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哆啦A夢:劇場版在中日兩國的口碑差異巨大,是因為網友講的「低齡化」

對於很多人來說, 《哆啦A夢》象徵著美好而又充滿夢想的過去, 而《伴我同行》也正給了人們一次緬懷過去的絕佳機會。 雖然哆啦A夢在中國大陸也是一個家喻戶曉的形象, 但當時很多人不知道, 《伴我同行》只是《哆啦A夢》系列的一部「番外」。 除了每週仍在播出的TV版動畫之外, 一年一度的2D電影也仍在日本擁有呼風喚雨的能力, 甚至曾一度被引入中國。

05年, 《哆啦A夢》TV版動畫迎來了聲優團隊的大換血, 被俗稱「水田版」的新版動畫正式拉開了帷幕。 一年之後, 水田時代的首部電影《大雄的恐龍2006》於日本本土上映, 並於次年被引進至中國大陸。 在大陸創下了超過 2100 萬元人民幣的票房, 在當時已經算是不錯的成績。 此後, 《大雄的新魔界大冒險》與《大雄的綠巨人傳》也相繼與中國大陸的觀眾見面。

然而, 隨著《綠巨人傳》以700萬的票房慘澹收場, 《哆啦A夢》電影的引進之路也就此中斷。

絕大多數的人也因此一度以為, 《哆啦A夢》與中國大陸的緣分到此為止了。

直到2015年, 《伴我同行》在中國取得的成功讓《哆啦A夢》系列電影得以再次擁抱國內市場。 繼《伴我同行》之後, 《新日本誕生》《南極冰冰涼大冒險》《金銀島》《月球探險記》等四部作品被相繼引進。 而在今年, 哆啦A夢50周年紀念作品《哆啦A夢:大雄的新恐龍》也即將如約而至。

當《哆啦A夢》的系列電影重返中國大陸之時, 大陸的電影市場已經天翻地覆, 而《哆啦A夢》系列電影的製作方針也正悄然發生著改變。

隨著《新鐵人兵團》於2011年在日本本土上映, 《哆啦A夢》系列電影得以重振旗鼓, 擺脫了持續三年的低谷期。 在此後, 劇組上下也做了各種各樣的嘗試, 如2013年上映的《秘密道具博物館》以類似於TV版「生日特別篇」, 強調哆啦A夢與大雄友情的路線獲得了廣泛的好評。

不過, 在2015年上映的《宇宙英雄記》中, 製作團隊試圖讓本作回歸《哆啦A夢》在最初連載時完全面向兒童的「搞笑漫畫」定位, 並拋棄了細膩的情感描寫和複雜的情節衝突。 當時很多哆啦迷不禁擔憂,

這一製作思路會不會主導今後《哆啦A夢》電影的走向。

這一擔憂最終被證明是多餘的。

《大雄的金銀島》的導演今井一曉曾在訪談中提到, 主導《哆啦A夢》電影企劃的藤子Pro提出了這樣的方針:今後的《哆啦A夢》電影將比以前更加重視成人觀眾的欣賞需要。

從實際情況來看, 這一方針並非從《金銀島》開始才確立, 而是在兩年前的《新日本誕生》中就已經能看到影子。

《新日本誕生》於2016年上映, 並于同年引進至中國。 在本作的導演八鍬新之介看來, 《哆啦A夢》的一大魅力就在於它描繪了普通兒童漫畫所很少涉及的複雜情感, 並且藤子·F·不二雄無法在短篇中容納的故事、以及對角色如「人生劇」一般的刻畫, 正是《哆啦A夢》大長篇的魅力之一。 最終, 在原作的基礎上, 細膩的情感刻畫也成為了本作的一大亮點。

當然,《新日本誕生》畢竟是以原作為基礎,創作過程比較受限。而作為一部原創作品,2017年上映的《南極冰冰涼大冒險》則更將「成人化」的思路體現得淋漓盡致。

《南極冰冰涼大冒險》是一部科幻要素十分濃厚的作品。「雪球地球」的科學概念融入了作品的設定,頗具洛夫克拉夫特《瘋狂山脈》克蘇魯風格的冰下城市遺址與遠古外星生物被打造成作品的場景,而時間旅行的「諾維科夫自洽性原則」則保證了情節的嚴謹性。並且,不同於以往作品,導演高橋敦史在本作中使用了大量遠景、全景鏡頭以及固定機位,有意識地保持了觀眾與劇中角色的距離,整體呈現出更為客觀與冷靜、更為成人化的敘事風格。

大量的科幻要素與燒腦情節使本作的部分劇情超出了很多兒童的理解能力,而這也是導演的有意為之。高橋導演認為,當兒童觀眾遇到難以理解或者在意的部分時,往往會在腦海中留下印象,而這部分內容等長大以後再理解就好了。——如果兒童觀眾能夠看懂作品的全部內容,反而會減少作品的趣味性,而這也是《哆啦A夢》一項特色。

一年之後的2018 年,《大雄的金銀島》與觀眾見面。本作由人氣製作人川村元氣擔任編劇、新銳導演今井一曉執導。《金銀島》以探討什麼是「真正的寶物」作為主題,在描繪大雄一行人的大冒險的同時,也講述了一個末世背景下親子從衝突到和解的故事。川村元氣還在電影中加入了大量硬核的原作致敬要素,甚至在引出作品主題時直接引用了《大雄的結婚前夜》中的名言「為他人的幸福而祈禱,為他人的不幸而悲傷」,並成為了整部作品的一大亮點。

不僅如此,本作集結了以人設龜田祥倫為首的大量優秀原畫師的參與,並且今井一曉本身也是一名作畫出身的導演。繼《新鐵人兵團》之後,《金銀島》再一次為所有的作畫迷帶來了一場視覺盛宴。

這幾部作品並非完美無瑕。《南極大冒險》與《金銀島》在大膽開拓的同時,也都留下了各自的遺憾。《南極大冒險》強調了科幻要素,卻在人物刻畫方面欠缺足夠的筆墨,並且「真假哆啦」橋段與作品整體呈現出的客觀、冷靜的敘事風格格格不入;《金銀島》則是由於劇本內容過多、在製作過程中不得不大量削減劇情,使得部分內容在劇中未能明確交代,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觀眾對於作品的理解。但即便如此,人們仍然能夠從作品的情節、畫面與主題中看出新鮮的活力,《哆啦A夢》系列電影也得以繼續保持著良好的發展態勢。

觀眾用實際行動證明瞭「重視成人受眾」這一方針的正確性。2016 年至 2018 年,三部《哆啦A夢》電影在日本本土連續三年打破票房紀錄,最終在2018年突破 50 億日元大關,並打破了保持20多年的觀影人次記錄。此外,《南極冰冰涼大冒險》在2017年獲得了「推特趨勢大獎」年度電影第一名,充分顯示了作品的網路討論熱度。客觀來看,在日本少子化日益嚴峻、兒童數量日趨減少的大環境下,身為兒童向作品的《哆啦A夢》能取得如此耀眼的成就,與藤子Pro的這一方針是分不開的。

然而,在這幾部作品於日本本土獲得了口碑與票房雙豐收的同時,中國大陸卻出現了截然不同的景象——它們都陷入了「低齡化」的爭議。

《南極冰冰涼大冒險》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和在日本本土所獲得的廣泛好評相比,本作在中國大陸上映後很快出現了較多的負面評價。觀眾給出的理由自然形形色色,並且在電影本身存在缺點的情況下,出現差評也並不意外。然而一個很奇特的現像是,不少人在批評這部電影時,都用了「低齡化」一詞來概括整部電影的觀感。

但如前文所述,本作的很多內容反而超出了不少兒童觀眾的理解能力,甚至導演還曾公開表示 「小孩子看不懂也沒關係」。並且本作在在日本上映時,除了良好的口碑以外,很多成年觀眾乃至專業雜誌也對作品中的科幻要素討論甚歡,如日本知名科普雜誌《牛頓》在《南極大冒險》上映之後曾對作品中涉及到的「雪球地球」概念發表專題加以介紹。

可是,為什麼一部和「低齡化」並不沾邊的作品,在中國大陸卻給不少人留下了「低齡化」的印象?出現這樣的情況原因紛雜,而國內對《哆啦A夢》認知的斷層則是所有原因中最核心的因素。

在《哆啦A夢》2D電影被重新引進的2016年,《哆啦A夢》的動畫已經很難在電視上出現,漫畫也早已不再是兒童的娛樂必需品。在這種情況下,已經不會有太多兒童有機會接觸並喜歡上《哆啦A夢》。而另一方面,雖然《哆啦A夢》這部作品曾像颶風一樣席捲過街頭巷尾,植根於一代人的集體記憶中,但是當這部作品曾經在國內爆紅的時候,人們普遍接觸的是TV版動畫與短篇漫畫,很多人對大長篇漫畫知之甚少。

同時,受制于當時老百姓的經濟條件以及國內電影市場的整體規模,《哆啦A夢》的電影並不具備引進條件,導致大部分人也並不知道《哆啦A夢》每年都會有一部電影作品上映。等到《哆啦A夢》電影終於引進時,很多人眼中的《哆啦A夢》早已是上個世紀的遙遠回憶。因此,漫長的時差客觀上使人們對《哆啦A夢》的認識出現了巨大的斷層。

於是,在對於《哆啦A夢》系列電影的整體風格並不熟悉的情況下,很多人也就會自然而然地抱著回味童年記憶、享受情懷感動的想法走進電影院,尤其是《伴我同行》的成功也進一步強化了觀眾在這方面的期待。而當發現銀幕上的哆啦A夢與自己的印象與期待出現巨大差異時,將這種差異歸結為「低齡化」也就並不奇怪了。

除此之外,印象與現實之間的差距並不僅僅出自人們對於《哆啦A夢》電影作品的不瞭解。也有一些人曾經在兒時通過租借影碟等方式接觸過一些大山版時代的電影作品,而其中一部分面對水田時代的作品中更加活潑的風格可能同樣會感到陌生。然而,無論是大山時代還是水田時代,《哆啦A夢》電影始終是以兒童觀眾為主的全年齡向作品。現今的作品比以往更加活潑,並非是由於目標觀眾群體發生了變化,而是由於全面革新的製作技術、更大的投入以及更多優秀動畫人的加入。

必須要指出的是,上面這些情況的出現絕對不是觀眾的責任,而是長期存在的歷史遺留問題。我們只能等待時間來彌合人們的記憶與實際情況的鴻溝。

鴻溝的彌合併非一帆風順。當《金銀島》在中國大陸上映時,部分劇情交代不夠透徹引起了爭議,嚴重的翻譯錯誤更是加大了觀眾的理解難度。在這些不利的情況下,這部同樣重視成年觀眾的電影,再度被「低齡化」的聲音籠罩。不過可喜的是,隨著2019年《大雄的月球探險記》在中國大陸上映,「低齡化」的聲音漸漸變得微弱,《哆啦A夢》電影的口碑也在慢慢回暖。

《月球探險記》的導演是執導過《新日本誕生》的八鍬新之介,而編劇則由獲得過直木文學獎的作家辻村深月擔任。作為資深的藤子迷,辻村深月對藤子·F·不二雄筆下的世界展現了無比的敬意,從世界觀到情節發展都具有著濃厚的原作韻味。

而作為職業作家,她同時也展現出自己高超的筆法:從天馬行空的月兔王國,到破敗不堪的輝夜星;從大雄與盧卡之間友誼的建立,到靜香利用野比兔的「逆向工程」能力拯救世界……不僅劇情邏輯嚴謹縝密,而且無不充滿著趣味與驚喜。而導演對於鏡頭與影片整體節奏的把握,也使得觀感全程處於上乘水準。在這些優點的加持下,這部電影在日本本土一經上映便斬獲無數好評,票房也繼《金銀島》之後再次突破50億日元大關。

與之前「冰火兩重天」的境遇不同,《月球探險記》在中國大陸同樣獲得了不錯的口碑。除了作品自身的優點以外,或許這一方面說明國內觀眾已經更加適應《哆啦A夢》系列電影作品的模式與風格,另一方面也意味著《哆啦A夢》電影在成人化方面的努力終於通過適當的方式得到了中國大陸觀眾的認可。也許,這部作品能夠成為《哆啦A夢》系列電影在國內發展之路的重要轉捩點。

隨著越來越大的投入力度、不斷革新的技術、更多實力派動畫人的參與,新時代的《哆啦A夢》電影規模已遠非二三十年前可比。與此同時,當下的製作團隊也擁有了更廣闊的發揮空間,並把目光投向了更長遠的地方。因此,儘管《哆啦A夢》永遠是以兒童為主要受眾的全年齡向作品,但更加成人化、更加複雜的構圖、作畫與演出手法以及更加深刻的內涵也逐漸在新時代的電影中湧現。

《哆啦A夢:大雄的新恐龍》已經與大家見面了。這部作品不僅再次在日本獲得了高度評價,在中國大陸上映之後也收穫了良好的口碑。希望這部50周年紀念作品能讓《哆啦A夢》系列電影在大陸進一步站穩腳跟。而關於《新恐龍》這部電影的具體感想,也歡迎大家在另一篇答案中閱讀!

當然,《新日本誕生》畢竟是以原作為基礎,創作過程比較受限。而作為一部原創作品,2017年上映的《南極冰冰涼大冒險》則更將「成人化」的思路體現得淋漓盡致。

《南極冰冰涼大冒險》是一部科幻要素十分濃厚的作品。「雪球地球」的科學概念融入了作品的設定,頗具洛夫克拉夫特《瘋狂山脈》克蘇魯風格的冰下城市遺址與遠古外星生物被打造成作品的場景,而時間旅行的「諾維科夫自洽性原則」則保證了情節的嚴謹性。並且,不同於以往作品,導演高橋敦史在本作中使用了大量遠景、全景鏡頭以及固定機位,有意識地保持了觀眾與劇中角色的距離,整體呈現出更為客觀與冷靜、更為成人化的敘事風格。

大量的科幻要素與燒腦情節使本作的部分劇情超出了很多兒童的理解能力,而這也是導演的有意為之。高橋導演認為,當兒童觀眾遇到難以理解或者在意的部分時,往往會在腦海中留下印象,而這部分內容等長大以後再理解就好了。——如果兒童觀眾能夠看懂作品的全部內容,反而會減少作品的趣味性,而這也是《哆啦A夢》一項特色。

一年之後的2018 年,《大雄的金銀島》與觀眾見面。本作由人氣製作人川村元氣擔任編劇、新銳導演今井一曉執導。《金銀島》以探討什麼是「真正的寶物」作為主題,在描繪大雄一行人的大冒險的同時,也講述了一個末世背景下親子從衝突到和解的故事。川村元氣還在電影中加入了大量硬核的原作致敬要素,甚至在引出作品主題時直接引用了《大雄的結婚前夜》中的名言「為他人的幸福而祈禱,為他人的不幸而悲傷」,並成為了整部作品的一大亮點。

不僅如此,本作集結了以人設龜田祥倫為首的大量優秀原畫師的參與,並且今井一曉本身也是一名作畫出身的導演。繼《新鐵人兵團》之後,《金銀島》再一次為所有的作畫迷帶來了一場視覺盛宴。

這幾部作品並非完美無瑕。《南極大冒險》與《金銀島》在大膽開拓的同時,也都留下了各自的遺憾。《南極大冒險》強調了科幻要素,卻在人物刻畫方面欠缺足夠的筆墨,並且「真假哆啦」橋段與作品整體呈現出的客觀、冷靜的敘事風格格格不入;《金銀島》則是由於劇本內容過多、在製作過程中不得不大量削減劇情,使得部分內容在劇中未能明確交代,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觀眾對於作品的理解。但即便如此,人們仍然能夠從作品的情節、畫面與主題中看出新鮮的活力,《哆啦A夢》系列電影也得以繼續保持著良好的發展態勢。

觀眾用實際行動證明瞭「重視成人受眾」這一方針的正確性。2016 年至 2018 年,三部《哆啦A夢》電影在日本本土連續三年打破票房紀錄,最終在2018年突破 50 億日元大關,並打破了保持20多年的觀影人次記錄。此外,《南極冰冰涼大冒險》在2017年獲得了「推特趨勢大獎」年度電影第一名,充分顯示了作品的網路討論熱度。客觀來看,在日本少子化日益嚴峻、兒童數量日趨減少的大環境下,身為兒童向作品的《哆啦A夢》能取得如此耀眼的成就,與藤子Pro的這一方針是分不開的。

然而,在這幾部作品於日本本土獲得了口碑與票房雙豐收的同時,中國大陸卻出現了截然不同的景象——它們都陷入了「低齡化」的爭議。

《南極冰冰涼大冒險》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和在日本本土所獲得的廣泛好評相比,本作在中國大陸上映後很快出現了較多的負面評價。觀眾給出的理由自然形形色色,並且在電影本身存在缺點的情況下,出現差評也並不意外。然而一個很奇特的現像是,不少人在批評這部電影時,都用了「低齡化」一詞來概括整部電影的觀感。

但如前文所述,本作的很多內容反而超出了不少兒童觀眾的理解能力,甚至導演還曾公開表示 「小孩子看不懂也沒關係」。並且本作在在日本上映時,除了良好的口碑以外,很多成年觀眾乃至專業雜誌也對作品中的科幻要素討論甚歡,如日本知名科普雜誌《牛頓》在《南極大冒險》上映之後曾對作品中涉及到的「雪球地球」概念發表專題加以介紹。

可是,為什麼一部和「低齡化」並不沾邊的作品,在中國大陸卻給不少人留下了「低齡化」的印象?出現這樣的情況原因紛雜,而國內對《哆啦A夢》認知的斷層則是所有原因中最核心的因素。

在《哆啦A夢》2D電影被重新引進的2016年,《哆啦A夢》的動畫已經很難在電視上出現,漫畫也早已不再是兒童的娛樂必需品。在這種情況下,已經不會有太多兒童有機會接觸並喜歡上《哆啦A夢》。而另一方面,雖然《哆啦A夢》這部作品曾像颶風一樣席捲過街頭巷尾,植根於一代人的集體記憶中,但是當這部作品曾經在國內爆紅的時候,人們普遍接觸的是TV版動畫與短篇漫畫,很多人對大長篇漫畫知之甚少。

同時,受制于當時老百姓的經濟條件以及國內電影市場的整體規模,《哆啦A夢》的電影並不具備引進條件,導致大部分人也並不知道《哆啦A夢》每年都會有一部電影作品上映。等到《哆啦A夢》電影終於引進時,很多人眼中的《哆啦A夢》早已是上個世紀的遙遠回憶。因此,漫長的時差客觀上使人們對《哆啦A夢》的認識出現了巨大的斷層。

於是,在對於《哆啦A夢》系列電影的整體風格並不熟悉的情況下,很多人也就會自然而然地抱著回味童年記憶、享受情懷感動的想法走進電影院,尤其是《伴我同行》的成功也進一步強化了觀眾在這方面的期待。而當發現銀幕上的哆啦A夢與自己的印象與期待出現巨大差異時,將這種差異歸結為「低齡化」也就並不奇怪了。

除此之外,印象與現實之間的差距並不僅僅出自人們對於《哆啦A夢》電影作品的不瞭解。也有一些人曾經在兒時通過租借影碟等方式接觸過一些大山版時代的電影作品,而其中一部分面對水田時代的作品中更加活潑的風格可能同樣會感到陌生。然而,無論是大山時代還是水田時代,《哆啦A夢》電影始終是以兒童觀眾為主的全年齡向作品。現今的作品比以往更加活潑,並非是由於目標觀眾群體發生了變化,而是由於全面革新的製作技術、更大的投入以及更多優秀動畫人的加入。

必須要指出的是,上面這些情況的出現絕對不是觀眾的責任,而是長期存在的歷史遺留問題。我們只能等待時間來彌合人們的記憶與實際情況的鴻溝。

鴻溝的彌合併非一帆風順。當《金銀島》在中國大陸上映時,部分劇情交代不夠透徹引起了爭議,嚴重的翻譯錯誤更是加大了觀眾的理解難度。在這些不利的情況下,這部同樣重視成年觀眾的電影,再度被「低齡化」的聲音籠罩。不過可喜的是,隨著2019年《大雄的月球探險記》在中國大陸上映,「低齡化」的聲音漸漸變得微弱,《哆啦A夢》電影的口碑也在慢慢回暖。

《月球探險記》的導演是執導過《新日本誕生》的八鍬新之介,而編劇則由獲得過直木文學獎的作家辻村深月擔任。作為資深的藤子迷,辻村深月對藤子·F·不二雄筆下的世界展現了無比的敬意,從世界觀到情節發展都具有著濃厚的原作韻味。

而作為職業作家,她同時也展現出自己高超的筆法:從天馬行空的月兔王國,到破敗不堪的輝夜星;從大雄與盧卡之間友誼的建立,到靜香利用野比兔的「逆向工程」能力拯救世界……不僅劇情邏輯嚴謹縝密,而且無不充滿著趣味與驚喜。而導演對於鏡頭與影片整體節奏的把握,也使得觀感全程處於上乘水準。在這些優點的加持下,這部電影在日本本土一經上映便斬獲無數好評,票房也繼《金銀島》之後再次突破50億日元大關。

與之前「冰火兩重天」的境遇不同,《月球探險記》在中國大陸同樣獲得了不錯的口碑。除了作品自身的優點以外,或許這一方面說明國內觀眾已經更加適應《哆啦A夢》系列電影作品的模式與風格,另一方面也意味著《哆啦A夢》電影在成人化方面的努力終於通過適當的方式得到了中國大陸觀眾的認可。也許,這部作品能夠成為《哆啦A夢》系列電影在國內發展之路的重要轉捩點。

隨著越來越大的投入力度、不斷革新的技術、更多實力派動畫人的參與,新時代的《哆啦A夢》電影規模已遠非二三十年前可比。與此同時,當下的製作團隊也擁有了更廣闊的發揮空間,並把目光投向了更長遠的地方。因此,儘管《哆啦A夢》永遠是以兒童為主要受眾的全年齡向作品,但更加成人化、更加複雜的構圖、作畫與演出手法以及更加深刻的內涵也逐漸在新時代的電影中湧現。

《哆啦A夢:大雄的新恐龍》已經與大家見面了。這部作品不僅再次在日本獲得了高度評價,在中國大陸上映之後也收穫了良好的口碑。希望這部50周年紀念作品能讓《哆啦A夢》系列電影在大陸進一步站穩腳跟。而關於《新恐龍》這部電影的具體感想,也歡迎大家在另一篇答案中閱讀!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