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影視»正文

動畫與實拍的區別,動畫的演技是否真遜色於實拍電影?

作者:HB

封面:《太陽王子霍爾斯的大冒險》

如需轉載, 請聯繫我們

摘要

井上俊之談動畫(上篇)

訪談一開始, 採訪者就拋出了一個有些棘手的問題, 詢問井上對前段時間電影雜誌《映畫芸術》評選年度前十時, 出現了將動畫排除在外的聲音的看法。

井上本人只是在新聞上偶爾得知此事, 並不是很瞭解具體情況, 不過還是非常大度的表示, 誰都可以直接說出“因為討厭動畫, 所以不看動畫”。 有喜歡電影無法接受動畫的人存在, 反過來也會有不看實拍電影的人存在, 這些都是習以為常的事。 不過井上還是會因為看到諸如實拍有其優越性的理論,

而感到難受。

採訪者雖然也知道動畫中沒有真人演技, 但依然認為動畫中有可以匹敵真人表演的演技。 不過對於動畫角色的演技能否匹敵真人演技, 就算是井上這個級別的原畫師心裡也非常沒譜。 不管是作為原畫師畫原畫, 還是作為作畫監督檢查他人的原畫, 井上坦言一半以上的情況其實都栽倒在了演技之前的工作上。 即使作為原畫師時突然想到了“好演技”, 比如說打底稿的問題, 也依然不能畫出與想法相對應的原畫。

讓插畫般複雜裝飾繁多、設計複雜的畫面動起來, 已經成為了動畫製作的家常便飯, 這在井上看來非常奇怪。 在這個狀態之下將精細的畫面製作出來已經需要竭盡全力,

至於動作的調控方面則毫無餘力顧忌。 井上認為所謂動畫, 就是把腦中印象的動作通過作畫實現出來, 為此需要理性得去配置畫面。 但是大半的原畫在技術上的調控都得不到位, 所以也就被束縛在演技之前的階段了。

井上也沒有一點厚古薄今的意思, 指出不僅是當下日本動畫如此, 過去的情況也相同。 從《白蛇傳》(1958)開始只有少部分人跨過了技術上的障礙, 但也就到為止了。 就像《映畫芸術》上所說的一樣, 日本動畫大半以上演技作畫都不忍直視, 因此井上認為日本動畫中無法畫出匹敵真人演技的原畫占到了9成9。

因為現在業內有太多陷入為了畫出可愛的動畫角色, 而對此以外的實物毫無興趣的從業者,

所以被人認為動畫“演技糟糕”也是理所應當的, 這是有三十年多從業者的井上最真誠的想法, 與井上一樣還在繼續磨練技術的其他人們也有著同樣的想法。 有自信說出:“我們能做出不遜色與實拍真人演技”的原畫師, 大概找遍整個日本動畫業界也找不到這樣的人。 不過井上倒是看到許多沒有那個水準, 卻蠻有自信的人。

隨後井上自己將話題轉向了實拍電影, 他發現在實拍電影中也有運用動畫鏡頭語言的導演。 比如, 在希區柯克的電影《群鳥》中, 有一個由於抽煙男子火柴掉落將腳邊的汽油引燃造成大爆炸的名場景。

拍攝女主角用驚愕表情目睹該慘狀的鏡頭時, 希區柯克了接連使用了四個女主角靜止不動的鏡頭。

雖然女主角是靜止的, 但女主角背後的路人卻是運動的, 因此井上認定這是希區柯克故意讓女主角靜止不動。

這個場景使井上想到了高畑勳監督的名作《太陽王子霍爾斯的大冒險》。 在動畫開頭, 霍爾斯與群狼打鬥的場景裡, 看到斧頭的繩子被割斷後霍爾斯吃驚叫了一聲。

而反應霍爾斯吃驚的鏡頭霍爾斯同樣也是靜止的, 只是加入了少許人物層的橫移。 作為東映動作最後的大製作《太陽王子霍爾斯的大冒險》, 全片都動得非常厲害, 作畫的原畫師大塚康生與宮崎駿也都有將這個鏡頭動起來的能力, 但高畑勳卻選擇了靜止, 井上認為這也是高畑勳基於演出效果考慮的結果。

井上進一步補充解釋說道,

人類在真正受到驚嚇時是不會做多餘的動作。 正因為不會動, 所以受到霍爾斯受到驚嚇的情緒才能恰當的傳達出來, 在《群鳥》中的女主角也是如此。 如果用很爛的動作, 那種吃驚的感覺反而表現不出來。 不如說表現這種僵硬狀態下的吃驚, 靜止畫面才是更好的選擇。

隨即井上又提到自己年輕時通過電視看到的另一部電影《影武者》的製作特番。 其中, 在拍攝類似武士一邊慌張的喊叫一邊上下樓梯的鏡頭時, 導演黑澤明一直不滿意演員的表演, 讓演員重來了很多遍。 伴隨著黑澤明持續的喊叫演員越來越放不開, 動作逐漸變得笨拙, 而黑澤明則越來越激動。

井上作為動畫人很理解黑澤明的舉動, 在他看來黑澤明頭腦中應該有著一個完美動作,因為得不到相近演技的黑澤明只好讓演員多次重來。但是讓他人再現自己腦中的印象是無法做到的,恐怕在實拍電影中也是不可能的,而無法將腦中所想轉換為畫面在動畫製作現場已經是日常事件了。

不過如果有技術高超的作監,或者會畫畫的監督能直接修正不滿意的原畫,那麼就能做到對動作、演技的控制。井上認為就“控制“這一點來說,動畫相比於實拍電影來說還是要略勝一籌。在這演技這一點上,電影導演想要將自己所期望的畫面做得比動畫更精確是絕不可能的,因為要將實拍中演員的表演以及包含森羅萬象元素的畫面,都全部掌控住也是不可能的。雖說使用CG說不定可以做到,但多少會讓人感覺到不自然。

雖說井上也認可“真人的演技”的價值,但是從電影導演的視角來看,導演們到底對演員的動作、演技有多滿意呢?實際上也存在著電影是導演妥協的產物,以及電影成片與導演理想相差甚遠的說法。在黑澤明晚年的電影裡演員的動作都很笨拙、僵硬,井上推測這恐怕是演員被黑澤明說太多的結果吧。

採訪者將這種情況比喻為一個技術不到位的原畫師,井上認同這一說法,並認為黑澤明、希區柯克這種對頭腦清晰的導演應該會在拍電影時感到非常的不自由。而與之相反的是美國導演伊斯特伍德拍攝都是一遍過,簡直就像是知道演員動作不可控而故意為之。

像動畫一樣留下好的東西,只修改不好的地方是實拍做不到的。一條(take)又一條的重拍也同樣無法接近最好的效果,拍十條就能得到效果良好的鏡頭這種事情也只是幻想罷了,因此井上非常認同伊斯特伍德的攝影做法。

聊完動畫與實拍的區別,採訪者將話題轉向了動畫《人狼 JIN-ROH》,並稱其為對演技專心研究刨根問底的實驗性作品。井上則完全否認了這種說法,因為在製作人狼時,將不怎麼好的原畫和偏離表達意圖的原畫提高到可以稱為商品的水準已經竭盡全力了。原本還不錯的原畫,經過進一步的修正去接近想要的效果,這種情況在井上的原畫師生涯一次都沒有遇到過,將來也肯定不會有。

既然人狼不是,那麼《給桃子的信》呢?由於在製作《給桃子的信》時為了製作水準儘量好一些就浪費了大半的時間,所以在井上看來製作《給桃子的信》也只是在盡力渡過難關。

如果減少動畫的數量,然後集合本田雄、磯光雄、濱州英喜等精銳,並且只做中篇長度動畫的話,或許就可以做出井上心目中的“徹底追求都是理想作畫的動畫”。但現實卻是無情的,井上做了37年的原畫師工作,至今為止沒有製作過一部讓自己覺得完美的動畫,並且還用開玩笑的口吻笑稱,自己或許會帶著這個夢想死去吧。

但是井上並沒有因為做不出盡善盡美的動畫而絕望,因為動畫已經是最有可能接近自己所想畫面的映象技術,這就是他對動畫傾注自己所有的最大理由。即使實際上沒有到達過理想的彼岸,但只要向著那個目標前進,理論上也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如果頭腦中有一個想要的畫面,又有高超技術的最強者存在的話,或許就能做到。比如說,宮崎駿和高畑勳的動畫。宮崎駿不僅自己畫原畫,而且手速也快,能修很多別人的原畫,於是便能儘量接近自己的理想。不過就算是宮崎駿,井上也不認為宮崎駿能百分百將自己想法轉化為動畫,但宮崎駿也確實製作出了《三千里尋母記》《未來少年柯南》《龍貓》等具有高宮崎駿純度的作品。

不過作品純度過高也是一把雙刃劍,存在著容易讓作品變成監督個人喜好產物的缺點,但只要是足夠卓越的人肯定能做出美妙的故事。追尋著“做出高純度作品”的夢想,讓井上感覺到或許我們也在做著和宮崎駿同樣的事情。

資料來源:別冊映畫秘寶 アニメ秘寶発進準備號 オールタイム・ベスト・アニメーション

在他看來黑澤明頭腦中應該有著一個完美動作,因為得不到相近演技的黑澤明只好讓演員多次重來。但是讓他人再現自己腦中的印象是無法做到的,恐怕在實拍電影中也是不可能的,而無法將腦中所想轉換為畫面在動畫製作現場已經是日常事件了。

不過如果有技術高超的作監,或者會畫畫的監督能直接修正不滿意的原畫,那麼就能做到對動作、演技的控制。井上認為就“控制“這一點來說,動畫相比於實拍電影來說還是要略勝一籌。在這演技這一點上,電影導演想要將自己所期望的畫面做得比動畫更精確是絕不可能的,因為要將實拍中演員的表演以及包含森羅萬象元素的畫面,都全部掌控住也是不可能的。雖說使用CG說不定可以做到,但多少會讓人感覺到不自然。

雖說井上也認可“真人的演技”的價值,但是從電影導演的視角來看,導演們到底對演員的動作、演技有多滿意呢?實際上也存在著電影是導演妥協的產物,以及電影成片與導演理想相差甚遠的說法。在黑澤明晚年的電影裡演員的動作都很笨拙、僵硬,井上推測這恐怕是演員被黑澤明說太多的結果吧。

採訪者將這種情況比喻為一個技術不到位的原畫師,井上認同這一說法,並認為黑澤明、希區柯克這種對頭腦清晰的導演應該會在拍電影時感到非常的不自由。而與之相反的是美國導演伊斯特伍德拍攝都是一遍過,簡直就像是知道演員動作不可控而故意為之。

像動畫一樣留下好的東西,只修改不好的地方是實拍做不到的。一條(take)又一條的重拍也同樣無法接近最好的效果,拍十條就能得到效果良好的鏡頭這種事情也只是幻想罷了,因此井上非常認同伊斯特伍德的攝影做法。

聊完動畫與實拍的區別,採訪者將話題轉向了動畫《人狼 JIN-ROH》,並稱其為對演技專心研究刨根問底的實驗性作品。井上則完全否認了這種說法,因為在製作人狼時,將不怎麼好的原畫和偏離表達意圖的原畫提高到可以稱為商品的水準已經竭盡全力了。原本還不錯的原畫,經過進一步的修正去接近想要的效果,這種情況在井上的原畫師生涯一次都沒有遇到過,將來也肯定不會有。

既然人狼不是,那麼《給桃子的信》呢?由於在製作《給桃子的信》時為了製作水準儘量好一些就浪費了大半的時間,所以在井上看來製作《給桃子的信》也只是在盡力渡過難關。

如果減少動畫的數量,然後集合本田雄、磯光雄、濱州英喜等精銳,並且只做中篇長度動畫的話,或許就可以做出井上心目中的“徹底追求都是理想作畫的動畫”。但現實卻是無情的,井上做了37年的原畫師工作,至今為止沒有製作過一部讓自己覺得完美的動畫,並且還用開玩笑的口吻笑稱,自己或許會帶著這個夢想死去吧。

但是井上並沒有因為做不出盡善盡美的動畫而絕望,因為動畫已經是最有可能接近自己所想畫面的映象技術,這就是他對動畫傾注自己所有的最大理由。即使實際上沒有到達過理想的彼岸,但只要向著那個目標前進,理論上也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如果頭腦中有一個想要的畫面,又有高超技術的最強者存在的話,或許就能做到。比如說,宮崎駿和高畑勳的動畫。宮崎駿不僅自己畫原畫,而且手速也快,能修很多別人的原畫,於是便能儘量接近自己的理想。不過就算是宮崎駿,井上也不認為宮崎駿能百分百將自己想法轉化為動畫,但宮崎駿也確實製作出了《三千里尋母記》《未來少年柯南》《龍貓》等具有高宮崎駿純度的作品。

不過作品純度過高也是一把雙刃劍,存在著容易讓作品變成監督個人喜好產物的缺點,但只要是足夠卓越的人肯定能做出美妙的故事。追尋著“做出高純度作品”的夢想,讓井上感覺到或許我們也在做著和宮崎駿同樣的事情。

資料來源:別冊映畫秘寶 アニメ秘寶発進準備號 オールタイム・ベスト・アニメーショ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