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耶魯大學一個簡單的「手掌測試」,反映兇險的心血管病風險

主動脈瘤, 並不是一種腫瘤, 但它卻異常兇險。

患者平時可能沒有任何癥狀, 一旦破裂主動脈瘤, 患者會因體內大量失血而造成短時間內猝死。

你也許對這個名字比較陌生, 實際上主動脈瘤並不少見, 其中腹主動脈瘤在老年人群中的發病率約為5%。

我們熟悉的一些名人也死于主動脈瘤破裂:

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在做胃切除手術時, 醫生意外地發現他還患有腹主動脈瘤, 並要求給他做動脈瘤切除手術, 但是愛因斯坦拒絕了。

幾年後, 動脈瘤引起腹部劇痛, 醫生要求他立即手術, 可愛因斯坦再一次拒絕了。 最終, 腹主動脈瘤破裂, 奪走了他的生命。

法國總統戴高樂、我國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也都死於腹主動脈瘤破裂。

近日, 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發佈一項「拇指手掌測試」, 可以初步自測你是否可能隱藏著主動脈瘤。

結合研究並採訪專家, 揭秘為什麼主動脈瘤是血管裡的「不定時[火乍][弓單]」, 並給出6點建議降低心血管病發作風險。

耶魯大學發佈「拇指手掌測試」

這項「拇指手掌測試」非常簡單:舉起一隻手, 將手掌攤開。 將大拇指向掌內收攏(其他四指盡可能保持不動), 看最遠能達到什麼程度。

如果你的大拇指收攏後如圖②所示的程度, 說明正常。

如果大拇指能輕鬆越過平坦手掌的邊緣(如圖③所示), 說明你可能隱藏著動脈瘤。

腹主動脈瘤是主動脈的膨脹或腫脹, 主動脈是從心臟向下穿過胸部和腹部的主要血管

這項研究由耶魯大學醫學院附屬耶魯紐黑文醫院(Yale-New Haven Hospital )的研究人員完成, 研究結果發表在《美國心臟病學雜誌》上。

研究人員對305名接受心臟手術的患者進行了「拇指手掌測試」, 這些患者接受了術中經食管超聲心動圖(TEE)檢查, 檢查了多種疾病。

其中, 升主動脈瘤共59例(19.4%)。 10名患者(3.3%)的拇指手掌試驗呈陽性, 295名患者(96.7%)呈陰性。

「拇指手掌測試」對主動脈瘤的預測作用, 敏感性極低(7.5%), 但特異性比較高(98.5%)。

簡單來說就是:大多數主動脈瘤患者, 沒有表現出陽性拇指掌征(拇指越過手掌邊緣)。 所以陰性測試結果並不排除動脈瘤。 但是有陽性體征的患者, 有很高的可能性患有主動脈瘤。

研究人員表示,動脈瘤通常需要幾十年才能發展到破裂的地步,所以陽性檢測結果不必引起恐慌。

動脈瘤疾病的最重要的一步是在動脈瘤破裂之前識別出普通人群中的受影響者。

研究人員建議「拇指手掌測試」應作為標準體檢的一部分,尤其是對那些有主動脈瘤家族史的人。

研究人員用這張圖片展示了陽性拇指手掌測試的樣子

事實上,「拇指手掌測試」一直是馬凡氏綜合征重要的判斷依據之一。

能夠以這種方式移動拇指,表明病人的長骨過度,關節鬆弛,這可能是整個身體結締組織疾病的跡象。通俗點講,就是把人體細胞黏合在一塊的「膠水」出了問題。

而「馬凡氏綜合征」患者最致命的危害,往往就是主動脈夾層和主動脈瘤。

Tips

需要注意的是,並不是每個檢測結果呈陽性的人都是動脈瘤攜帶者。不能僅憑「拇指手掌測試」就判斷一個人有沒有主動脈瘤。

出現上述問題,並懷疑有心血管疾病的,應該前往醫院進行全面地診斷,進而決定下一步的治療。

主動脈瘤,血管上的不定時[火乍][弓單]

瞭解主動脈瘤之前,先要知道什麼是主動脈。

主動脈是人體最粗的一根動脈,也是人體承受壓力最大的一根血管。

它從心臟的左心室發出,向上、向右、再向下,像一根弓狀的管道,沿脊柱下行,並在胸腔和腹腔內分出很多分支,向全身各處輸送血液。

主動脈瘤是指主動脈的「膨脹」。

具體來說就是動脈壁在病理因素作用下局部變得薄弱,受到血流的衝擊後慢慢向外膨出而形成的。

大多數主動脈瘤並沒有任何癥狀,通常小的動脈瘤僅在體檢或影像學檢查中才能發現。因此,篩查和定期體檢能提供早期診斷的機會。

主動脈瘤常見於人體的兩個部位。一處是在胸腔內,稱為胸主動脈瘤。另一處是在腹部,稱為腹主動脈瘤。

資料顯示,全球約50%的腹主動脈瘤破裂者在送醫院前已經不治;即使能接受治療,成功率也不到一半。

不過主動脈瘤在生長過程中,一些人有可能會出現以下癥狀:

腹主動脈瘤:

背部疼痛;

腹部一側深處痛;

臍部有抽動感。

胸主動脈瘤:

胸部或背部疼痛;

呼吸或吞咽困難;

咳嗽;

聲音嘶啞。

有些主動脈瘤會破裂,有些則不會。還有些主動脈瘤會影響某些器官和組織的供血,導致各種問題,如:心臟病、腎損害、卒中甚至死亡。

哪些人容易患主動脈瘤?

高齡、高血壓、動脈硬化、抽煙、高鹽飲食、有動脈疾病家族史、糖尿病,這些都是主動脈瘤的高危因素。

65歲以上人群,尤其是男性,有高血壓、心血管病等慢病,煙齡在10年以上,有外周動脈瘤病史者,應每年做一次腹部超聲。

7點降低心血管病發作風險

絕大多數心血管病是可以預防的。心血管病的發作主要與不健康的飲食習慣、體力活動少、高血壓、高血脂、肥胖有關,這些危險因素往往相輔相成。

想要降低心血管病風險有7個關鍵因素:

01

把血壓控制在正常范圍

血壓高不僅會慢慢地傷害心、腦、腎等器官,還會引發主動脈夾層這種能迅速奪去人性命的急癥。

生活中要避免大喜大悲、熬夜、過勞等可引起血壓驟然升高的因素。

鹽吃得太多會使血壓升高,推薦成人每天食鹽攝入量不超6克(少於一個啤酒瓶蓋的量)。

少吃油多、鹽多、糖多的飯菜,每天吃夠一斤蔬菜、半斤水果,並儘量選擇不同種類、不同顏色的。

適量多吃魚類,有助提供歐米伽3脂肪酸、多種氨基酸等,促進神經遞質形成。

減少反式脂肪酸(常見於植物性奶油、馬鈴薯片、沙拉醬、餅乾、薯條等食物)攝入。

02

戒煙限酒

不吸煙的人最好永遠遠離香煙;吸煙成癮和難以應對戒煙挑[單戈]的人,應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採取更有效的方法戒除煙癮。

酒精不僅會導致酒精性心肌病、高血壓等,更會造成心梗、腦梗、房顫、心衰、腦血管破裂等問題。

03

控制體重

超重或肥胖人群應儘早採取有效措施減肥,減少熱量攝入,同時積極運動。

通常可通過體重指數(BMI)來評估,計算公式為BMI=體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

04

每週運動3~5次

成年人每週應進行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或75分鐘高強度運動。

經常運動的人可適當增加運動強度;不經常運動的人應儘量改變久坐的習慣,循序漸進增加運動量。

05

避免大幅度扭轉、拉伸

對於年紀大的人,生活中應儘量避免上半身突然性大幅度扭轉、拉伸等動作。

例如,起床、從沙發上站起身時動作要慢;廁所馬桶邊最好有個扶手,起身時借一下力;東西掉在地上,不要探著上身去夠,而應該走近然後蹲下再撿,可減少心血管病發作的風險。

06

控制好其他慢性病

多項研究證實,高血壓、高膽固醇、高血糖以及糖尿病等都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風險因素。建議及早改善生活方式,並進行相應治療。

07

遵照醫囑吃藥

醫生往往會給「三高」人群開具他汀類降脂藥、降壓藥或降糖藥控制病情,患者應遵照醫囑堅持用藥。▲

研究人員表示,動脈瘤通常需要幾十年才能發展到破裂的地步,所以陽性檢測結果不必引起恐慌。

動脈瘤疾病的最重要的一步是在動脈瘤破裂之前識別出普通人群中的受影響者。

研究人員建議「拇指手掌測試」應作為標準體檢的一部分,尤其是對那些有主動脈瘤家族史的人。

研究人員用這張圖片展示了陽性拇指手掌測試的樣子

事實上,「拇指手掌測試」一直是馬凡氏綜合征重要的判斷依據之一。

能夠以這種方式移動拇指,表明病人的長骨過度,關節鬆弛,這可能是整個身體結締組織疾病的跡象。通俗點講,就是把人體細胞黏合在一塊的「膠水」出了問題。

而「馬凡氏綜合征」患者最致命的危害,往往就是主動脈夾層和主動脈瘤。

Tips

需要注意的是,並不是每個檢測結果呈陽性的人都是動脈瘤攜帶者。不能僅憑「拇指手掌測試」就判斷一個人有沒有主動脈瘤。

出現上述問題,並懷疑有心血管疾病的,應該前往醫院進行全面地診斷,進而決定下一步的治療。

主動脈瘤,血管上的不定時[火乍][弓單]

瞭解主動脈瘤之前,先要知道什麼是主動脈。

主動脈是人體最粗的一根動脈,也是人體承受壓力最大的一根血管。

它從心臟的左心室發出,向上、向右、再向下,像一根弓狀的管道,沿脊柱下行,並在胸腔和腹腔內分出很多分支,向全身各處輸送血液。

主動脈瘤是指主動脈的「膨脹」。

具體來說就是動脈壁在病理因素作用下局部變得薄弱,受到血流的衝擊後慢慢向外膨出而形成的。

大多數主動脈瘤並沒有任何癥狀,通常小的動脈瘤僅在體檢或影像學檢查中才能發現。因此,篩查和定期體檢能提供早期診斷的機會。

主動脈瘤常見於人體的兩個部位。一處是在胸腔內,稱為胸主動脈瘤。另一處是在腹部,稱為腹主動脈瘤。

資料顯示,全球約50%的腹主動脈瘤破裂者在送醫院前已經不治;即使能接受治療,成功率也不到一半。

不過主動脈瘤在生長過程中,一些人有可能會出現以下癥狀:

腹主動脈瘤:

背部疼痛;

腹部一側深處痛;

臍部有抽動感。

胸主動脈瘤:

胸部或背部疼痛;

呼吸或吞咽困難;

咳嗽;

聲音嘶啞。

有些主動脈瘤會破裂,有些則不會。還有些主動脈瘤會影響某些器官和組織的供血,導致各種問題,如:心臟病、腎損害、卒中甚至死亡。

哪些人容易患主動脈瘤?

高齡、高血壓、動脈硬化、抽煙、高鹽飲食、有動脈疾病家族史、糖尿病,這些都是主動脈瘤的高危因素。

65歲以上人群,尤其是男性,有高血壓、心血管病等慢病,煙齡在10年以上,有外周動脈瘤病史者,應每年做一次腹部超聲。

7點降低心血管病發作風險

絕大多數心血管病是可以預防的。心血管病的發作主要與不健康的飲食習慣、體力活動少、高血壓、高血脂、肥胖有關,這些危險因素往往相輔相成。

想要降低心血管病風險有7個關鍵因素:

01

把血壓控制在正常范圍

血壓高不僅會慢慢地傷害心、腦、腎等器官,還會引發主動脈夾層這種能迅速奪去人性命的急癥。

生活中要避免大喜大悲、熬夜、過勞等可引起血壓驟然升高的因素。

鹽吃得太多會使血壓升高,推薦成人每天食鹽攝入量不超6克(少於一個啤酒瓶蓋的量)。

少吃油多、鹽多、糖多的飯菜,每天吃夠一斤蔬菜、半斤水果,並儘量選擇不同種類、不同顏色的。

適量多吃魚類,有助提供歐米伽3脂肪酸、多種氨基酸等,促進神經遞質形成。

減少反式脂肪酸(常見於植物性奶油、馬鈴薯片、沙拉醬、餅乾、薯條等食物)攝入。

02

戒煙限酒

不吸煙的人最好永遠遠離香煙;吸煙成癮和難以應對戒煙挑[單戈]的人,應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採取更有效的方法戒除煙癮。

酒精不僅會導致酒精性心肌病、高血壓等,更會造成心梗、腦梗、房顫、心衰、腦血管破裂等問題。

03

控制體重

超重或肥胖人群應儘早採取有效措施減肥,減少熱量攝入,同時積極運動。

通常可通過體重指數(BMI)來評估,計算公式為BMI=體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

04

每週運動3~5次

成年人每週應進行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或75分鐘高強度運動。

經常運動的人可適當增加運動強度;不經常運動的人應儘量改變久坐的習慣,循序漸進增加運動量。

05

避免大幅度扭轉、拉伸

對於年紀大的人,生活中應儘量避免上半身突然性大幅度扭轉、拉伸等動作。

例如,起床、從沙發上站起身時動作要慢;廁所馬桶邊最好有個扶手,起身時借一下力;東西掉在地上,不要探著上身去夠,而應該走近然後蹲下再撿,可減少心血管病發作的風險。

06

控制好其他慢性病

多項研究證實,高血壓、高膽固醇、高血糖以及糖尿病等都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風險因素。建議及早改善生活方式,並進行相應治療。

07

遵照醫囑吃藥

醫生往往會給「三高」人群開具他汀類降脂藥、降壓藥或降糖藥控制病情,患者應遵照醫囑堅持用藥。▲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