和他的團隊, 掃描了21個18-25歲的曾經遭受過父母語言暴力的青年, 發現:

父母的言語暴力會增加腦部左側顳上回的灰質體積。 而這個區域的灰質體積越多, 人的言語理解能力、表達能力就越差。 由此可見, 吼叫真的會影響孩子大腦結構。 同時, 出現抑鬱癥、焦慮癥等精神問題的機率也會明顯增加。

4、孩子易急躁、撒謊

情緒非常容易感染, 如果父母天天吼孩子, 那麼孩子遇到事情, 也會大喊大叫。

因為他們下意識會覺得「吼叫」是解決問題的一種很便捷的方式。 久而久之, 孩子的性格也會變得急躁。

孩子學會撒謊, 也很有可能就是父母「吼」出來的。

父母經常吼孩子, 會給孩子造成一種壓迫感, 並且這種壓迫感會伴隨著孩子做每一件事。

如果孩子某件事沒有做好, 他會為了逃避父母的「吼罵」, 而去撒謊。

長此以往, 長大後就會害怕承擔責任, 事事想逃避。

對孩子大吼大叫還會產生很多惡劣的影響, 例如導致孩子形成叛逆性人格,孩子變得自卑怯懦、脾氣暴躁、缺少耐心等等。

當孩子犯錯後,父母除了「吼」,還可以怎樣做?

「大吼大叫」是低情商的表現,也是父母失敗的教育方式。當孩子犯了錯誤之後,如果父母能夠正確處理,會讓孩子馬上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且承擔相應的後果,孩子在以後不會再犯類似的錯誤。

1、父母要允許孩子發洩自己的情緒

除了成年人有脾氣,小孩子也一樣有脾氣,當孩子犯了錯誤之後,會產生一些負面的情緒,在這個時候,父母首先要允許孩子把自己的情緒發洩出來,不要讓孩子憋在心裡。比如孩子看到自己喜歡的玩具,十分想買,遭到了父母的拒絕之後,會大哭大鬧,雖然孩子的這種做法會讓父母感到有些丟臉,但是父母也要讓孩子先把情緒發洩出來,不然孩子在以後遇到類似的事情時,仍然會出現這樣的情緒,可能會犯同樣的錯誤。

2、孩子發洩完情緒之後,父母要「以理服人」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學會講道理。當孩子把自己的情緒發洩完之後,父母要靜下心來和孩子講道理,讓孩子知道自己在什麼地方做錯了,父母耐心細緻的為孩子講解,孩子才能夠聽進去。

3、讓孩子承擔相應的後果

當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之後,父母要讓孩子承擔相應的後果,必要的時候可以對孩子進行一些懲罰,不要包庇孩子。父母這樣做,可以讓孩子的責任心變強,並且能夠勇於承認錯誤,不會推卸責任。

4、最後要教會孩子如何改正

孩子生下來就像是一張白紙,父母怎樣教,孩子就怎樣做。孩子犯了錯誤,並不知道應該如何改正,父母要把改正的方法教給孩子,這樣做可以讓孩子在以後能夠做到知錯就改,而不是犯錯之後選擇逃避懲罰。

Wendy媽有話說:

總之,教育孩子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父母要有足夠的耐心,孩子的成長過程很漫長,在這個過程當中,父母要不斷引導孩子、教育孩子,有些事需要反復對孩子講解,孩子才能夠變得越來越優秀。

法國教育家盧梭指出:打罵不能解決孩子的教育問題,只能宣洩父母的急躁情緒。

如果父母的性格過於暴躁,為了孩子,一定要改正,否則自己暴躁的性格,可能會影響孩子性格的塑造。父母如果想讓孩子變優秀,首先要自我反思一下,看看自己是不是足夠優秀,並且試想一下,如果孩子的脾氣和自己一樣的暴躁,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哪些影響。父母教育孩子,要有「同理心」,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不要用自己認為可行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否則不但不會對孩子的成長起到幫助,反而會影響孩子的成長。

例如導致孩子形成叛逆性人格,孩子變得自卑怯懦、脾氣暴躁、缺少耐心等等。

當孩子犯錯後,父母除了「吼」,還可以怎樣做?

「大吼大叫」是低情商的表現,也是父母失敗的教育方式。當孩子犯了錯誤之後,如果父母能夠正確處理,會讓孩子馬上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且承擔相應的後果,孩子在以後不會再犯類似的錯誤。

1、父母要允許孩子發洩自己的情緒

除了成年人有脾氣,小孩子也一樣有脾氣,當孩子犯了錯誤之後,會產生一些負面的情緒,在這個時候,父母首先要允許孩子把自己的情緒發洩出來,不要讓孩子憋在心裡。比如孩子看到自己喜歡的玩具,十分想買,遭到了父母的拒絕之後,會大哭大鬧,雖然孩子的這種做法會讓父母感到有些丟臉,但是父母也要讓孩子先把情緒發洩出來,不然孩子在以後遇到類似的事情時,仍然會出現這樣的情緒,可能會犯同樣的錯誤。

2、孩子發洩完情緒之後,父母要「以理服人」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學會講道理。當孩子把自己的情緒發洩完之後,父母要靜下心來和孩子講道理,讓孩子知道自己在什麼地方做錯了,父母耐心細緻的為孩子講解,孩子才能夠聽進去。

3、讓孩子承擔相應的後果

當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之後,父母要讓孩子承擔相應的後果,必要的時候可以對孩子進行一些懲罰,不要包庇孩子。父母這樣做,可以讓孩子的責任心變強,並且能夠勇於承認錯誤,不會推卸責任。

4、最後要教會孩子如何改正

孩子生下來就像是一張白紙,父母怎樣教,孩子就怎樣做。孩子犯了錯誤,並不知道應該如何改正,父母要把改正的方法教給孩子,這樣做可以讓孩子在以後能夠做到知錯就改,而不是犯錯之後選擇逃避懲罰。

Wendy媽有話說:

總之,教育孩子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父母要有足夠的耐心,孩子的成長過程很漫長,在這個過程當中,父母要不斷引導孩子、教育孩子,有些事需要反復對孩子講解,孩子才能夠變得越來越優秀。

法國教育家盧梭指出:打罵不能解決孩子的教育問題,只能宣洩父母的急躁情緒。

如果父母的性格過於暴躁,為了孩子,一定要改正,否則自己暴躁的性格,可能會影響孩子性格的塑造。父母如果想讓孩子變優秀,首先要自我反思一下,看看自己是不是足夠優秀,並且試想一下,如果孩子的脾氣和自己一樣的暴躁,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哪些影響。父母教育孩子,要有「同理心」,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不要用自己認為可行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否則不但不會對孩子的成長起到幫助,反而會影響孩子的成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