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抗美援朝:穀中蛟陣前投敵,導致萬歲軍打了敗仗,傷亡近6000餘人

新中國立國不久, 1950年邊疆卻告急, 飄來了烽火硝煙, 鄰國爆發戰爭戰火將燒到鴨綠江邊, 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新中國被迫投入到了戰爭中。 240萬視死如歸的志願軍戰士先後踏上征途, 走向那異國戰場面對形勢複雜的戰局和「鋼鐵堡壘」的衝擊。

在硝煙滾滾的戰場上, 無數志願軍在血與火中, 寫下壯懷慘烈的英雄事蹟。 在諸多英勇的志願軍戰士中出現了一個叛徒, 他的出現直接導致了王牌部隊六千七百名戰士的傷亡, 他是抗美援朝歷史上對我軍傷害最大的叛徒, 他就是可恨的穀中蛟。 這位曾經的志願軍戰士,

到底為何會做出叛變之舉, 他的身上有著怎麼樣的故事?

身為湖南人的穀中蛟在1949年加入了解放軍第38軍, 他因機敏深得領導喜愛而進入某軍事政治學校接受了培訓學習。 學習結束以後穀中蛟回到了原來的部隊任文化教員, 在朝鮮戰爭打響後隨軍進入了朝鮮戰場。

文化教員作為文職人員, 雖然不會直接參與戰鬥, 但到了關鍵時刻也會擼起袖子衝鋒陷陣。

文化教員雖然個體戰鬥力比較弱, 但在關鍵時刻也是能派上用場的, 例如在漢江阻擊戰中, 雖然前線士兵, 警衛連, 炮兵, 通信班都先後拿起機槍衝鋒陷陣, 但人員傷亡還是異常慘重。 為了阻擊敵人的前進, 二十多個文化教員充當了英勇的戰士開始抵抗, 他們表現英勇好不容易才把敵人成功打退。

多次戰鬥的勝利, 鑄就了38軍萬歲軍的榮譽。 第四次戰役後38軍換裝蘇式武器並進行了人員擴充後, 就回到了白馬山地區。

白馬山是一處聯合國軍盯上的嘴邊肥肉, 這處高地的南面是聯合國軍軍事補給線的必經之地,

這裡險要的地勢是絕佳的防禦陣地, 志願軍要想繼續向聯合國軍的陣地滲透, 那麼就必須拿下這個地方。

白馬山高地本是控制在我42軍的手中, 但美軍利用武器裝備的優勢, 驅使坦克裝甲部隊, 飛機發起了強烈的攻勢, 42軍就算再驍勇善戰還是一樣敗下陣來。 之後便是韓9師佔據了白馬山陣地, 42軍退守到北山陣地與38軍完成了換防, 如此一來便成了萬歲軍對陣韓9師。

38軍進駐北山陣地後, 全軍上下都迫不及待地想要打下白馬山陣地, 為友軍42軍一雪前恥。 雖然他們很自信能夠攻克白馬山陣地, 但出於輕敵大意是兵家大忌的考慮, 軍長江擁輝還是在進攻計畫前開展了針對性演練。

在江擁輝的計畫當中,

負責主攻的任務將由11軍4師負責, 所以114師全師進行了特殊的隱蔽訓練, 還進行了蘇式全新裝備的使用演練, 以及步炮協同、坦克引導衝鋒訓練。 指揮部把所有可能遇到的情況都演練了一遍, 確保進攻計畫的萬無一失。

經過一番操練士兵們對新式武器已經可以得心應手地使用,

同時對山地攻防戰的諸多注意都已經瞭解清楚。

谷中蛟作為文職人員非必須參加演練, 但他卻主動提出參加戰前演練, 同時還表現地十分熱忱。 其實穀中蛟的目的並不單純, 他不是因為看到戰友浴血拼殺的身影非常感動而提出演練申請, 相反他是一個視生命如金子的人, 他之所以表現地鬥志昂揚, 那都是想要迷惑上級領導, 讓他們誤以為自己是想殺敵立功。 這樣在領導眼裡留下了好印象, 等戰鬥結束領導說不定就會提拔自己。

38軍確定了對白馬山陣地的突擊營, 其中就包括了穀中蛟所在的3營, 但這突擊等於是承受敵人最猛烈的炮火, 這危險性很大, 最後領導選擇採用自主請願作為突擊隊員的方式。

穀中蛟心裡的如意算盤,就算自己遞交請願書又如何,自己只是一個文化教員,相信領導不可能派自己上去的。但誰能想到領導關注到了谷中蛟,領導想著這戰士身為文化教員演練的時候已經是那般認真,這時候請願又如此積極,這倒不如滿足戰士的心願。

1952年9月志願軍發動的秋季反擊戰第一階段迎來大捷,38軍的戰士們已經是摩拳擦掌想要打一仗了。終於第二階段的進攻計畫出爐了,38軍負責白馬山陣地的奪回。

當谷中蛟得知領導選中自己作為突擊隊一員的消息時,他有些後悔。他哪裡能想到領導會來這麼一招,這自己要是上前線了,那還能談什麼升官。

可是自己口號都喊出去了,這時候要是臨時退縮那不是被恥笑麼。沒有辦法穀中蛟只能迎頭而上,看著戰友們一個個寫下遺囑,穀中蛟這心裡是越來越忐忑。

很快時間到了10月份,朝鮮天氣開始轉涼。其實上面分配下來的棉衣已經陸續下放,當時穀中蛟看到隔壁團都已經穿上棉衣,而自己所在的突擊隊卻遲遲還沒穿上棉衣,他一下子就明白了領導的意思。

領導覺得突擊隊難免會有戰士傷亡,再加上棉衣是消耗品,所以此時發放棉衣會造成浪費,所以決定把棉衣在戰鬥結束後進行發放。

領導的這個決定得到了視死如歸的戰士的理解與支援,他們贊同把棉衣留給之後更需要的人,穀中蛟知道這個消息卻十分生氣,他覺得自己的命比誰都要珍貴,自己都要送命打仗了連一件棉衣都不能穿上暖暖身子嗎?穀中蛟心裡有生出別的想法,他要另謀生路。

10月2日穀中蛟竟然跑到了對方陣地,把自己部隊的所有情報都坦誠了。韓9師的師長金鐘五得知了具體情報後,命令全師立刻進入警備狀態。

韓軍第9師少將師長金鐘五讓士兵連夜對目前的防禦工事進行了加固,同時把穀中蛟透露的白馬山攻打計畫告訴了司令部,美軍司令部得知消息後派出了增援部隊,還調集了空軍對志願軍進行轟炸。

志願軍38軍軍長江擁輝得知穀中蛟叛逃消息後,把這事情報告給了司令部,並請示是否需要取消白馬山陣地的攻打計畫。司令部司令員王近山直言:「你拿那麼大一把牛刀,殺只雞還哆嗦啥?」

當時江擁輝根據情況給出了自己的兩個方案。第一方案是穀中蛟身為文化教員,對具體的進攻計畫情況並不知曉,這下既然進攻計畫情報已經洩露,不如趁此機會發動奇襲,說不定能有很好的效果。

第二個方案是把進攻計畫的日期推遲發動奇襲。但這兩個方案都被王近山否決了,江擁輝沒有辦法只能按命令列事。

10月6日38軍對白馬山陣地發動攻擊,然而半個小時的火力突擊,僅僅造成對面3人負傷。炮擊後就要抓住對方不備之際,發動衝鋒。然而韓9師早有預料,各種火炮槍械齊射,志願軍戰士傷亡嚴重。

之後雙方便陷入了拉鋸戰中,志願軍不斷投入兵力反復奪回陣地,在10月14日總算有效佔據了大部分陣地,然而韓九師反抗強烈,打瘋了一般的發動反擊,這一周多的攻防戰志願軍傷亡慘重,每天都有戰士不斷傷亡,38軍領導認為不能再繼續耗下去,所以做出了撤出陣地的決定。

這一戰我方統計出的傷亡是5372人,敵人傷亡9860人。韓方給出的資料有較大出入,韓軍統計傷亡3422人,志願軍傷亡15332人。這場白馬山戰鬥,算是名副其實吃了敗仗,這也是萬歲軍38軍在朝鮮戰場上的一個恥辱,而之所以造成這樣的結果,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穀中蛟的背叛,他向韓軍提供了太多關於38軍計畫以及進攻部署的相關情報。

正是穀中蛟的背叛,讓韓9師有了警備之心,所以志願軍突擊隊沒能造成對韓軍的有效攻擊,因此也沒能完成殲滅敵人5000人的任務。

當時戰鬥局勢嚴峻,做出撤出陣地的決定實屬無奈。一個原因是38軍當時人員傷亡嚴重,而第三兵團戰前預估不足,因此沒能安排足夠的兵力支援。而韓9師方面不斷有兵員補充進去,因此他們的炮火始終沒有萎靡下去,再加上美3師即將來援。

因此白馬山陣地的失陷幾乎是必然性的,第三兵團還是設置了過高的戰鬥目標。但真正造成我方人員傷亡慘重的原因,主要還是在於穀中蛟的背叛。

在朝鮮戰爭結束後,穀中蛟去了臺灣,選擇了投誠蔣介石。然而在臺灣,志願軍投誠的人平時也只能幹些髒活累活。

穀中蛟大概也是知道自己罪孽深重,所以他在臺灣過起了隱世的生活,有人說他有成家,也有人說他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就死了。

穀中蛟是抗美援朝歷史上,對我軍傷害最大的叛徒,如果不是他的情報洩露,也許我軍的傷亡會小上許多。穀中蛟被刻在歷史的恥辱柱上,被人所唾駡。穀中蛟在人們的心中,在白馬山戰鬥就已經死了

穀中蛟心裡的如意算盤,就算自己遞交請願書又如何,自己只是一個文化教員,相信領導不可能派自己上去的。但誰能想到領導關注到了谷中蛟,領導想著這戰士身為文化教員演練的時候已經是那般認真,這時候請願又如此積極,這倒不如滿足戰士的心願。

1952年9月志願軍發動的秋季反擊戰第一階段迎來大捷,38軍的戰士們已經是摩拳擦掌想要打一仗了。終於第二階段的進攻計畫出爐了,38軍負責白馬山陣地的奪回。

當谷中蛟得知領導選中自己作為突擊隊一員的消息時,他有些後悔。他哪裡能想到領導會來這麼一招,這自己要是上前線了,那還能談什麼升官。

可是自己口號都喊出去了,這時候要是臨時退縮那不是被恥笑麼。沒有辦法穀中蛟只能迎頭而上,看著戰友們一個個寫下遺囑,穀中蛟這心裡是越來越忐忑。

很快時間到了10月份,朝鮮天氣開始轉涼。其實上面分配下來的棉衣已經陸續下放,當時穀中蛟看到隔壁團都已經穿上棉衣,而自己所在的突擊隊卻遲遲還沒穿上棉衣,他一下子就明白了領導的意思。

領導覺得突擊隊難免會有戰士傷亡,再加上棉衣是消耗品,所以此時發放棉衣會造成浪費,所以決定把棉衣在戰鬥結束後進行發放。

領導的這個決定得到了視死如歸的戰士的理解與支援,他們贊同把棉衣留給之後更需要的人,穀中蛟知道這個消息卻十分生氣,他覺得自己的命比誰都要珍貴,自己都要送命打仗了連一件棉衣都不能穿上暖暖身子嗎?穀中蛟心裡有生出別的想法,他要另謀生路。

10月2日穀中蛟竟然跑到了對方陣地,把自己部隊的所有情報都坦誠了。韓9師的師長金鐘五得知了具體情報後,命令全師立刻進入警備狀態。

韓軍第9師少將師長金鐘五讓士兵連夜對目前的防禦工事進行了加固,同時把穀中蛟透露的白馬山攻打計畫告訴了司令部,美軍司令部得知消息後派出了增援部隊,還調集了空軍對志願軍進行轟炸。

志願軍38軍軍長江擁輝得知穀中蛟叛逃消息後,把這事情報告給了司令部,並請示是否需要取消白馬山陣地的攻打計畫。司令部司令員王近山直言:「你拿那麼大一把牛刀,殺只雞還哆嗦啥?」

當時江擁輝根據情況給出了自己的兩個方案。第一方案是穀中蛟身為文化教員,對具體的進攻計畫情況並不知曉,這下既然進攻計畫情報已經洩露,不如趁此機會發動奇襲,說不定能有很好的效果。

第二個方案是把進攻計畫的日期推遲發動奇襲。但這兩個方案都被王近山否決了,江擁輝沒有辦法只能按命令列事。

10月6日38軍對白馬山陣地發動攻擊,然而半個小時的火力突擊,僅僅造成對面3人負傷。炮擊後就要抓住對方不備之際,發動衝鋒。然而韓9師早有預料,各種火炮槍械齊射,志願軍戰士傷亡嚴重。

之後雙方便陷入了拉鋸戰中,志願軍不斷投入兵力反復奪回陣地,在10月14日總算有效佔據了大部分陣地,然而韓九師反抗強烈,打瘋了一般的發動反擊,這一周多的攻防戰志願軍傷亡慘重,每天都有戰士不斷傷亡,38軍領導認為不能再繼續耗下去,所以做出了撤出陣地的決定。

這一戰我方統計出的傷亡是5372人,敵人傷亡9860人。韓方給出的資料有較大出入,韓軍統計傷亡3422人,志願軍傷亡15332人。這場白馬山戰鬥,算是名副其實吃了敗仗,這也是萬歲軍38軍在朝鮮戰場上的一個恥辱,而之所以造成這樣的結果,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穀中蛟的背叛,他向韓軍提供了太多關於38軍計畫以及進攻部署的相關情報。

正是穀中蛟的背叛,讓韓9師有了警備之心,所以志願軍突擊隊沒能造成對韓軍的有效攻擊,因此也沒能完成殲滅敵人5000人的任務。

當時戰鬥局勢嚴峻,做出撤出陣地的決定實屬無奈。一個原因是38軍當時人員傷亡嚴重,而第三兵團戰前預估不足,因此沒能安排足夠的兵力支援。而韓9師方面不斷有兵員補充進去,因此他們的炮火始終沒有萎靡下去,再加上美3師即將來援。

因此白馬山陣地的失陷幾乎是必然性的,第三兵團還是設置了過高的戰鬥目標。但真正造成我方人員傷亡慘重的原因,主要還是在於穀中蛟的背叛。

在朝鮮戰爭結束後,穀中蛟去了臺灣,選擇了投誠蔣介石。然而在臺灣,志願軍投誠的人平時也只能幹些髒活累活。

穀中蛟大概也是知道自己罪孽深重,所以他在臺灣過起了隱世的生活,有人說他有成家,也有人說他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就死了。

穀中蛟是抗美援朝歷史上,對我軍傷害最大的叛徒,如果不是他的情報洩露,也許我軍的傷亡會小上許多。穀中蛟被刻在歷史的恥辱柱上,被人所唾駡。穀中蛟在人們的心中,在白馬山戰鬥就已經死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