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經典解讀•杜平讓

杜平讓, 1966年生, 甘肅寧縣人, 藝名昴頡, 專業畫家。 1990年畢業於西北師範大學美術系。 1996年結業於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 1998年結業於文化部首屆重彩畫高級研究班。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中國工筆劃學會會員, 上海美術家協會會員, 國內某機構簽約畫家。 作品多次參加全國重要展覽並多次獲獎, 編入多種專集並多次發表於多種專業刊物。 作品被國內外多家機構和個人收藏。 作品《滄桑祭》被國家收藏, 作為國禮送給香港政府。 作品參加“中國藝術大展-主題創作展”;“中國藝術大展-當代中國畫展”;“世界華人書畫展”;“第十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第十一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第四屆當代工筆重彩畫大展”;“第六屆全國工筆劃大展”;“中國藝術大展赴港作品展”;“首屆中國重彩畫大展”;“首屆中國岩彩畫大展”;“第六屆全國水彩、粉畫展”;“東方既白-中國國家畫院建院30周年美術作品展”;“中國國家畫院青年畫院作品邀請展”;“藝術經典-中國國家畫院美術作品展”等並獲獎。

在國內外多次舉辦個展及聯展。 在全國美術院校、師範院校研究生、本專科生美術作品、論文評獎中榮獲優秀指導教師獎。 榮獲第四屆上海十大文化新人提名獎。 榮獲文化部《藝術市場》“最受關注年度藝術人物獎”。 榮獲文化部《藝術市場》“突出成就人物大獎”。 榮獲新華網“中國收藏年度人物-最受藏界關注獎”。
出版個人專著《當代名家藝術觀—杜平讓-創作篇》、《今日藝術家—杜平讓》。 作品及簡歷編入《巨匠之門--中國當代核心畫家專集》、《中國當代經典美術全集》、《中國當代美術全集》、《中國當代藝術經典名家》、《新世紀中國文化十年-藝術人物》、《當代畫史》、《東方既白—中國國家畫院建院30周年美術作品集》等重要文獻專著。

寫生作品系列之一

寫生作品系列之二

寫生作品系列之三

寫生作品系列之四

相關評論和作品欣賞

(一)

杜平讓的繪畫境界及美學思想

傅京生

寫生作品

杜平讓的繪畫, 可以分如下四類:一、白描寫生, 二、工筆重彩, 三、沒骨花卉, 四、水墨寫意。 他的沒骨有惲南田的秀美, 清亮、高雅而不失雍容華貴, 但多了些從現實生活感受中得到的鮮活的生命活力,

並使惲南田那樣的明清沒骨繪畫與20世紀以來發展起來的傳統繪畫的新傳統, 進行了有機的結合和高揚。 他的水墨寫意, 畫得滿紙光華, 具有很強的書寫性, 把中國書法結體、筆法、筆意中蘊涵的文化精神準確地轉換在他的畫面造型中, 從而, 使他的畫面的筆墨趣味極為生動傳神, 令人觀之, 如月到風來, 瞬間即能消去胸中火燥鄙吝。

不過, 杜平讓平時著力最多的, 還是他的白描寫生和工筆重彩。 他的白描寫生, 在扎扎實實的學院寫實訓練奠定的基礎上, 能于唐宋傳統擇其精華, 也善取天地英氣, 故有生命酣暢之美, 能使我們在從容靜賞中, 陶醉于泛舟文化河流的歡暢。 他的工筆重彩,

觀畫則可知其人, 畫面圖式語言不僅機要慎密、形式技法精深高妙, 而且令人觀之, 有身從容、意活脫、心光明、氣浩蕩之慨。 令人觀之, 有久處無厭之美。

寫生作品

從杜平讓的繪畫技法語言中, 我們可以分析出, 其技法語言, 是由如下三個層面的文脈來源或曰是由如下三個層次的探索方向構成的:

第一, 由特定的觀念形態導致的畫家在觀察自然物象時, 不僅使表現物象的技法手段被這一特定的觀念驅使, 而且, 還使得其技法中蘊含了這一觀念形態的文化屬性。 所以, 如果仔細、認真地探究杜平讓先生繪畫技法的文脈來源, 就可以發現, 他是在綜合了兩方面的文脈來源之後, 而成的屬於他自己的獨特的繪畫文化觀念的。

第二, 在面對生活的觀察、感悟中, 自然物象本身特有的令人興奮的美感魅力, 撞擊著他已然把握住的繪畫的圖式語言和形式技法, 並使這些圖式語言和形式技法進入他的已然根深蒂固存在於他內心深處的詩意化生存意念, 由此, 而使這些來源於生活撞擊的圖式語言和形式技法進入到一種特定的境界, 形成一種特定的品格, 顯現出一種特定的氣象。 以此, 當我們面對他的作品, 便能首先感受到的是其品格、氣象、境界的高邁, 而不是膚淺的技巧炫耀。 當然, 他的作品的技法語言表達是高超的。

第三, 杜平讓的繪畫是講究技法的, 但他更是一個有文化理想的畫家。 而正是這樣的一個文化理想, 使他的繪畫技法, 與他長期以來力圖以他自己的藝術表現世界建構一種獨具當代中國文化特徵的“文化圖騰”息息相關。所以,當我們分析、研究他的繪畫技法,可以肯定地說,他的繪畫,決不是膚淺的追蹤時髦的產物。在我們看來,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一個文化理想,他才能不僅使自己的作品具有了鮮明的個性化風格特徵,而且,他的所有的作品,在文化歸屬方面,也都顯現出了鮮明而強烈的具有前銳性的時代氣息。具體而言,這就表明,平讓先生是逐漸在自己內心深處中,建構起與當代新儒家學者所宣導的“文化中國”這個理念齊一的理想追求之後,然後,才是在這樣的理念的光波下去表現他心目中的“文化圖騰”的。

寫生作品

總之,杜平讓的繪畫,是感性的,但也是學術的。此外,他的畫,既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但又是現代的。作為一個優秀的藝術家,他首先是一個好的藝術批評家,同時也是一個好的藝術理論家。他能夠不斷的從自己的藝術實踐中,以藝術的方式,提升出屬於自己的理性思維,並用這種理性思維,指導著自己的藝術實踐,然後,他還會再在這樣的藝術實踐中,再度提升出嶄新理論思維用於他的創作實踐。如此循環往復,終於步步為營,攀登上我們上述的藝術金字塔的頂峰,他不是一個淺嘗輒止者,他的繪畫藝術,就是因此而可以被載入當代中國畫藝術發展史史冊的——他以超越古今態的學理研究,顛峰狀的實踐熱情,推動了他的創作激情,而終於讓我們能夠看到他那一幅幅具有持久美學張力的畫面。

2008年10月1日於北京鼓樓東大街

著名美術評論家、美術史學家:傅京生

寫生作品

(二)

生命的舒展與心靈的表情

馮國偉

如果把繪畫比作一面鏡子,藝術家大體會呈現出兩種面貌:一種是精心修飾,掩除瑕疵,甚至通過手術美容,從而在視覺上營造出非常強勢的美;另一種是樸實無華,原生本色,它通過情態和動作與欣賞者溝通,從而真實再現內心的一切。前一種重形式,精緻討巧,但總有種不真實感;而後一種重內容,直接、樸素,但可能會顯得有些粗疏。

寫生小品系列之一 50cm×50cm

寫生小品系列之二 50cm×50cm

寫生小品系列之三 50cm×50cm

寫生小品系列之四 50cm×50cm

寫生小品系列之五 40cm×40cm

寫生小品系列之六 46cm×33cm

正是在這樣的前提下,當我把目光久久定格在杜平讓的花鳥作品時,最吸引我的地方已不僅僅是他那些畫中植物在微風中的姿態和優雅、茁壯和蓬勃、燦爛和新鮮,而是一個畫家如何通過一幅畫讓心靈舒展和自在舞蹈。面對他的作品,我已不滿足於簡單地把它看作一幅畫,看作一個階段性的成果總結,看作一個人面對花鳥、面對生活的感悟和思緒,而是從杜平讓為我們提供的這樣一個真實而富有個性化的答案引申和聯想,在一種對照中追問藝術之為藝術的本質,探尋藝術之于人生的意義,並從中體味當代藝術所能呈現的最大空間和力量。

寫生扇面系列之二

寫生扇面系列之三

寫生扇面系列之四

寫生扇面系列之五

寫生扇面系列之六

中國傳統花鳥畫自從五代郭若虛以“黃家富貴”“徐熙野逸”進行歸納後,然後基本沿著工與意兩種路徑延展。其間起起落落,無不與時代的審美情趣和文化取向有關。至當代,花鳥畫再度崛起,重彩、工筆和寫意相互交疊,呈現出了多元化的繁盛格局。置身其中,我們在眼花繚亂于當代花鳥畫家形式多樣的探索和創新的同時,也往往會對花鳥畫究竟往何處去產生種種疑惑。在這種背景下,杜平讓的花鳥畫作品無疑具有非常強的研究價值和思考空間。

杜平讓以自己的創作給出了答案,就是盡力拉長藝術的半徑。我們都知道,圓的面積和半徑成正比。半徑越長,面積越大。而對於畫家而言,這個半徑從起點開始,其間通過專業學習、技法錘煉、人生磨礪、風格演變等種種過程,最終尋找到屬於自己的邊界點。而這個起點和邊界點的長度所形成的圓形成了畫家的領地和疆域,決定著一個畫家的創作空間和創造力。

寫生作品

寫生作品

寫生作品

寫生作品

杜平讓的花鳥作品目前為止,大體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期集中推出的一系列作品。比如1997年、1998年創作的《寒塘蘆雁》《卻道天涼好個秋》《藍色回憶》《生的感覺》等作品。在這些作品中,杜平讓顯然還刻意於形式美感的追求,寫實功夫的錘煉和風格化的定型都顯得比較直接。第二個階段,是本世紀初至2005年期間創作的一系列作品。這一時期以《起舞弄清影》《秋雨無聲》《清風拂面》系列作品為主體,顯示了杜平讓在工筆花鳥上的自我定位。而第三個階段以近年來創作的《淡月疏影》《清影》《無人亦自芳》《浩然天地間》等系列作品為主體。這時的作品完成了對花鳥畫這一題材的超越,更加在意於花鳥的傳神達意和內心情感的流露。花是花,花非花,手法上以意寫工,強調了一種整體氣息和韻律。

寫生扇面系列之七

寫生扇面系列之八

寫生扇面系列之九

寫生扇面系列之十

借物以抒情,借景以明志,在中國花鳥畫這種擬人化的藝術體系中,杜平讓並不是一個叛逆者,但他也不願做一個守成者。他行進在當代花鳥畫的疆域,進行了各種並不越界的嘗試。難得的是,無論成功與否,他從沒有停止過腳步,或固守于一時的得失上。

他還在前行,且面帶微笑。

2011年6月8日於蘭州

美術評論家:馮偉國

淡月疏影 40x90cm 紙本設色 2006年

無人亦自芳之一 46x46cm 紙本設色 2007年

風拂花影搖之二 65x40cm 2008年

風拂花影搖之三 65x40cm 2008年

蘭色回憶 27x22cm 紙本設色 1998年

淡月拂過秋已半 53x45cm 紙本設色 2002年

浩然天地間之二 102x230cm 紙本設色 2008年

與他長期以來力圖以他自己的藝術表現世界建構一種獨具當代中國文化特徵的“文化圖騰”息息相關。所以,當我們分析、研究他的繪畫技法,可以肯定地說,他的繪畫,決不是膚淺的追蹤時髦的產物。在我們看來,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一個文化理想,他才能不僅使自己的作品具有了鮮明的個性化風格特徵,而且,他的所有的作品,在文化歸屬方面,也都顯現出了鮮明而強烈的具有前銳性的時代氣息。具體而言,這就表明,平讓先生是逐漸在自己內心深處中,建構起與當代新儒家學者所宣導的“文化中國”這個理念齊一的理想追求之後,然後,才是在這樣的理念的光波下去表現他心目中的“文化圖騰”的。

寫生作品

總之,杜平讓的繪畫,是感性的,但也是學術的。此外,他的畫,既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但又是現代的。作為一個優秀的藝術家,他首先是一個好的藝術批評家,同時也是一個好的藝術理論家。他能夠不斷的從自己的藝術實踐中,以藝術的方式,提升出屬於自己的理性思維,並用這種理性思維,指導著自己的藝術實踐,然後,他還會再在這樣的藝術實踐中,再度提升出嶄新理論思維用於他的創作實踐。如此循環往復,終於步步為營,攀登上我們上述的藝術金字塔的頂峰,他不是一個淺嘗輒止者,他的繪畫藝術,就是因此而可以被載入當代中國畫藝術發展史史冊的——他以超越古今態的學理研究,顛峰狀的實踐熱情,推動了他的創作激情,而終於讓我們能夠看到他那一幅幅具有持久美學張力的畫面。

2008年10月1日於北京鼓樓東大街

著名美術評論家、美術史學家:傅京生

寫生作品

(二)

生命的舒展與心靈的表情

馮國偉

如果把繪畫比作一面鏡子,藝術家大體會呈現出兩種面貌:一種是精心修飾,掩除瑕疵,甚至通過手術美容,從而在視覺上營造出非常強勢的美;另一種是樸實無華,原生本色,它通過情態和動作與欣賞者溝通,從而真實再現內心的一切。前一種重形式,精緻討巧,但總有種不真實感;而後一種重內容,直接、樸素,但可能會顯得有些粗疏。

寫生小品系列之一 50cm×50cm

寫生小品系列之二 50cm×50cm

寫生小品系列之三 50cm×50cm

寫生小品系列之四 50cm×50cm

寫生小品系列之五 40cm×40cm

寫生小品系列之六 46cm×33cm

正是在這樣的前提下,當我把目光久久定格在杜平讓的花鳥作品時,最吸引我的地方已不僅僅是他那些畫中植物在微風中的姿態和優雅、茁壯和蓬勃、燦爛和新鮮,而是一個畫家如何通過一幅畫讓心靈舒展和自在舞蹈。面對他的作品,我已不滿足於簡單地把它看作一幅畫,看作一個階段性的成果總結,看作一個人面對花鳥、面對生活的感悟和思緒,而是從杜平讓為我們提供的這樣一個真實而富有個性化的答案引申和聯想,在一種對照中追問藝術之為藝術的本質,探尋藝術之于人生的意義,並從中體味當代藝術所能呈現的最大空間和力量。

寫生扇面系列之二

寫生扇面系列之三

寫生扇面系列之四

寫生扇面系列之五

寫生扇面系列之六

中國傳統花鳥畫自從五代郭若虛以“黃家富貴”“徐熙野逸”進行歸納後,然後基本沿著工與意兩種路徑延展。其間起起落落,無不與時代的審美情趣和文化取向有關。至當代,花鳥畫再度崛起,重彩、工筆和寫意相互交疊,呈現出了多元化的繁盛格局。置身其中,我們在眼花繚亂于當代花鳥畫家形式多樣的探索和創新的同時,也往往會對花鳥畫究竟往何處去產生種種疑惑。在這種背景下,杜平讓的花鳥畫作品無疑具有非常強的研究價值和思考空間。

杜平讓以自己的創作給出了答案,就是盡力拉長藝術的半徑。我們都知道,圓的面積和半徑成正比。半徑越長,面積越大。而對於畫家而言,這個半徑從起點開始,其間通過專業學習、技法錘煉、人生磨礪、風格演變等種種過程,最終尋找到屬於自己的邊界點。而這個起點和邊界點的長度所形成的圓形成了畫家的領地和疆域,決定著一個畫家的創作空間和創造力。

寫生作品

寫生作品

寫生作品

寫生作品

杜平讓的花鳥作品目前為止,大體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期集中推出的一系列作品。比如1997年、1998年創作的《寒塘蘆雁》《卻道天涼好個秋》《藍色回憶》《生的感覺》等作品。在這些作品中,杜平讓顯然還刻意於形式美感的追求,寫實功夫的錘煉和風格化的定型都顯得比較直接。第二個階段,是本世紀初至2005年期間創作的一系列作品。這一時期以《起舞弄清影》《秋雨無聲》《清風拂面》系列作品為主體,顯示了杜平讓在工筆花鳥上的自我定位。而第三個階段以近年來創作的《淡月疏影》《清影》《無人亦自芳》《浩然天地間》等系列作品為主體。這時的作品完成了對花鳥畫這一題材的超越,更加在意於花鳥的傳神達意和內心情感的流露。花是花,花非花,手法上以意寫工,強調了一種整體氣息和韻律。

寫生扇面系列之七

寫生扇面系列之八

寫生扇面系列之九

寫生扇面系列之十

借物以抒情,借景以明志,在中國花鳥畫這種擬人化的藝術體系中,杜平讓並不是一個叛逆者,但他也不願做一個守成者。他行進在當代花鳥畫的疆域,進行了各種並不越界的嘗試。難得的是,無論成功與否,他從沒有停止過腳步,或固守于一時的得失上。

他還在前行,且面帶微笑。

2011年6月8日於蘭州

美術評論家:馮偉國

淡月疏影 40x90cm 紙本設色 2006年

無人亦自芳之一 46x46cm 紙本設色 2007年

風拂花影搖之二 65x40cm 2008年

風拂花影搖之三 65x40cm 2008年

蘭色回憶 27x22cm 紙本設色 1998年

淡月拂過秋已半 53x45cm 紙本設色 2002年

浩然天地間之二 102x230cm 紙本設色 2008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