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情感勵志»正文

說話晚的孩子會生在「3種家庭」,中了趕緊改,錯過關鍵期太可惜

@小春哥的忠告 專注于分享陳小春一家新聞趣事和育兒知識, 與你探討最實用的育兒技巧, 讓你從此帶娃變輕鬆。 今天, 小醬將為您提供, 有溫度、有高度、有深度的育兒乾貨。

-------分割線-------

在老家帶樂樂的時候我發現, 身邊差不多年齡的孩子, 開口說話的時間差別很大。 有的一歲多就可以說兩字的詞語了, 還有的快兩歲了還只會叫簡單的「爸爸媽媽」。

孩子說話早的家庭自然很開心, 每天一個勁地逗孩子再多說些, 而說話晚的家庭自然就很著急。 這時候老一輩人就會說「別擔心, 貴人語遲嘛」。 其實, 這句話在我看來就是一句安慰話,

說話晚反而比說話早要好?怎麼想道理也不通嘛。

說話晚的孩子會生在這2種家庭, 中了趕緊改, 錯過關鍵期太可惜。

跟孩子太有默契, 照顧過於周到的家庭

我就曾有類似的教訓。 因為我常待樂樂身邊, 樂樂的一個眼神一個表情我都能猜出來他要什麼,

所以往往他還沒張口, 我就把東西遞過來了。 後來一想不對啊, 如果我總是「超前」替他做事, 他不就沒有必要張嘴說話了嗎?

當時樂樂已經一歲兩個月, 可語言還是停留在喊「爸爸媽媽」的階段, 而這些詞他九個月的時候就會了。

於是我就開始裝傻, 他要我幫忙的時候, 如果指著蘋果「嗯嗯」兩聲, 我就裝作聽不懂「寶寶指著蘋果幹什麼呀?是要吃嗎」他只有說「吃」了, 我才把蘋果遞給他, 同時說「以後寶寶想要什麼了就說, 不說媽媽可不知道」。 就這樣「強迫」他說話, 也告訴爺爺奶奶樂樂說了才能給, 慢慢他就開始從嘴裡蹦詞兒了。

家長沉默寡言的家庭

就比如我的鄰居, 經過交談得知, 她和老公平常就是沉默寡言的性格, 所以在家裡很少說話或者對談。 有了孩子以後, 家裡這種沉悶的氣氛也沒有過多改善。

雖然比起之前是話多了一些, 但還是沒有積極的跟孩子交流, 甚至認為, 反正孩子也聽不懂, 沒有必要交流太多。 這就造成了孩子出生後, 缺乏一個熱鬧的語言環境,

那麼, 孩子想模仿也沒有機會了。

家長太過勤快

現實中,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家長得意自己與孩子心有靈犀, 只需要孩子一個動作、一個眼神, 家長就能知道孩子在想什麼, 於是健步如飛就去做了, 全然沒有給孩子開口的機會。

既然這樣也能達成目的,

孩子自然就會懶得說話了, 所以說, 在這方面, 家長還是不要太勤快了。 在孩子想要某樣東西的時候, 家長應該假裝看不懂, 讓孩子多發出聲音, 多表達, 次數多了, 自然語言能力就提升上去了。

那麼, 在孩子出現語言遲緩後, 家長要怎麼做呢?答案就是「三多」:多交流, 多提問, 多陪孩子讀書。 「多交流」自不必說, 指的是多跟孩子說話聊天, 重點是如何聊天?答案就是多提問。

在與孩子交流過程中, 家長要擅長用反問的方式, 刺激孩子回答。 多陪讀就是睡前讀書, 多給孩子讀一些故事, 聽多了孩子的表達欲望自然就強烈了。

-------分割線-------

感謝您的閱讀, 想要瞭解更多育兒知識、教育知識、那小醬的「小春哥的忠告」粉轉大家不要錯過了哦~~喜歡小春哥的快來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