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日常「小鹿撞懷」?是病!得治!

近日, 60歲的李阿姨總是覺得心慌, 到醫院心內科看病, 經過相關檢查, 醫生診斷其患有「房顫(撲)」。 李阿姨只聽說過「心梗」, 不知道什麼是「房顫(撲)」?也不知道得了這個毛病要緊嗎?

心房顫動(房顫)和心房撲動(房撲)是一種人群發生率較高(約1%)的心律失常, 在老年人群中其發生率可高達5%~8%。 房顫(撲)最常見的臨床癥狀為心悸, 可伴有胸悶, 如果發作時間長, 患者可有氣促等心功能不全表現,

少部分患者也可以無任何癥狀, 僅因為出現房顫的相關併發癥就診時被檢查發現。 房顫(撲)發作時行心電圖檢查是明確診斷最為簡潔的方法, 對於間斷性發作的患者可行「動態心電圖」檢查有助於明確診斷。

房顫(撲)的主要危害:

房顫(撲)除了發作時引起的心悸不適癥狀之外,

危害主要包括房顫(撲)相關性系統性栓塞(其中缺血性腦卒中是最嚴重的併發癥)和心力衰竭。 此外, 由於房顫發作時, 患者心室率也會加快, 且表現絕對不規則, 增加心肌耗氧量的同時還使心室本身的排血量下降, 若冠狀動脈本身有狹窄時, 便會加重心肌缺血癥狀, 甚至引發心肌梗死。

房顫(撲)治療的主要措施:

房顫的治療主要包括藥物治療(節律控制、頻率控制和抗凝治療)、微創手術治療(主要包括經皮導管消融、經皮冷凍球囊消融術及經皮途徑左心耳封堵術)和一站式房顫消融聯合左心耳封堵術。 其中, 經皮途徑導管消融和冷凍球囊消融治療是癥狀性房顫的主要治療措施, 以藥物為基礎的抗凝治療以及經皮途徑左心耳封堵術是預防系統性栓塞最為重要的治療手段。

房顫(撲)的經皮導管消融治療

與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相比, 導管消融是目前唯一有可能根治房顫(撲)的治療措施, 也是目前全球范圍內廣泛推薦的一線治療。 1、哪些患者適合進行房顫消融術? ①年齡在80歲以下的癥狀性房顫(撲), 對於一般情況較好的患者, 年齡可放寬到85歲甚至以上; ②房顫類型:包括陣發性房顫及持續性房顫; ③藥物治療無效或者不能耐受者; ④無嚴重的大血管畸形和器質性心臟疾病。 2、房顫消融術的成功率如何? 根據目前世界上各大型心臟中心報告的統計資料, 房顫一次導管消融成功率為60%~80%,兩次消融術手術成功率可達90%以上。 3、房顫消融術併發癥怎樣? 與一般導管消融術相比類似,在三維標測系統指導下,房顫消融手術總體併發癥發生率僅為1%~2%水準。 4、房顫消融術後與一般導管消融術有什麼不同? 房顫導管消融術前應充分抗凝並行食道超聲檢查證實心房內無血栓方能手術,術後一般平臥時間為6~12小時,術後三天內勿進食過熱或者過硬食物,其餘的注意事項和一般導管消融術同。 整個手術只需要局部麻醉,適當鎮痛,患者保持清醒狀態。手術過程通常為2~4小時,術後第2天即可出院。術後需抗凝治療不低於3個月。

房顫(撲)相關系統性栓塞的防治措施 長期口服抗凝藥物和左心耳封堵術是降低房顫導致的缺血性腦卒中和系統性栓塞最為重要、最為有效的手段。 左心耳封堵術是一種創傷小,術後恢復快,併發癥發生率較低的一種治療措施,適用於抗凝治療有禁忌或無法耐受長期抗凝,且卒中風險較高的房顫患者。

房顫一次導管消融成功率為60%~80%,兩次消融術手術成功率可達90%以上。 3、房顫消融術併發癥怎樣? 與一般導管消融術相比類似,在三維標測系統指導下,房顫消融手術總體併發癥發生率僅為1%~2%水準。 4、房顫消融術後與一般導管消融術有什麼不同? 房顫導管消融術前應充分抗凝並行食道超聲檢查證實心房內無血栓方能手術,術後一般平臥時間為6~12小時,術後三天內勿進食過熱或者過硬食物,其餘的注意事項和一般導管消融術同。 整個手術只需要局部麻醉,適當鎮痛,患者保持清醒狀態。手術過程通常為2~4小時,術後第2天即可出院。術後需抗凝治療不低於3個月。

房顫(撲)相關系統性栓塞的防治措施 長期口服抗凝藥物和左心耳封堵術是降低房顫導致的缺血性腦卒中和系統性栓塞最為重要、最為有效的手段。 左心耳封堵術是一種創傷小,術後恢復快,併發癥發生率較低的一種治療措施,適用於抗凝治療有禁忌或無法耐受長期抗凝,且卒中風險較高的房顫患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