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老祖宗的告誡:「落魄不理三事,富裕不親三人」早領悟早受益

俗話說得好:「人有熱心腸, 招攬是非多。 」

一個人有熱心腸, 喜歡幫助別人是好事, 但若不懂得適度, 這份熱心腸反倒會給自己招惹來許多是非。

我表叔的遭遇就是很好的例子, 表叔為人老實憨厚, 無論對家人還是外面的朋友基本都是有難就幫, 有事就管。

可奇怪的是, 這份熱心腸不僅沒有讓家中的孩子對他特別親近, 而且他還跟外面的朋友鬧出過許多矛盾。

放假回農村老家, 大家坐在一起吃飯時又說到了表叔, 奶奶搖了搖頭, 歎息道:「落魄不理三事, 富裕不親三人。

這句話我對他從小說到大, 結果他從來就沒聽進去過。 」

說者無心, 聽者有意。 奶奶說的這句諺語, 我越琢磨, 越覺得意味深遠。

於是, 飯都沒吃完, 我就趕緊去查了查資料, 發現這句話中還真蘊含著處世大智慧。

一個人早領悟, 便能早受益, 具體含義, 我在下文一一給大家講述。

01落魄不理三事:落魄時,
少干預孩子三事

所謂「落魄不理三事」, 說的是一個人落魄時, 就要少干預孩子的三件事。

第一件是不要過分干預孩子的瑣事

中國式父母, 總是喜歡打著為孩子著想的名頭, 對孩子生活中的所有事情都強加干預。

孩子交什麼朋友, 要去哪裡玩,

買什麼衣服等等一切瑣事, 自己都要全部參與。

這份為人父母的心是好的, 但這種方式僅僅適用于孩子的小時候。 這

時候孩子沒有辨別是非的能力, 需要父母去引導, 糾正他們一些不好的行為, 幫助他們成長。

但隨著孩子的慢慢長大, 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行為方式後,

父母就不要再隨便干預孩子的一些決定。

曾經看到過一個新聞, 一位老人總是覺得自己的兒媳不懂節約。

比如上廁所時, 明明可以等自己上完再沖, 但兒媳總是先沖乾淨再出來, 很浪費水。

於是, 她多次訓誡兒媳, 兒媳婦覺得婆婆太計較, 不愛乾淨, 雙方產生了許多的爭吵, 兒子夾在中間非常痛苦。

從這個新聞中, 可以看出因為生長環境的不同, 教育理念的不同, 兩代人之間的生活習慣也勢必會不同。

如果父母強行干預孩子的決定, 除了會引起許多不必要的摩擦外, 沒有任何益處。

尤其是父母在自己能力不足的時候, 更不能隨便理會子女的瑣事。 否

則會讓子女覺得, 連自己都管不好的父母, 如何能夠替自己做出正確的決定呢?

因此, 在落魄的時候, 最好是不要過多干預子女的瑣事, 給孩子一份自由, 也是給自己留下一份尊重。

第二件是隔輩的孩子要少教導

中國自古就有隔輩親的說法,指的是老人疼愛孫輩的程度遠遠超過疼愛自己的兒女。

這份疼愛,讓很多老年人在教育自己孫子的時候,總是一味地偏袒,捨不得批評,看到兒子在教訓孫子時,甚至會上前阻止。

這種溺愛的錯誤教育方法,會讓自己的孫子認識不到自己的錯誤,甚至養成膽大包天,目無尊長的惡劣習性。

而且,社會的發展也決定著教育方式的不斷改變,任何人或事都要適應時代的發展。

在自己落魄時,對於孫輩的教育問題,還是不要過多過問為好。不然,忙沒幫上,反而還落得個不得好的名頭。

這個時候,只要把自己照顧好了,就是給後輩減少麻煩,至少他們無需再分心去照顧自己。

因此,生活中對於隔輩的兒孫,適度疼愛就好,不要過多去對其教導,把這份責任留給他們父母,才是對兒孫最大的疼愛。

第三則是對於孩子的生計要少干預

孩子長大後,無論男女,都需要要從自己的原生家庭中抽離出來,組建自己新的家庭。

但是,生活中有些父母,總是想著把孩子拴在身邊,希望他們工作聽父母的,找對象聽父母的,與另一半如何相處,自己也在旁邊出謀劃策。

尤其是自己落魄的時候,自己的生計都很難維持,還去對孩子指手畫腳。

這種行為不僅對孩子沒有幫助,反而會使得孩子成為別人眼中的「媽寶」,永遠是一個思想不成熟的巨嬰,沒有獨立面對生活的能力。

孩子長大了,不可能永遠待在自己身邊,總要獨立生活,所以不如早點放手。

讓他多經歷一些社會的風雨,如此反而能夠更加適應社會,生活得更好。

02富裕不親三人:富貴時,遠離三種損友

所謂「富裕不親三人」,指的是一個人富貴時,要遠離下面這三種損友。

第一種是勢利心強的人

在這種人心裡,利益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他們對於富貴的人,百般討好,但是對於落魄的人,卻看都不看一眼。

為了利益,他們可以六親不認,不擇手段。

別看他們在生活中,表現得熱情、友好,其實,這不過是他們在暗中圖謀自己的財富而已。

一旦自己沒有了這份富貴,他們便會第一時間撇清跟自己的關係。

這樣的勢利眼,永遠不會以真心跟別人相交,只會在朋友的身上獲取利益,所以在自己富貴的時候,一定要遠離這樣的損友。

親近一些曾經患難與共,真心對待自己的人。

這些人與自己結交不是為了利益,甚至自己有難時,他們反而會放棄自己的利益來幫助自己。

這樣的朋友多了,自己的生活才能過得幸福、平安。

第二種是不明事理的朋友

俗話說得好: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

生活中,有一些人是完全不明白事理的,他們最喜歡顛倒黑白,混淆是非。

即使錯的是他,他也有可能反咬別人一口。

這種人,再怎麼跟他講道理,都是講不明白的。

富貴的人,越跟他們接觸,他們見到有利可圖反而越會對自己胡攪蠻纏,使得自己的生活變得烏煙瘴氣,有苦說不出。

因此,富貴時,一定要避開這種不明道理的人。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唯有多結交一些知理講義的人,才能讓自己的圈子變得乾淨,也讓自己的德行得到提升。

第三種是無感恩心的朋友

我國自古有一句叫做「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懂不懂得感恩,是判斷一個人品性最重要的標準之一。

不懂得感恩的人,內心非常的冷漠,無論別人對他們付出多少,他們都會覺得是理所當然。

一旦別人需要他們説明的時候,他們卻可以做到置身事外,甚至是過河拆橋,落井下石。

一個人富貴時,正是有能力幫助別人的時候,這時候,更要遠離這種沒有感恩心的人。

把自己的付出用在一些懂得感恩,懂得回報的人身上。

這不是說付出了就應該索要回報,而是只有懂得感恩的人,他們在接受別人的幫助後,才能更好地去回報社會,去幫助一些更需要幫助的人。

綜上所述,一個人的熱心腸,不應該沒有原則和底線。

落魄時,子女的事情要少管,這樣才能給他們更好的發展空間;富貴時,損友也要遠離,這樣才能使得自己生活清靜,平安。

懂得適度,人生方能進退有度,幸福美滿。

第二件是隔輩的孩子要少教導

中國自古就有隔輩親的說法,指的是老人疼愛孫輩的程度遠遠超過疼愛自己的兒女。

這份疼愛,讓很多老年人在教育自己孫子的時候,總是一味地偏袒,捨不得批評,看到兒子在教訓孫子時,甚至會上前阻止。

這種溺愛的錯誤教育方法,會讓自己的孫子認識不到自己的錯誤,甚至養成膽大包天,目無尊長的惡劣習性。

而且,社會的發展也決定著教育方式的不斷改變,任何人或事都要適應時代的發展。

在自己落魄時,對於孫輩的教育問題,還是不要過多過問為好。不然,忙沒幫上,反而還落得個不得好的名頭。

這個時候,只要把自己照顧好了,就是給後輩減少麻煩,至少他們無需再分心去照顧自己。

因此,生活中對於隔輩的兒孫,適度疼愛就好,不要過多去對其教導,把這份責任留給他們父母,才是對兒孫最大的疼愛。

第三則是對於孩子的生計要少干預

孩子長大後,無論男女,都需要要從自己的原生家庭中抽離出來,組建自己新的家庭。

但是,生活中有些父母,總是想著把孩子拴在身邊,希望他們工作聽父母的,找對象聽父母的,與另一半如何相處,自己也在旁邊出謀劃策。

尤其是自己落魄的時候,自己的生計都很難維持,還去對孩子指手畫腳。

這種行為不僅對孩子沒有幫助,反而會使得孩子成為別人眼中的「媽寶」,永遠是一個思想不成熟的巨嬰,沒有獨立面對生活的能力。

孩子長大了,不可能永遠待在自己身邊,總要獨立生活,所以不如早點放手。

讓他多經歷一些社會的風雨,如此反而能夠更加適應社會,生活得更好。

02富裕不親三人:富貴時,遠離三種損友

所謂「富裕不親三人」,指的是一個人富貴時,要遠離下面這三種損友。

第一種是勢利心強的人

在這種人心裡,利益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他們對於富貴的人,百般討好,但是對於落魄的人,卻看都不看一眼。

為了利益,他們可以六親不認,不擇手段。

別看他們在生活中,表現得熱情、友好,其實,這不過是他們在暗中圖謀自己的財富而已。

一旦自己沒有了這份富貴,他們便會第一時間撇清跟自己的關係。

這樣的勢利眼,永遠不會以真心跟別人相交,只會在朋友的身上獲取利益,所以在自己富貴的時候,一定要遠離這樣的損友。

親近一些曾經患難與共,真心對待自己的人。

這些人與自己結交不是為了利益,甚至自己有難時,他們反而會放棄自己的利益來幫助自己。

這樣的朋友多了,自己的生活才能過得幸福、平安。

第二種是不明事理的朋友

俗話說得好: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

生活中,有一些人是完全不明白事理的,他們最喜歡顛倒黑白,混淆是非。

即使錯的是他,他也有可能反咬別人一口。

這種人,再怎麼跟他講道理,都是講不明白的。

富貴的人,越跟他們接觸,他們見到有利可圖反而越會對自己胡攪蠻纏,使得自己的生活變得烏煙瘴氣,有苦說不出。

因此,富貴時,一定要避開這種不明道理的人。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唯有多結交一些知理講義的人,才能讓自己的圈子變得乾淨,也讓自己的德行得到提升。

第三種是無感恩心的朋友

我國自古有一句叫做「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懂不懂得感恩,是判斷一個人品性最重要的標準之一。

不懂得感恩的人,內心非常的冷漠,無論別人對他們付出多少,他們都會覺得是理所當然。

一旦別人需要他們説明的時候,他們卻可以做到置身事外,甚至是過河拆橋,落井下石。

一個人富貴時,正是有能力幫助別人的時候,這時候,更要遠離這種沒有感恩心的人。

把自己的付出用在一些懂得感恩,懂得回報的人身上。

這不是說付出了就應該索要回報,而是只有懂得感恩的人,他們在接受別人的幫助後,才能更好地去回報社會,去幫助一些更需要幫助的人。

綜上所述,一個人的熱心腸,不應該沒有原則和底線。

落魄時,子女的事情要少管,這樣才能給他們更好的發展空間;富貴時,損友也要遠離,這樣才能使得自己生活清靜,平安。

懂得適度,人生方能進退有度,幸福美滿。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