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甄嬛傳》:皇上大封六宮,甄嬛為何寧願自己不要封賞,也要刻意提醒一定要以端妃為尊?

沈眉莊被安陵容害得難產去世之後, 甄嬛把所有的火力全都對準了安陵容, 並聯合了欣貴人先從安比槐下手, 讓安陵容也嘗一嘗父親入獄卻無能為力的滋味。 原本甄嬛想著解決了安比槐再針對安陵容這個正主兒, 不料安陵容卻趁這段時間使用了宜修皇后提供的萬能懷孕藥方, 利用自己被息肌丸毀壞的身體強行懷上皇帝的孩子, 擾亂了甄嬛的計畫。

就在這個時候, 宜修皇后為了壯大自己的勢力, 特地向皇帝請求晉封安陵容為妃, 皇帝看在安陵容懷孕的份上就點頭同意了, 甄嬛見狀心中警鐘大響, 面上卻不動聲色地也為安陵容求了封號的恩典, 然後又借著給安陵容擬封號的幌子, 求著皇帝答應了大封六宮的申請, 於是安陵容這個妃位就等於沒升一樣。

奇怪的是, 當皇帝詢問甄嬛為別人求了這麼多賞賜, 有沒有什麼要為自己求的時候, 甄嬛不僅沒有替自己討要任何封賞, 反而再次請求皇帝說此次大封六宮務必以端妃為尊, 這是為什麼呢?要知道, 甄嬛此時已是貴妃, 再進一步就是位同副後的皇貴妃, 如果她能坐上這個位置, 將來對付宜修皇后一定事半功倍, 她為何要放棄這個機會呢?

其一, 感謝端妃一直以來的幫助。

端妃其人, 最為痛恨的就是華妃, 因為她的一碗藥, 致使端妃再也沒有機會擁有自己的孩子, 她對華妃的怨恨是埋藏在心中, 一直不敢表現出來。 畢竟, 後宮中華妃能夠獲得盛寵的原因, 她心知肚明,

只要皇上一天用得上年羹堯, 那麼華妃就可以一直囂張跋扈下去。

甄嬛入宮之時, 端妃便對她進行了前期投資。 作為跟隨皇上從王府走到皇宮的老人, 她知道純元皇后在皇上心中的地位, 甄嬛這過於肖似純元皇后的樣貌, 讓端妃覺得或許甄嬛是她除掉華妃路上的一個轉機。

於是, 端妃隱藏在背後, 觀察甄嬛入宮以來的一舉一動, 幾次在甄嬛最為絕境之時為她解圍。

而且甄嬛知道, 隨著端妃最大的敵人華妃的消失, 如今的端妃只需好好撫養溫宜公主便可頤養天年, 將來皇帝龍馭賓天之後宜修皇后也不會針對於她。 如果甄嬛想要與端妃回到當初的結盟, 就必須拿出足夠令端妃心動的籌碼, 對於進宮即妃位又久未晉升的端妃來說, 皇貴妃之位就是最好的籌碼了。

其二,拉攏端妃。

甄嬛再次回宮之後,她就已經不是曾經那個純真善良的少女,她清楚的知道端妃的手段和謀略,若想要扳倒皇后勢力,那便要拉攏端妃,讓端妃站到自己這一邊。

端妃的娘家是朝廷的武將,她自己雖然病弱,但掌控著宮中的全域,無論大小事,她都清楚明瞭。

這樣的人,甄嬛絕對不能夠與之為敵,正如劇中浣碧問道甄嬛,放心得過端妃嗎?

她的回答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想要將端妃徹底拉攏過來,必須要將她與甄嬛的利益捆綁在一起,借著大封六宮,給予端妃,冊封皇貴妃這一贈禮,便是甄嬛最大的誠意。

甄嬛清楚華妃小產一事的真相,也知道端妃當年純屬被利用的炮灰,皇上這些年一直對端妃心有愧疚。讓端妃成為皇貴妃,一方面甄嬛表達了對端妃的拉攏之情,讓端妃從中間站隊到徹底偏向甄嬛一方。

另一方面,也可讓皇上覺得甄嬛是一個懂事,識大體的人,消除內心對她的懷疑。

這麼多年來,端妃沒有身孕,都因華妃小產,皇上借用端妃的手除掉了華妃的孩子,但也害的端妃再無懷孕的可能。雖然皇上對端妃並非喜愛,但仍舊有著舊日的情誼,甄嬛的此舉提議,實則非常合皇帝的心意,更讓皇帝對她越發的喜愛。

其三,自身藏拙。

甄嬛若晉升為皇貴妃,在後宮就成為最刺眼的存在,她將如同往日的年世蘭,盛寵之下,眼前看到的是繁花錦簇,實則背後是烈火燃燒。

皇上本人是非常多疑的,這一特質讓皇上對身邊人,誰都不會百分百信任,即便是甄嬛也一樣。如今的後宮中,皇后勢力略弱于甄嬛,倘若她真的坐上皇貴妃的位置,皇上想的恐怕不是自己心愛女人得到應有的榮耀,反而會疑心她有功高蓋主,逼宮的嫌疑,這樣將會把甄嬛推向絕路。

為了讓皇上覺得依舊後宮處於平衡的狀態,那麼甄嬛必定不能夠在這個時候選擇大出風頭,低調是她最好的偽裝。

選擇端妃,是後宮中的最佳人選。

端妃入宮早,資歷深厚,是王府中的老人,無論是家世還是能力,端妃絕對配得上這個皇貴妃之位。大封六宮後,端妃手中實際權力相當於副後,她是除了皇后以外,後宮權力最高的人。但端妃承了甄嬛的情,自然加入甄嬛的陣營,所以表面上甄嬛並沒有得到位分提升,但私下卻達成了利益最大化。

端妃掌控六宮權力,實則也算得上是甄嬛掌權,若有朝一日,甄嬛找端妃有事,因這份推舉和溫宜公主之恩,她也將不會拒絕。安陵容的懷孕,讓皇后一方的勢力增強,若想要將皇后壓下去,還要維持好皇上對甄嬛的喜愛。那麼這一緊張的局勢中,就應該[插·入]一個中立勢力的人,看似與甄嬛毫無關係,實則背後兩人緊密相連。

其實,甄嬛已經不在乎尊貴與虛名。

自從甄嬛重新回到宮中以後,她不再是那個期盼與皇上守護彼此那一份情的小姑娘。她的願望,不過是希望父母安康,養育好與果郡王的孩子,在果郡王被逼喝下毒酒後,想要為他報仇。

皇貴妃的位置,看似尊貴無比,若沒有皇帝的寵愛,也不過是一個虛名。後宮中,誰擁有了皇上的愛,誰才擁有了一切,這也是為何寵妃永遠比皇后囂張的原因。端妃成為皇貴妃,在甄嬛看來,這是利益發揮最大化的方式,能夠拉攏住人心,一個皇貴妃的位置,又算得了什麼。

恰如劇中甄嬛自己說過,誰侍寢都不要緊,要緊的是能不能把握住皇上的心。

甄嬛捨棄了一個虛名,在皇上心中留下的卻是懂事體貼的樣子,這會讓皇上更加疼愛甄嬛,有了這份愛,甄嬛的計畫才能夠順利實現,位分不過有時在後宮鬥爭並不重要。更何況,甄嬛從一個廢妃被皇上重新帶入宮,皇上對她榮寵不斷,已經有著無數流言蜚語的出現。

雙胞胎的誕生,則徹底的將她推上風口,若此時她不避一避風頭,未來的局勢不可預估。以她的名聲來看,若皇上提出冊封她為皇貴妃,必定會迎來無數大臣的反對,可若換成端妃冊封,就不會有反對的聲音。順水推舟做了人情,將皇貴妃的位置送給想要的人,又獲得自己想要的,完美的一石二鳥之計。

其二,拉攏端妃。

甄嬛再次回宮之後,她就已經不是曾經那個純真善良的少女,她清楚的知道端妃的手段和謀略,若想要扳倒皇后勢力,那便要拉攏端妃,讓端妃站到自己這一邊。

端妃的娘家是朝廷的武將,她自己雖然病弱,但掌控著宮中的全域,無論大小事,她都清楚明瞭。

這樣的人,甄嬛絕對不能夠與之為敵,正如劇中浣碧問道甄嬛,放心得過端妃嗎?

她的回答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想要將端妃徹底拉攏過來,必須要將她與甄嬛的利益捆綁在一起,借著大封六宮,給予端妃,冊封皇貴妃這一贈禮,便是甄嬛最大的誠意。

甄嬛清楚華妃小產一事的真相,也知道端妃當年純屬被利用的炮灰,皇上這些年一直對端妃心有愧疚。讓端妃成為皇貴妃,一方面甄嬛表達了對端妃的拉攏之情,讓端妃從中間站隊到徹底偏向甄嬛一方。

另一方面,也可讓皇上覺得甄嬛是一個懂事,識大體的人,消除內心對她的懷疑。

這麼多年來,端妃沒有身孕,都因華妃小產,皇上借用端妃的手除掉了華妃的孩子,但也害的端妃再無懷孕的可能。雖然皇上對端妃並非喜愛,但仍舊有著舊日的情誼,甄嬛的此舉提議,實則非常合皇帝的心意,更讓皇帝對她越發的喜愛。

其三,自身藏拙。

甄嬛若晉升為皇貴妃,在後宮就成為最刺眼的存在,她將如同往日的年世蘭,盛寵之下,眼前看到的是繁花錦簇,實則背後是烈火燃燒。

皇上本人是非常多疑的,這一特質讓皇上對身邊人,誰都不會百分百信任,即便是甄嬛也一樣。如今的後宮中,皇后勢力略弱于甄嬛,倘若她真的坐上皇貴妃的位置,皇上想的恐怕不是自己心愛女人得到應有的榮耀,反而會疑心她有功高蓋主,逼宮的嫌疑,這樣將會把甄嬛推向絕路。

為了讓皇上覺得依舊後宮處於平衡的狀態,那麼甄嬛必定不能夠在這個時候選擇大出風頭,低調是她最好的偽裝。

選擇端妃,是後宮中的最佳人選。

端妃入宮早,資歷深厚,是王府中的老人,無論是家世還是能力,端妃絕對配得上這個皇貴妃之位。大封六宮後,端妃手中實際權力相當於副後,她是除了皇后以外,後宮權力最高的人。但端妃承了甄嬛的情,自然加入甄嬛的陣營,所以表面上甄嬛並沒有得到位分提升,但私下卻達成了利益最大化。

端妃掌控六宮權力,實則也算得上是甄嬛掌權,若有朝一日,甄嬛找端妃有事,因這份推舉和溫宜公主之恩,她也將不會拒絕。安陵容的懷孕,讓皇后一方的勢力增強,若想要將皇后壓下去,還要維持好皇上對甄嬛的喜愛。那麼這一緊張的局勢中,就應該[插·入]一個中立勢力的人,看似與甄嬛毫無關係,實則背後兩人緊密相連。

其實,甄嬛已經不在乎尊貴與虛名。

自從甄嬛重新回到宮中以後,她不再是那個期盼與皇上守護彼此那一份情的小姑娘。她的願望,不過是希望父母安康,養育好與果郡王的孩子,在果郡王被逼喝下毒酒後,想要為他報仇。

皇貴妃的位置,看似尊貴無比,若沒有皇帝的寵愛,也不過是一個虛名。後宮中,誰擁有了皇上的愛,誰才擁有了一切,這也是為何寵妃永遠比皇后囂張的原因。端妃成為皇貴妃,在甄嬛看來,這是利益發揮最大化的方式,能夠拉攏住人心,一個皇貴妃的位置,又算得了什麼。

恰如劇中甄嬛自己說過,誰侍寢都不要緊,要緊的是能不能把握住皇上的心。

甄嬛捨棄了一個虛名,在皇上心中留下的卻是懂事體貼的樣子,這會讓皇上更加疼愛甄嬛,有了這份愛,甄嬛的計畫才能夠順利實現,位分不過有時在後宮鬥爭並不重要。更何況,甄嬛從一個廢妃被皇上重新帶入宮,皇上對她榮寵不斷,已經有著無數流言蜚語的出現。

雙胞胎的誕生,則徹底的將她推上風口,若此時她不避一避風頭,未來的局勢不可預估。以她的名聲來看,若皇上提出冊封她為皇貴妃,必定會迎來無數大臣的反對,可若換成端妃冊封,就不會有反對的聲音。順水推舟做了人情,將皇貴妃的位置送給想要的人,又獲得自己想要的,完美的一石二鳥之計。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