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過猶不及,物極必反:真正明智的父母,都懂得3個道理,從不會讓孩子穿別人的舊衣服

上個世紀, 我們國家的經濟總體上都不是太好。 很多家庭都是好幾個孩子, 當然很多的家庭為了省錢而給自己的孩子穿哥哥姐姐的舊衣服。

正如俗話所說「新三年, 舊三年, 縫縫補補再三年。 「生逢那個時代的人, 基本都是這麼一路走過來的。 勤儉是我們的傳統美德沒錯, 但是如果經濟條件不是太差的話, 不建議穿別人剩下的舊衣服。 關於為何這樣的原因, 心理學家給出了以下三點原因。

1、控制感缺失

我們身邊每個人都有著對於「控制感」的最簡單需求, 一方面, 「控制感」讓個體覺得自己可以掌控自己的命運, 自己的人生發展是可以改變、可以完善的;另一方面, 控制感會讓他們感受到這個世界是可控而安全的。

人是需要安全感的動物, 當他們感覺自己已經失去把控周圍環境能力, 就會變得恐慌無力。 那些被迫從小就要接受哥哥姐姐「施捨」衣服的弟弟妹妹們,

總是被外界的壓力強迫遵守。 他們從來沒有機會選擇和挑選自己喜愛衣服款式的權力。

每個人都是有主見的, 也都是有選擇權的, 長此以往會讓自己的孩子很不自信, 很沒主見。

2、自我價值受損

雖然穿別人的舊衣服看似是你情我願的事情, 但如果長此以往地接受別人的舊衣物, 舊物品就會讓施捨者認為「被施者」是個很順便的人。 長此以往, 他們一有用不好的舊物品首先會就會想到你, 即便是出於好心, 但是你的意識中也會認為自己很隨意, 很容易妥協。

3、「追求卓越」的心理需求

正所謂過猶不及, 物極必反。 一個人一旦童年時代缺失什麼, 在他長大以後有了較好的經濟條件以後, 就會對自己瘋狂地彌補。 這在心理學上叫做過度補償心理, 他們會在日後把自己大部分積蓄用在時裝打扮上。

每個人天生都有一些自卑感, 而這些自卑感使個體產生「追求卓越」的需要, 而為滿足個人「追求卓越「的需求, 個體會不借「補償」的方式來力求克服心理層面的缺失。

所以客觀的來講, 如果家裡條件還不是太困難的情況下, 儘量選擇讓自己的孩子有自己的風格, 畢竟人與人之間是不同的, 只有教會孩子從小就擁有自己的個性, 長大才不會產生自卑的心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