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毛.澤.東]時隔32年重回韶山,看到父母墳墓破爛不堪:不要修,就這樣

前言:1959年, 新中國成立的第十個年頭, 也是新中國邁向社會主義建設的第三年, 這一年[毛.澤.東]乘坐專列出京視察兩湖地區, 體恤民情。

6月24日, [毛.澤.東]來到長沙, 搏浪於湘江之中, 漫步在橘子洲之上, 隨後在湖南省委書記周小舟的安排下, 在省委蓉園一號樓就餐。

主席就座的餐桌上擺放著安東子雞、炸臭幹子等有名的湘菜, 作為一位地道的湖南人, 這些菜品甚合毛主席的口味。

不知是因為湘菜勾起了[毛.澤.東]的思鄉之情, 還是因為什麼, 正在吃飯的主席突然說道:「明天回韶山去。 」

「回韶山?」, [毛.澤.東]的臨時起意讓身邊的警衛員十分詫異, 出京前, [毛.澤.東]對自己的這次行程進行了細緻的安排, 但是從未說過要到韶山去, 現在主席為什麼突然要回到韶山了呢?

[毛.澤.東]身邊的秘書高智以為自己聽錯了, 緊接著又確認了一遍, 「主席, 您說要去韶山?要回家?」

毛主席當即確定道:「對,

是要回韶山看看, 明天就動身。 」

......

毛主席在湘江

[毛.澤.東]在吃飯時為什麼突然想到要回老家看看呢?在老家祭拜完父母後, 又為什麼要斥責自己身邊的工作人員呢?

6月25日下午, [毛.澤.東]在公安部長羅瑞卿、湖南省委第一書記周小舟、湖北省委第一書記王任重等人的陪同下,

乘坐專列離開長沙前往湘潭。

湘潭距離[毛.澤.東]的故鄉韶山僅有45公里, 從湘潭下火車, 在當地政府的安排下, 毛主席乘坐一輛黑色的吉姆車朝著生養他的韶山緩緩駛去。

正如古人所雲「近鄉情更怯」, 同樣外出的遊子[毛.澤.東]也不例外。 在車上, 他掀開車簾, 抽著煙, 緩緩地注視著窗外, 看著熟悉而陌生的山田, [毛.澤.東]此時的心情恐怕只有歸鄉的遊子才能體會得到。

毛主席暢遊湘江後在岸邊休息

1927年, [毛.澤.東]離家外出鬧革命, 在湘贛邊領導秋收起義, 進行井岡山鬥爭, 隨後又開闢了中央蘇區, 在長征中力挽狂瀾挽救了黨和紅軍, 後來到了延安, 在抗日大後方指導抗日戰爭。

日本投降後, [毛.澤.東]又轉戰陝北和西柏坡, 最終領導全國人民推翻了國民黨蔣介石的統治, 建立起一個人民當家做主的新中國。

這一路走來, 早已過去了32年, 而[毛.澤.東]也從一位34歲的壯年人變成了66歲的老年人, 32年的時間雖談不上滄海桑田, 但是時過境遷, 中國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韶山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現在的韶山, 使得[毛.澤.東]熟悉而又陌生, 韶山還是之前那個韶山, 只不過相對於以往少了壓迫和剝削, 農民有地種, 百姓有飯吃!

毛主席在長沙接見小學生

車窗外的農田裡, 禾苗綠意盎然, 隨風而動, 農民群眾或擔肥、或看水、或平整土地,好一番忙碌的景象,[毛.澤.東]看到這,欣慰地笑了!

車過銀田寺,繼續朝著韶山方向前進,突然一聲高亢的歌聲吸引了正在思考的毛主席,這是一位農婦在幹農活時的吟唱,熟悉的鄉音,熟悉的山歌漸漸地將[毛.澤.東]的思緒唱回了少年時代。

1893年,[毛.澤.東]出生在韶山的一個農民家庭中,由於父母的前兩胎均不幸夭折,第三個孩子[毛.澤.東]就被父母當成老大培養。

在他兩歲的時候,母親文七妹再度懷孕,父親忙於營生,無人能照顧[毛.澤.東],因此將他送到了外婆文家生活。文家是一個四世同堂的大家族,在這裡[毛.澤.東]生活了六年的時間,得到了精心的照顧,享受到了親情的溫馨。

青年[毛.澤.東]

直到1902年,[毛.澤.東]才再度回到韶山,進入私塾讀書。

[毛.澤.東]在韶山度過了自己的童年時代,四書五經的研讀,積澱了他對傳統文明的認知,秦皇漢武成為他的偶像,古典小說的薰陶,留下了落拓不羈的志趣,曹操周瑜成為他佩服的人。

韶山毛氏,祖上一直都是貧農,[毛.澤.東]的父親早年曾在湘軍中當兵,積累了一些錢財後便回家種地為生。作為一個平凡的農民,他的勤儉持家,精明能幹對少年的[毛.澤.東]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1910年,毛貽昌不顧家中貧困,為了自己的家業後繼有人,將年僅16歲的[毛.澤.東]送往湘鄉東山學校讀書。

臨行前,[毛.澤.東]將自己抄錄的西鄉隆盛寫的詠懷詩稍作改動後贈送給父親表達出自己的遠大志向與理想:

「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

16歲的[毛.澤.東]第一次離開韶山,走出鄉關的那一刻,韶山從此成為了他故土的代名詞。

只不過令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這次[毛.澤.東]出韶山,將會在未來給中國、亞洲甚至是世界帶來了難以想象的震撼!

.......

時間再度回到1959年的6月25日,此時已是傍晚時分,夕陽西下,映照的晚霞格外的紅亮,巍巍韶峰,遠山近水,在夕陽的照耀下像是鍍了一層金輝。

毛主席在韶山

「毛主席回來了,毛主席回來了.......」突然傳來一陣嘈雜的歡呼聲,這時車上的所有人都明白,毛主席的故鄉韶山到了!

而這一刻,整個韶山都沸騰了。

[毛.澤.東]乘坐的「吉姆」車沿著蜿蜒的山道開進了一片蒼松翠柏之間,繼續沿著公路前進,隨後進入了韶山招待所的一號樓。

1958年時,[毛.澤.東]的堂弟、擔任湖南計委副主任的毛澤普在去北京開會期間,前往[毛.澤.東]的家中做客。對於家鄉來人,毛主席十分高興,在吃飯時,毛主席對堂弟囑託道:

「澤普,有個事情想委託你一下,你回去時告訴小舟,我準備回家鄉看看,希望建個簡單的房子,回去好有個地方住。」

最後[毛.澤.東]又反復交代毛澤普,房子要簡單一點,不要那麼複雜,建一個平層有個獨立衛生間就行了。就這樣,在周小舟的安排下,很快在距離[毛.澤.東]故居一公里左右的地方建造了這座韶山招待所的一號樓,又稱「松山一號」。

毛主席韶山故居「松山一號」

沒想到,毛主席這次回韶山竟然用到了。

安頓好後,毛主席在沙發上休息片刻,當即對招待所所長趙伯秋說道:「快去把你們這裡的‘山神’和‘土地’找來。」

毛主席所說的「山神」「土地」,指的是韶山公社黨支書記和韶山大隊黨支書記。

心神領會的趙伯秋趕緊將毛主席的命令通知給了村幹部,公社黨支書記毛繼生和大隊書記毛華松帶著人先後匆忙趕到,一番介紹後,毛主席對他們的印象漸漸清晰。

在毛主席居住的松山一號,大家圍著毛主席而坐,一個個臉色洋溢的興奮而又拘謹的笑容。

毛主席在韶山合照

看到大家如此拘束,[毛.澤.東]以他慣有的姿勢坐在沙發上,率先打開了話匣子:「神仙下凡,先問土地,你們都是這裡大大小小的土地菩薩喲!」

[毛.澤.東]風趣的形容,讓在所的公社幹部哈哈大笑,氣氛瞬間就輕鬆了下來。

緊接著周小舟說道:「主席這次回來看望鄉親,還有搞些調查研究,同志們有什麼話儘管說,要說真話,實事求是地講。」

毛主席看著在座的鄉親們,有認識的也有不認識的,深有感觸地緩緩道:

「幾十年沒有回來了,今天見面,你們可能有些生分,沒關係,我[毛.澤.東]還是[毛.澤.東],韶山人,你們有什麼話就只管對我講。」

[毛.澤.東]這次突發奇想回到韶山,不僅僅是想回家看看,更重要的是他想深入農村,做一次真實的農村調查。

[毛.澤.東]以往視察各地,都是當地政府事先擬定好視察路線進行,對視察哪裡、看什麼地方、誰來彙報等等,各級領導都有充分的準備。

這次毛主席臨時起意,就連他身邊的工作人員都不知道,毛主席的「出其不意」,一來可以讓當地的領導無法在調研的物件上進行事先安排,盡可能的避免弄虛作假。

另一個是因為韶山是生他養他的故鄉,雖然已有三十多年沒有回鄉了,但是村中的鄉親舊鄰,大都從小都熟識,同他們說起話來沒有那麼多顧忌,大家都會說真話實話,這樣毛主席可以借著這次韶山之行,進行一次真實的農村調研。

因此,在毛主席提出回韶山後特地與負責他安全保衛工作的羅瑞卿約法三章:其一、不準派部隊去韶山,公安人員也不能去;其二、要在行動上給我自由;其三、到了韶山我要廣泛地接見群眾。

羅瑞卿

就這樣,毛主席當天晚上,與這些韶山的村幹部談到深夜,並且擬定出了一張四五十人的名單,打算在明天晚上的時候親自請這些鄉親們吃一頓家常飯。

深夜,星空燦爛,遠處的村中僅有一絲光亮還在點映著,四周一片靜謐。

送走毛繼生等人後,[毛.澤.東]輾轉反側,久久不能入眠,回想起自己曾在韶山進行農民運動時的場景感慨良多。

1924年底,[毛.澤.東]以養病為由,帶著妻子楊開慧,兒子毛岸英、毛岸青從上海回到長沙,在與中共湘區委員會書記李維漢見面後,隨即攜帶妻兒、大弟毛澤民回到了韶山。在此之後,毛福軒、毛新梅、譚熙春等一大批韶山籍共產黨員先後調往韶山進行革命工作。

在韶山,[毛.澤.東]一邊休養身體一邊深入調查農村情況,隨後他在楊開慧、龐書侃等人的協助下創辦了農民夜校,對農民進行思想啟蒙教育,傳播馬克思主義。

[毛.澤.東]楊開慧合照

[毛.澤.東]此次在韶山的200多天的時間內,潛心研究農民問題,激發農民的革命熱情,播撒革命的種子。

後來,[毛.澤.東]以夜校為基礎,團結了一大批貧農和貧困的知識份子,秘密組織農民協會,進行農民運動。

但是[毛.澤.東]的做法,極大地觸動了土豪劣紳的利益,為此他們密告湖南省主席趙恒惕,說「[毛.澤.東]在韶山一帶組織‘過激黨’煽動農民造反」,很快[毛.澤.東]遭到趙恒惕的通緝,後來在朋友的幫助下才安全逃離韶山。

[毛.澤.東]撤走後,韶山的農民運動並沒有因此而停止,反而愈演愈烈,至[毛.澤.東]1927年重回韶山之時,所到之處各祠堂廟宇都成為了農協的會址,秘密成立的湘潭特別區農民協會已經發展到17000余人,韶山儼然成為了農民的天下。

[毛.澤.東]在農民講習所講課

不過可惜的是同年的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叛變革命,大肆逮捕打壓共產黨人和進步人士,全國籠罩在白色恐怖之內,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宣告失敗,而名噪一時的韶山農民運動也走向了低潮。

那一年,[毛.澤.東]在湘贛邊領導秋收起義,隨後上了井岡山,開闢了我國第一個革命根據地並且創建了工農紅軍,中國革命由此走向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道路。

如今,距離那段艱苦鬥爭的歲月,已過去32年的時間。

往日如煙,久不能寐的[毛.澤.東]坐到了書桌前,回想起往日的艱苦鬥爭和今天百姓的安居樂業,泉思如湧,當即潑毫揮墨寫下了著名的《七律到韶山》:

別夢依稀咒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紅旗卷起農奴戟,黑手高懸霸主鞭。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

......

井岡山朱毛會師

次日清晨,天剛微微亮,[毛.澤.東]就已悄然起床,此時的韶山還處在一片靜謐之中,只有幾戶人家的煙囪中冒出嫋嫋炊煙,與山中的薄霧融為一體,環繞在山間的田壟裡。

[毛.澤.東]沒有驚動任何一個人,獨自穿好衣服和鞋子,推開門朝著外面走去。沒想到,剛出門就遇到一位正在招待所掃地的工人,「毛主席?毛主席萬歲」,這個掃地的工人下意識地喊道。

「萬歲可不敢當,百歲還是想的。」[毛.澤.東]親切地握著工人的手。

工人眼中噙淚,十分激動:「主席,您這是要是去哪裡啊。」

「我自己出去走走。」隨後一個人便朝著外面走去。

這個工人趕緊跑回所內,叫醒了還在睡覺的所長和毛主席的隨從人員,不一會羅瑞卿、周小舟等人氣喘吁吁地追上了[毛.澤.東]。

此時的[毛.澤.東]已經走到了南岸的塘邊,徑直地望著不遠處的故居,深深地吐出了一口氣,「我想上祖墳去,看望一下父母親。」[毛.澤.東]對著身邊的人說道。

剛剛聞訊到達的毛繼生回道:「主席,我來帶路。」

一行人沿著彎彎山路,踏著叢生的荊棘朝著山上前進,「山上的樹怎麼這麼少?」毛主席看著光禿禿的山脊,突然問道。

毛繼生有些遲疑地說道:「去年大煉鋼鐵給砍了。」[毛.澤.東]聽後皺了皺眉頭,沒有吭聲。

崎嶇的山路,一個年輕人走起來就很費勁,更不用說已經年過六旬的老人了,一個青年看到毛主席年事已高,擔心他上山費力,便遞給他一根踩田棍,於是[毛.澤.東]拄著這根棍子,一步一步向著山上走去。

[毛.澤.東]站在山邊環顧四周,仔細地搜索著,不遠處有幾個土包像是墳墓,他走過去看了看,覺得不像又走開了。

又走了數十米,看到一個墳頭,他停了下來仔細地端詳著,毛繼生問道:「是這個地方嗎?」

[毛.澤.東]又仔細看了兩眼,肯定的回復:「是的。」

這是[毛.澤.東]的父親毛貽昌和母親文七妹的合葬墓。

1919年10月初,正在長沙與軍閥張敬堯做鬥爭的[毛.澤.東]突然收到大弟毛澤民派人送來的母親病危的特急家信,他心急如焚,當即交手上的工作交代完畢後,帶著正在長沙讀書的二弟毛澤覃,晝夜兼程趕往韶山。

[毛.澤.東]何叔衡等人在長沙

結果,他們還是沒能見到母親最後一面,待[毛.澤.東]到家時,母親早已入棺兩天。在得知母親臨終前一直呼喊著自己的名字,[毛.澤.東]心如刀絞,淚如雨下。

那天晚上,[毛.澤.東]不顧家人勸阻,跪在母親靈前,掌燈夜作,含淚寫下了《祭母文》。直到母親頭七過後,才再度回到了長沙。

然而,禍不單行,就在母親去世沒多久,毛澤民的兒子毛遠益因患急性肝炎不幸去世,接二連三的打擊,使得父親毛貽昌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到1920年1月,因患傷寒與世長辭。

父親的猝然離世讓[毛.澤.東]措手不及,此時的他正在北平領導驅張運動,革命形勢嚴峻,他未能回家奔喪。

按照他們當地的習俗,父母去世,如果家中長子沒有回來是不能被下葬的,就這樣毛貽昌的靈柩就停放在自己的停穀坪上等待著[毛.澤.東]回家送他入土。

直到七個月後,[毛.澤.東]才回到韶山,將父母合葬在楠竹坨。

到如今,已經接近40年的時間了。

這些年,[毛.澤.東]一直在外鬧革命極少回家,二弟毛澤覃在1935年時犧牲,大弟毛澤民在1942年時犧牲,父母雙墳自從他們離開後一直都沒有修繕過,更不用說培培土了。

土丘幾乎快成為平地,四周雜草叢生,如果不是毛主席記性好,幾乎沒有人能想到這是[毛.澤.東]雙親的墳塋。

由於事出突然,大家事先都不知道毛主席要來給父母上墳,因此大家都沒有什麼準備,甚至連個花圈都沒有。

就在這尷尬之際,中央警衛局中的一個副處長沈同趕緊在四周的荒地上撿起一些松枝捆成一捆,送給[毛.澤.東],又有人找來了幾束杜鵑花,[毛.澤.東]將松枝和杜鵑輕輕地放在墳墓上。

平凡的墳堆,上面留有幾顆青青雜草。清晨時刻,周圍一片靜謐,時不時傳來的幾聲鳥叫,才讓人覺得這不是靜止的世界。

毛主席給父母掃墓

山風吹來,墳堆上的雜草隨風而動,[毛.澤.東]輕輕地拔掉雜草,小心的神情仿佛是害怕驚醒在地下沉睡的父母雙親。

墳堆的年久失修,使得中間坍塌了一個小洞,[毛.澤.東]從周圍捧起土壤,慢慢地將小洞堵上,恢復原樣。

隨後注視著墳墓,不知道是懷念父母還是想起了小時候的事情,恭恭敬敬地朝著墳堆鞠了三躬,其餘人也跟著鞠躬默哀。

父母雙親去世40年,離開家鄉32年,[毛.澤.東]對家鄉、對父母的滿腔赤子之情全在細緻的動作和神情中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

人老了喜歡懷念以前的事,作為人民領袖的[毛.澤.東]又怎麼能例外呢?

毛主席在父母墳前鞠躬

[毛.澤.東]久久站立不願離開,飽含深情地感歎道:「前人辛苦,後人幸福,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隨後[毛.澤.東]深深地呼出了一口氣:「走吧。」然後拄著木棍,獨自走在前面,慢慢遠離雙親的墳墓。

黨支書記毛繼生快步走向前去,小心地問道:「主席,要不要把墳墓翻修一下?」

[毛.澤.東]想了想,隨即說道:「不要修了,還是保持原樣的好,每年清明節請你們代為培培土就行了。」

[毛.澤.東]一邊走著一邊對身邊的工作人員教育道:

「我們共產黨人,是徹底的唯物主義者,不迷信什麼鬼神,但生我者父母,教我者黨、人民、師長,同志和朋友也,還得承認。」

在場的人,無不被毛主席的深情所感動。

直到27日,[毛.澤.東]才離開韶山,在韶山的這幾天,毛主席廣泛地接見群眾,深入田地,農戶家中調研,對當下農民所遇到的問題有所瞭解。

臨行前,韶山百姓自發前來送別,眼含熱淚,依依不捨,年愈花甲的[毛.澤.東]用他那雙飽經風霜的眼睛深情地望著韶山,如同49年前,在父母兄弟的目送下離開韶山外出求學一樣,只不過那時的他只是一個尚未成年的學子,而如今他已是世界和中國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領袖人物。

[毛.澤.東]揮別鄉親,坐進了黑色的吉姆車中,沿著來時的路,緩緩離開,身後的故鄉與他漸行漸遠......

1966年,毛主席再次回到老家韶山,距離上次回來已經過去了七年的時間。令[毛.澤.東]和韶山鄉親們沒有想到的是,這次回韶山卻是毛主席這一生中的最後一次。

從1910年,那個滿懷壯志的熱血少年走出韶山的那一刻起,至1976年耄耋老人逝世之時,在漫長的歲月中,[毛.澤.東]回故里的次數定格在14次,而在建國後,僅僅只回去過兩次。

他的一生都在為國家的獨立自強和百姓的安居樂業而奮鬥!

農民群眾或擔肥、或看水、或平整土地,好一番忙碌的景象,[毛.澤.東]看到這,欣慰地笑了!

車過銀田寺,繼續朝著韶山方向前進,突然一聲高亢的歌聲吸引了正在思考的毛主席,這是一位農婦在幹農活時的吟唱,熟悉的鄉音,熟悉的山歌漸漸地將[毛.澤.東]的思緒唱回了少年時代。

1893年,[毛.澤.東]出生在韶山的一個農民家庭中,由於父母的前兩胎均不幸夭折,第三個孩子[毛.澤.東]就被父母當成老大培養。

在他兩歲的時候,母親文七妹再度懷孕,父親忙於營生,無人能照顧[毛.澤.東],因此將他送到了外婆文家生活。文家是一個四世同堂的大家族,在這裡[毛.澤.東]生活了六年的時間,得到了精心的照顧,享受到了親情的溫馨。

青年[毛.澤.東]

直到1902年,[毛.澤.東]才再度回到韶山,進入私塾讀書。

[毛.澤.東]在韶山度過了自己的童年時代,四書五經的研讀,積澱了他對傳統文明的認知,秦皇漢武成為他的偶像,古典小說的薰陶,留下了落拓不羈的志趣,曹操周瑜成為他佩服的人。

韶山毛氏,祖上一直都是貧農,[毛.澤.東]的父親早年曾在湘軍中當兵,積累了一些錢財後便回家種地為生。作為一個平凡的農民,他的勤儉持家,精明能幹對少年的[毛.澤.東]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1910年,毛貽昌不顧家中貧困,為了自己的家業後繼有人,將年僅16歲的[毛.澤.東]送往湘鄉東山學校讀書。

臨行前,[毛.澤.東]將自己抄錄的西鄉隆盛寫的詠懷詩稍作改動後贈送給父親表達出自己的遠大志向與理想:

「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

16歲的[毛.澤.東]第一次離開韶山,走出鄉關的那一刻,韶山從此成為了他故土的代名詞。

只不過令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這次[毛.澤.東]出韶山,將會在未來給中國、亞洲甚至是世界帶來了難以想象的震撼!

.......

時間再度回到1959年的6月25日,此時已是傍晚時分,夕陽西下,映照的晚霞格外的紅亮,巍巍韶峰,遠山近水,在夕陽的照耀下像是鍍了一層金輝。

毛主席在韶山

「毛主席回來了,毛主席回來了.......」突然傳來一陣嘈雜的歡呼聲,這時車上的所有人都明白,毛主席的故鄉韶山到了!

而這一刻,整個韶山都沸騰了。

[毛.澤.東]乘坐的「吉姆」車沿著蜿蜒的山道開進了一片蒼松翠柏之間,繼續沿著公路前進,隨後進入了韶山招待所的一號樓。

1958年時,[毛.澤.東]的堂弟、擔任湖南計委副主任的毛澤普在去北京開會期間,前往[毛.澤.東]的家中做客。對於家鄉來人,毛主席十分高興,在吃飯時,毛主席對堂弟囑託道:

「澤普,有個事情想委託你一下,你回去時告訴小舟,我準備回家鄉看看,希望建個簡單的房子,回去好有個地方住。」

最後[毛.澤.東]又反復交代毛澤普,房子要簡單一點,不要那麼複雜,建一個平層有個獨立衛生間就行了。就這樣,在周小舟的安排下,很快在距離[毛.澤.東]故居一公里左右的地方建造了這座韶山招待所的一號樓,又稱「松山一號」。

毛主席韶山故居「松山一號」

沒想到,毛主席這次回韶山竟然用到了。

安頓好後,毛主席在沙發上休息片刻,當即對招待所所長趙伯秋說道:「快去把你們這裡的‘山神’和‘土地’找來。」

毛主席所說的「山神」「土地」,指的是韶山公社黨支書記和韶山大隊黨支書記。

心神領會的趙伯秋趕緊將毛主席的命令通知給了村幹部,公社黨支書記毛繼生和大隊書記毛華松帶著人先後匆忙趕到,一番介紹後,毛主席對他們的印象漸漸清晰。

在毛主席居住的松山一號,大家圍著毛主席而坐,一個個臉色洋溢的興奮而又拘謹的笑容。

毛主席在韶山合照

看到大家如此拘束,[毛.澤.東]以他慣有的姿勢坐在沙發上,率先打開了話匣子:「神仙下凡,先問土地,你們都是這裡大大小小的土地菩薩喲!」

[毛.澤.東]風趣的形容,讓在所的公社幹部哈哈大笑,氣氛瞬間就輕鬆了下來。

緊接著周小舟說道:「主席這次回來看望鄉親,還有搞些調查研究,同志們有什麼話儘管說,要說真話,實事求是地講。」

毛主席看著在座的鄉親們,有認識的也有不認識的,深有感觸地緩緩道:

「幾十年沒有回來了,今天見面,你們可能有些生分,沒關係,我[毛.澤.東]還是[毛.澤.東],韶山人,你們有什麼話就只管對我講。」

[毛.澤.東]這次突發奇想回到韶山,不僅僅是想回家看看,更重要的是他想深入農村,做一次真實的農村調查。

[毛.澤.東]以往視察各地,都是當地政府事先擬定好視察路線進行,對視察哪裡、看什麼地方、誰來彙報等等,各級領導都有充分的準備。

這次毛主席臨時起意,就連他身邊的工作人員都不知道,毛主席的「出其不意」,一來可以讓當地的領導無法在調研的物件上進行事先安排,盡可能的避免弄虛作假。

另一個是因為韶山是生他養他的故鄉,雖然已有三十多年沒有回鄉了,但是村中的鄉親舊鄰,大都從小都熟識,同他們說起話來沒有那麼多顧忌,大家都會說真話實話,這樣毛主席可以借著這次韶山之行,進行一次真實的農村調研。

因此,在毛主席提出回韶山後特地與負責他安全保衛工作的羅瑞卿約法三章:其一、不準派部隊去韶山,公安人員也不能去;其二、要在行動上給我自由;其三、到了韶山我要廣泛地接見群眾。

羅瑞卿

就這樣,毛主席當天晚上,與這些韶山的村幹部談到深夜,並且擬定出了一張四五十人的名單,打算在明天晚上的時候親自請這些鄉親們吃一頓家常飯。

深夜,星空燦爛,遠處的村中僅有一絲光亮還在點映著,四周一片靜謐。

送走毛繼生等人後,[毛.澤.東]輾轉反側,久久不能入眠,回想起自己曾在韶山進行農民運動時的場景感慨良多。

1924年底,[毛.澤.東]以養病為由,帶著妻子楊開慧,兒子毛岸英、毛岸青從上海回到長沙,在與中共湘區委員會書記李維漢見面後,隨即攜帶妻兒、大弟毛澤民回到了韶山。在此之後,毛福軒、毛新梅、譚熙春等一大批韶山籍共產黨員先後調往韶山進行革命工作。

在韶山,[毛.澤.東]一邊休養身體一邊深入調查農村情況,隨後他在楊開慧、龐書侃等人的協助下創辦了農民夜校,對農民進行思想啟蒙教育,傳播馬克思主義。

[毛.澤.東]楊開慧合照

[毛.澤.東]此次在韶山的200多天的時間內,潛心研究農民問題,激發農民的革命熱情,播撒革命的種子。

後來,[毛.澤.東]以夜校為基礎,團結了一大批貧農和貧困的知識份子,秘密組織農民協會,進行農民運動。

但是[毛.澤.東]的做法,極大地觸動了土豪劣紳的利益,為此他們密告湖南省主席趙恒惕,說「[毛.澤.東]在韶山一帶組織‘過激黨’煽動農民造反」,很快[毛.澤.東]遭到趙恒惕的通緝,後來在朋友的幫助下才安全逃離韶山。

[毛.澤.東]撤走後,韶山的農民運動並沒有因此而停止,反而愈演愈烈,至[毛.澤.東]1927年重回韶山之時,所到之處各祠堂廟宇都成為了農協的會址,秘密成立的湘潭特別區農民協會已經發展到17000余人,韶山儼然成為了農民的天下。

[毛.澤.東]在農民講習所講課

不過可惜的是同年的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叛變革命,大肆逮捕打壓共產黨人和進步人士,全國籠罩在白色恐怖之內,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宣告失敗,而名噪一時的韶山農民運動也走向了低潮。

那一年,[毛.澤.東]在湘贛邊領導秋收起義,隨後上了井岡山,開闢了我國第一個革命根據地並且創建了工農紅軍,中國革命由此走向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道路。

如今,距離那段艱苦鬥爭的歲月,已過去32年的時間。

往日如煙,久不能寐的[毛.澤.東]坐到了書桌前,回想起往日的艱苦鬥爭和今天百姓的安居樂業,泉思如湧,當即潑毫揮墨寫下了著名的《七律到韶山》:

別夢依稀咒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紅旗卷起農奴戟,黑手高懸霸主鞭。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

......

井岡山朱毛會師

次日清晨,天剛微微亮,[毛.澤.東]就已悄然起床,此時的韶山還處在一片靜謐之中,只有幾戶人家的煙囪中冒出嫋嫋炊煙,與山中的薄霧融為一體,環繞在山間的田壟裡。

[毛.澤.東]沒有驚動任何一個人,獨自穿好衣服和鞋子,推開門朝著外面走去。沒想到,剛出門就遇到一位正在招待所掃地的工人,「毛主席?毛主席萬歲」,這個掃地的工人下意識地喊道。

「萬歲可不敢當,百歲還是想的。」[毛.澤.東]親切地握著工人的手。

工人眼中噙淚,十分激動:「主席,您這是要是去哪裡啊。」

「我自己出去走走。」隨後一個人便朝著外面走去。

這個工人趕緊跑回所內,叫醒了還在睡覺的所長和毛主席的隨從人員,不一會羅瑞卿、周小舟等人氣喘吁吁地追上了[毛.澤.東]。

此時的[毛.澤.東]已經走到了南岸的塘邊,徑直地望著不遠處的故居,深深地吐出了一口氣,「我想上祖墳去,看望一下父母親。」[毛.澤.東]對著身邊的人說道。

剛剛聞訊到達的毛繼生回道:「主席,我來帶路。」

一行人沿著彎彎山路,踏著叢生的荊棘朝著山上前進,「山上的樹怎麼這麼少?」毛主席看著光禿禿的山脊,突然問道。

毛繼生有些遲疑地說道:「去年大煉鋼鐵給砍了。」[毛.澤.東]聽後皺了皺眉頭,沒有吭聲。

崎嶇的山路,一個年輕人走起來就很費勁,更不用說已經年過六旬的老人了,一個青年看到毛主席年事已高,擔心他上山費力,便遞給他一根踩田棍,於是[毛.澤.東]拄著這根棍子,一步一步向著山上走去。

[毛.澤.東]站在山邊環顧四周,仔細地搜索著,不遠處有幾個土包像是墳墓,他走過去看了看,覺得不像又走開了。

又走了數十米,看到一個墳頭,他停了下來仔細地端詳著,毛繼生問道:「是這個地方嗎?」

[毛.澤.東]又仔細看了兩眼,肯定的回復:「是的。」

這是[毛.澤.東]的父親毛貽昌和母親文七妹的合葬墓。

1919年10月初,正在長沙與軍閥張敬堯做鬥爭的[毛.澤.東]突然收到大弟毛澤民派人送來的母親病危的特急家信,他心急如焚,當即交手上的工作交代完畢後,帶著正在長沙讀書的二弟毛澤覃,晝夜兼程趕往韶山。

[毛.澤.東]何叔衡等人在長沙

結果,他們還是沒能見到母親最後一面,待[毛.澤.東]到家時,母親早已入棺兩天。在得知母親臨終前一直呼喊著自己的名字,[毛.澤.東]心如刀絞,淚如雨下。

那天晚上,[毛.澤.東]不顧家人勸阻,跪在母親靈前,掌燈夜作,含淚寫下了《祭母文》。直到母親頭七過後,才再度回到了長沙。

然而,禍不單行,就在母親去世沒多久,毛澤民的兒子毛遠益因患急性肝炎不幸去世,接二連三的打擊,使得父親毛貽昌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到1920年1月,因患傷寒與世長辭。

父親的猝然離世讓[毛.澤.東]措手不及,此時的他正在北平領導驅張運動,革命形勢嚴峻,他未能回家奔喪。

按照他們當地的習俗,父母去世,如果家中長子沒有回來是不能被下葬的,就這樣毛貽昌的靈柩就停放在自己的停穀坪上等待著[毛.澤.東]回家送他入土。

直到七個月後,[毛.澤.東]才回到韶山,將父母合葬在楠竹坨。

到如今,已經接近40年的時間了。

這些年,[毛.澤.東]一直在外鬧革命極少回家,二弟毛澤覃在1935年時犧牲,大弟毛澤民在1942年時犧牲,父母雙墳自從他們離開後一直都沒有修繕過,更不用說培培土了。

土丘幾乎快成為平地,四周雜草叢生,如果不是毛主席記性好,幾乎沒有人能想到這是[毛.澤.東]雙親的墳塋。

由於事出突然,大家事先都不知道毛主席要來給父母上墳,因此大家都沒有什麼準備,甚至連個花圈都沒有。

就在這尷尬之際,中央警衛局中的一個副處長沈同趕緊在四周的荒地上撿起一些松枝捆成一捆,送給[毛.澤.東],又有人找來了幾束杜鵑花,[毛.澤.東]將松枝和杜鵑輕輕地放在墳墓上。

平凡的墳堆,上面留有幾顆青青雜草。清晨時刻,周圍一片靜謐,時不時傳來的幾聲鳥叫,才讓人覺得這不是靜止的世界。

毛主席給父母掃墓

山風吹來,墳堆上的雜草隨風而動,[毛.澤.東]輕輕地拔掉雜草,小心的神情仿佛是害怕驚醒在地下沉睡的父母雙親。

墳堆的年久失修,使得中間坍塌了一個小洞,[毛.澤.東]從周圍捧起土壤,慢慢地將小洞堵上,恢復原樣。

隨後注視著墳墓,不知道是懷念父母還是想起了小時候的事情,恭恭敬敬地朝著墳堆鞠了三躬,其餘人也跟著鞠躬默哀。

父母雙親去世40年,離開家鄉32年,[毛.澤.東]對家鄉、對父母的滿腔赤子之情全在細緻的動作和神情中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

人老了喜歡懷念以前的事,作為人民領袖的[毛.澤.東]又怎麼能例外呢?

毛主席在父母墳前鞠躬

[毛.澤.東]久久站立不願離開,飽含深情地感歎道:「前人辛苦,後人幸福,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隨後[毛.澤.東]深深地呼出了一口氣:「走吧。」然後拄著木棍,獨自走在前面,慢慢遠離雙親的墳墓。

黨支書記毛繼生快步走向前去,小心地問道:「主席,要不要把墳墓翻修一下?」

[毛.澤.東]想了想,隨即說道:「不要修了,還是保持原樣的好,每年清明節請你們代為培培土就行了。」

[毛.澤.東]一邊走著一邊對身邊的工作人員教育道:

「我們共產黨人,是徹底的唯物主義者,不迷信什麼鬼神,但生我者父母,教我者黨、人民、師長,同志和朋友也,還得承認。」

在場的人,無不被毛主席的深情所感動。

直到27日,[毛.澤.東]才離開韶山,在韶山的這幾天,毛主席廣泛地接見群眾,深入田地,農戶家中調研,對當下農民所遇到的問題有所瞭解。

臨行前,韶山百姓自發前來送別,眼含熱淚,依依不捨,年愈花甲的[毛.澤.東]用他那雙飽經風霜的眼睛深情地望著韶山,如同49年前,在父母兄弟的目送下離開韶山外出求學一樣,只不過那時的他只是一個尚未成年的學子,而如今他已是世界和中國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領袖人物。

[毛.澤.東]揮別鄉親,坐進了黑色的吉姆車中,沿著來時的路,緩緩離開,身後的故鄉與他漸行漸遠......

1966年,毛主席再次回到老家韶山,距離上次回來已經過去了七年的時間。令[毛.澤.東]和韶山鄉親們沒有想到的是,這次回韶山卻是毛主席這一生中的最後一次。

從1910年,那個滿懷壯志的熱血少年走出韶山的那一刻起,至1976年耄耋老人逝世之時,在漫長的歲月中,[毛.澤.東]回故里的次數定格在14次,而在建國後,僅僅只回去過兩次。

他的一生都在為國家的獨立自強和百姓的安居樂業而奮鬥!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