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1米9的帥小夥天生佛相,拋棄鐵飯碗選擇「剃度出家」,被富婆窮追毫不動搖,網讚:當代唐僧

一般我們理解的出家僧人都是皈依佛門後深居簡出, 不問世事, 遠離紅塵。

可溫州市永嘉縣的一位男僧釋明心, 卻是整天在網上發自己的日常生活,

引來一堆網友的點贊和評論。

有人說他博取眼球, 一個好好的僧人整天不務正業, 不靜心於禪房念經, 反而在飆網。

時不時地做作擺拍, 秀顏值, 愛享受, 哪有半點出家人的樣子, 簡直六根不淨。

但同時, 網路上還有另一片擁護者的歡呼聲。

很多女孩子在看到釋明心的那一刻, 都驚呼世間竟有如此英俊長相之人, 方額廣頤、兩耳常垂、眉若彎月, 可不就是天生的佛相之人。

還有網友看著他整日在網路上發佈的視訊, 所過詩情畫意、恬淡安逸的生活忍不住感慨:「這不正是當代的唐僧嗎?」

這幾方人馬經常會在釋明心的評論區裡吵得不可開交。

釋明心翻新寺廟

而作為當事人的釋明心並不覺得這些影響自己的生活。

他將這一切看得都很淡然, 說:「即使網上出現一萬條惡評, 並不代表我做的就是錯的。 」

那麼釋明心到底是一個怎麼樣的人?是標榜炒作, 還是真的清心寡欲?

想要真正地去瞭解他, 我們還要從他的人生經歷慢慢講起。

釋明心原本的名字是叫金漢傑, 1980年出生在江南煙雨的溫州市永嘉縣巖頭村麗水街。

那裡風景如畫, 小橋流水。

金漢傑就是在這樣清幽雅致的環境下長大的。

但不同于南方眉眼溫潤的男孩子, 金漢傑從小就長得氣宇軒昂, 劍眉星目。

釋明心在深山之中

尤其是那一雙深邃的眼眸, 還有緊緊抿住的唇瓣, 這樣一副帥氣逼人的相貌很招女孩子喜歡。

但是金漢傑竟然從來沒有談過一次戀愛。

大學期間, 有很多女孩子喜歡他, 凡是他出現的地方總會看到很多女孩子偷偷注視著他, 甚至還有人大膽地送上情書。

金漢傑是一個陽光活潑的大男孩,

對女孩子也很禮貌紳士, 從沒有半分逾越。

他個子高挑, 站在人群裡大有鶴立雞群之感。

而且他很喜歡打籃球, 因此每次他出沒的籃球場總會有無數女孩子圍觀。

只要他一球投進, 都會引起女孩子尖叫連連, 歡呼聲一片。

釋明心牽白馬下山

一到中場休息的時候,女生爭先恐後地給他送水。

然而很多情況下,他都會禮貌地拒絕,然後拎起自己的水壺。

對於美女的表白和示愛,他也表現得很是淡然。

似乎對談戀愛這件事並沒有興趣,整天都按部就班地過著自己的生活。

就是有時候對於女生的糾纏和圍觀有些頭疼。

大學畢業以後,他也遵循父母的期望那樣,找工作,考體制內的「鐵飯碗」,然後相親,結婚生子。

體制內的鐵飯碗其實並不好考,每年都有數以萬計的畢業生想要借助這次考試過上穩定又體面的工作。

但最終只有寥寥幾人能摘得桂冠。

那一年他們小鎮的公務員考核,競爭很是激烈,報考140人,最終錄取的只有7個人。

金漢傑成功地成為那七個人中的一個。

就在他父母都為之開心喝彩的時候,金漢傑卻看起來並沒有多麼高興,他將自己關在屋裡,對著牆壁陷入了沉思。

不知道為什麼,他感覺很迷茫,似乎現在的生活並不是自己想要的。

但是他又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只是覺得眼前的生活絕不是他應有的人生。

他性格平和恬淡,不願與人相爭,也沒有什麼大的追求和志向。

甚至沒有那個年紀男生該有的豪情和傲氣,沒有想要外出打拼,博得一番成就的野心。

他似乎只想安逸恬淡地過完這一生。

可是考上了公務員,有了安穩的人生,他又即將面對人生的下一場大事:結婚生子。

可是在這一點上,他內心充滿了抗拒。

面對父母為自己安排的相親,金漢傑不為所動。

但這並不能隔絕他旺盛的桃花運,小鎮上不少姑娘家的父母都上門提親,就連他的上司也想將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他。

這讓所有男生都眼紅羨慕的好事,他卻備受困擾,一直都想擺脫自己長相帶來的困擾。

而且最讓人可「恨」的是,他在經過一段時間按部就班的工作後,發覺自己並不喜歡這樣的人生。

他越加感受不到生命的意義,也尋找不到自己內心真正的需求。

那段時間,是他人生中最為迷茫的時刻。

他整日思索而不得,無比煩悶,也開始沉迷於電子遊戲,每天過著混沌墮落的生活。

但所謂機緣,本身就是一個玄學,誰也沒有想到一剎那的頓悟竟然扭轉了他整個人生。

2006年的時候,金漢傑已經是一個即將奔三的男子。

大多數這個年紀的男子也該成家立業,為家庭事業奔波打拼。

可金漢傑卻做出了一個令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選擇。

他竟要出家,落髮為僧。

而這一切的源頭還要從一首歌說起。

那天,煩悶尋不到出路的他,打開手機聽到了一首佛曲《輪回》,就是這首歌。

那空靈悠然的調子緩緩響起,像是一道佛光般注入了他的腦中。

剎那間,他似乎是頓悟了,所有的迷茫似乎一瞬間化解,所有的煩悶似乎也一掃而光。

那一刻,世界似乎都靜止了,唯有那悠揚的曲調仿佛在洗滌著他靈魂的倦怠與疲憊。

他的內心深處受到了莫大的震撼與感動,他陷入一種前所未有的空靈狀態裡。

等到醒悟過來,他的淚水早已模糊了視線。

釋明心的寺廟

他流淚了,那一刻他終於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明白自己真正的歸宿與去路。

他想要出家,想要成為一名僧人,深山中的一座破舊的古廟,禪房花木深深,暮晚鐘聲回蕩整個山野。

在這個急功利近,充斥著野心欲望的大千世界,那才是他真正嚮往的世外桃源。

其實從小時候開始,他就對那身著一襲袈裟的僧侶十分嚮往,但是小鎮上很少有僧侶路過,而且其中大多都是招搖撞騙之輩。

但金漢傑不是,他是將寺廟當做自己人生的歸宿,僧侶當做自己一生的職業,參悟佛法作為畢生的追求。

自從那天以後,他開始潛心研究佛學佛法,參悟人世之理。

還會特意地進寺廟聽別的僧侶講解佛經,每在那個時候,他都會莫名地感動,而忍不住拭淚。

而金漢傑下定決心出家是在2006年12月的一天。

那一天他沐浴齋戒後,在家鄉的妙智寺正式剃度,法名為釋明心。

金漢傑的這一舉動在家鄉引起了一陣譁然,畢竟當時村子裡的人思想不夠前衛,對養兒防老和傳宗接代的觀念根深蒂固。

金漢傑的父母在聽到兒子出家的消息後,就像是一個晴天霹靂打了下來,驚惶不已,家裡就這一個獨苗,兒子要是出家了,以後可怎麼抱孫子呀?

金漢傑的父母無法忍受村裡人的議論和眼光,強行將金漢傑從寺廟抓了回來。

並將他關在家裡,唯一出門的機會就是接受父母為他安排的相親。

可是金漢傑一次也沒有見面,寧可把自己關在家裡,整天就抱著那些佛經研習。

那段時間金家鬧得雞犬不寧,父親的咆哮指責,母親流淚哭訴,這些都讓金漢傑糾結與痛苦。

那段時間,他開始飆網,發表自己的迷茫與痛苦。

網路像是給了他一個情感苦悶的宣洩口,他將自己內心對佛學的信仰和家庭的矛盾全盤托出,還將自己剃度,身著一身袈裟的照片上傳到了網上。

但沒有想到的是,他的論壇爆紅。

有人感動於他對佛學夢想的執著追求,還有些人是來觀賞他的顏值,看到了照片,大家都忍不住驚呼金漢傑的長相可謂是「天人」。

只見照片上的他,方額廣頤、兩耳常垂、眉若彎月,這不正是天生的佛面。

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金漢傑迅速走紅網路,成為了無數網友心中的「當代唐僧」。

有很多女生看到他的相貌,產生了非君不嫁的念頭,還有一些粉絲甚至千里奔赴想要去見他一面。

更誇張的是一位富婆對他苦苦糾纏,直言要包養他。

面對這些金漢傑不堪其擾,都以拒絕答覆。

而網上一些鼓勵的話語也讓金漢傑重新振作起來,他決定坐下來和父母好好的溝通。

那一晚,金漢傑和父母徹夜長談,將自己這麼多年不為人知的痛苦與煩惱全部講了出來,並認為只有在佛法籠罩下,才能給他帶來幾分清淨。

在聽完兒子的真誠坦白後,金漢傑的父母痛苦糾結的對視一眼,最終決定成全兒子的選擇和信仰。

峰迴路轉,金漢傑如願去追求自己的夢想,為了夯實自己的理論基礎,他決心進入佛門研究院,並在那裡進行系統的佛學學習。

金漢傑本來就是踏實勤懇之輩,他努力地學習,並如願地考取了中國培養佛教人才的最高學府佛學院。

在那裡,他正式改名為釋明心,學習期間,釋明心感受到了自己前所未有的心安和暢快。

每次只要研習佛理,他仿佛就如老僧入定一樣不吃不喝沉浸其中,感到前所未有的快樂。

人們都說當你做一件事沉浸其中時,不知不覺時間就會流逝過去,三年之後,釋明心順利畢業。

畢業以後釋明心正式受戒,並且拿到了宗教局頒發的戒牒,到這時,釋明心才成為一名真正的僧人。

可這時,釋明心又做出一個令人瞠目結舌的選擇,他放棄了名寺大廟的邀請,反而躲到自己家鄉的一座破落的普安寺。

普安寺是唐玄宗年間建成的千年古剎,寺廟坐落于深山之中,像是被緊緊環抱在中間。

山中環境清幽,廟中香火繚繞,別有一番世外禪意之趣。

起初剛到寺廟的時候,生活條件是很艱辛的。

因為年久失修,這裡儼然無法抵擋風吹雨打,有時雨滴順著殘屋破瓦淌進了屋裡。

每當冬天,寒風過境,即便蓋著數層棉被都無法阻擋刺骨的冷意。

有一次,釋明心好心留一位路過的香客在此過夜,沒想到客人睡著半夜,無意間翻了一個身子,床竟然就這樣塌了,客人更是因此驚嚇一場。

對此釋明心感到十分抱歉,並對他再三誠懇地道歉,但望著自己這荒蕪疏落的院子,釋明心還是覺得要好好休整一番。

於是,在師兄弟的幫助下,他們緊湊出一筆資金,用一年的時間對這座寺廟進行了翻新。

釋明心在院子裡種植了大片的多肉植物,並經常將自己養花的視訊和心得發佈到網路上,這引來了一批網友的追捧。

因為釋明心在網路擁有超高人氣,所以很多網友都會特意到寺廟供奉香火順便見一見釋明心的廬山真面目,因此寺廟的香火還是很旺盛的。

在網友們的心裡,這位僧人很是不一般。

他不僅長相英俊,而且很趕潮流,不但會教授給網友一些佛法理論,還運營著很多社交軟體,對籃球和電子遊戲也是相當瞭解,聊起天來更是頭頭是道。

對此,另外一些網友覺得這樣的人比起做念經的僧佛,像是一個在各大平臺炒作運營的「達人」,批評他六根不淨,有辱佛門。

對此,釋明心寵辱不驚,只是淡淡地答道:「現代社會,即便是僧人也該與時俱進,不能和時代脫節,能和大家聊到一起,我覺得沒什麼不好。」

遁入佛門的釋明心每天都過得開心且充實。

他發佈自己生活的點點滴滴,告訴世人這個世界上還有另一種美好的生活。

無欲無求,且自由自在。

其實如果你有幸到釋明心的寺廟中一遊,你會發現比起很多名寺大廟的院落深深,莊嚴肅穆,釋明心的幾間閣樓房屋顯得落魄多了。

但院中青磚黛瓦,花木幽徑,綠樹盎然,水流潺潺反而更有一種「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感覺。

但即便如此,還是有很多不明真相的網友圍堵斥責。

可能這也與他相貌太過英俊,引來很多狂蜂浪蝶,造成他聲勢張揚而被人不喜的原因。

但公平而論,就算是出家僧侶難道每天24小時只能過著敲木魚頌經文的生活嗎?

難道僧侶就不允許進行打籃球等體育活動,過著養花種草的悠閒生活嗎?

釋明心剃度為僧,但不是每一個僧人都要過成苦行僧那般地獄煎熬的生活。

雖然網上的言論莫衷一是,抨擊也好,追捧也罷,但世人終究不是釋明心,不知他心中真正所想。

很多人瞭解了釋明心的生活以後,羨慕那份深林古廟的幽靜,也想前往寺廟來一場修行。

其實大可不必,人生就是一場修行,而修行也不一定要出家,大隱隱於市,中隱隱於廟,小隱隱於山。

我們在紅塵中亦可修行,在經歷過人生的酸甜苦辣,喜怒哀樂之後,努力地使自己保持一顆中正平和的本心,一樣可以達到心如明鏡,不惹塵埃的境界。

如果一個人心事繁雜,多欲多嗔,即便是躲在深山老林的洞中,也不會讓他靜下心來。

大道三千,各人有各人的修行,雖有些人不贊同,但對於釋明心來說,古廟炊煙或許是他最好的修行!

一到中場休息的時候,女生爭先恐後地給他送水。

然而很多情況下,他都會禮貌地拒絕,然後拎起自己的水壺。

對於美女的表白和示愛,他也表現得很是淡然。

似乎對談戀愛這件事並沒有興趣,整天都按部就班地過著自己的生活。

就是有時候對於女生的糾纏和圍觀有些頭疼。

大學畢業以後,他也遵循父母的期望那樣,找工作,考體制內的「鐵飯碗」,然後相親,結婚生子。

體制內的鐵飯碗其實並不好考,每年都有數以萬計的畢業生想要借助這次考試過上穩定又體面的工作。

但最終只有寥寥幾人能摘得桂冠。

那一年他們小鎮的公務員考核,競爭很是激烈,報考140人,最終錄取的只有7個人。

金漢傑成功地成為那七個人中的一個。

就在他父母都為之開心喝彩的時候,金漢傑卻看起來並沒有多麼高興,他將自己關在屋裡,對著牆壁陷入了沉思。

不知道為什麼,他感覺很迷茫,似乎現在的生活並不是自己想要的。

但是他又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只是覺得眼前的生活絕不是他應有的人生。

他性格平和恬淡,不願與人相爭,也沒有什麼大的追求和志向。

甚至沒有那個年紀男生該有的豪情和傲氣,沒有想要外出打拼,博得一番成就的野心。

他似乎只想安逸恬淡地過完這一生。

可是考上了公務員,有了安穩的人生,他又即將面對人生的下一場大事:結婚生子。

可是在這一點上,他內心充滿了抗拒。

面對父母為自己安排的相親,金漢傑不為所動。

但這並不能隔絕他旺盛的桃花運,小鎮上不少姑娘家的父母都上門提親,就連他的上司也想將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他。

這讓所有男生都眼紅羨慕的好事,他卻備受困擾,一直都想擺脫自己長相帶來的困擾。

而且最讓人可「恨」的是,他在經過一段時間按部就班的工作後,發覺自己並不喜歡這樣的人生。

他越加感受不到生命的意義,也尋找不到自己內心真正的需求。

那段時間,是他人生中最為迷茫的時刻。

他整日思索而不得,無比煩悶,也開始沉迷於電子遊戲,每天過著混沌墮落的生活。

但所謂機緣,本身就是一個玄學,誰也沒有想到一剎那的頓悟竟然扭轉了他整個人生。

2006年的時候,金漢傑已經是一個即將奔三的男子。

大多數這個年紀的男子也該成家立業,為家庭事業奔波打拼。

可金漢傑卻做出了一個令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選擇。

他竟要出家,落髮為僧。

而這一切的源頭還要從一首歌說起。

那天,煩悶尋不到出路的他,打開手機聽到了一首佛曲《輪回》,就是這首歌。

那空靈悠然的調子緩緩響起,像是一道佛光般注入了他的腦中。

剎那間,他似乎是頓悟了,所有的迷茫似乎一瞬間化解,所有的煩悶似乎也一掃而光。

那一刻,世界似乎都靜止了,唯有那悠揚的曲調仿佛在洗滌著他靈魂的倦怠與疲憊。

他的內心深處受到了莫大的震撼與感動,他陷入一種前所未有的空靈狀態裡。

等到醒悟過來,他的淚水早已模糊了視線。

釋明心的寺廟

他流淚了,那一刻他終於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明白自己真正的歸宿與去路。

他想要出家,想要成為一名僧人,深山中的一座破舊的古廟,禪房花木深深,暮晚鐘聲回蕩整個山野。

在這個急功利近,充斥著野心欲望的大千世界,那才是他真正嚮往的世外桃源。

其實從小時候開始,他就對那身著一襲袈裟的僧侶十分嚮往,但是小鎮上很少有僧侶路過,而且其中大多都是招搖撞騙之輩。

但金漢傑不是,他是將寺廟當做自己人生的歸宿,僧侶當做自己一生的職業,參悟佛法作為畢生的追求。

自從那天以後,他開始潛心研究佛學佛法,參悟人世之理。

還會特意地進寺廟聽別的僧侶講解佛經,每在那個時候,他都會莫名地感動,而忍不住拭淚。

而金漢傑下定決心出家是在2006年12月的一天。

那一天他沐浴齋戒後,在家鄉的妙智寺正式剃度,法名為釋明心。

金漢傑的這一舉動在家鄉引起了一陣譁然,畢竟當時村子裡的人思想不夠前衛,對養兒防老和傳宗接代的觀念根深蒂固。

金漢傑的父母在聽到兒子出家的消息後,就像是一個晴天霹靂打了下來,驚惶不已,家裡就這一個獨苗,兒子要是出家了,以後可怎麼抱孫子呀?

金漢傑的父母無法忍受村裡人的議論和眼光,強行將金漢傑從寺廟抓了回來。

並將他關在家裡,唯一出門的機會就是接受父母為他安排的相親。

可是金漢傑一次也沒有見面,寧可把自己關在家裡,整天就抱著那些佛經研習。

那段時間金家鬧得雞犬不寧,父親的咆哮指責,母親流淚哭訴,這些都讓金漢傑糾結與痛苦。

那段時間,他開始飆網,發表自己的迷茫與痛苦。

網路像是給了他一個情感苦悶的宣洩口,他將自己內心對佛學的信仰和家庭的矛盾全盤托出,還將自己剃度,身著一身袈裟的照片上傳到了網上。

但沒有想到的是,他的論壇爆紅。

有人感動於他對佛學夢想的執著追求,還有些人是來觀賞他的顏值,看到了照片,大家都忍不住驚呼金漢傑的長相可謂是「天人」。

只見照片上的他,方額廣頤、兩耳常垂、眉若彎月,這不正是天生的佛面。

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金漢傑迅速走紅網路,成為了無數網友心中的「當代唐僧」。

有很多女生看到他的相貌,產生了非君不嫁的念頭,還有一些粉絲甚至千里奔赴想要去見他一面。

更誇張的是一位富婆對他苦苦糾纏,直言要包養他。

面對這些金漢傑不堪其擾,都以拒絕答覆。

而網上一些鼓勵的話語也讓金漢傑重新振作起來,他決定坐下來和父母好好的溝通。

那一晚,金漢傑和父母徹夜長談,將自己這麼多年不為人知的痛苦與煩惱全部講了出來,並認為只有在佛法籠罩下,才能給他帶來幾分清淨。

在聽完兒子的真誠坦白後,金漢傑的父母痛苦糾結的對視一眼,最終決定成全兒子的選擇和信仰。

峰迴路轉,金漢傑如願去追求自己的夢想,為了夯實自己的理論基礎,他決心進入佛門研究院,並在那裡進行系統的佛學學習。

金漢傑本來就是踏實勤懇之輩,他努力地學習,並如願地考取了中國培養佛教人才的最高學府佛學院。

在那裡,他正式改名為釋明心,學習期間,釋明心感受到了自己前所未有的心安和暢快。

每次只要研習佛理,他仿佛就如老僧入定一樣不吃不喝沉浸其中,感到前所未有的快樂。

人們都說當你做一件事沉浸其中時,不知不覺時間就會流逝過去,三年之後,釋明心順利畢業。

畢業以後釋明心正式受戒,並且拿到了宗教局頒發的戒牒,到這時,釋明心才成為一名真正的僧人。

可這時,釋明心又做出一個令人瞠目結舌的選擇,他放棄了名寺大廟的邀請,反而躲到自己家鄉的一座破落的普安寺。

普安寺是唐玄宗年間建成的千年古剎,寺廟坐落于深山之中,像是被緊緊環抱在中間。

山中環境清幽,廟中香火繚繞,別有一番世外禪意之趣。

起初剛到寺廟的時候,生活條件是很艱辛的。

因為年久失修,這裡儼然無法抵擋風吹雨打,有時雨滴順著殘屋破瓦淌進了屋裡。

每當冬天,寒風過境,即便蓋著數層棉被都無法阻擋刺骨的冷意。

有一次,釋明心好心留一位路過的香客在此過夜,沒想到客人睡著半夜,無意間翻了一個身子,床竟然就這樣塌了,客人更是因此驚嚇一場。

對此釋明心感到十分抱歉,並對他再三誠懇地道歉,但望著自己這荒蕪疏落的院子,釋明心還是覺得要好好休整一番。

於是,在師兄弟的幫助下,他們緊湊出一筆資金,用一年的時間對這座寺廟進行了翻新。

釋明心在院子裡種植了大片的多肉植物,並經常將自己養花的視訊和心得發佈到網路上,這引來了一批網友的追捧。

因為釋明心在網路擁有超高人氣,所以很多網友都會特意到寺廟供奉香火順便見一見釋明心的廬山真面目,因此寺廟的香火還是很旺盛的。

在網友們的心裡,這位僧人很是不一般。

他不僅長相英俊,而且很趕潮流,不但會教授給網友一些佛法理論,還運營著很多社交軟體,對籃球和電子遊戲也是相當瞭解,聊起天來更是頭頭是道。

對此,另外一些網友覺得這樣的人比起做念經的僧佛,像是一個在各大平臺炒作運營的「達人」,批評他六根不淨,有辱佛門。

對此,釋明心寵辱不驚,只是淡淡地答道:「現代社會,即便是僧人也該與時俱進,不能和時代脫節,能和大家聊到一起,我覺得沒什麼不好。」

遁入佛門的釋明心每天都過得開心且充實。

他發佈自己生活的點點滴滴,告訴世人這個世界上還有另一種美好的生活。

無欲無求,且自由自在。

其實如果你有幸到釋明心的寺廟中一遊,你會發現比起很多名寺大廟的院落深深,莊嚴肅穆,釋明心的幾間閣樓房屋顯得落魄多了。

但院中青磚黛瓦,花木幽徑,綠樹盎然,水流潺潺反而更有一種「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感覺。

但即便如此,還是有很多不明真相的網友圍堵斥責。

可能這也與他相貌太過英俊,引來很多狂蜂浪蝶,造成他聲勢張揚而被人不喜的原因。

但公平而論,就算是出家僧侶難道每天24小時只能過著敲木魚頌經文的生活嗎?

難道僧侶就不允許進行打籃球等體育活動,過著養花種草的悠閒生活嗎?

釋明心剃度為僧,但不是每一個僧人都要過成苦行僧那般地獄煎熬的生活。

雖然網上的言論莫衷一是,抨擊也好,追捧也罷,但世人終究不是釋明心,不知他心中真正所想。

很多人瞭解了釋明心的生活以後,羨慕那份深林古廟的幽靜,也想前往寺廟來一場修行。

其實大可不必,人生就是一場修行,而修行也不一定要出家,大隱隱於市,中隱隱於廟,小隱隱於山。

我們在紅塵中亦可修行,在經歷過人生的酸甜苦辣,喜怒哀樂之後,努力地使自己保持一顆中正平和的本心,一樣可以達到心如明鏡,不惹塵埃的境界。

如果一個人心事繁雜,多欲多嗔,即便是躲在深山老林的洞中,也不會讓他靜下心來。

大道三千,各人有各人的修行,雖有些人不贊同,但對於釋明心來說,古廟炊煙或許是他最好的修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