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關於周潤發你應知道的4點:3個角色一同角逐影帝,文藝片因他賣座

都知道香港電影票房歷史上有「雙週一成」之說, 雙周就是周潤發周星馳, 一成就是成龍。 他們三人撐起了八九十年代的港片市場, 創造過無數票房方面的奇跡。 如果說成龍和星爺開創了「一成一周」時代還比較好理解, 因為1985年和1992年分別被稱為是「成龍年」和「周星馳年」, 那麼另一個「一周」周潤發是如何被加進去的呢?咱們今天就來聊聊吧。

1.「票房毒藥」變「票房靈藥」

想知道發哥為何被列入「雙週一成」, 就不得不從他初入電影圈開始講起。 1986年, 發哥雖已是無線電視臺的一哥級人物, 但他轉入影壇發展成績卻一直不太如意, 雖然1985年他曾憑藉《黎明等待》拿到了金馬影帝, 但他個人的票房號召力卻還沒有形成, 一度被媒體評價為「票房毒藥」。

然而是金子總會發光。 1986年, 發哥憑藉《英雄本色》中的小mark哥一角, 重拾自己的尊嚴與自信, 榮膺人生第一個金像獎影帝, 一[單戈]封神。 而從此開始, 他也從票房毒藥變成了票房靈藥, 找他拍戲不僅能票房大賣, 還有機會在金像獎上大出風頭, 像他這樣商業和文藝兩方面兼備的全才, 自然成為了當時很多導演競相爭搶的對象。

2.87年11部電影, 主演9部, 5部打進票房榜前十

因此到了1987年, 發哥有11部電影在港上映:其中有9部是主演, 1部是客串, 還有1部出演反派, 然而他並非是主演的那兩部片子, 片方都將發哥當做主角宣傳, 可見他當時勢頭多猛。

而同年由發哥領銜主演的9部電影, 有5部打進了年度票房榜前十名, 儘管其中沒有一部拿下票房榜冠軍, 不過這些作品的票房含金量卻非常高:一個是票房亞軍《監獄風雲》, 3160萬港幣;另外兩部是《秋天的童話》和《英雄本色續集》, 分別賣了2550萬港幣和2270萬港幣。 排在第八和第九位的, 是《鬼新娘》和《精裝追女仔》, 洪金寶的動作猛片《東方禿鷹》僅排在第十。

而尤為值得一提的是, 《秋天的童話》作為一部文藝類型片, 還能排到年度票房榜第五名, 可見發哥的票房號召力有多麼強大。

3.出演本屬於許冠傑的角色成就文藝片經典

片方本來想讓當時演藝事業如日中天的許冠傑來出演《秋天的童話》裡的船頭尺, 但導演張婉婷卻做了個冒險的決定,就是堅持要發哥出演該角色,要知道當時發哥還沒憑藉《英雄本色》「翻身」,這也讓片方捏了把冷汗,但出乎他們意料的是,《英雄本色》的成功也讓《秋天的童話》票房跟著受益,成為了香港電影史上最賣座的文藝片之一。

《秋天的童話》上映之前,曾有媒體認為發哥飾演小馬哥、許文強之類的江湖人物遊刃有餘,但不適合詮釋小人物,影片公映後,卻讓所有人對發哥刮目相看:他所飾演的船頭尺,和《英雄本色》中飾演的小馬哥人物個性完全迥異,性格直爽、憨態可掬又充滿市井之氣,尤其是僅通過幾句簡單的臺詞以及眼神表情,便將船頭尺敢愛卻不敢說的矛盾心態體現到位,不僅沒有辜負張婉婷對他的厚望,更再次加冕金馬影帝。

兩年後,發哥再次用自己的票房號召力撐起了文藝片的票房,他和杜琪峰合作的《阿郎的故事》取得了3100萬港幣票房的好成績,造就了香港電影史上又一部賣座文藝片,要知道王家衛那部眾星雲集的《東邪西毒》,也只有900多萬港幣。

4.三角色共同提名金像影帝,創造歷史紀錄

在第七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上,發哥以《秋天的童話》、《監獄風雲》和《龍虎風雲》裡的三個主角入圍影帝提名,創造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紀錄。其實影片裡的船頭尺,阿正和高秋這三個角色各有特點,難分伯仲,像小編其實最喜歡《監獄風雲》裡他塑造的阿正,他能夠在龍蛇混雜的監獄中做到圓滑世故,談笑風生,並將自己的傷痛藏到嬉笑的表情背後,這個角色本身已經非常難以詮釋了,但發哥卻將之完美演繹出來,實屬難得。

於是當時有媒體這樣預測該屆影帝的獲得者:「周潤發拿獎已是勝券在握,區別只是哪一個角色而已」。不過當年人們更看好的是《秋天的童話》,或多或少是出於它的「文藝屬性」。但讓人沒想到的是,最後讓他拿獎的是他和林嶺東合作的《龍虎風雲》,這個結果,其實就連周潤發自己也沒有想到,於是在領獎臺上,他說出了「沒想到船頭尺竟打不過高秋」的經典發言。

由於1987年發哥笑傲了香港影壇,所以這一年被譽為周潤發年並不為過,後來,他與王晶合作的《貝者神》和《貝者神2》都刷新過港片賣座紀錄,乃至於他能夠進入好萊塢發展,都應該得益於他的電影在香港乃至整個亞洲的優秀票房表現。他在香港電影史上所創造過的輝煌,也註定了其和成龍、星爺一樣,永遠只能被後人仰望,而無法被超越。

但導演張婉婷卻做了個冒險的決定,就是堅持要發哥出演該角色,要知道當時發哥還沒憑藉《英雄本色》「翻身」,這也讓片方捏了把冷汗,但出乎他們意料的是,《英雄本色》的成功也讓《秋天的童話》票房跟著受益,成為了香港電影史上最賣座的文藝片之一。

《秋天的童話》上映之前,曾有媒體認為發哥飾演小馬哥、許文強之類的江湖人物遊刃有餘,但不適合詮釋小人物,影片公映後,卻讓所有人對發哥刮目相看:他所飾演的船頭尺,和《英雄本色》中飾演的小馬哥人物個性完全迥異,性格直爽、憨態可掬又充滿市井之氣,尤其是僅通過幾句簡單的臺詞以及眼神表情,便將船頭尺敢愛卻不敢說的矛盾心態體現到位,不僅沒有辜負張婉婷對他的厚望,更再次加冕金馬影帝。

兩年後,發哥再次用自己的票房號召力撐起了文藝片的票房,他和杜琪峰合作的《阿郎的故事》取得了3100萬港幣票房的好成績,造就了香港電影史上又一部賣座文藝片,要知道王家衛那部眾星雲集的《東邪西毒》,也只有900多萬港幣。

4.三角色共同提名金像影帝,創造歷史紀錄

在第七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上,發哥以《秋天的童話》、《監獄風雲》和《龍虎風雲》裡的三個主角入圍影帝提名,創造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紀錄。其實影片裡的船頭尺,阿正和高秋這三個角色各有特點,難分伯仲,像小編其實最喜歡《監獄風雲》裡他塑造的阿正,他能夠在龍蛇混雜的監獄中做到圓滑世故,談笑風生,並將自己的傷痛藏到嬉笑的表情背後,這個角色本身已經非常難以詮釋了,但發哥卻將之完美演繹出來,實屬難得。

於是當時有媒體這樣預測該屆影帝的獲得者:「周潤發拿獎已是勝券在握,區別只是哪一個角色而已」。不過當年人們更看好的是《秋天的童話》,或多或少是出於它的「文藝屬性」。但讓人沒想到的是,最後讓他拿獎的是他和林嶺東合作的《龍虎風雲》,這個結果,其實就連周潤發自己也沒有想到,於是在領獎臺上,他說出了「沒想到船頭尺竟打不過高秋」的經典發言。

由於1987年發哥笑傲了香港影壇,所以這一年被譽為周潤發年並不為過,後來,他與王晶合作的《貝者神》和《貝者神2》都刷新過港片賣座紀錄,乃至於他能夠進入好萊塢發展,都應該得益於他的電影在香港乃至整個亞洲的優秀票房表現。他在香港電影史上所創造過的輝煌,也註定了其和成龍、星爺一樣,永遠只能被後人仰望,而無法被超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