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職場中有句「毒雞湯」叫做「多勞多得」,但很可能是在自我感動,要認清3點現實

在綜藝《初入職場的我們》中, 三位實習生面對董明珠做了第一次的提案彙報, 而三個人不同的表現引發了觀察室中嘉賓們的熱議。

00後墨爾本大學畢業生梁堅洛, 在整個準備過程中所表現出的積極與主動讓嘉賓們大為讚賞:

調動外援做視覺優化、提前完成方案徵詢前輩的建議、同等時間內做出雙份提案、爭分奪秒到連便當都顧不上吃……

用董明珠的話說:「他每個環節, 都比別人搶先一步去做設計。 」

但即便如此, 梁堅洛在考核中依然沒能獲得最高分。

對於這個結果, 點評可謂一針見血:「多做就多得, 不是的!」

的確, 很多人會認為, 人在職場多做點總不是壞事, 發揮得好或許能夠得到領導的賞識, 再不濟也能多學點東西。

殊不知, 多勞多得存在普遍存在的誤區:

1.多勞不一定多得, 高效才是王道

蕭伯納說過:「世界上只有兩種人:高效率的人和低效率的人。

要想獲得領導的賞識, 做得多不是本事, 效率高才是王道。

何謂效率高?

就是在同等條件下, 你能夠比別人更好地領會領導的意圖, 針對具體專案能夠給出更有建設性的意見, 遇到問題時能夠提出更高效的解決辦法。

而具體到諸如節目中這樣的提案彙報, 高效就意味著你需要在更短的時間內亮出自己的觀點, 展現自己的優勢, 吸引領導的注意力。

《向上管理》一書中, 提出過這樣一個觀點:

在向上級彙報時, 效率一定是需要擺在第一位的。 因為作為一名管理者, 領導的時間向來寶貴, 而越是位於高層的人, 就越重視效率。 作為一名職場人, 你的高效, 其實也是在間接提高領導的單位時間價值。

職場不是純拼體力的地方,

加班加點, 任勞任怨, 這些特質都不具備不可替代性, 更何況, 真要論體力, 職場老人還不一定拼得過初入職場的小年輕。

只有高效的工作方式, 才是一個人制勝職場最有力的武器。

2.熬夜加班是勵志, 還是自我感動?

有一位網友曾經講過他自己的親身經歷。

那時, 他初入職場, 幹勁十足。 每一次領導交代了任務, 他哪怕熬夜通宵也一定要在24小時內完成, 甚至曾在一天內寫完了一周的300個產品介紹。

他為自己的「高效」自信滿滿, 可結果非但沒能得到領導的讚賞, 反而把自己折騰進了醫院。

躺在病床上, 他反思自己的工作方式, 發現其實一直以來他都陷入了一個誤區。

·那些熬夜趕出的成果, 表面上是凸顯了效率, 實際上後期大量的修改與溝通一樣要耗費成本, 還不如一開始就認真打磨;

·同事裡高手如雲, 他自覺沒有一技之長, 又懶於提升自己, 便只得用勤勤懇懇的加班, 來證明自己是公司不可或缺的人;

·KPI無法完成, 他其實明白是工作策略出了問題, 又懼怕改變, 只好自欺欺人,

指望通過更多的時間投入來達到目標。

所有的熬夜加班, 不是為了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 而是他的自我安慰與自我感動, 目的只是讓自己能夠心安理得地繼續平庸。

老鵬愛提問所走過的彎路, 何嘗不是我們很多人都曾遇到過的問題。

作為一個職場人, 當發覺自己一無所長時, 很多人往往會選擇「勤奮」。 勤奮本身沒有錯, 但如果我們錯把努力和勤奮當作唯一可以炫耀的資本, 那麼這種努力就難免會用力過猛。

因為真正的努力, 從來都不是為了秀給別人看。

想要多得, 你有這樣幾步需要走

在職場中打拼, 努力固然很重要, 但要想讓自己的付出得到相對應的回報, 我們還需要學會, 把努力用在刀刃上。

1.避免不帶腦子的重複性工作, 時刻不忘提升自己

很多人大概都聽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女孩給老闆做助理,每天的任務之一就是幫老闆貼票據,這是一項極其瑣碎的工作,然而姑娘卻把它做到了極致。

原來,她建立了一個表格,將所有票據按照資訊內容進行整理,並從中梳理出許多商務活動的規律,比如不同類型的商務活動,通常需要預定怎樣的場合,制定多少預算等等。當領導再向她佈置工作時,她能夠及時準確地做出妥帖的處理。

領導覺得她靠譜,升職自然也就成了情理之中的事。

其實,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每天不得不去做一些重複的同質化工作,幾乎是無可逃避的現實。

不同的是,有些人在日復一日的瑣碎工作中被消磨掉了鬥志,停止了成長,有些人則用自己的方式另闢蹊徑,在看似平常的工作中不斷讓自己的能力得到精進。

不是所有的「多勞」,都能給我們帶來成長。

任何時候,不放棄思考、保持積極的態度,才是職場「多勞」的正確打開方式。

2.避免只用過程邀功,不用結果說話

你身邊一定也有這樣的同事:他們常常加班到深夜,然後發條動態,或輕鬆調侃,或宣洩吐槽。其用意也不言自明,無非是讓大家看到自己的勤奮,體諒自己的辛苦。

可是,這些活躍在社交網路的勞模們,在真實的職場中,卻常常都混得不那麼盡如人意。

究其原因,過分強調自己在過程中的付出,其實往往就是因為結果不夠讓人信服。業績不夠,努力來湊。

可是,「曬努力」真的有用嗎?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從兩個方面來看:

一方面,老闆都是看結果的,如果一個員工成天加班而工作卻完成得稀爛,老闆一定不會覺得你「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相反,這恰恰證明瞭你的能力不夠。

另一方面,別人休息你加班,還就要秀給老闆看,這在同事眼裡就是赤裸裸地變相邀功,即便嘴上不說,恐怕心理上也會自然而然對這樣的人疏而遠之。

人在職場,光有勤奮是遠遠不夠的。因為,過程中的「多勞」並不值得吆喝,學會用結果說話才是每一個人職場人走向成熟的必修課。

3.提高工作效率,掌握合理的工作節奏

七匹狼集團董事長周少雄曾經講過他的企業從強制加班到強制不加班的轉變過程:

1990年,公司創立之初,周少雄和員工們一樣廢寢忘食,每天不工作到深夜很難下班。

後來,伴隨著企業規模慢慢做大,他發現,單純靠員工時間和體力上的堆砌已經很難再有突破,他需要員工更有創造力、想象力和發揮能力,而常年加班的工作方式,不僅不利於內部員工的成長,同時也阻礙了人才的引進。

於是,在經過一系列的考察後,周少雄逐步對公司的工作習慣進行了改革,不僅告訴員工企業不提倡加班,還為員工組織了各種工餘活動,讓員工在互動中成長。

在捨棄了8小時以外的雞肋加班時間後,周少雄不僅收穫了員工8小時之內的專心,也實現了他最期待的創新氛圍。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現代化的職場環境下,無論老闆還是員工,「多勞」都不再是通往「多得」的唯一路徑。

要想在職場中獲得更長足的發展,掌握合理的工作節奏好過於夜以繼日地埋頭苦幹。

時代在進步,如今的職場,對創造力的需求已經遠大於勞動力,如今的職場人,也不再像從前那樣,靠著敬業靠著拼命就能夠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職場有路勤為徑,多思善學方可行。只有時刻對自己保持清晰的認知,讓「思考」成為我們的肌肉記憶,讓「學習」成為我們的底層能力,「努力」才能真正成為幫助我們騰飛的翅膀。

願每一個職場人,付出和收穫都能成正比,所有的成績都配得上你的努力。

時刻不忘提升自己

很多人大概都聽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女孩給老闆做助理,每天的任務之一就是幫老闆貼票據,這是一項極其瑣碎的工作,然而姑娘卻把它做到了極致。

原來,她建立了一個表格,將所有票據按照資訊內容進行整理,並從中梳理出許多商務活動的規律,比如不同類型的商務活動,通常需要預定怎樣的場合,制定多少預算等等。當領導再向她佈置工作時,她能夠及時準確地做出妥帖的處理。

領導覺得她靠譜,升職自然也就成了情理之中的事。

其實,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每天不得不去做一些重複的同質化工作,幾乎是無可逃避的現實。

不同的是,有些人在日復一日的瑣碎工作中被消磨掉了鬥志,停止了成長,有些人則用自己的方式另闢蹊徑,在看似平常的工作中不斷讓自己的能力得到精進。

不是所有的「多勞」,都能給我們帶來成長。

任何時候,不放棄思考、保持積極的態度,才是職場「多勞」的正確打開方式。

2.避免只用過程邀功,不用結果說話

你身邊一定也有這樣的同事:他們常常加班到深夜,然後發條動態,或輕鬆調侃,或宣洩吐槽。其用意也不言自明,無非是讓大家看到自己的勤奮,體諒自己的辛苦。

可是,這些活躍在社交網路的勞模們,在真實的職場中,卻常常都混得不那麼盡如人意。

究其原因,過分強調自己在過程中的付出,其實往往就是因為結果不夠讓人信服。業績不夠,努力來湊。

可是,「曬努力」真的有用嗎?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從兩個方面來看:

一方面,老闆都是看結果的,如果一個員工成天加班而工作卻完成得稀爛,老闆一定不會覺得你「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相反,這恰恰證明瞭你的能力不夠。

另一方面,別人休息你加班,還就要秀給老闆看,這在同事眼裡就是赤裸裸地變相邀功,即便嘴上不說,恐怕心理上也會自然而然對這樣的人疏而遠之。

人在職場,光有勤奮是遠遠不夠的。因為,過程中的「多勞」並不值得吆喝,學會用結果說話才是每一個人職場人走向成熟的必修課。

3.提高工作效率,掌握合理的工作節奏

七匹狼集團董事長周少雄曾經講過他的企業從強制加班到強制不加班的轉變過程:

1990年,公司創立之初,周少雄和員工們一樣廢寢忘食,每天不工作到深夜很難下班。

後來,伴隨著企業規模慢慢做大,他發現,單純靠員工時間和體力上的堆砌已經很難再有突破,他需要員工更有創造力、想象力和發揮能力,而常年加班的工作方式,不僅不利於內部員工的成長,同時也阻礙了人才的引進。

於是,在經過一系列的考察後,周少雄逐步對公司的工作習慣進行了改革,不僅告訴員工企業不提倡加班,還為員工組織了各種工餘活動,讓員工在互動中成長。

在捨棄了8小時以外的雞肋加班時間後,周少雄不僅收穫了員工8小時之內的專心,也實現了他最期待的創新氛圍。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現代化的職場環境下,無論老闆還是員工,「多勞」都不再是通往「多得」的唯一路徑。

要想在職場中獲得更長足的發展,掌握合理的工作節奏好過於夜以繼日地埋頭苦幹。

時代在進步,如今的職場,對創造力的需求已經遠大於勞動力,如今的職場人,也不再像從前那樣,靠著敬業靠著拼命就能夠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職場有路勤為徑,多思善學方可行。只有時刻對自己保持清晰的認知,讓「思考」成為我們的肌肉記憶,讓「學習」成為我們的底層能力,「努力」才能真正成為幫助我們騰飛的翅膀。

願每一個職場人,付出和收穫都能成正比,所有的成績都配得上你的努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