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李玫瑾教授:家長在日常教育上若「疏忽」這三點,花再多時間也難教好孩子

教育孩子從來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很多家長深有感觸, 而且隨著孩子逐漸長大, 很多家長都發現他們似乎越來越難以管教了。

李玫瑾教授:一個家庭在教育上疏忽三點, 花再多時間也難教好孩子

李玫瑾教授在其寫作的書本《幽微的人性》中提到:「給孩子創造良好的物質條件的時間, 都不如用心陪伴、教育孩子的時間。 」而在提及家長教育孩子時, 她也提出了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三點, 即不能溺愛孩子、培養孩子懂得尊敬長輩、培養孩子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

關於不能溺愛孩子, 李玫瑾教授說:「在溺愛中長大的孩子, 以後很難有出息。 」因為溺愛孩子的過程, 包括毫無原則底線的退讓與袒護、對孩子的事情事事包辦、給予孩子在家中擁有最高地位等。 在這樣的教養方式下, 孩子必然成長為一個事事依賴他人, 無法獨立生活, 行事蠻橫霸道的人。

正如盧勤所說:「過分的溺愛養育出的是孩子的無情。 」可見, 如果家長希望孩子擁有獨立自理的能力, 就不能過度包辦孩子的事情, 適當放手讓孩子自己解決;如果家長希望孩子是一個是非分明、擁有正確三觀的人, 那麼就要做好示范作用,

堅持原則, 孩子犯錯時要及時糾正。 另外, 在家中也不可讓孩子擁有超出所有人的地位, 講究平等相處, 才能避免孩子養成霸道自我的性格。

而對於讓孩子懂得尊敬長輩, 正如孟子所言:「謹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義。 」如果孩子不懂得尊敬長輩, 那麼自然也很難懂得感恩、孝順父母。

而李玫瑾教授一直建議父母要從孩子還小的時候便要培養他對長輩擁有敬畏之心。 當然, 前提是家長自身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 對孩子回以同樣的尊重。 讓孩子更加明白尊重、感恩他人對自己的愛與幫助, 同時也能做到自尊自愛。

最後一項也是不少家長在教育孩子時, 自身都很難做到的一項, 那就是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正如李玫瑾教授研究了不少因為情緒失控而犯罪的青少年後, 總結到:「情緒管理, 甚至能影響孩子的一生。 」而美國密西根大學心理學家南迪·南森通過多年研究後也發現, 一個人在生活、工作中是否能保持順利, 情緒的影響力是非常大的。

家長們希望孩子能自如管理自己的情緒, 不會讓負面情緒影響了生活與工作, 懂得排解負面情緒。 那麼家長自身就要做好示范, 教育孩子的時候, 要盡可能保持冷靜, 耐心教導孩子。 切不可使用「棍棒教育」的打罵形式, 給孩子樹立一種以暴力、負面情緒處理事情的形象。

雖然很多人不願意承認,但事實上,絕大部分家長在教育孩子時都容易忽略上面三個問題,尤其是第三個,其實只要家長們肯靜下心來好好反省一下自身,就會發現問題的真正所在。

雖然很多人不願意承認,但事實上,絕大部分家長在教育孩子時都容易忽略上面三個問題,尤其是第三個,其實只要家長們肯靜下心來好好反省一下自身,就會發現問題的真正所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