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賣菜53年,捐款超1000萬,臺灣67歲阿嬤登「時代週刊」,與「奧巴馬、約伯斯」同臺領獎,連李安都為她折服!

在美國《時代》週刊近日公佈的2010年度最具影響力百大人物名單中, 一名家住中國臺東的賣菜老婦榜上有名。 這位名叫陳樹菊的普通臺灣婦女, 以持之以恆、慷慨無私的助學善舉感動了世界。

她叫陳樹菊, 臺灣一位普普通通的耳順阿嬤, 你可能不知道她誰, 但是2010年她在美國《TIME》週刊「全球最具影響力100人」排第八位, 而排在她後面的是奧巴馬、克林頓、約伯斯...

同一年亞洲《福布斯》慈善英雄人物榜,

《讀者文摘》「2010亞洲英雄榜」陳樹菊也赫然在列。

當時代週刊的人約她去領獎的時候, 一開始她是拒絕的, 「不去, 去了我的菜攤怎麼辦?」

阿嬤13歲就開始出來賣菜, 只有小學學歷的她靠著「50臺幣三把菜」的小生意, 資助孤兒、給學校蓋圖書館......多年來捐款高達1000多萬臺幣。

因為李安的推薦, 阿嬤登上了《TIME》週刊, 而面對蜂擁而來的記者時, 阿嬤卻一臉呆萌地問:什麼是《TIME》雜誌?我和李安又不熟, 他為什麼要替我報名?

之後阿嬤又被評為「亞洲慈善英雄」、「年度公益人物」......

面對人們的恭維, 阿嬤放下手中的青菜無奈地說:我不是什麼英雄, 我就是一個賣菜的。

阿嬤的前半生嘗盡了世間的貧窮冷暖, 作為長女的她, 在母親難產去世後, 毅然輟學賣菜貼補家用, 並擔起母親的角色照顧5個弟弟妹妹, 洗衣、做飯、賣菜、持家、照顧弟弟妹妹...

那一年, 她13歲, 成了臺東菜市場裡最年輕的攤販。

陳樹菊少女時代唯一的一張照片為了供幾個弟弟妹妹讀書,陳樹菊拼了命的賺錢。從淩晨到半夜十二點,市場裡最後一盞亮著的燈,永遠是她的攤位,就連颱風天她也堅持出攤。

在菜場忙碌的陳樹菊,即便她如此夜以繼日的拼命,命運女神還是不來眷顧她。

陳樹菊19歲那年,最小的弟弟11歲,突然得了一種非洲兒童那樣的怪病:身體骨瘦如柴,肚子卻脹大如球,當地的醫生束手無策,建議他們去臺大醫院治療。

於是父親開始四處借錢,當時有一個在山上開農場的親戚家裡條件很好,父親想請他做擔保人,好向合作社借錢。

誰知竟被當猴戲耍一通——父親跑到他們家裡,家人說:人在山上。跑到山上,又說:下山去了!來來回回上山下山跑了10趟,騙來騙去,就是避而不見!

父親忍了,年少氣盛的陳樹菊卻「氣炸了」,她跑到親戚家和對方撕破臉:我爸爸也曾照顧過你,今天他只是借蓋個印章,好借錢看醫生,你不願擔保就算了,為什麼還要故意刁難?

後來,小學的一位老師發動全校幫他們募捐了一筆錢,可惜已經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如果一開始有人能救助他們5000塊錢,是不是小弟就不會走了?每次想起這些,陳樹菊都心如刀割。

她發誓:要賺很多很多的錢!保護家人和這個家!

每天淩晨2、3點開始進貨,5點前整理出攤,50臺幣三把菜可能只賺得到2塊、3塊,但她從不討好客人,也不缺斤少兩,她只賺自己應該賺的辛苦錢。

她吃的極簡,一碗白米飯拌醬油,偶爾加一點麵筋,最奢侈的時候再加點腐乳。

她花錢很節省,一天只給自己20元的生活費:我一個人花不了多少錢,能省一點就省一點。

她睡的很少,每天只能睡3、4個小時。怕貪睡,就不去睡床,一開始睡地板,後來睡長板凳,還練出了一身抓板凳睡不摔跤的本事,有時實在累壞了,就坐在菜堆裡瞇一會。

她很少喝水,常常憋尿,後來得了尿道結石和腎結石,疼得死去活來,只因為廁所離攤位遠,不想耽誤生意。

她,渾身上下都是病,脊椎側彎、靜脈曲張,雙腳患有蜂窩性組織炎,慢慢成了一隻空殼。

可她還是每天堅持,駝著背、一瘸一拐地搬運蔬菜。

不忙的時候,只有小學畢業的她也會看看書。

她有點兇,看不順眼的人和事,會直接擺臭臉,甚至直接開罵。

有一次,一位女顧客對她說:你很兇,會罵人!她仔細看了看這位客人:你對你婆婆很兇,所以被我罵過,對不對?顧客急忙辯解道:沒有!我現在已經很好了!

果然,有的人罵一罵就會變好!

就這樣靠著勤勞和節省,她拉扯大幾個弟弟妹妹,讓他們都讀完書,也成了家,把借來買房的錢還清後,陳樹菊漸漸有了積蓄。但多年節省,她已經變得不愛花錢,也不會花錢了。後來父親被查出癌癥晚期,三弟交通事故去世,她一想到去世的家人活得那麼辛酸,卻死得那麼慘,生前幾乎沒過過一天好日子。如果現在自己享受了,心裡實在難安。

2000年,她拿出100萬,在母校仁愛小學成立了「急難救助金」,以説明需要緊急救助的孩子與家庭。沒錯,這所小學正是當初為小弟集資的學校。雖然小弟的命沒能就回來,但窮途末路時能伸手拉你一把的人,是永世不能忘的恩情。「欠人的,就是要還。這一天,我等很久了」。

不久後,聽說母校正在籌錢蓋圖書館,「450萬全部我來付!」她拍著胸膛保證。果然,第二天就打給了學校,沒人知道她提前取出了自己投保的保費。

圖書館花了4年建成,也是目前臺東唯一一棟三層樓的小學圖書館。

臺東的的阿尼色弗兒童之家,也是她長期捐贈的物件,她認養了40多個孩子,每年都捐款好幾萬幫助他們上學、治病.......

每次她一瘸一拐,拿著錢去捐款,老師、護工們都震驚了。菜販賺的都是一塊、二塊的小錢,要攢多久才能攢到這麼多?

大家都勸她:「年紀都這麼大了,留點錢給自己養老吧」

陳樹菊卻擺擺手:我捐了錢,我很快樂,覺得自己做了對的事情,這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感受。真的,我連睡覺都會笑出來。

培根說過一句話:給子女留下一份大家業,未必是對他們的愛。

因為年輕時的一段情傷,陳樹菊一直未婚,她對三個侄子視如己出,所以決定一毛錢都不留給他們。她聽過見過太多親人為錢反目、為遺產打官司......但是她卻這麼說:姑姑賺來的錢,以後都會捐出去,不會留給你們,但是姑姑會幫你們學會賺錢的本事。」

三個侄子閒時常來菜市場幫忙,陳樹菊教他們如何做事、如何識人,也教他們什麼樣的朋友值得深交,遇事冷靜、靈活應對,還有應對挫折要如何堅強面對。

幾十年來,她一直默默地賣菜、捐款,她的床底下放著七八個紙袋,每天留下20塊錢,其餘的都裝進去,一旦裝滿了,就都拿出來捐出去。

有人曾幫她算過,她總共捐了1000多萬臺幣。

直到有一天,記者報導了這個每天只吃醬油拌飯,卻熱衷捐款的菜販阿嬤。一時間,震驚了整個臺灣,連BBC都專門跑來採訪,稱她是:「世界上最不像,也最樸實的慈善家」。

2010年,陳樹菊登上《福布斯》,面對蜂擁而來的記者,她總說:你們一定是搞錯了!我又沒有去比賽,怎麼會得獎?到底是誰幫我報名的,怎麼沒有先告訴我!

而當《TIME》榜單公佈時,再次蜂擁而來的記者讓她不堪其擾,差點拿菜打他們:你們在這裡,客人還要不要買菜?我生意要怎麼做?

有人告訴她:你上「TIME」雜誌啦!

她不解的問:那是什麼?

記者說:李安推薦的你,就是《臥虎藏龍》的大導演。

她更懵了:我又和他不熟,為何要幫我報名?

當馬英九秘書給她打電話,問她要不要去美國領獎時,她直接拒絕了。後來縣長來電,還是拒絕,半夜11點,縣長又親自跑到家裡請她去,她說:不去,我明天的菜都訂好了。

縣長:我都給你買下來。

她說:不去。

最後,馬英九打來2個電話,才說動她去領獎。

辦簽證的那天,陳樹菊的雙手因為幾十年來的辛苦勞作,已經彎曲到根本伸不直,甚至連指紋都識別不出來了,在場的人無不為她動容。

陳樹菊卻不以為然:當初我受過大家的捐助,賺錢了自然也要幫助別人。

領獎的當天,她穿著一雙布鞋就去走紅地毯。她有一點不好意思:發現大家穿戴的都是好幾萬的衣服、包包,不過這件衣服是我三十歲那年買的,從沒穿過。拉鍊還壞了,她就這樣上了臺拿了獎。

官方安排她去各大城市遊覽景點,她倒好,每次都一頭紮進超市,研究起了當地蔬菜。她說:自從我13歲做生意開始,我從沒有休息這麼多天,我以前一年也只休息一天。

回到臺灣的第一天,顧不上倒時差,淩晨三點,,打著哈欠出現在了想念的菜市場。

她說自己不喜歡在鎂光燈之下,「慢慢存錢做善事,才是本來的我啊!只有好好照顧菜攤生意,才能説明更多有需要的人。」

2011年,有人幫她出了自傳,她直接把版稅捐給了紅十字會。2012年,有亞洲諾貝爾之稱的「麥格塞塞獎」,頒給她5萬美元的獎金,她收到後轉身就捐給了醫院。

很多人希望她借此機會鼓動全社會捐款,她卻板著臉:不要,人家如果要捐,自己會捐。

李安為她在「TIME」寫的文章有這樣一段話:陳樹菊最令人津津樂道之處,是在她的單純與慷慨。單純,使她的慷慨令人驚豔;慷慨,使她的單純發人深省。

感動全世界,並不是她的本意。她只是幾十年如一日做著自己最想做的事情,她也不覺得自己的日子很苦,因為幫助別人後,對方真心的笑容就讓她感到心滿意足。

這樣的人,不必身家萬千,不必捨身取義,也不必完美無缺,他可以是個凡人。即便是凡人,因為善良,也能成為一束光,給世界帶來溫暖。

心中如有愛,胸中自然滿天星輝。

真正的善良,正是世界待之以痛,他仍報之以歌,在認清生活真相後,依舊熾烈地熱愛著生活。

陳樹菊少女時代唯一的一張照片為了供幾個弟弟妹妹讀書,陳樹菊拼了命的賺錢。從淩晨到半夜十二點,市場裡最後一盞亮著的燈,永遠是她的攤位,就連颱風天她也堅持出攤。

在菜場忙碌的陳樹菊,即便她如此夜以繼日的拼命,命運女神還是不來眷顧她。

陳樹菊19歲那年,最小的弟弟11歲,突然得了一種非洲兒童那樣的怪病:身體骨瘦如柴,肚子卻脹大如球,當地的醫生束手無策,建議他們去臺大醫院治療。

於是父親開始四處借錢,當時有一個在山上開農場的親戚家裡條件很好,父親想請他做擔保人,好向合作社借錢。

誰知竟被當猴戲耍一通——父親跑到他們家裡,家人說:人在山上。跑到山上,又說:下山去了!來來回回上山下山跑了10趟,騙來騙去,就是避而不見!

父親忍了,年少氣盛的陳樹菊卻「氣炸了」,她跑到親戚家和對方撕破臉:我爸爸也曾照顧過你,今天他只是借蓋個印章,好借錢看醫生,你不願擔保就算了,為什麼還要故意刁難?

後來,小學的一位老師發動全校幫他們募捐了一筆錢,可惜已經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如果一開始有人能救助他們5000塊錢,是不是小弟就不會走了?每次想起這些,陳樹菊都心如刀割。

她發誓:要賺很多很多的錢!保護家人和這個家!

每天淩晨2、3點開始進貨,5點前整理出攤,50臺幣三把菜可能只賺得到2塊、3塊,但她從不討好客人,也不缺斤少兩,她只賺自己應該賺的辛苦錢。

她吃的極簡,一碗白米飯拌醬油,偶爾加一點麵筋,最奢侈的時候再加點腐乳。

她花錢很節省,一天只給自己20元的生活費:我一個人花不了多少錢,能省一點就省一點。

她睡的很少,每天只能睡3、4個小時。怕貪睡,就不去睡床,一開始睡地板,後來睡長板凳,還練出了一身抓板凳睡不摔跤的本事,有時實在累壞了,就坐在菜堆裡瞇一會。

她很少喝水,常常憋尿,後來得了尿道結石和腎結石,疼得死去活來,只因為廁所離攤位遠,不想耽誤生意。

她,渾身上下都是病,脊椎側彎、靜脈曲張,雙腳患有蜂窩性組織炎,慢慢成了一隻空殼。

可她還是每天堅持,駝著背、一瘸一拐地搬運蔬菜。

不忙的時候,只有小學畢業的她也會看看書。

她有點兇,看不順眼的人和事,會直接擺臭臉,甚至直接開罵。

有一次,一位女顧客對她說:你很兇,會罵人!她仔細看了看這位客人:你對你婆婆很兇,所以被我罵過,對不對?顧客急忙辯解道:沒有!我現在已經很好了!

果然,有的人罵一罵就會變好!

就這樣靠著勤勞和節省,她拉扯大幾個弟弟妹妹,讓他們都讀完書,也成了家,把借來買房的錢還清後,陳樹菊漸漸有了積蓄。但多年節省,她已經變得不愛花錢,也不會花錢了。後來父親被查出癌癥晚期,三弟交通事故去世,她一想到去世的家人活得那麼辛酸,卻死得那麼慘,生前幾乎沒過過一天好日子。如果現在自己享受了,心裡實在難安。

2000年,她拿出100萬,在母校仁愛小學成立了「急難救助金」,以説明需要緊急救助的孩子與家庭。沒錯,這所小學正是當初為小弟集資的學校。雖然小弟的命沒能就回來,但窮途末路時能伸手拉你一把的人,是永世不能忘的恩情。「欠人的,就是要還。這一天,我等很久了」。

不久後,聽說母校正在籌錢蓋圖書館,「450萬全部我來付!」她拍著胸膛保證。果然,第二天就打給了學校,沒人知道她提前取出了自己投保的保費。

圖書館花了4年建成,也是目前臺東唯一一棟三層樓的小學圖書館。

臺東的的阿尼色弗兒童之家,也是她長期捐贈的物件,她認養了40多個孩子,每年都捐款好幾萬幫助他們上學、治病.......

每次她一瘸一拐,拿著錢去捐款,老師、護工們都震驚了。菜販賺的都是一塊、二塊的小錢,要攢多久才能攢到這麼多?

大家都勸她:「年紀都這麼大了,留點錢給自己養老吧」

陳樹菊卻擺擺手:我捐了錢,我很快樂,覺得自己做了對的事情,這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感受。真的,我連睡覺都會笑出來。

培根說過一句話:給子女留下一份大家業,未必是對他們的愛。

因為年輕時的一段情傷,陳樹菊一直未婚,她對三個侄子視如己出,所以決定一毛錢都不留給他們。她聽過見過太多親人為錢反目、為遺產打官司......但是她卻這麼說:姑姑賺來的錢,以後都會捐出去,不會留給你們,但是姑姑會幫你們學會賺錢的本事。」

三個侄子閒時常來菜市場幫忙,陳樹菊教他們如何做事、如何識人,也教他們什麼樣的朋友值得深交,遇事冷靜、靈活應對,還有應對挫折要如何堅強面對。

幾十年來,她一直默默地賣菜、捐款,她的床底下放著七八個紙袋,每天留下20塊錢,其餘的都裝進去,一旦裝滿了,就都拿出來捐出去。

有人曾幫她算過,她總共捐了1000多萬臺幣。

直到有一天,記者報導了這個每天只吃醬油拌飯,卻熱衷捐款的菜販阿嬤。一時間,震驚了整個臺灣,連BBC都專門跑來採訪,稱她是:「世界上最不像,也最樸實的慈善家」。

2010年,陳樹菊登上《福布斯》,面對蜂擁而來的記者,她總說:你們一定是搞錯了!我又沒有去比賽,怎麼會得獎?到底是誰幫我報名的,怎麼沒有先告訴我!

而當《TIME》榜單公佈時,再次蜂擁而來的記者讓她不堪其擾,差點拿菜打他們:你們在這裡,客人還要不要買菜?我生意要怎麼做?

有人告訴她:你上「TIME」雜誌啦!

她不解的問:那是什麼?

記者說:李安推薦的你,就是《臥虎藏龍》的大導演。

她更懵了:我又和他不熟,為何要幫我報名?

當馬英九秘書給她打電話,問她要不要去美國領獎時,她直接拒絕了。後來縣長來電,還是拒絕,半夜11點,縣長又親自跑到家裡請她去,她說:不去,我明天的菜都訂好了。

縣長:我都給你買下來。

她說:不去。

最後,馬英九打來2個電話,才說動她去領獎。

辦簽證的那天,陳樹菊的雙手因為幾十年來的辛苦勞作,已經彎曲到根本伸不直,甚至連指紋都識別不出來了,在場的人無不為她動容。

陳樹菊卻不以為然:當初我受過大家的捐助,賺錢了自然也要幫助別人。

領獎的當天,她穿著一雙布鞋就去走紅地毯。她有一點不好意思:發現大家穿戴的都是好幾萬的衣服、包包,不過這件衣服是我三十歲那年買的,從沒穿過。拉鍊還壞了,她就這樣上了臺拿了獎。

官方安排她去各大城市遊覽景點,她倒好,每次都一頭紮進超市,研究起了當地蔬菜。她說:自從我13歲做生意開始,我從沒有休息這麼多天,我以前一年也只休息一天。

回到臺灣的第一天,顧不上倒時差,淩晨三點,,打著哈欠出現在了想念的菜市場。

她說自己不喜歡在鎂光燈之下,「慢慢存錢做善事,才是本來的我啊!只有好好照顧菜攤生意,才能説明更多有需要的人。」

2011年,有人幫她出了自傳,她直接把版稅捐給了紅十字會。2012年,有亞洲諾貝爾之稱的「麥格塞塞獎」,頒給她5萬美元的獎金,她收到後轉身就捐給了醫院。

很多人希望她借此機會鼓動全社會捐款,她卻板著臉:不要,人家如果要捐,自己會捐。

李安為她在「TIME」寫的文章有這樣一段話:陳樹菊最令人津津樂道之處,是在她的單純與慷慨。單純,使她的慷慨令人驚豔;慷慨,使她的單純發人深省。

感動全世界,並不是她的本意。她只是幾十年如一日做著自己最想做的事情,她也不覺得自己的日子很苦,因為幫助別人後,對方真心的笑容就讓她感到心滿意足。

這樣的人,不必身家萬千,不必捨身取義,也不必完美無缺,他可以是個凡人。即便是凡人,因為善良,也能成為一束光,給世界帶來溫暖。

心中如有愛,胸中自然滿天星輝。

真正的善良,正是世界待之以痛,他仍報之以歌,在認清生活真相後,依舊熾烈地熱愛著生活。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