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孩子不和你溝通?那是因為你說了太多廢話!

轉載自百家號作者:玲姐帶你說教育

許多父母可能都發現了一個很奇怪的現象, 自己孩子明明是個“話嘮”, 和朋友在一起的時候能喋喋不休一整天, 但是一旦回到了家就變得沉默少言, 問他話, 哼哼唧唧隨便敷衍, 好不容易說上幾句, 結果卻以“算了, 不和你說了”而結束談話。 這讓做父母的很是困惑。 在現實生活中, 我們也常常會看到一些家長, 他們是滿腔熱情, 對孩子是一片的關愛!


最常見的家長和孩子的溝通模式是:家長覺得自己是什麼都懂的人, 孩子是什麼都不懂的人, 所以聽話的乖孩子才是好孩子。

而在不知不覺中有意無意中, 家長就變成了孩子的批評者、教育者、訓導者。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家長和孩子的溝通中, 孩子特別陷入某種不情願的狀態裡。


這樣的家長在孩子的經驗裡面, 留下了很多家長脾氣暴躁, 家長動不動暴怒, 就要攻擊自己的經驗。 可能孩子以後也會形成動不動就愛生氣, 動不動就愛發火, 這樣的不良行為。 所以家長和孩子的溝通可能一開始, 就是以相互指責開始, 最後以發生激烈的衝突結束。 這樣家長反而會指責孩子不懂事, 不聽大人的話, 不明事理, 不孝順等。 這樣的指責使得孩子和家長的溝通欲望就更降低了。


在孩子小時候, 他們可能多多少少都有一種, 改善方法還是有的,

雖然可能對父母來說並不容易:我們心理經常會有一個“理想孩子”, 這使得我們總把


有時候, 當孩子給你說一件事的時候, 放下手機, 離開電視, 停下家務, 認真聽, 用全神貫注的傾聽來代替心不在焉。


孩子給你講話時,


可以使用“哦......”“嗯......”“是這樣啊......”這樣簡單的話來回應孩子, 做到只參與, 不干涉, 先讓孩子說完。 一方面表示了家長的關心, 另一方面能


孩子難過, 你說別難過;孩子哭, 你說別哭了;孩子緊張, 你說別緊張.......你會發現, 想用這樣的話擺脫孩子不好的感受, 沒有任何效果, 不管我們的態度多好, 孩子只會越來越難過, 慢慢的, 孩子難過了也不想給你說。


當孩子聽到自己的感受被父母理解, 他的心思從你的口中說了出來時, 心裡會非常欣慰和感激。


當孩子想要一樣沒有的東西時, 我們一般會和孩子解釋為什麼沒有。 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